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生物礁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4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野外地质露头的考察和岩心的观察以及地震剖面的解释 ,在奥陶系发现了大量的生物礁。生物礁的分布地区和层位存在着规律性 ,从层位上来看 ,生物礁主要分布在中、上奥陶统 ;从地区来看 ,主要分布在塔中、轮南、巴楚、阿尔金断隆和库鲁克塔格地区。造礁生物主要有层孔虫、苔藓虫、珊瑚、蓝绿藻、管孔藻、托盘类、海绵 ,附礁生物主要有角石、腹足、棘皮、介形虫、瓣鳃、腕足、海百合、藻类、三叶虫、头足类 ,不同地区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组合是有差异的。生物礁发育的环境是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相对高的地方。生物礁的发现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图 2表 1参 4  相似文献   

3.
川东地区生物礁测井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测井及地质资料分析,发现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底部的泥岩纯度及厚度与下伏二叠系长兴组是否发育生物礁有密切联系,其原因是存在长兴组生物礁的地点为局部正地形,处于相对高能沉积环境,导致泥岩沉积少且不纯,因而可以根据飞仙关组底部沉积物的岩石类型和厚度来预测长兴组生物礁纵向分布。将单井测井解释的生物礁与组合式地震成像测井(CSI)资料异常区对比,根据CSI测井资料异常可预测生物礁的横向展布,并对云安14井生物礁分布作了预测。在五百梯构造长兴组生物礁体分布研究中,用地层倾角矢量点的红模式预测生物礁的主体方位,用CSI测井资料和克里金技术恢复其形态,据此预报天东71井、天东72井、天东76井在长兴组将钻遇生物礁。五百梯构造目前仅天东72井钻入长兴组,证实该井点处存在长兴组生物礁,表明多种测井方法相结合研究生物礁的横向展布及规模是可行的,CSI测井技术有明显优势。图3表2(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4.
5.
6.
在湖北宜昌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生物礁中发现并采集到轻质油苗。油苗赋存于碳酸盐岩的成岩裂隙、昌间孔和铸模孔中,其RIC谱图清楚反映了烃源岩的海相特征和原油的高成熟性。这一发现对该区油气评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大油气田形成的主要地质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叙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大油气田形成5个主要地质规律,以及针对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在勘探上应予以重视的5方面的高新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1990年四五月问,江汉盆地前白垩纪地层油气评价研究联队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队在鄂西南地区测制剖面中,发现了下奥陶统的藻丘礁、灰泥丘和生物层礁。并对其进行了研究。测制了14条礁剖面,采集了近loo块样品,开展了相应层位的区域调查工作,获取了一些认识。现择其与油气有关者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生物礁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多种类型生物礁,主要造礁生物包括海绵、托盘类、层孔虫、珊瑚、隐藻类、苔藓虫、蓝绿藻、绿藻、管孔藻科红藻等,主要礁体类型为灰泥丘和少量的骨架礁、障积礁。分析钻探揭示的生物礁特征,结论是灰泥丘主要形成于棚内及棚缘内带环境,骨架礁与障积礁主要形成于棚内与棚缘环境。通过沉积相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研究,预测塔中地区的陆棚边缘相带和塔中北部斜坡的中部地带,有望找到带状或断续带状分布的生物礁带。塔中1号断裂西墙的顺托果勒西区块已发现6个地震异常反射体,从其发育层位、所处环境和内部反射特征来看,极可能是生物礁丘。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10.
杨磊  康安 《新疆石油地质》2011,32(2):207-209
巴布亚盆地是在澳大利亚板块边缘古生界花岗岩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盆地,盆地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安特洛普气田,是罕见的生物礁储集层大型气田,它是生长在碳酸盐台地上的一种塔礁,由于不断向上生长,礁体较厚,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因此生物礁式的岩性-构造油气藏是下一步油气储量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1984年塔里木盆地北部沙参2井在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中钻获高产油气流,开创了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油气勘探的新局面。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在古生界发现了塔河大油田、和田河大气田等18个油气田,表明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其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古潜山油气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9月,西北石油局在塔北的沙参2井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古潜山油气田首次重大突破后,开创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特别是“九五”以来,塔河油田的发现和探明,加大了古生界古潜山的勘探和研究力度,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我国海相古生界成油理论,并阐述了古潜山油气田分布规律及前景。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塔河特大型油气田勘探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总结塔河特大型油气田所取得的成果与认识,结合不同时期的重大油气发现和理论认识,分析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勘探实践表明,塔河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及后期每次重大的油气突破,都是在理论创新、勘探思路转变、科学的勘探决策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取得的.塔河特大型油气田勘探理论持续的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着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了塔里木盆地其它地区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历程,总结了经验与教训,剖析了顺南气藏成藏地质条件,展望了台盆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勘探潜力,以期对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领域勘探提供借鉴.大油气田发现的勘探实践表明,理论创新、勘探思路转变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领域经历了潜山(残丘)圈闭勘探、岩溶缝洞型圈闭勘探及内幕缝洞型圈闭勘探3个阶段.顺南气藏的顺南4井在鹰山组发现了多成因内幕缝洞型圈闭,测试获高产气流,气藏类型为干气藏,标志着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领域进入多成因内幕缝洞型圈闭勘探阶段.沙雅隆起南坡、塔中隆起北坡和中央隆起区南坡是今后大油气田勘探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5.
