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保证1103运输顺槽沿空留巷期间巷道围岩的稳定,通过分析沿空留巷的结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沿空留巷与墙体的参数,结合1103运输顺槽的地质情况,对留巷期间的补强支护方案进行具体设计,并在留巷期间进行矿压观测。结果表明:留巷顶底板的最大移近量为449 mm,两帮的最大移近量为284 mm,保证了沿空留巷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掘失调一直困扰某矿12#薄煤层的生产,根据该层右一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得出对该层右一工作面运输顺槽实行沿空留巷的方案,运用沿空留巷围岩载荷力学模型,以巷内支护和巷旁支护相结合的方式,对运输顺槽进行了联合支护,并把该运输顺槽作为右二工作面的回风顺槽。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3216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的稳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进行基本顶破断对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影响的研究,结合巷道特征及赋存条件,设计巷道采用锚网索+巷旁充填体+补强和临时支护方案,在留巷期间进行围岩变形量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3216工作面回采期间,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支护方案保障了留巷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济宁二号煤矿属于深井沿空留巷开采矿井,该文结合该矿工作面具体地质情况,为93上02工作面运输顺槽设计相应的支护方案,通过实时监测顶底板移近量、顶板离层量以及围岩变形,绘制各指标的变化曲线,从而判断沿空留巷是否能够符合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新元煤矿3417运输顺槽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成巷以后在相邻的3416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巷道断面迅速收缩的问题,通过现场矿压观测、理论分析及现场刷帮得到运输顺槽围岩破坏素描图;巷道围岩变形的原因为围岩破碎严重、支护参数不合理、底板和底角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巷道的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实体煤帮扩帮、两帮及顶板加强支护的详细参数,并在现场应用后进行了围岩位移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围岩强化支护后,3417工作面回采期间两帮最大移进量为587 mm,顶底板最大移进量为370 mm,3417运输顺槽断面能够满足工作面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1209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期间围岩的稳定,基于矿井锚网索支护下留巷的工程经验,采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水力致裂对留巷围岩的作用的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得出,水力致裂能够有效对留巷围岩进行卸压,并确定合理的水压值为22 MPa,合理的钻孔深度为30 m,结合留巷围岩特征,确定巷道采用锚网索+水力压裂+充填墙体+超前临时支护的支护方案,并对沿空留巷采用水力压裂前后围岩变形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留巷在采用水力压裂方案后,留巷期间围岩变形量大幅降低,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坤龙煤业4102工作面第一辅助进风巷采用沿空留巷时,其围岩能够保持稳定,本文依据沿空留巷巷内支护原理,结合4102工作面地质情况,确定了沿空留巷的巷旁充填体宽度为1.2 m,设计了留巷时围岩控制技术各项参数,并在4102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实践。矿压监测结果表明,留巷期间顶底板及两帮的最大移近量分别为398 mm和318 mm,沿空留巷能够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矿集团赵官煤矿1704东运输巷沿空留巷围岩变形量大、巷道破坏严重的情况,利用围岩变形监测等手段,结合沿空留巷原有支护方案,分析了松软破碎围岩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围岩控制对策,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合理的留巷宽度和支护参数。工程实践表明:沿空留巷正常地段顶板下沉量均不超过300 mm;巷道累计卧底深度400 mm,实体煤帮横向变形量控制在240mm以内,充填体一侧变形量控制在140 mm以内,与1704东运输巷沿空留巷相比,围岩变形量减少一倍。  相似文献   

9.
