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理论分析推导,提出了辊压机粉碎动力学模型;并在小型辊压机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求得了模型中的两个重要函数即选择性函数和分布函数,最后利用该动力学模型借助计算机处理对轻压机产品粒度分布进行了成功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中国粉体工业》2005,(2):17-17
中信重机公司日前已正式投产3台RP170-110国内最大规格的辊压机,该机是为广东塔牌集团有限公司5000T/D水泥生产线项目提供的设备,预计6月底完工。  相似文献   

3.
为水泥工业重型辊压机配套的行星齿轮减速机作者:M.Hirt翻译:石永刚校对:冯培恩1前言一个典型的中型水泥厂每产1吨水泥的耗电量为100千瓦时,平均年总耗电量为1至1.5亿度,平均每年需支付电费约1000至1500万马克。当前水泥厂的节能问题首先在于...  相似文献   

4.
德国Geseke的Hermann Milke水泥厂原用于生产水泥生料的3台磨机生产成本很高。两年前用辊压机成品粉磨系统取代了原粉磨系统。新的粉磨系统包括RP15.0-140/160辊压机、SKS-Z2594高效分级机和锤式反击打散机。由于能量利用率明显改善,系统电耗从21.5kW/t降低到13.0kW/t。Hermann Milke水泥厂是世界上最早仅使用辊压机磨制水泥生料而取得明显效果的厂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简要地叙述了料层挤压粉碎理论(压碎学说),利用压碎学说探讨了辊简磨的粉碎机制,认为辊简磨的优越性在于它的4大特点,同时进行了辊筒磨粉碎产物的微观分析和粒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自投产的#2水泥粉磨系统是采用了挤压联合粉磨系统,其系统主要配置为“HFCG120—45(右装)辊压机+SF500/100打散分级机+φ3.2m×13m水泥磨(开路)”,目前磨机台时产量能稳定在70t/h左右,达到了设计要求。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磨机台时的高低受辊压机辊面完好率影响很大,现就我们采取的辊压机辊面维护工艺与方法作一总结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磨矿碎矿工艺中电耗占整个生产综合电耗的70%左右,为了寻求粉碎工业领域的增产节能途径,多年来实验研究的重点一直集中在粉磨工艺及设备的节能上。  相似文献   

8.
张铁华 《粉体技术》1998,4(3):14-16
简要地叙述了料层挤压粉碎理论(压碎学说)利用压碎学探讨了辊筒磨的粉碎机制,认为辊筒磨的优越性有它的4大特点,同时进行了辊筒磨粉碎产物的微观分析和粒度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粉体工业》2007,(4):42-43
环辊磨是干法生产重钙超细粉的理想设备。碳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填料,是化工产品生产中三大填料之一,应用十分广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碳酸钙的品位、细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前些年国内重钙加工主要以雷蒙磨为主,其加工产品的细度相对较粗,一般在200~400目,近几年来虽然对雷蒙磨进行技术改造,使产品细度提升到600~800目,但仍无法满足用户要求,产品附加值低,  相似文献   

