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内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电机及控制系统的各部分进行精确建模和仿真。为使仿真系统更接近于实际系统,其中根据电压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及功率管的实际开关状态对其进行建模。仿真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控制方法是可行的,为该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参数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SVPWM算法,介绍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为了更好地验证矢量控制系统实际设计过程中各部分输出特性的正确性并为其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利用Simulink工具箱搭建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速度和电流双闭环仿真模型,并通过实例电机的仿真,给出了仿真波形,验证了id=0的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坐标变化实现解耦,并采用矢量控制策略中的id=0进行控制,在MATLAB中搭建了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速度双闭环矢量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正确性,为实际系统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Matlab5.3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分析和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Matlab5.3中的Simulink软件,并说明了该软件在仿真中的使用,同时,对Matab5.3中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块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建立该模块所依据的数学模型,并指出了该模块的参数设定及输入、输出方法,运用该模块进行仿真,只需输入一些参数,无须自己编程,便能得到仿真结果,因而减少了研究时间,节约了开支,文中给出了一个仿真实全,进行了分析,与实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矢量调速控制系统中速度环采用PI(proportion integral)进行控制时,调速效果容易受电机参数的影响且无法兼顾快速性与超调的问题,将简化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的转速环中,由于电流环在实际应用中对计算时间要求较高,仍采用PI控制器,实现了不同负载下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进行迅速且无超调的调速控制。利用Simulink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并与PI控制器仿真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转速环应用线性化的自抗扰控制器后,能够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良好控制,与PI控制器相比调速过程快速无超调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永磁同步电机SVPWM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基于i^*d=0的空间矢量控制(SVPWM)原理,并在Simulink环境下构建了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单位定子电流可实现d-q轴解耦,并可获得最大的电磁转矩,控制系统简单,转矩特性好,可以获得很宽的调速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VC)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原理及算法,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了基于SVPWM的PMSM磁场定向VC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VPWM的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说明了该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转矩脉动大,且当考虑定子电阻影响时,其电压矢量选择在扇区分界线附近会出现错误,导致控制性能变差.分析了扇区细分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以传统6扇区分界线为中心再开辟6个扇区,将空间平面划分成12扇区,改进了电压矢量选择表.在MATLAB中对2种控制方法进行建模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扇区细分的控制方法能够较好地抑制转矩脉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9.
贴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贴面式永磁同步电机提出了一种无传感器控制策略.根据定子铁心的非线性磁化特性,检测转子初始位置,这种方法不需要电机参数和额外的硬件设施.系统运行时,由闭环磁通观测器估算转子位置、速度.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暂态、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在负载突变时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通过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对系统PI控制参数进行优化.结合AD5435实时仿真系统与Matlab/Simulink构建半实物仿真平台,在此平台上搭建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模糊PI控制算法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系统上升时间、抗干扰能力还是系统跟随性能上,模糊PI控制算法较传统PI算法具有更好的表现;AD5435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模型仿真速度并体现了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An intelligent and efficient closed-loop simulation system without any hardware is proposed for AC servo system.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 servo system and its control processor,the code executing platform combined with the reverse Polish nota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To gain the accurate simulation results,the discrete motor model and IPM model are built to deal with the dead-time.Based on the simulation system,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can be implemented and control parameters can be optimize...  相似文献   

12.
在详细分析无刷直流电机(BLDC)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无刷直流电机系统转速、电流双环控制策略。首先,在Matlab/Simulink中,分别使用已有模型,调用由Matlab语言编写的m函数及S函数构建模型3种方法,建立各子功能模块,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控制系统原理建立无刷直流电机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参数辨识技术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参数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精确测定永磁同步电动机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q0数学模型与直流衰减实验,采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测定了一台7.5kWNdFeB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若干参数。通过实验结果与计算机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所辨识的参数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交流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基于动态模型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研究.给出了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波形图,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矢量控制方法和仿真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Colored Petri网是Petri网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前沿,通过使用CPN-tools仿真软件对两种融合结构(集中式和分布式融合)进行建模。在同一运行规则下,通过设置相同的参数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和有效的,可以作为进一步仿真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六相PMSM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且进行实验验证.在Matlab7.0/Simulink环境下,建立速度控制模块、坐标变换模块、PWM控制模块,并与PMSM本体模块和电压逆变模块有机组合,得到PMSM控制系统的速度和电流双闭环仿真模型.同时,基于TI公司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的矢量控制算法得以实现,实验后并对整个控制系统性能进行分析.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相符合,表明了模型合理、方法有效,六相PMSM矢量控制系统能够获得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种植结构调整所涉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了复杂系统,单纯的赋权方法忽略了3个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难以得出可行解.首次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采用自下而上的涌现生成建模方法再现了种植结构调整的受限生成过程,合理刻画了作物主体的自主性、适应性,解决了由适应性所产生的系统复杂性与目标多样性等问题,建立了种植结构调整的优化布局模型,运用多目标协同进化遗传算法求解,得出了不同水平年调整后的种植业结构布局,通过分析发现调整后的方案更加合理,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同时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对电动机定子磁链的观测精度高、超调小和响应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of Cobot cooperation with a human in a shared workspace, the model of a non-holonormic constraint joint mechanism and its control model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double over-running clutches.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nd it validated passive and constraint features of the joint mechanism. In terms of Cobot components, the control model of Cobot follow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was built up. The simulation studies illustrate that the Cobot can track a desired trajectory and possess passive and constraint features ; a human supplies operation force that makes Cobot move, and a computer system con- trois its motion trajectory. So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bot collaboration with an operator. The Cobot model can be used in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 moving, parts assembly and some situations requiring man-machine cooperation and so 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