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海南甘蔗育种场斑茅后代回交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继上世纪70年代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利用海南本地斑茅无性系与甘蔗杂交,育成斑茅F1真杂种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又获得斑茅杂种F1单株30个;2001年获得斑茅BC1单株140个;2003年,培育斑茅杂种实生苗18756株,入选斑茅杂种BC2一批.本文介绍近年斑茅杂种培育与回交利用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对近十年,本所的甘蔗新品种选育和广东省的甘蔗良种推广工作作一个评述,对良种工作的变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予以肯定,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意见及建议。新品种的不断育成,“新一代”CP 品种作亲本的有效利用,随着粤糖63—237等良种的迅速推广,“台糖134时代”已基本宣告结束。但是,海南甘蔗育种场连续几年亲本开花不正常,可用的优良亲本不多,且亲缘关系狭窄,新育成品种繁殖推广缓慢,这些都是当前我们甘蔗良种工作上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个高产又高糖的优良甘蔗品种,应该具备什么优良种性?怎样才能够科学地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实现甘蔗良种多样化?什么叫做甘蔗品种的适应性?良种对适应性要求怎样才算合理?什么叫做“蔗相学”?良种的主要蔗相(即良种的最大种性)是什么?什么原因做成良种不良?怎样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来研究、认识甘蔗品种种性?上述这些问题不但是一个甘蔗选育种的技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甘蔗品种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摘与简讯     
印度育成耐浸甘蔗良种Co.S.633是印度科因巴托尔甘蔗育种研究所1963年在 Shahjahanpur 育出的良种。亲系:印度846×印度312。植物特性:植株生长直立。节间圆筒形,无木栓裂痕,无生长裂缝,无芽沟,生长带平  相似文献   

5.
海南甘蔗育种场斑茅研究利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56年起开展甘蔗与斑茅杂交利用的研究,1973年选育出斑茅第1代真杂种(F1),2001年育成斑茅杂种2代(F2或BC1)真杂种。斑茅蔗F1杂种的杂交可育性差,回交成功率低。在斑茅高贵化过程中,糖分的改良速度较快,但小茎、高纤维和蒲心等不良性状的改良进展较慢。  相似文献   