10.
瓦楞辊的结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魏春梅  周世棠  张静 《包装工程》2004,25(4):41-42,70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瓦楞辊的动力学模型,用ANSYS软件对瓦楞辊的结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既反映了瓦楞辊的动力学性能,又为动态响应计算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伦新凯  张广文  侯智慧 《包装工程》2021,42(17):233-237
目的 根据瓦楞辊的啮合特性和工作环境,分析有无瓦楞纸及不同转速对瓦楞辊工作时中心距变化的影响,为提高瓦楞辊机构转动的平稳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运用三维建模软件CREO建立上、下瓦楞辊和瓦楞纸的三维模型,然后运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瓦楞辊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从仿真结果中得出了无瓦楞纸、有瓦楞纸和转速不同的情况下瓦楞辊中心距变化曲线,并将得出的曲线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无瓦楞纸时上、下瓦楞辊的中心距变化量在0.45 mm之内,有瓦楞纸时上下瓦楞辊的中心距变化量在0.045 mm之内.结论 瓦楞纸的存在能够减小瓦楞辊中心距的变化量,使瓦楞辊机构的转动相对于空转时的转动更平稳,瓦楞纸的存在有利于减小瓦楞辊的振动及磨损;转速对瓦楞辊中心距的变化影响较小,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转速来提高瓦楞纸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热镀锌线锌锅内沉没辊的振动机理,须对其进行动力学建模。对锌锅内组件进行适当简化,分析沉没辊运动和受力情况,建立仅包含部分段带钢、沉没辊和轴承力学模型。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相应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求出系统静平衡位置,得到系统相对于静平衡位置动力学方程。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沉没辊运动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稳定性判据。动力学模型建立为以后研究沉没辊振动响应和振动控制奠定了基础。由运动稳定性判据可知适当的初始张力、带速和校正辊上推量有利于沉没辊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高速瓦楞辊机构中高度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周世棠  张旗 《包装工程》1996,17(1):6-10
首先论证了高速瓦楞辊机构中高度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相应的设计中高度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对应的动挠度方程,确定辊轴加工测量等分段截面的挠度曲线,有利于编制通用的宽窄幅不同结构尺寸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14.
基于 SOLIDWORKS 与 ADAMS 的瓦楞辊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运用 SOLIDWORKS 优秀的建模功能和 ADAMS 的动力学仿真功能,对瓦楞辊运动过程进行了建模仿真。利用 ADAMS 中的 IMPACT 函数对辊齿间的接触进行定义,通过 Hertz 弹性碰撞理论确定了 IMPACT 函数中的各参数。 从仿真结果中得出了瓦楞辊运动啮合时中心距的变化曲线,从而分析了瓦楞辊的运动过程对瓦楞纸芯成形质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兵力需求的动态不确定问题,定性分析兵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运用Vensim软件构建兵力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研究兵力需求相关变量间因果关系及需求变化的动态规律,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动力学用于兵力需求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系统某些参数关系难以量化、数据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孙建亮  张明  彭艳 《工程力学》2014,31(4):239-244
考虑轧机扭振与辊系沿轴向动态特性和板带材质量的关系,基于连续体动力学建立了六辊轧机扭振动力学模型,包括轧机辊系等效模型和辊身与辊径过渡部分等效模型。根据轧制速度与轧辊角速度的关系,建立了板带钢前后张力、轧制力等参数与辊系扭振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对某六辊轧机施加位移激励模拟扭振情况,仿真分析了轧机辊系和板带钢在扭振激励下的三维动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轧辊角位移和角速度沿辊身长度方向波动较小;轧辊扭振使轧制压力、前张应力和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扭振对前张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即对板带钢板形产生影响,且传动侧的波动幅值大于操作侧。  相似文献   

17.
湖泊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物种构成,本文提出了一种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加权计算方法-加权生长率法。  相似文献   

18.
易燃易爆材料超细粉碎技术及设备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大量的粉碎实验对各种物料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超细粉碎设备,及与其配套的超细粉体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干式新型气流粉碎机专用于氧化剂类材料的超细化,如高氯酸铵、产品细度柯达2μm以下,且细度可根据要求可调,液固式LS型剪切流能粉碎机,专门用于猛炸药奥克托今(HMX)和强燃物赤磷的超细粉碎,HMX的产品细度可达2μm以下,然而该机对韧性猛炸药黑素今(RDX)只能粉碎到7-8μm。LG型湿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我国在辊磨技术的引进、开发及应用有了迅速的发展 ,原因是辊式磨粉磨水泥生料时有其特点 :辊磨的粉磨机理是通过磨辊与磨盘的相对运动使物料得以粉磨 ,在粉磨过程中辊套与磨盘之间一般由物料层隔开 ,辊套与衬板之间的磨损很少 ;辊式生料磨集中碎、粉磨、烘干、选粉等工艺于一体 ,其流程简单 ;粉磨效率高 ;单位电耗低于钢球磨系统 ;尤其适于和预分解窑相匹配 ,可以利用出预热器的全部废气。综上所述 ,辊式生料磨是节能降耗比较理想的粉磨设备 ,辊式生料磨系统已成为当前生料粉磨系统的发展主导方向。在国外 ,为 2 0 0 0t/d水泥…  相似文献   

20.
生鲜食品的品质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生鲜食品品质动力学模型的方向。方法 归纳整理国内外生鲜肉、 生鲜鱼、 蔬菜、 水果及其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品质动力学模型相关文献,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论 在生鲜食品品质下降过程中, 各种品质特性的变化速率是不一样的, 但是对于某一种特定的生鲜食品而言, 总可以通过一些关键指标 (如微生物菌落总数、 硬度、 维生素C、 叶绿素等) 建立品质动力学模型, 品质变化速率一般遵循Arrhenius关系式。肉类、 鱼类等动物性食品的品质动力学模型遵循一级反应方程式, 而果蔬等植物性食品的品质动力学模型一般遵循零级反应方程式, 由于其要考虑的因素和检测的指标更多, 所以品质动力学模型趋于多样化。将食品品质动力学模型应用于冷链物流管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由此建立一些简明的、 能够满足物流需求的品质动力学模型和指标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