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燃气用气人数达5.48亿,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8%。面对如此庞大的城市天然气消费群体,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如何提升燃气安全管理水平、如何实现安全隐患的“主动防、早发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北京市燃气集团研究院以事故“零死亡”为目标,在安全运营领域长期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科技赋能城市燃气行业高质量安全发展。本期《煤气与热力》期刊推出“北京市燃气集团研究院安全运营研究专栏”,旨在分享管网泄漏评估、聚乙烯管道施工技术、安全计量、用气指标与规律等学科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城市燃气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创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9,(13)
近年来,受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影响,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及领域,促使智慧城市概念应运而生。智慧供热作为智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供热企业搭建智慧供热系统及网络,能扭转以往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供热管理水平,实现向节能减排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的目标。本文以供热企业节能减排为切入点,分析其进程及现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李程瑶 《门窗》2020,(4):257-257,259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GPS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在供热系统中进行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将智慧供热技术在区域供应中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热效率,改善民居供热环境,降低供热企业的能耗。文中从智慧供热概述入手,并进一步阐述了智慧供热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燃气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港华集团举办匠心笃运、文采飞扬工程技术论文大赛,旨在推动各项目公司将工程建设及运行方面效果显著、推广性强、可行性高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总结归纳成为论文,以促进公司间的经验交流、激发创新、提升工程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工程建设及运行全面品质管理。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到275篇论文,涵盖燃气工程建设、管网运行、厂站运行、信息化、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现从中遴选创新性较佳、推广价值较高、经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濮阳热力公司为例,介绍了智慧供热技术在大型供热管网中应用的经验和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展望.智慧供热平台基于历史数据的大数据挖掘、优化控制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优化控制策略等,对数据进行回归和预测,自动优化控制策略.濮阳市热力经过调控后,在2019-2020采暖季提高供热效果并延长采暖时间的基础上,实现了能耗指标...  相似文献   

6.
介绍智慧供热管控平台的架构(由智慧控制层、高效应用层、信息化中心层组成)、应用的新技术、各层的功能。对智慧供热管控平台的功能进行设计,由11个系统实现: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监控系统、调度管理系统、能耗分析系统、热负荷预测系统、室温监控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事件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客服管理系统,以达到安全供热、平衡供热、节能降耗、降低漏损的供热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能源行业向清洁低碳转型背景下,智慧供热的愿景是通过信息系统与物理供热系统在供热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深度融合,构建物联感知测量、按需舒适供热、多能互补协调、动态优化决策、精准平衡调控的供热生产与消费的智慧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城市智慧供热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对智慧供热的内涵和外延还缺乏完整的、准确的认识。智能供热是以供热物理设备网为基础,以供热信息物联网为支撑,通过基于智能供热平台的智能决策系统,为运行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形成在保证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运行能耗的供热系统形式。而智慧供热是比智能供热更高层次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类似于人脑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形式来解决供热问题,智慧供热是以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与先进供热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以低碳、舒适、高效为主要特征,以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等为技术特点的现代供热形式。从物理形态角度看,智慧供热是由物理设备网、信息物联网和智慧供热平台三大部分组成。智慧供热概念包含着智能供热概念。智慧供热分为广义智慧供热和狭义智慧供热。广义智慧供热是以人为基础、以供热系统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供热技术的深度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新一代供热技术。广义智慧供热包含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狭义智慧供热。狭义智慧供热包括智能运行、智能管理和人才培养三部分。智慧供热的总体目标是:用户舒适满意、系统安全可靠、能源利用高效、低碳清洁经济。从广义智慧供热和狭义智慧供热的角度探讨了智慧供热的内涵,讨论了智慧供热各组成部分的任务及目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实现智慧供热目标的途径提出了建议。经分析认为,供热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供热系统智能化的基础。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可划分为初级智能系统、恒定智能系统和开放智能系统3个纵向层级。智慧供热是一种新型供热方式,智慧供热技术还很不完善,智慧供热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紧紧抓住智慧供热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供热技术、设备的创新突破;企业智慧供热建设要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和技术经济性的平衡,制定出合理的智慧供热建设方案,分阶段、分层级往前推进。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供热/生活热水能源消费以燃煤为主,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耗量大,而且环境污染严重,这也是出现严重大气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煤层气、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清洁生产和利用,推进供热/生活热水节能,对于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有效治理大气雾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专业是结构工程,对建筑专业是外行,但通过参与一些大型建筑的设计与咨询,对建筑设计中建筑与结构两个专业密切配合和协调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体会。我与何镜堂院士的缘分大概从18年前开始,1999年我们同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后常有一些在一起开会的机会,偶尔还会在开会间隙一起游泳;2011年何院士受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共享院士,我们成为  相似文献   

11.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通过统一规划、稳定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获得较好经济效益,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国家电投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对企业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多应用系统集成的智慧供热运营平台,有效解决各部门、各系统的业务数据信息共享,实现资源整合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获得了良好效益。本文主要介绍在运营平台建设过程中的企业需求、解决方案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供热系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利用互联网和供热的深度融合,探讨智慧供热的主要技术策略,重点介绍在威海热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具体应用情况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正2019年7月13—15日,第11届供热、通风与空调国际会议(The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ISHVAC 2019)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召开。ISHVAC最早发起于清华大学,已经成功举办10届,成为由中国发起的暖通空调领域最有影响的国际会议。本次会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协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     
<正>在编辑制作中建国际设计CCDI专刊这段日子里,和CCDI电气同仁有了一次密切合作,从策划、组稿,到编审、校对,愉快而严谨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CCDI电气团队的深厚积淀、创新活力、勤学高效……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正>本期主题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是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净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6YF0102300)编辑出版。该项目同时也是依托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联盟(简称"CERC-BEE")开展的中美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计划于2019年底结题,其有着以下深厚的背景:根据中美两国领导人2009年4月伦敦会晤达成的共识,中美两国政府于2009年7月成立了"中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正2018年8月,由《建筑学报》杂志社、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评论研究所主办,URBANUS都市实践事务所协办,于北京77文化创意产业园E6-本土一间举办了第二期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主办方从各高校和多家设计研究机构,分别遴选出了6位年轻学人和12位来自《建筑学报》学术支持单位的优秀年轻教师及职业建筑师,共同入选了该计划,参加为期3天的设计研究方向的培训课程。如果说2017年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建筑批评方向的主题围绕了文体、观念和问题意识等偏重于建筑批评理论而展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正>本社联合罗格朗低压电器(无锡)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的卡博菲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自2019年7月开展以来,得到了全国电气设计、施工、监理技术人员、电缆及桥架研究技术专家、高等院校电气专业师生的积极响应。征稿经‘卡博菲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专家评审团(名单公布于2019年10期《建筑电气》‘卡博菲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快讯)打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我社自1990年复刊起,根据国内建筑出版的特定环境,参照国外同类建筑期刊刊行的多种形式,结合我社地处毗邻香港之深圳经济特区的特定条件,经分析和研究再三,遂拟定了我刊每期均以专辑的模式编印发行。五年多来,出刊的24期建筑专辑因极具参考和收藏价值,所以深获国内外读者和建筑界同仁的首肯。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