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查了铜矿产区土壤的Cu、Cd、As污染,研究了它们对水稻的复合污染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水稻对Cu没有富集作用,对Cd、As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但多聚集于根部.表土层(A层)土壤中的Cu含量与水稻样根、茎、稻粒中Cu含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水稻吸收Cd、As与A层土壤中的Cd、As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水稻根与稻粒中的Cd含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太原市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0~20c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Hg、Cd、As、Pb、Cr、Zn及Cu的含量,评价了污灌区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污灌区农田土壤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研究区背景值,土壤总体表现为以Hg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富集;相关性表明,Cu与Cd、As、Zn,Zn与Cd、Pb、Cr、Cu,Cr与As、Pb、Zn,Pb与Cd、Cr、Zn呈显著相关;各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由大至小依次为Hg、Cd、As、Cu、Cr、Zn、Pb;综合污染评价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该区域总体呈现中度污染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污灌区农田土壤中Hg、Cd、As、Pb、Cr、Zn、Cu 7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的现实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煤矿周边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的影响,以宿州朱仙庄煤矿周边的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土壤中有机质及重金属(Cr、Ni、Cu、Zn、As、Cd、Pb)含量.结果表明: Cu、Zn、As、Cd、Pb金属元素有轻度积累,但不会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 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高于4, 污染风险等级高; 研究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50.53 g/kg,但各采样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0.81; Cu和As在土壤表层出现积累,且积累含量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相关部门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以及土壤合理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广西元宝山的重金属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2009~2011年柳州市融水县元宝山矿区周边的水田和旱田土壤中重金属Pb,Cd,As,Zn,Cu和Hg的含量,探讨该地区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统计特征和年度变化趋势,并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污染程度.结果表明,6个农田中Hg含量(0.1 mg·kg-1~2.0 mg·kg-1)超标最严重,调查农田中8.3%样点的土壤Hg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而Pb,Cd,As,Zn和Cu含量均低于此标准.6块农田土壤中同种重金属含量在2009~2011年不同年份间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说明,调查土壤中的重金属富集量没有随时间的累加特性.此外,调查农田土壤的6种重金属间无明显相关性,其重金属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内梅罗污染综合指数判断,多数监测点位土壤处于警戒级,个别位点的土壤处于轻污染.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珲春敬信湿地和敦化雁鸣湖湿地塔头苔草(Carex heterolepis)的根区土壤、叶、根、茎中的As、Cr、Cd、Pb 4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在两个湿地塔头苔草根系土壤的含量高于其根下土壤,并且在其根系土壤、根、茎、叶中的含量依次递减.重金属元素在两个湿地塔头苔草中的富集系数不同,其中珲春敬信湿地塔头苔草的根有明显地富集As元素的能力,这可为利用塔头苔草治理环境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武汉大气PM2.5中微量元素的污染特征和来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11种典型微量元素的浓度水平,并通过元素相关性、因子分析、富集特征等方法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大气PM2.5中的微量元素污染在夏季较为严重,秋季次之,冬季较轻.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大气PM2.5中的Zn、Ni、Cr的浓度值显著偏高,而Mn、Cu、Se、Pb、As、Ti的浓度值则较低,Cd排放不明显.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Zn、Mn、Cu、Pb、Cd、Se很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因子分析表明,微量元素污染主要来源于钢铁冶金、合金制作和工业燃油3个方面.富集因子分析表明,Ti、Se、Cd、Ni、Pb、Zn、Cr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而Cu和As则部分来源于人为污染,部分来源于土壤.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8个采样点土壤和优势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南洞庭湖湿地9种优势植物对Cd、Cu和Sb的吸收及富集特性.结果表明,南洞庭湖湿地土壤中3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土壤受Cd污染最严重.9种优势植物体内Cd、As和Sb的含量较高,具有修复洞庭湖湿地土壤Cd、As和Sb污染的潜力.其中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对Cd和Sb表现出显著的富集转移特征,可作为洞庭湖湿地土壤污染修复的备选材料.八棱麻(Boehmeria siamensis)对S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对重金属有较强耐受性,作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植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朔州市某能源型工业园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重金属Cu、Zn、Pb、Cd、As、Hg、Cr的含量,采用GIS技术研究了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Hank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土壤重金属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园区表层土壤的Cu、Zn、Pb、Cd、As、Hg、Cr含量的均值都超过了山西省土壤背景值,但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其中Cd和Hg污染较为严重;Cd有21.43%的样点处于中等生态危害,Hg有66.07%和17.86%的样点处于中等生态危害和强生态危害,园区整体土壤状况达到轻微的生态风险;从空间分布图来看,园区主要污染源为冶金厂、电厂、水泥厂.  相似文献   

9.
