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廷润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开发成功三种均相离子交换膜,并已投入批量生产,这三种均相膜分别是均相单片型双极性膜、均相阳离子交换膜及均相阴离子交换膜.这三种膜均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权和专利证书,其详细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3.
为了进行均相电渗析测试分析以及设计选型需要,采用国产均相电渗析TRHE-JACM-5W-12060/100膜堆,通过装配自控式中试实验机,测试不同盐、不同电流及电压、不同流速状态下的单程脱盐率,计算出相应的电流效率及吨水能耗,并得出了膜堆的脱盐基本规律.低浓度淡化均相电渗析膜堆的单程脱盐率随着进水盐含量的降低而升高;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膜表面流速的降低而升高;与进水盐种类也有关,基本的脱盐率大小规律为:NaClNa_2SO_4(NH_4)_2SO_4NaCl+Na_2SO_4NaCl+MgSO_4NH_4ClNaHCO_3MgSO_4.以3 000 mg/L的NaCl为原料液,膜表面流速为4 cm/s,平均每对跨膜电压为0.5 V时,电流密度可以达到0.5 A/m~2,单程脱盐率可以达到32%,本体直流能耗为0.23 kW·h/m~3;当平均每对跨膜电压为0.8 V时,单程脱盐率可以达到55%,本体直流能耗为0.7 kW·h/m~3.  相似文献   

4.
均相离子交换膜在我国若干工业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己批量生产的均相阴、阳离子交换膜的制造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指标,并且详细阐述了这些膜在填充床电渗析制造高纯水、造纸黑液的处理、甘氨酸的分离和纯化对及d-酒石酸钠生产d-酒石酸等若干工业领域的应用所取得的成果.我国已能生产用于上述领域的成套均相阴、阳膜组装的电渗析设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自制的高性能阴阳离子交换膜在电渗析器上的性能。采用了比较苛刻的介质对离子交换膜的性能进行了考验。结果表明,在连续运转15个月后,离子交换膜本身的电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并且电渗析器的操作性能与初装时相近。这充分说明我们自制的阴阳离子交换膜具有较好的电学性能和比较理想的使用寿命,在电渗析器上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琥珀酸作为一种重要的C4平台化合物,可以直接用于表面活性剂、离子螯合剂等化学产品的制备,其30多种衍生物具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鉴于双极膜电渗析能成功将琥珀酸钠转换成琥珀酸,对比研究了两种双极膜及两种离子交换膜提取琥珀酸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双极膜BPM-2时,琥珀酸回收率在90%以上,能耗在4kW·h/kg以下,电流效率大于80%.此外,两种离子交换膜相比较,性能上没有太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液膜电渗析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液膜电渗析的原理及应用,包括浓缩、提取化合物、合成高纯物质及脱盐,由于它将化学反应、扩散过程和电迂移三者结合起来,因而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制可降解新型复合材料,以缓解传统石油基材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方法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材,热塑性淀粉(TPS)为改性剂和添加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TPS质量分数为0,10%,20%,30%和40%的复合片材。结果 通过分析比较TPS含量对TPS/HDPE片材物理性能的影响发现,TPS的加入降低了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增加了材料的刚性;当TPS质量分数达到40%时,与HDPE相比,拉伸强度下降了52.3%,断裂伸长率减少了90%以上,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100.2%和70.5%。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在1200 cm?1处出现了新峰。DSC分析表明材料的熔融温度由136.1 ℃降低为132.7 ℃。当TPS质量分数为40%时,复合材料的疏水性最好。结论 加入一定量的TPS可以改善HDPE的刚性和疏水性,为制备高性能淀粉基食品接触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单价选择性均相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羟基-3-三甲铵基丙基壳聚糖为改性材料,商品化均相离子交换膜为基膜,电沉积法制备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并探讨制膜液浓度、电沉积时间和交联环境等制膜条件对改性膜特殊分离性能的影响.用多种分析方法测试膜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对一多价离子的分离效果明显,其中静电排斥是解释其分离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全氟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全氟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该膜的微观结构,讨论其在氯碱工业、燃料电池工业上的应用,并探讨全氟离子膜的研究和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离子交换膜对溶液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可以用于离子物系的分离、液流电池、双层膜电渗析、燃料电池等高新技术领域.目前,离子交换膜存在机械性能差、分离效率较低且外膜易污染等缺点,这些缺点导致离子交换膜的使用性能下降、寿命缩短.基于此,在介绍了离子交换膜作用机理的前提下,对近年来国内外离子交换膜的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离子交换膜的最近进展1.前言离子交换膜的研究由来已久。七十年代初出现氟聚合物离子交换膜,开发了替代水银法的离子交换膜食盐电解技术,该技术对环境的改善有很大贡献。随着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对氟系离子交换膜用于车载燃料电池的期望越来越高。作为氟系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3.
