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以东胜煤田某矿井地质条件为依据,采用统计分析、实验室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测试、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浅埋深综放开采覆岩特性及采动破坏高度。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岩层抗采动破坏的能力相对较好,尤其是上软下硬的覆岩结构更有利于抑制采动裂隙的进一步发展;裂隙发育形态以高角度纵向延展裂隙为主,偶见纵横交错裂隙;对于类似浅埋深软弱地层和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高度可以按照垮采比为4.8、裂采比为14进行预计。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5,(8):195-198
为研究距厚松散含水层较近的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的破坏特征,分析综放工作面开采的安全性,先对区域上覆地层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UDEC4.0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基岩厚度条件下综放开采覆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底部松散含水层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可留设防砂煤柱;综放开采时,基岩厚度变化对工作面开采覆岩的移动变形破坏影响显著,垮采比为3.55,当其厚度小于40.4 m时,易引发压架及突水溃砂事故。  相似文献   

3.
浅埋深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有可能使采动裂隙导通地表,对地面及井下作业构成威胁。通过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的理论计算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以国投哈密一矿7#煤层为典型案例,对浅埋深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的移动破坏规律进行研究,为相似条件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安全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相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我国西部某矿区2-2煤层近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时覆岩运移规律,以某综放工作面为实际工程背景,根据相似理论,运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从不同角度对工作面开采后覆岩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了近浅埋煤层开采时基本顶的初次垮落及周期垮落步距、覆岩垮落形态、覆岩垮落"三带"特征和岩层位移特征,为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依据,同时对其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煤层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瑞瑞  任建慧 《中国煤炭》2022,(S1):241-247
针对神东矿区在浅埋厚煤层地质条件下高强度开采引起覆岩破坏、地表沉降进而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等问题,以神东矿区布尔台煤矿4210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软件建立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模拟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围岩及地表破坏场、围岩位移场分布特征及地表形变数据。通过对比观测站在回采过程中实测的地表沉降数据,分析该区覆岩运移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后上覆岩层的破坏形态总体为“马鞍型”,在工作面巷道两侧和开切眼处的破坏高度最大,而在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深度相对较小;采空区上方地表以剪切破坏为主,工作面和开切眼上部附近区域以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为主,初采位置沉降时间久、位移量较大,停采位置位移量较小;停采后地表实测最大下沉值达到了5 706 mm,相应位置的数值模拟地表最大下沉值为5 498 mm,两者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吴培林 《山东煤炭科技》2021,39(1):172-174,177,189
针对王庄煤矿7106.工作面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导通地表水体,引起矿井水害的问题,运用FLAC3D软件对7106工作面的各个开采阶段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开采阶段下的塑性破坏区的变化规律,得到导水裂隙带发育最大高度135 m.通过对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为7106工作面水下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理...  相似文献   

7.
综放采场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澳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井下仰斜钻孔双端堵水器导高观测技术对白庄煤矿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规律进行了实测,得出了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  相似文献   

8.
李敬敬  方腾蛟  华乐  赵涛 《现代矿业》2014,30(2):17-19,24
根据淮北某矿的地质条件,采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经验公式计算以及现场实测4种方法对厚松散含水层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覆岩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出了覆岩冒落带、裂隙带的发育高度。通过比较发现,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的结果比较接近,但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裂隙带高度较小。最终确定厚松散含水层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冒落带高度为13.5 m,裂隙带高度为68 m,为矿区防塌煤岩柱的留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综放采场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井下仰斜钻孔双端堵水器导高观测技术对白庄煤矿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规律进行了实测,得出了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  相似文献   