昆山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昆山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及其污染情况,通过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Cd 0.199mg/kg、Hg 0.199mg/kg、Pb 30.484mg/kg、Cr 87.729mg/kg、Cu 314.275mg/kg、Zn0.256 mg/kg、N i 31.083mg/kg、As 8.150 mg/kg。农用地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其平均单项污染指数为13.525。除As外的其他重金属含量都高于土壤背景值,Cd、Hg、Cr、Pb存在着严重的点源污染,整个昆山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桂柳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桂柳高速公路上的4个调查剖面和1个对照剖面测试了公路两侧农田土壤中Pb、Cd、Cr、Hg和As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公路交通对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运行期较长的对照路段桂黄公路两侧土壤中的Pb、Cd和As的含量明显高于运营期较短的桂柳高速公路段,而Cr、Hg与公路运行期长短的关系不是非常密切;重金属含量在横向上都有随距路肩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的趋势,Pb、Cd在路肩两侧200m范围内含量的变化较小。以广西水稻土土壤背景值为评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了路侧土壤的环境质量:所测路段和剖面的Cd、Hg污染均较严重;Cr基本上还处在非污染水平;桂黄公路段Pb的污染指数高于高速公路段。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徐州城市表层土壤的21个样品中28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元素的背景值(算术平均值)相比,表层土壤中Zn,Cd,As,Hg,Sb,Sn,Ag等元素富集程度大;Fe,Se,Sc,Ba,Bi,Pb,Cu,Ni,Cr,Mn,Mo,Be,Ti,Al,Ga,Li,Co等元素的富集较小。环境风险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徐州城市表层土壤样品中属于中等环境风险级别以上的样品占近40%。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楚长江三角洲土壤-水稻系统中Cd污染和迁移制约因素,采集了典型地区的水稻土壤、秸秆、籽实等样品共66组,测试了这些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和常量元素的含量、土壤pH值和总有机碳含量等参数指标,并对这些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水稻土壤与籽实中的Cd污染,探讨Cd空间分布,讨论土壤中pH值和有机质以及其他金属元素对Cd在水稻中积累的制约作用。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水稻土壤和籽实都存在Cd含量超标现象,土壤样品中Cd质量分数为(81.39~1441.00)×10-9,平均值277.40×10-9,而水稻籽实样品中Cd质量分数为(10.44~692.40)×10-9,平均值55.63×10-9;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水稻土壤超标率为9.09%,超标样品主要分布在苏州、镇江和常州;根据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GB2762—2005),水稻籽实Cd含量超标率为4.55%,超标样品集中在苏州和无锡;影响水稻积累Cd的因素有土壤中总有机碳、CaO、MgO、P的含量和pH值;水稻中S和Se含量与Cd含量关系密切,Cd与Zn表现为协同作用,土壤中S、Se和Zn的含量对水稻积累Cd无明显影响;提高土壤中pH值以及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能适当降低水稻中Cd的积累,适当增加土壤中Ca、Mg和P的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部湾沿海经济区水稻根系土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70个采样点Hg、As、Cd、Pb、Cu和Zn 6种重金属进行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根系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变化范围58.84~417.88,平均值118.49,整体平均水平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生物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根系土中各元素生物可利用性大小顺序为Cd〉Zn〉Pb〉Cu〉Hg〉As。Cd、Pb和As在水稻籽实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标,主要与工业活动和施肥灌溉有关。  相似文献   

14.
