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南山煤矿小沟分矿B8煤层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及现场观测的方法,对大倾角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的覆岩移动与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场基本顶中会形成“厂”形移动拱结构,其随煤层的开采逐渐向上覆岩层扩展,直至地表;周期来压表现出工作面中下部来压周期长、来压步距大,而上部来压周期偏短、来压步距偏小的特征,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为40.0 m,周期来压步距为8.3~20.7 m;垮落带高度为41.0 m,断裂带高度为69.0 m,弯曲下沉带高度为46.0 m。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来压特征不明确的问题,以鹿台山煤业2202工作面为基础,进行了矿压实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202工作面直接顶的初次来压步距平均为9. 7m,工作面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平均为21. 5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2. 5m。来压率先在工作面的中部发生,随后在两端发生,其来压强度较工作面中部较弱。观测结果对其他类似条件下中厚煤层工作面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超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发生机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的研究方法,对河南某矿300 m超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发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长度增加,采空区应力由“中间大、两端小”的上凸半圆弧形分布逐渐演化为“两端大、中间小”的马鞍形分布;10-103综采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23.88 m和9.75 m;工作面长度为250 m和300 m时顶板垂直应力和塑性区分布特征基本相似,但应力峰值位置由工作面前方5 m处增加至前方6 m,应力集中系数由1.57增大至1.58。现场观测表明:上部支架工作阻力多接近或超过上限,工作面出现老顶来压;下部支架工作阻力基本维持在上、下限之间,工作面来压较缓和;中部支架工作状态良好,无明显周期来压。  相似文献   

4.
特厚煤层超长工作面综放开采引起的矿压显现规律与传统的岩层移动特征有明显的差异。为研究超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麻家梁矿14201首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固支梁和悬臂梁理论、3DEC数值模拟以及现场观测的方法对顶板的破断失稳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62.5 m,周期来压步距为25.54 m;数值模拟初次来压步距约为60~70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25 m,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根据现场监测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探讨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对煤壁前方的影响范围及其分布规律。由于采高较小,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显现不明显,需用连续记录仪和现场人员及时观察才能对煤壁前方影响范围准确确定。通过研究得到对前方煤壁较强烈的影响范围为距离煤壁1~6m,对前方煤壁的影响范围为距离煤壁约为16m。  相似文献   

6.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王楼煤矿1130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煤层的地质条件与顶底板的情况,并制定了矿压观测的内容与方法,进而对综采支架工作阻力、单体液压计的工作阻力、巷道围岩变形进行实测分析,得到矿压显现的规律,从而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7.
采用尤洛卡公司KJ216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对磁县六合工业有限公司2603工作面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地记录了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并对液压支架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掌握了大倾角特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矿压显现规律,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为以后相似条件下的工作面回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顾桥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顾桥矿1111(3)综采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矿压观测方案,总结出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其两巷矿压显现特征,并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措施,为矿井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实现均衡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依据北峙峪煤矿1511工作面地质条件,通过UDEC数值模拟软件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综采工作面遇断层时的老顶来压步距及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断层对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结合唐家会煤矿首采工作面的生产实践,通过现场的矿压观测及理论分析,研究了开采时工作面及超前支护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由观测结果可知,该工作面所选用的支撑掩护式支架较为合理,对于顶板来压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张学会  刘亮 《煤炭工程》2011,(10):75-76
 依据朱仙庄871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和旋转回采技术参数,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钻孔电视的方法,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旋转回采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揭示了旋转段围岩力学特性。拐角处围岩应力集中较大,旋转拐角处煤体以及上覆一定范围内的顶板裂隙高度发育。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突然性断裂垮落导致动力灾害的问题,根据煤岩层赋存条件和开采布局,考虑工作面顶板裂隙分布规律和开采扰动影响,采用现场勘察、岩石力学实验、数值计算等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运移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受重力作用,覆岩垮落自采空区中心向四周均匀发展,岩层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拉伸应力区呈U形破坏分布;随着掘进深度与层位的延伸,工作面顶板破坏区相互铰接形成稳定结构,阻碍了顶板运动;工作面来压步距较大,覆岩垮落冲击矿压载荷量级较大,工作面中上部区域覆岩运移量大于下部区域。  相似文献   

14.
许鲁 《山东煤炭科技》2021,39(1):122-124
为了确保矿井生产安全,针对同忻矿8113综放工作面瓦斯浓度较高,制约矿井生产安全问题,研究采取高位瓦斯巷抽采、强化采面通风管理、改进采煤工艺以及煤层注水等措施,对工作面瓦斯进行治理.回风巷、上隅角位置瓦斯浓度分别降低至0.48%、0.71%,较治理前分别下降22.5%、23.7%,取得显著的瓦斯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合理区段煤柱尺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帘洞煤矿3801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合理确定区段煤柱是实际遇到的工程难题。通过采场前后方侧向应力场与位移场在线观测,获得了综放沿空实体煤侧向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煤柱尺寸沿空实体煤侧向应力分布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得到了合理煤柱留设尺寸,为彬长矿区同煤系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确定合理煤柱尺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15,(12):171-174
以大黄山矿+73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急倾斜厚煤层的特点,对采煤面和上隅角进行布点实测。依据实测结果分别分析了采煤面瓦斯浓度在倾向、走向、垂直底板3个方向的变化规律;不同位置放煤时工作面瓦斯浓度的空间分布;不同生产工序和不同放煤位置对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影响。最终得出急倾斜高瓦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瓦斯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17.
 倾斜煤层综放开采,采煤工作面的矿山压力显现受到煤(岩)层倾角的影响。较长工作面的顶板往往呈纵向O-X型破断,顶板来压在工作面方向出现不同步特征,两端头的顶板先破坏。通过对3301工作面两端头位置的矿压现场在线监测,结合工作面矿压显现进行顶板来压特征分析,得出了该工作面顶板运动变化规律、周期来压步距及两端头矿压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液压支架的工作状态,检验了工作面的支护质量,为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及后续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煤炭技术》2016,(1):71-74
针对某煤矿特厚波状煤层综放面护巷煤柱合理留设的问题,运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大煤柱护巷技术方案,分析了大煤柱护巷煤柱的稳定性条件,并确定了大煤柱护巷留设合理尺寸。可为其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护巷煤柱合理留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综放采场顶煤体在支架上方裂隙发育程度和破碎特征,为确定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和合理的放煤参数提供依据.在综放面支架上方打穿煤层钻孔,采用钻孔摄像仪记录顶煤裂隙的发育情况.从钻孔摄像中取得的影像资料出发,分析了支架上方特厚坚硬顶煤沿厚度方向的破碎特征,进而分析了其破碎机理,并提出了合理的放煤参数,为特厚坚硬煤层综放开采进一步提高顶煤呆出率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厚煤层不规则综放工作面开采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综采放顶煤开采煤炭资源损失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沿断层走向设计布置了不规则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创新了不规则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添、撤综采支架和前、后部运输机溜槽的安全技术工艺,保证了不规则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减少了大量三角煤的损失,提高了煤炭回采率,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