10.
王硕 《中州煤炭》2015,(4):56-60
以大佛寺煤矿为试验矿井,采用钻孔电视系统和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法,对深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进行探测,并对采动覆岩裂隙动态演化特征进行数字化分析、相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佛寺煤矿深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70.80~192.12 m;钻孔顶板砂岩区域受拉伸作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裂隙,裂隙尺寸、角度较大;采动覆岩裂隙以高角度、低宽度、小长度的特点为主,裂隙数量与埋深呈二次方关系;采动覆岩裂隙聚集区主要在近煤壁区域,裂隙密度曲线呈现"蛇"形。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2017,(9):211-214
以大同某煤矿8107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理论力学模型研究了回采过程中顶煤覆岩高位的砌体梁结构与低位的悬臂梁结构耦合形成的砌体梁-悬臂梁结构,以及合理的支架工作阻力。现场实测8107工作面正常回采以及来压时支架工作阻力分别为26 MPa和40 MPa,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吻合。说明8107工作面采用的ZF15000/27.5/42型四柱低位放顶煤支架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2.
近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合采用现场观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着重研究昌汉沟煤矿15105近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研究表明:15105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存在2个关键层,2关键层断裂的不同步性及其相互作用使工作面周期来压呈现非均匀性大小周期的特点,并且大周期时动载现象明显、煤壁片帮冒顶等现象较严重,地表有微弱下沉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相同顶板条件下,综采工艺与综放工艺的平均矿压显现特征差异,为给支架选型与顶板管理提供基础依据,以某矿217工作面为例,采用支架压力记录仪实时记录支架工作阻力,结合工作面矿压显现进行顶板来压特征分析。通过分析放煤阶段和不放煤阶段的支架阻力变化,研究综采与综放工艺的顶板来压特征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综采工艺相比,综放工艺支架阻力显著增加,动载系数1.30~1.41,顶板来压强烈,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从平均22 m减小到平均11 m,明显减小。在倾斜方向上,中部基本顶来压最强烈,其次是下部、上部,工作面周期来压较强烈。  相似文献   

14.
以五沟煤矿1011工作面煤层开采为例,应用FLAC软件对煤矿开采引起的煤层顶板覆岩运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确定了含水层下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和覆岩冒落带发育高度,利用经验公式和简易水文观测法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为进一步合理留设防水煤柱提供有效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16,(12):7-9
通过对鄂尔多斯龙王沟煤矿6煤进行大采高大放高(采5 m放15 m)开采相似材料模拟对比实验得到,在6_上煤未采情况下6煤工作面支架额定阻力为15 000 k N时可以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在6_上煤已采情况下,6煤工作面矿压显现十分剧烈,液压支架频繁压死并出现"天量"工作阻力,频繁出现拱结构超前于工作面的情况,工作面煤壁出现贯穿竖向断裂裂隙,严重片帮。证明了在6_上煤采空区下进行6煤大采高综放开采不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采位于采空区下的工作面,设计规则布置和不规则布置2种工作面布置方式。以蒋庄煤矿3下606工作面为背景,采用规则布置工作面时,需要保留至少5 m的保安煤柱,在回采过程中需要合茬延长工作面3次、缩面2次,造成4块三角煤的丢失。不规则布置可以回收因躲避断层而丢失的煤炭,保证综采工作面的可开采储量,减少搬家次数。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特殊环境下的开采技术,最终选择不规则布置工作面方式,实现了资源回收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薄基岩浅埋深长壁工作面覆岩结构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典型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围岩力学场分布特征和覆岩运动规律,研究了浅埋深长壁工作面覆岩结构形式及运动特征。研究得出浅埋深长壁采场开采后,围岩应力场中可形成"承压拱"结构,该结构具有承载作用,并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新型综放开采端头局部充填技术开采过程中覆岩移动规律,以陕西旬邑青岗坪421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模拟分析两端头分别充填5 m、10 m、20 m充填体宽度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得出随着端头充填宽度的不断增加,充填区域占工作面全长的比例不断增加,充填部分形成的应力拱范围不断扩大;当各端头充填宽度较小时,垮落区所形成的应力拱占主导地位,覆岩拱壳发育较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值模拟的实验方法,就松散含水层对覆岩破坏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覆岩破坏后,可以划分为拉伸变形区、拉伸破裂区、剪切变形区和未变形区。在松散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下,作用在基岩顶界面的载荷较大,由于基岩较薄,采场覆岩易发生整体弯曲下沉,造成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工作面支承压力、采空区上部和侧向裂隙分布范围增大,与无松散含水层相比,工作面的压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煤矿开采》2017,(2):61-64
为确保煤矿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层开采厚度变化对上覆松散含水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新近系含水层,在采厚小于6m时,含水层未被疏干,在采厚为6,8,10和12m时,含水层均被疏干,疏干时间分别为300,270,150和120d;对于第四系含水层,在采厚小于10m时,含水层未被疏干,在采厚为10,12m时,含水层均被疏干,疏干时间分别为90,60d。研究成果为煤矿区松散含水层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