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晓琦  肖敏 《陕西水利》2022,(1):225-226
防渗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水利水电工程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新时期水利水电防渗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问题的改进策略.结论 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安全施工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帮助,为我国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系统A.D.HALL矩阵理论的水利水电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系统理论中的A. D. HALL矩阵理论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水利水电系统工A. D. HALL活动矩阵图.对复杂的水利水电系统工程,通过构建A. D. HALL活动矩阵,建立起水利水电A. D. HALL活动矩阵中各元素AIJ与实际水利水电工程各个建设阶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水利水电系统工程的研究转化为系统研究.通过对矩阵图中矩阵元素的研究,掌控水利水电工程的进展状况,做到从系统高层对整个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进行全局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忠涛 《贵州水力发电》2011,25(4):38-41,44
介绍了大华桥水电站导流洞多点位移计的安装工艺与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多点位移计重点监测地下洞室及高边坡围岩的内部位移变化,采集的数据为工程衬砌支护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工程的施工与运行安全提供理论分析依据,因此,掌握多点位移计的基本施工技术及数据采集、分析原理,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运行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为入手点,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提升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渗漏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常见的病险问题之一.防渗处理技术与水电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转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已成为了水电水电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各种防渗处理技术,介绍了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实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方面结合工程实际,对混凝土坝观测仪器的制造、布置设计、施工理论及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应加大对光纤传感技术、三维激光扫描、合成孔径雷达测量等先进技术的研究,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8.
水利水电工程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质量,需要施工人员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施工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施工管理,并且在原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文章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施工特点,并对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水利水电施工管理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土石方施工是重要的施工内容,关系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土石方施工研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实际,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土石方施工质量。一、土石方施工特点研究发现,土石方施工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高。土石方施工需要配合水利水电工程作业。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处在河谷、河流位置,地质及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稍有不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2.施工要求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对于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基础施工是关键,对于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就非常重要。文章主要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进行了介绍,分析基础施工的重要性,重点探讨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技术,以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对于具有复杂空间几何特征和地质构造的实际工程边坡,在进行稳定分析评价时,需对其进行三维分析。通过发展完善边坡稳定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程序CORE-lam3D,可模拟真实的坡面、地质界面、地下水位面、滑动面等复杂空间曲面,可采用3种三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潜在的滑动面及其可能多个滑动方向进行分析计算,可分析水荷载、地震荷载、加锚等因素作用的影响。通过对瀑布沟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说明了CORE-lam3D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船舶抛锚贯入深度的准确计算,对穿越锚地与航道河床以下管线工程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依据投锚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现有的计算抛锚贯入深度的经验法、标准法、理论公式法的计算精度。以霍尔锚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土层、触底水平速度及触底姿态等多因素的抛锚贯入深度数值模拟方法,并通过几何形态分析,研究了拖锚对贯入深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触底水平速度、触底夹角和拖锚均影响贯入深度,其中拖锚的影响程度最大,触底夹角次之,触底水平速度的影响程度最小。考虑触底水平速度、触底夹角及拖锚影响的贯入深度更有利于保障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3.
