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速度异常分析与构造成图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在正常沉积情况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岩性相近地层的层速度逐渐增大,平均速度呈由浅到深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在某地区出现平均速度逆转现象,即浅层平均速度大于深层速度。对这种速度逆转现象,应用正演模型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存在较大逆掩断层造成的。为了消除逆断层影响,得到合理的平均速度,采用处理叠加速度、测井速度和地震地质标定速度相结合的技术,研究该区平均速度,编制平均速度平面图,实现空间变速成图,提高构造图精度。  相似文献   

2.
常速度梯度射线追踪与二维层速度反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速度问题是勘探地震学的核心 ,可以借助常速度梯度射线追踪方法 ,从反演的角度探讨速度建模问题。在射线追踪方面 ,从程函方程出发 ,将复杂的速度场剖分成小的矩形单元 ,并假设在每个矩形单元内速度具有常速度梯度 ,由此导出的一组常速度梯度射线追踪公式 ,可实现非均匀介质的射线追踪 ,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和快速的优点。在层速度反演方面 ,采用相干速度反演的思想 ,根据各向同性介质中 ,零偏移距射线在界面处是法向入射的原理 ,建立了合成共中心点道集与射线深度偏移的正反演关系 ,由此利用合成共中心点道集与观测的共中心点道集逼近 ,采用层剥离方法进行层速度反演。通过理论推导与模型试算得到如下的认识与结论 :常速度梯度射线追踪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与效率 ,公式采用向量形式很容易推广到三维 ;确定层速度采用的是正反演相结合的方法 ,可得到稳定的速度场 ;该方法屏弃了基于双曲时矩关系确定层速度场的假设 ,使其能适应任意的速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地震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imary factors that have influence on mapping precision in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building of seismic velocity field and structure mapping by variation in velocity and pointed out the reasons of big errors and poor accuracy in conventional methods.Starting from solv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methods,the paper presented correspondently a new method for building of seismic velocity field and structure mapping by variation in velocity,pointed out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demands of the method in a seismic working area with floating datum and expanded it in method of model-building in interval velocity suitable for depth migration.The techniques of horizon de一migration,lateral velocity spectrum section along horizon,3-D ray-tracing coherence inversion for traicing interval velocity,map migration for depth structure and building of velocity field and structure mapping in single horizon for separate reflected targets are adopted in the new method.All these measures can resolve the principal problems having influence on precision of velocity field and structure map in conventional method.The attached exam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10 working areas show that the method improved the precision of building of velocity field and structure mapping,which is a technique-advanced,time-efficient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velocity model-building and structure mapping.  相似文献   