以南屯矿薄煤层3602工作面轨道、运输顺槽为工程背景,通过对沿空留巷大变形特征分析,提出了沿空留巷的支护方法,确定了合理的巷内支护形式和参数。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手段效果显著,保证了所留巷道的稳定,达到了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3107工作面辅运巷沿空留巷期间巷道围岩的稳定,通过建立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力学模型,确定巷旁柔模混凝土单位厚度和长度均为1m,采用C20标号的混凝土作为充填体,并对辅运巷留巷期间的围岩控制方案进行具体设计,在留巷期间进行矿压观测。结果表明:留巷期间顶底板的最大移近量为172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60mm,保证了沿空留巷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综放面沿空留巷应用的难题,以常村煤矿S5-11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综放面沿空留巷覆岩破坏特征,得到了沿空留巷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充填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并对S5-11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方案进行设计。现场应用表明: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30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570mm,充填体变形量为50mm~70mm,巷道断面尺寸基本满足生产要求。该技术方案实现了沿空留巷的成功应用,避免了煤炭资源的浪费,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3417工作面沿空留巷松软围岩的稳定,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硬、中硬及松软围岩下留巷的变形特征,结合模拟结果进行支护方案设计,确定加强巷道顶板及煤柱帮的支护,并进行留巷围岩变形观测作业。结果表明:回采期间,留巷围岩的顶底板及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452mm和224mm,保障了留巷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泰业煤矿9#煤回采率、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基于8102运输顺槽实际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水力预裂切顶+分段支护"的沿空留巷工艺.应用结果表明,巷道两帮和顶底板移近量分别稳定在56.20 mm和104.45 mm,满足下一工作面复用要求,且沿空留巷方案实施后增加经济收益198.74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鹿台山煤矿矿井采掘接续紧张的状况,同时减少相邻工作面区段巷道掘进工程量,降低掘进工程费用,确保2203工作面顺利接替,对2202工作面轨道顺槽进行沿空留巷试验。根据巷道围岩地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切顶卸压预裂爆破顶板技术,提出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支护方案。通过连续观测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巷道围岩变形特征,总结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结果对于鹿台山矿沿空留巷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河北某矿2408工作面运输平巷为工程研究背景,分析无煤柱沿空留巷变形破坏规律,提出了沿空留巷的控制机理。结合地质生产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一般支护条件与加强巷帮支护条件下留巷围岩的变形规律:帮高强高预紧力锚索可以大大降低围岩变形量,缩小围岩塑性区。矿压观测结果:留巷在接受二次采动影响后,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471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15 mm。  相似文献   

16.
挖金湾煤矿正在进行8#煤层的采掘活动,为提高资源利用率设计应用留小煤柱沿空留巷技术,以8102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布置及支护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研究确定合理的煤柱宽度为14m,设计8102运输顺槽采用"锚网索"支护的具体参数,应用后进行围岩位移情况的监测,8102运输顺槽掘进期间顶板下沉量最大为32mm,底板底鼓量最大为60mm,实体煤侧最大变形量为65mm,煤柱侧最大变形量为85mm,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确定的煤柱宽度和支护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黑龙煤业1103工作面运输顺槽沿空留巷的支护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确定了合理的巷旁充填体宽度、补强支护详细的参数。现场应用及巷道围岩位移、锚杆受力监测结果表明沿空巷道变形得到有效的控制,满足工作面生产的需求,为类似工作面沿空留巷的支护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的控制16021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的合理变形,通过分析留巷内基本支护的控制效果,提出在基本支护的基础上进行加强支护及巷旁支护,并对留巷期间围岩变形、锚杆受力状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运用高水材料进行巷旁充填,工作面后方0~60m围岩移近量大,锚杆载荷增大主要在工作面后方20~40m范围内,该种巷道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沿空留巷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N1303回风顺槽沿空留巷围岩稳定,设计采用切顶卸压留巷方案,切顶炮孔参数为Φ50 mm×15 000 mm,炮孔间距1.2 m,切顶作业在超前工作面30~50 m实施;巷旁充填体采用C30混凝土,结合工作面特征进行充填体支护参数、浇筑空间挡矸方案、充填步距和临时支护的具体设计,并在留巷期间进行围岩变形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留巷期间围岩变形量小,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小煤柱沿空留巷的顺利进行,通过分析掘巷和工作面回采时顶板的应力分布特征,结合巷道实际地质条件,设计了小煤柱和沿空留巷支护方案。小煤柱的宽度为12 m时,留巷后巷道围岩稳定,顶底板最大变形量210 mm,两帮移近量27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