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积特征与来源识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对21个土壤样品中30种元素的测试结果,研究了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积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研究区表层土壤中Zn,cd,As,Hg,Sb,Sn,Ag等的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而Fe,Se,Sc,Ba,Bi,Pb,Cu,Ni,Cr,Mn,Mo,Be,Ti,A1.Ga,Li,Co等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样品中30种元素可被分为4个类剐,即自然因子类剐(Al,Ti,Ga,Li,V,Co,Mn,Be,Pt)、交通因子类别(Ag,Se,Sc,Pb,Cu,Zn,Cd,Br,S,Mo,Au)、燃煤因子类别(Bi,Cr,Hg,As,Sb,Pd)和混合源类别(Fe,Sn,Ba).  相似文献   

15.
Two acidic ferrisols, i.e., red soil (RS) and yellow red soil (YRS), from the vicinity regions of non-ferrous ores in Hunan province of China, were leached with simulated acid rain through artificial column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leaching mass of metals are m(Zn)〉m(Cu)〉m(Cd) from the original soils and m(Cd)〉m(Zn)〉〉 m(Cu) from the contaminated soils with external metals after leaching for 60 d continuously, leaching quantities of Cd and Zn from the contaminated red soil (CRS) are more than that from the contaminated yellow red soil (CYRS), but for Cu, it is almost the same. The preferential fractions for leaching are mainly in exchangeable forms, and content of exchangeable form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 profiles. The unstable fractions of Cd, Cu and Zn in the RS and YRS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ecrease of pH value of simulated acid rain. Changes of fi, actions of external Cd, Cu, and Zn in the residual CRS and CYRS profiles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acidity of acid rain, too. After leaching for 60 d continuously, Cd exists mostly in exchangeable form, Cu exists mainly in exchangeable, manganese oxide-occluded and organically bounding forms, and Zn exists in residual in CRS and CYRS profiles. Most of exchangeable Cd and Zn exist only small in surface layer (0-20 cm) and are transferred to the sub-layers, contrarily, Cu accumulates mostly in the topsoil (0-20 cm) with low translocation.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金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生物效应,在研究区(亦称土壤污染区)和对比区采集不同蔬菜样 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污染区内蔬菜中Hg、Pb、Cd、Cr、As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比区; 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蔬菜中Hg、Pb、Cd的超标倍数较大,分别为20.37、6.99、0.90,超标倍数均值顺序 为Hg>Pb>Cd,As、Cr和Cu不超标;污染区内蔬菜中Hg、As、Cu质量分数均值呈现为叶菜类大于果实类大 于块根类,Pb、Cd、Cr表现为叶菜类大于块根类大于果实类;不同品种蔬菜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油麦 菜、青菜、萝卜叶、韭菜显著富集Hg、Pb、Cd,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土壤Cu含量对武香粳14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土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土壤Cu含量(50-1 000mg/kg)对水稻糙米中蛋白质、Fe、Zn、M n、M g和Cu含量的影响以及Cu在籽粒不同部位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u含量的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r=0.88*-0.91**),而糙米中Fe、Zn、M n、M g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r=-0.95**--0.58*),增加或下降的幅度因不同营养元素和不同土壤Cu处理而异;当土壤Cu含量小于200mg/kg时,糙米Cu含量随土壤Cu胁迫的加重而增加,土壤Cu含量大于200mg/kg时则相反,土壤Cu含量达200mg/kg时,糙米中Cu含量达到最大值(11.3mg/kg);Cu在籽粒不同部分的分布差异很大,从浓度分布看,米糠中Cu浓度大约是谷壳、精米的2倍,从积累量分布看,谷壳、米糠和精米中Cu积累量平均分别占籽粒总积累量的12%、24%和64%,即稻谷经精加工后,其Cu总量下降1/3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延边地区茵陈蒿叶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状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25个采样点茵陈蒿叶中Cr、Fe、Cu、Zn、As、Se、Cd、Sb、Pb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各采样点都检测出Cr、Fe、Zn、Cd,而Cu、As、Se、Sb、Pb在有的采样点处未能检测到,且各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Fe和Zn的含量较高),这可能与采样点的气候、地质、水质、土壤、植物群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连云港近岸海域4个沉积物柱状样,并分层测定了Cu,Pb,As,Hg,Cd等重金属的含量,同时结合人类活动与重金属含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各柱状样中主要污染物为Cu,重金属污染排序为Cu,As,Cd,Hg,Pb;根据210Pb测年资料,柱状样中重金属含量受陆源排污和海岸工程建设干扰显著,临洪河、碱厂排污和西大堤工程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