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顾群音  李东旗 《建筑知识》2014,(2):63-64,72
分布式热电联供是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技术,通过对宾馆建筑导入热电联供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就根据“以热定电”与“以电定热”两种系统的特点,得出了在现行分时电价和上网电价的条件下,准确预测用电用热负荷,采用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和运行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一次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天津市某绿色建筑的热电联供系统,首先建立含电、热负荷并与电网连接的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光伏、储能装置;然后以规划期总成本净现值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对天然气价格、电价和负荷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对系统各发电单元运行情况和系统配置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Modelica语言对上海某酒店供能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对供能系统的购电量、售电量、耗气量、年运行成本、年碳排放总量进行比较。供能系统负责满足酒店洗浴热水负荷、电负荷。常规供能系统:燃气锅炉制备洗浴热水,市电网供电。分布式供能系统: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燃气锅炉制备洗浴热水,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市电网供电。常规供能系统、分布式供能系统分为采用30、90 m^(3)两种容积蓄热水箱的方案,分布式供能系统还根据运行策略不同,分为并网不上网、上网售电。常规供能系统的购电量高于分布式供能系统。对于分布式供能系统:各种方案的购电量接近;对于上网售电方案,在设备配置情况基本一致且运行策略也一致的前提下,大容量蓄热水箱有助于降低购电量。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耗气量高于常规供能系统,年运行成本、年碳排放总量均低于常规供能系统。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中,采取上网售电且配置大容量蓄热水箱的方案耗气量最高、年运行成本最低、年碳排放总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结合北京某办公建筑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采用eQUEST软件计算了建筑全年动态冷热电负荷.以寿命周期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优化模型,对优化后的运行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市网平均电价、燃气价格、冷热价格对联供系统投资回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某宾馆建筑为例,对该宾馆楼宇分布式供能系统在我国4种不同气候条件下采用以电定热、以热定电两种运行模式的性能差异进行了节能性、经济性分析。以热定电运行模式比以电定热运行模式节能,但受电、燃气价格的影响,经济性并不是总比以电定热模式优。由于不同地区电、燃气价存在差异,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应用楼宇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经济性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
燃气型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属于分布式能源,是传统热电联产的一种发展。近年来,因其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天然气,平衡了天然气冬季、夏季使用的不均衡性,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能够缓解夏季制冷用电高峰。世界各国实践表明,发展能源梯级利用的小型热电冷联产是合理、高效地利用天然气资源的最佳手段。燃气型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国际上已经广泛应用,但是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大型工业园的冷、热、电负荷的分析,选择在分布式能源站中采用天然气燃气内燃机,为了更好地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在后置循环中选择采用蒸汽轮机循环,形成了燃气内燃机一蒸汽轮机联合循环的运行方案,介绍了燃气内燃机一蒸汽轮机联合循环的特点,并简述了天然气燃气内燃机一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在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中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城镇门站布置有综合办公楼、工艺装置及辅助设施等,其中综合办公楼有冷、热负荷需求,工艺装置中的调压设备有全年热负荷需求,通过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满足用能需求。按发电并网不上网的运行原则,设计该门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工艺流程。采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发电机组的烟气余热和缸套冷却水余热供给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进行制冷制热,制冷量能够满足冷负荷需求,不足的电力由市政电网补充,不足的供热量由溴化锂热泵机组通过天然气补燃解决,实现冷热电联供。采用小时负荷分摊法对门站的全年逐时电负荷进行预测,采用DeST软件对门站全年逐时冷热负荷进行预测。通过比较3种不同容量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运行收益,选择发电机组的容量,并配置相应的溴化锂热泵机组及水-水换热器。结合门站冷、热、电逐时负荷需求来确定运行策略。能源站的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为86. 3%,节能率为34. 3%。能源站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 1 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肇庆市的气候特点,预测了该地区某五星级酒店的冷、热负荷,制定了传统供能方案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供能方案,并对两种方案作了比较,指出采用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在经济性和污染物排放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筑逐时冷热电负荷计算,利用De ST软件和热电冷联产系统负荷模拟计算[1]中的电负荷模拟计算方法,计算全年逐时冷热电负荷变化,计算热电比和分析模型冬季供暖及生活热水负荷变化,找出单一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负荷缺口,同时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进行简要分析,从而提出尝试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集成的形式来实现系统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1.