4.
地震解释中,标定、地震解释属性提取时时窗的选取、断裂解释都存在一些主观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模拟实际地震资料的视主频和频宽,采用雷克正子波,进行了正演研究。研究表明:剖面上厚层泥岩/厚层砂岩组合方式、砂层的顶界正对着波峰,这时要获得更多砂岩的信息,提取属性选择时窗应该在波峰下取时窗;大套泥岩中的5 m砂和10m砂提取属性选择时窗应该在波峰以下取时窗;大套泥中的15 m砂岩、20 m砂岩和25 m砂岩应以波峰对称来开时窗;剖面上厚层砂岩/厚层泥岩组合方式,泥层的顶界将会正对波谷,此可作为标定时的第二标志层;大断面下往往会出现近断面相位上提、远断面下拉,从而造成断裂假象;煤层(低速)横向相变或突变,将会在相变处或突变处造成断裂解释误区。这些认识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AVO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在濮城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VO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相对于普遍应用的弹性阻抗反演(EI)能够生成实际的岩石属性,反演结果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油藏描述研究和地震解释。在AVO正演模拟、角道集数据分析以及测井数据进行含气储层敏感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应用Aki-Richards近似方程对濮城油田沙一段含气储层进行了AVO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研究。研究表明,濮城油田沙一段含气储层为第三类AVO异常,纵、横波阻抗两参数联合可以有效区分含气储层。通过反演结果直接提取了沙一段含气砂岩的平面分布特征和剖面特征,结果表明,AVO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对于储层的定量预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模型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地震波传播理论为基础 ,运用射线追踪方法 ,实现了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正演与反演 ,二者的结合解释减少了多解性。通过 AVO处理与解释、大套地层解释和岩性解释三个方面的实例 ,介绍模型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在应用模型技术开展岩性解释方面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东部速度异常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准噶尔盆地东部和腹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速度异常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时间剖面与实钻深度不符。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东部某区为例 ,认为该区速度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浅层低速带和浅层高速层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利用 Geo Depth处理系统中三维射线追踪图形偏移构造成图法和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可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勘探开发时期的不同和储层地质特征的差异可选择不同的反演方法。本文根据乌南油田储层岩性复杂,厚度薄的特点,利用特征曲线(自然电位)反演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反演剖面的分辩率,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岩性解释的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现的有色反演技术是一种频率域测井约束下的地震反演新技术,其核心是设计匹配算子使地震频谱和井的波阻抗频谱相匹配,该技术具有无需初始模型、受人为干扰小和计算速度快等方面的优势,特别适用于海外勘探项目评价中常遇到钻井少、研究时间短的问题。海外A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低通频率是影响匹配算子的关键参数,反演结果在保留地震数据原有地质特征基础上,增加了测井数据的高频信息,改善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针对研究区油层具有明显相对低纵波阻抗的特征,通过定量标定,可快速清晰地刻画和识别油层。经2017年新钻井证实,油层解释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模型正演技术在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龙门山前缘构造非常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带构造形变强烈,构造幅度大,地层倾角陡,断块发育,地震波场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成像效果较差.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射线追踪正演模拟分析,从而指导叠前深度偏移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达到了复杂地表下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目的.事实证明,这种将模型正演应用于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成像的方法对于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的成像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CT积分变换出发,给出一种在时间—慢度域实现DMO和叠加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对NMO处理后的共炮检距剖面作CT积分变换,在时间一慢度域内进行倾角时差校正,经反变换得到DMO后的输出道集。若经DMO处理后,先在时间—慢度域进行叠加,后作反变换,便可得到最终叠加剖面。时间—慢度域叠加可以更有效地压制随机噪声,在反变换的同时可实现道间内插。该方法的计算量远小于f-k域方法。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该方法是实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层析成像低速带速度反演和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4,他引:16  
在地形起伏剧烈和表层低速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区,做好野外静校正是取得高质量叠加剖面的重要一步,面确定表层低速带速度是做好静校正的关键。常规的(基于折射波到达时或者微测井等)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得正确的低速带速度和静校正量。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层析成像技术可由初至波的到达时反演表层低速带速度并求得静校正量。正演使用最短路径法射线追踪,反演采用SIR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可看出明显改善了复杂地区(沙漠、山地等)地震叠加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表条件静校正中的3D表层速度层析反演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林伯香  孙晶梅  徐颖  李博 《石油物探》2005,44(5):454-457
针对复杂山地的静校正问题,研究了利用基于初至时间的3D表层速度层析反演技术。给出了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即采用基于最短旅行时原理的射线路径追踪法计算初至波的路径和旅行时,采用同时迭代重建技术(SIRT)计算速度修正量.修改速度模型。最终的速度模型通过正演和反演多次迭代获得,不依赖于初始模型。用一个速度变化复杂的卵论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地重建了横向剧烈变化的3D速度结构。对南方某山地3D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可靠的3D近地表速度模型和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实现了横向变速起伏介质情形不同时估计速度和深度的走时反演。各层介质由不等宽度的网格组成,在网格节点间的速度由线性函数表示,反射界面由光滑三次样条函数构成,理论走时由快速射线追踪方法获取,反演算法采用迭代阻尼最小二乘法,并采用自适应修改阻尼最小二乘法,并采用自适应修改阻尼因子来提高迭代效果,采用区间约束和点约束提高解的唯性。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本反演算法具有迭代效果好,精度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DMO技术 (倾角时差校正技术 )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料处理技术。它主要是针对叠前能识别出倾角的道集中 (如共炮检距道集 ) ,通过特定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计算 ,消除正常时差校正 (NMO)无法消除的地层倾角的影响 ,以实现叠前部分偏移 ,达到提高剖面叠加质量的目的。对于野外施工规则覆盖次数均匀的资料 ,常规DMO处理效果好 ,但对于由于野外施工不规则或丢道而造成覆盖次数不均匀的资料 ,常规DMO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覆盖次数低的区域常会引起斜干扰和空间假频 ,这时EQDMO(即均衡DMO)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在简单给出EQDMO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通过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来验证EQDMO在覆盖次数不均匀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性 ,进而结合实际资料 ,给出关于EQDMO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倾角时差校正(DMO)技术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它能够在叠前通过特定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计算,消除正常时差校正(NMO)无法消除的地层倾角影响,实现叠前部分偏移,从而提高剖面叠加质量。对于野外施工规则、覆盖次数均匀的资料,常规DMO处理效果好;但对于由于野外施工不规则或丢道而造成覆盖次数不均匀的资料,常规DMO达不到理想处理效果;在覆盖次数低的区域,常规DMO常引起斜干扰和空间假频。本文介绍的均衡DMO(EQ-DMO)能够消除上述影响。文章简单介绍了均衡DMO的基本原理,通过试验,验证了均衡DMO在覆盖次数不均匀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焉耆盆地西部,地表主要为岩石裸露区、戈壁区和巨厚低降速带区,接收和激发条件都较差,地下为逆冲推覆带,构造复杂,是地震勘探困难地区。以往在该区进行了多次地震勘探,解决不了推覆带的构造成像问题,本次二维地震勘探利用射线追踪理论的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采集参数对构造成像的影响,结合试验资料的定量分析,确定激发井深、药量,使地震采集参数更加合理。采集资料经处理,推覆体成像清晰,逆冲断点、断面清楚。  相似文献   

18.
速度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关系到叠加和偏移的质量。在常规的速度分析过程中,为了使CMP道集中的反射同相轴对的最齐而提取的叠加速度,是将地层假设成均匀介质,这在地层复杂地区会引起较大的误差。首先阐述了横向变速介质中叠加速度产生误差的原因,然后对天山南缘地区实际过井剖面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分析了叠加速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大小,并探讨了消除误差的方法,为变速成图提供了更可靠的速度场。  相似文献   

19.
在二维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双曲时差速度分析和非双曲时差速度分析,得出了双曲时差速度谱和非双曲时差速度谱以及各向异性参数,并对两种不同的速度分析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从NMO处理后的剖面效果和误差分析结果看,非双曲时差速度分析适用于长偏移距的速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