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督管理的关键是解译标志库的建立,在解译标志库的建立过程中,常出现同一类型项目遥感影像特征不同或不同类型项目遥感影像特征相同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江西省为例,提出了基于前期几何特征分析、色彩分析、所处位置分析、周边地类构成分析,建立结果归类库,并根据不同生产建设项目类型的各项显著差异进行再分类的分层分类特征提取,以此推断出所解译目标地物的生产建设项目类型。该方法的研究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的建立提供关键约束及判别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施工能耗分析是编制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评价章节较为重要的一环,是进行节能设计及节能效益评估分析的基础。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大,施工工期长,分项工程、生产系统和设备众多,给施工能耗计算分析带来了困难。针对以上特点,结合传统施工能耗计算流程方法,基于web编程技术开发了一套施工能耗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快速准确计算能耗,并便于不同工程间能耗结果的对比,能够显著提高施工能耗的计算和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三峡工程船闸边坡、地下厂房等岩石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复杂岩体结构块体稳定性问题,阐述了引进岩体关键块体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关键技术及过程。以关键块体理论为基础,提出任意形状块体的体积计算、凹形块体几何构型以及考虑一般水压模式条件下的块体水载荷计算等一系列方法,实现了复杂岩体地质结构面切割条件下的关键块体识别及多种载荷组合下的关键块体稳定性评价,并应用于三峡船闸边坡及三峡地下厂房等多个工程部位岩体稳定性分析与支护评价。三峡船闸边坡施工期数百个块体几何构型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块体稳定性分析结论与现场实际块体出露特征和稳定状态总体相符。所提出的基于关键块体理论的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为其他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朱鹏 《红水河》2012,(4):27-31
通过广西龙江河三个项目水工建筑工程施工排水措施的浅析,并通过三个水电站项目水工建筑工程施工排水计算、排水设备选择、围堰施工及渗漏处理等具体措施论述,为一些类似的水工建筑工程施工排水方案起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水利行业 ,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水利工程开发建设的过程中 ,资金配置标准、程序都很健全和规范。而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的管理尚达不到建设那样的重视程度 ,管理运行需要的资金没有按水利工程的特性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很多水利工程得不到必要的运行维护费用 ,发挥不了设计规定的正常功能和作用 ,甚至出现很多病险水库、水闸、堤防等工程。作为水管改革基础工作的水利工程养护修理定额的编制 ,应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现有水管单位的运行状况 ,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水管资金配置方式的前提下完成。  相似文献   

18.
防渗帷幕作为解决水库渗漏问题的最主要手段,在水电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陆续兴建,由于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岩溶条件复杂,防渗帷幕施工期,局部灌浆量大、串浆、漏浆等灌浆异常时有发生。乌东德水电站作为典型碳酸盐岩地区修建的巨型水电站,最大坝高270 m,最大挡水水头约160 m,具备帷幕规模大、水头高、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针对该电站大坝防渗帷幕左岸高程850 m灌浆平洞的局部灌浆异常,在利用灌浆孔、专门勘察孔、施工支洞、物探检测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创新性依托“GEAS 3D(灌浆工程三维地质信息可视化分析系统)”,结合海量灌浆施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异常区范围及工程地质特征、灌浆特征,为下一步针对性处理提供依据。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BIM+灌浆信息化”分析管理平台的灌浆异常综合分析解决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林鹏  李明  刘科  欧阳建树  杨宗立  乔雨 《水利学报》2022,53(9):1028-1038
开展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特性和适应性智能通水策略研究,对干热河谷环境下大坝优质高效施工、温控防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的温控防裂难度和挑战,讨论了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在施工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方法,结合智能通水技术提出了相应的适应性智能通水策略。以乌东德水电站低热碾压混凝土二道坝的温控防裂为例,基于全坝温度场和应力场模拟,揭示了全坝不同分区温度发展规律和温度应力特征;通过应用智能通水2.0系统,在乌东德二道坝实行分区适应性通水。现场监测与仿真分析结果对比表明,采用适应性智能通水后最高温度符合率达100%,能够较好满足干热河谷环境下适应性温控防裂要求,大幅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效率,电站蓄水过程监测数据显示二道坝安全有保障,研究成果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GIS技术有便捷的数据管理、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直观的三维可视化能力,在清洁小流域治理中应用GIS技术,可有效地实现海量数据管理、复杂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为实现美丽乡村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以河南省淅川县草庙沟小流域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GIS技术进行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技术路线。利用GIS技术,可在高分辨率影像上获取准确的各级汇水区、植被覆盖信息和地类信息,再结合实测水质数据和土壤、污染、降雨等调查数据,以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技术指南为技术标准,可便捷直观地划分小流域的各治理分区、进行三维施工设计、经费测算和效益分析。因此,GIS技术的利用可有效提升清洁小流域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