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作为节能减排和天然气高效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已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去认识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以上海某医院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应用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相关实际运行数据来进一步提升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冷热三联供项目运行的经济性受天然气价格、电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天然气价格一般执行固定单价,而电价执行峰谷平电价,所以不同电价时段三联供项目的盈利能力不同。当天然气价格一定、电价低到一定程度时,三联供项目可能不仅不能盈利,反而亏损。因此有必要确定一个盈亏平衡电价,以方便地指导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运行,确定项目最经济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宜宾市某酒店建筑为例,简述了空调冷热负荷、生活热水负荷及其全年运行概况。基于当地的电价及燃气价格,对比了传统的燃气锅炉+水冷冷水机组能源形式与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能源形式的初投资与运行费用,分析了电价与燃气价格对静态投资回收期的影响。提出了将电价、燃气价格、锅炉效率综合考虑的锅炉COP的计算方法,便于运行费用的计算及方案比选。结果表明,在酒店建筑中,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作为空调冷热水与生活热水的热源有很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以华北地区某数据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数据中心需全年供冷,供暖期为了有效利用数据中心余热,为周边住宅供暖。通过电、冷、热逐时负荷分析并结合不同季节用能需求,提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4个子系统:燃气冷热电联供子系统、水源热泵供冷热子系统、间接水冷自然冷却子系统、电制冷子系统。设计能源站供能方案及工艺系统流程。非供暖期白天时,开启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供应数据中心全部用电负荷及能源站部分自用电负荷,能源站不足电负荷由市政电力补充供应,发电余热通过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应数据中心部分冷负荷,不足冷负荷由电制冷机组补充供应。非供暖期夜间时,数据中心及能源站用电均由市政电力提供,冷负荷首先由电制冷机组提供,不足冷负荷由水源热泵机组补充供应。供暖期时,数据中心及能源站用电均由市政电力提供,水源热泵机组供应住宅建筑全部热负荷及数据中心基础冷负荷,不足冷负荷由间接水冷自然冷却系统补充供应。根据工艺系统流程,配置主要设备并制定运行策略。能源站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24 a,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5.
首先结合建筑负荷和设备性能特性确定了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备组成,然后借助TRNSYS软件对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了建模及仿真,同时对"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2种运行模式进行了设备容量计算、动态供能仿真和结果分析.研究发现:在满足区域冷热电负荷的条件下,"以电定热"运行模式下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对家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在日本(以关西地区4口之家的独栋住户为例)、中国(以北京城市居民为例)应用的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根据文献介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在日本应用的经济性比较理想,与日本家用常规供能方式(燃气暖风机供暖,电网供电)相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年运行费用可降低12.8×10~4日元/a,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造价按100×10~4日元测算,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为7.8 a。根据测算结果,与中国家用常规供能方式(燃气热水器制备生活热水,电网供电)相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21.26元/a,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造价为9.24×10~4元的前提下,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高于装置寿命(10 a),现阶段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在中国应用的经济性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上海某新建高校采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供能管网实现区域供能。能源中心以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采用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并辅以电制冷机组和燃气热水锅炉作为调峰设备,可满足该新建校区所有冷热负荷需求,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能源中心通过校区各二级泵房向各空调末端直接提供循环冷热水,通过校区各热交换机房提供生活热水一次侧热媒。空调供能管网及生活热水热媒管网均采用两管制闭式循环系统。目前该能源中心及供能系统已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18.
李先瑞 《区域供热》2014,(1):6-10,15
本文通过分析燃气发电装置的特点和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余热利用最大化原则,说明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年平均综合利用率大于70%是可行的。说明《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中的规定是科学的、合理的。本文通过热电比对区域式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的影响,说明热电比既是反映区域式联供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区域式上网发电和扩大热用户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分布式能源节能率的计算公式说明由发电设备、余热利用设备和调峰设备组成的联供系统中各部分的选型、规模和性能参数对联供系统节能率的影响,说明随着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楼宇式联供系统的节能率会不断的增加,节能效益会不断的提高。本文认为区域式既是能源企业,也是能耗大户,故节能减排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的热电比不同,由于不同规模燃机的热电比不同,故热电比也应该是评估楼宇式的重要节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概念,并以某工程项目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规划方案为例,详细介绍其如何充分利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余热进行供冷供热,并将此系统的设备及运营成本与本项目若采用传统方式供电的设备及运营成本进行投资对比,简单分析出该项目的经济投资效益,论证设立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刘蕾  周萍  李鑫 《建筑节能》2013,(1):29-30
以供能面积为10万m2的办公建筑为例,建立了分布式能源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供能方案,并制定了运行策略。在此基础上,对供能方案的能源利用率、环境效益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常规供能方式(分别用市电、电制冷、燃气锅炉供电/冷/热的方式)的对比,总结了采用分布式能源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供能的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