16.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综合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是多期次、多类型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有利的原始沉积相带、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多种类型的溶蚀作用、断裂作用及其伴生裂缝是该类储层形成的关键。其中溶蚀作用包括深埋条件下白云石的自身溶解、多期供烃携带的有机酸溶蚀作用、岩浆热液溶蚀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所产生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层序界面和不整合面岩溶作用等。白云岩储层综合评价及油气成藏条件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非常发育,且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其中有效盖层及后期较为稳定的构造环境是油气成藏的关键。英买力—雅克拉地区、塔中主垒带和玛扎塔格构造带的白云岩潜山储层、阿克库勒和塔中地区的下奥陶统—上寒武统白云岩内幕储层以及塔中和巴楚地区的中寒武统盐下白云岩储层是下一步勘探的3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7.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西侧奥陶系有效烃源岩评价,证实了在该地区斜坡低部位发育有源自奥陶系内部烃源岩的气藏新类型。根据11口钻井347块烃源岩样品分析,中上奥陶统台地边缘斜坡相带发育良好烃源岩。乌拉力克组和克里磨里组烃源岩有机质TOC含量高,泥灰岩T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3%和0.39%,泥质岩类T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51%和0.65%,有效烃源岩累计厚度分别在12~40 m和7~14 m,局部烃源岩厚层发育区,生气强度达(14.0~15.5)×108 m3/km2,证实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研究区奥陶系气藏主要经历两期成藏过程:早期为中侏罗世,奥陶系烃源岩生烃形成古油藏,晚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油藏裂解形成油型气。晚期气烃包裹体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在-38.84‰,证实晚期具有油型气充注特征。古隆起西侧斜坡高部位普遍发育煤成气气藏,在克里磨里组斜坡低部位大量发育碎屑钙质角砾岩,与上覆中上奥陶统有效烃源岩近距离接触,侧向上远离奥陶系顶面风化壳,能够形成自生自储型气藏类型,如余探1井气藏。台缘斜坡带低部位发育的岩溶缝洞体,是寻找该类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8.
综合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是多期次、多类型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有利的原始沉积相带、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多种类型的溶蚀作用、断裂作用及其伴生裂缝是该类储层形成的关键。其中溶蚀作用包括深埋条件下白云石的自身溶解、多期供烃携带的有机酸溶蚀作用、岩浆热液溶蚀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所产生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层序界面和不整合面岩溶作用等。白云岩储层综合评价及油气成藏条件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非常发育,且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其中有效盖层及后期较为稳定的构造环境是油气成藏的关键。英买力—雅克拉地区、塔中主垒带和玛扎塔格构造带的白云岩潜山储层、阿克库勒和塔中地区的下奥陶统—上寒武统白云岩内幕储层以及塔中和巴楚地区的中寒武统盐下白云岩储层是下一步勘探的3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层位,相继发现了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古隆起周缘中组合和马家沟组盐下等多套含气层系,证明了盆地下古生界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也揭示出深化古地理重建工作的急迫性。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对早古生代重点时期的古地理进行了重建,进而提出了成藏区带划分的新思路。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裂陷沉积、寒武纪—奥陶纪沉积-剥蚀、石炭纪—三叠纪拗陷稳定沉积、侏罗纪—白垩纪挤压成藏和晚白垩纪—现今调整定型等5大阶段。盆地下古生界古地理格局经历了早-中寒武世的古陆消减、沉积增长、边缘裂陷阶段和早奥陶世的隆-坳相间阶段,并控制了优质成藏区带的分布。结合近期勘探研究进展,依据源-储组合和空间分布,划分出了基于主控因素的4类成藏区带:潮缘滩白云岩成藏区、奥陶系盐下台内丘滩成藏区、西部双滩带白云岩和页岩成藏区以及岩溶-滩相白云岩成藏区。不同区带显示出了不同的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需要选择针对性的勘探策略。  相似文献   

20.
Study of dolomite texture can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dolomitization. This research reports textures and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dolomites from the Permian–Triassic strata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Lower Paleozoic strata in the Tarim Basin, which provided insights in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dolomite textures and their formation temperatures. Our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dolomites with well-preserved texture indicate low dolomitization temperature. However, in certain diagenetic environments, the hydrothermal dolomitization may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preserve the original texture of dolomites. 2) 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non-planar dolomites are always higher than those of planar dolomites. 3) 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dolomite cements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of replacive dolomites. 4) Although 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saddle dolomite cements have a wide range, they show higher values than those of the planar subhedral to euhedral dolomite cements. Thus, saddle dolomites could generally be an indicator of high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5) The fluid Mg/Ca ratio is another element controlling dolomite morphology. Micritic dolomites, which precipitate from hypersaline fluids with a high Mg/Ca ratio in a subaerial environment could also have features of non-planar anhedral crystal shape because of rapid nucle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during dolomit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