电渗析中的膜垢膜污染的防止与清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综述了电渗析中常见膜垢和膜污染的类型,膜垢和膜污染的防止清除方法,及电渗析的多拆清洗现状。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主办的中日离子交换、膜、电渗析学术讨论会将于1990年11月2—4日在杭州市召开。讨论会将由中、日两国学者、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报告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技术的基础理论、装置设备以及分离科学与技术。欢迎我国有关人员提交  相似文献   

15.
相比较传统离子膜电解制酸碱,双极膜电渗析(BMED)具有较低的投运成本、进水预处理要求低、对盐种类适用性广等优点,在当前工业高盐废水资源化处理中,极具应用潜力.本文首先介绍了BMED的技术原理,综述了BMED及其耦合工艺在工业高盐废水处理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目前应用的技术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离子交换膜的电膜技术,由于其独特的离子传递特性,可以进行离子物系的分离分级,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能量转换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相关均相离子膜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日本为首的国家对我国进行相关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正是基于这样的产业背景和现实意义,开发出新型的均相离子膜制备路线尤为重要。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简单而通用的侧链型离子化芳香族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即“离子单体聚酰基化”均相离子交换膜制备路线,并通过ATRP法来设计离子交换膜的主链憎水、侧链亲水的接枝结构,通过对接枝密度和接枝长度进行调节,实现对膜性能的调控,以满足不同的应用过程对膜性能的要求。此种均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工艺及产业化生产攻关,可以打破以日本为首的国家对我国离子膜产品的技术封锁,实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子膜技术的产业化。制备条件温和、制备工艺简单、快捷,而且整个过程没有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季铵化或磺化步骤,有效地简化工艺和降低环境污染,可用于扩散渗析、普通电渗析以及双极膜电渗析过程对高性能离子交换膜材料的需求。该系列离子交换膜在特种废水处理、有机酸生产、氨基酸分离纯化、重金属废水处理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双极膜电渗析的组装方式及其功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双极膜和单极膜的巧妙配合,可用于多种分离过程,如化工、生物海洋化工等领域,并大大地改变了这些领域的面貌。本文对于双极水解离过程相关的一系列应用中,电渗析器的组装方式进行较全面的规划和论述。并对这些构型的优劣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产双极膜、均相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构成的三隔室双极膜电渗析(BMED)构型,以NaCl为原料制备NaOH和HCl.研究了电流密度、原料液浓度和电极液浓度对BMED操作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的均相阳膜进行了对比考察.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30mA/cm2,NaCl原料液浓度为1.5 mol/L的条件下,实验范围内NaOH的收率可达80.19%,其收率和能耗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电流密度恒定时,较高的原料液浓度利于保持更小的膜堆电阻,过程能耗相应降低;本实验条件下,极室Na2SO4溶液在1%~2%的低浓度范围内时,过程运行效果较3%~4%的高浓度更优.采取进一步向原料室持续补充10%NaCl的操作时,5h后产品NaOH浓度可提高至10%左右,较间歇式操作时的4%水平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装配自产双极膜和阳膜的两隔室双极膜电渗析装置,研究了将10%(质量分数)葡萄糖酸钠溶夜转化为葡萄糖酸的实验过程.双极膜电渗析过程可使葡萄糖酸钠溶液电导率降低到3mS/cm,实现超过95%转化率;随着料液中葡萄糖酸钠浓度的逐渐降低,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产酸量均逐渐下降,而产酸能耗逐渐升高.随着膜对电压的升高,电流密度和产酸量均增加,产酸能耗也增加;膜对电压分别为1.3、1.5和1.8V时对应的电流密度为206、278和340A/m~2,对应的产酸量为56、73和98 mol/(m~2·h),对应的产酸直流能耗为48、55和62kW·h/kmol;膜对电压的升高导致了较低的资本支出和较高的运营支出,最佳的膜对电压取决于总支出的最小化;当采用膜对电压为1.5V时第1年的总支出最小,但随后年份中膜对电压1.3V时的总支出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