6.
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近40年(1954-1991)我所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成就,主要反映在甘蔗新品种的育成和自育良种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上。通过近40年的实践,我们在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过程中,从亲本评价、亲本选配以至后代培育选择等方面,总结出一些经验与体会,为把育种向前推进一步,对今后的有种工作提出几点意见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我国甘蔗育种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海南甘蔗育种场建立于1953年,迄今已20年了。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全国一盘棋的大协作精神,每年由海南甘蔗育种场按计划杂交甘蔗种子寄往各省(区)甘蔗育种单位进行培育选择。20年来各省甘蔗育种单位,培育甘蔗实生苗共190多万株,自育甘蔗良种已近100个。自育甘蔗良种推广面积1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8.
研究甘蔗选育种的特点及其利用价值是有助于缩短甘蔗良种育成的周期、加快甘蔗良种化的步伐、优选杂交材料、杂交途径和杂交技术、提高选种效能、减少甘蔗选种试验的误差、找寻、比较及进一步发掘甘蔗选育种各方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几十年来广西甘蔗品种更替过程与蔗糖业生产发展的关系,新良种的推广大大地促进了广西蔗糖业的发展;估测广西近年来甘蔗良种的推广效果,仅过去的10年来,因推广甘蔗新良种结蔗农和企业、国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44.715亿元,其中接糖11号的经济效益就达35.142亿元;提出甘蔗新良种的推广问题及育种策略思考。广西良种的选育种及推广必须考虑蔗农、国家、企业利益,品种的早、中、晚不同熟期的丰产品种合理搭配在广西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述期页对湘、赣、浙三省糖业发展的探讨台湾省甘蔗塘业概况甘蔗选育种00通﹄0 nU‘1 nJ臼J,曰x ..…。15,185 .114功1 …谈谈蔗茅在甘蔗杂交育种中的价债问题甘蔗新良种简介一川工炭1别号、未丰1号、 云蔗1了/广388谈谈赣州地区的旱熟良种推i“问题廿蔗抗广育种设想甘蔗强化宵种甘蔗育种新见解甘蔗组织培养对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实践休介搞好早、中熟品种搭配的休全甘蔗辐射引变育种论云南商原牛十蔗有性杂交的特殊性及其利用(一) —十五年选点与定向杂交研究初步总结甘蔗组织培养的技术革新温带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问题的探讨论云南高原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总结1978年甘蔗选育种工作的成绩,交流经验,落实1979年选育种科研协作计划,加快新良种选育、推广的步伐,促进蔗糖生产大上快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由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科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所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于1959年开始走自力更生培育甘蔗良种的道路,到1973年共进行了13年(因所址迁移1962~63年停止)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工作,其间选育出赣南60/328、61/451、赣蔗1~13号等新品种,其中赣南60/328、61/451、赣蔗1、7、8号已为当前推广的新良种,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50多年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以Badila(热带种)作为高贵化育种的起始亲本,选育了大批含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斑茅等野生种质血缘的崖城系列亲本;其中值得一提的是,Badila与本地割手密的杂交后代产生了崖城71-374、崖城84-125和湛蔗74-141等一批重要的生产性杂交亲本。利用这些亲本已育成32个生产品种。迄今,以Badila与栽培品种杂交选育的亲本材料育成的品种有5个。以Badila与大茎野生种、斑茅杂交,选育了大批优良杂种后代,虽然迄今尚未育成生产品种,但近年来斑茅蔗BC1、BC2杂种的育成却标志着斑茅利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下面刊登的是云南省红光农场杨必宁同志和海南甘蔗育种场三篇关于甘蔗选育种的文章(摘要)。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随着我国蔗糖事业的发展,生产条件不断变化,耕作制度不断改革,要求我们不断培育甘蔗新良种,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我国的甘蔗育种工作,解放后,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甘蔗育种通过种间杂交,不断导入新种质使亲本不断更新取得巨大的成就。而近30年来,大多数国家都是利用60年前的杂交种杂交进行品种改良。其产量和糖分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不少国家意识到所用的亲本都是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基因库,着手导入新种质更新亲本。但至今尚未获得满意结果。我国建立海南甘蔗育种场后致力于导入野生资源新种质创新亲本,扩大遗传基础,育成不少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增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黄惠恩 《甘蔗糖业》1998,(1):21-24,17
0引言甘蔗育种工作是一种代价高和花时间长的工作。长期以来,甘蔗育种工作者应用传统的有性杂交方法育成一个优良品种以供制糖工业推广应用,时间短则8—10年,长则15—20年,所耗资金,少则100万美元,多则达几百万美元。虽然,许多产糖国家和地区已经卓有成效地通过有性杂交育成和开发了不少抗病品种、高精品种以及适应不同纬度和不同收获期的品种。但是,基于经济因素的要求,缩短育种周期和提高育种效益,国外甘蔗育种工作者改革育种技术,巳耿得一定成效,现简要介绍于下。1甘蔗育种变革的起因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巴西糖酒联…  相似文献   

17.
利用雄性不育培育一代杂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为了育成品种,研制了许多不同的、适应育种目标的方法,而这里讲的是利用雄性不育性一代杂种育种。烟草一代杂种,以前除局部地区外,栽培的不多,但是,最近我国对一代杂种育种进行了研究,所以介绍其现状。一代杂种一代杂种就是由两个品种间杂交所得到的杂种第一代(F_1),直接利用这个杂种就是一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在甘蔗亚族(Sacchorinae)的分类中,是列入甘蔗属(Saccharum)或是蔗茅属(Erianthus)?国内外至今尚未统一。随着甘蔗育种的发展,要求不断增添新血缘和补充新种质,以及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用斑茅的血缘育成新的甘蔗优良推广种,对它的分类地位,更引起人们的关注。1979年在海  相似文献   

19.
台湾甘蔗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台湾甘蔗育种始于1913年,当时从东爪哇引进甘蔗杂交花穗种籽成功育出230株实生苗。迄今为止,已有包括178个“台糖(F)”系列及26个“新台糖”系列在内的总共204个甘蔗品种推广到商业栽培中。F1~134于1920~1944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利用当地野生种与Badila等热带种进行远缘杂交,创制了一批崖城系列亲本。本文对崖城系列亲本在我国甘蔗育种中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崖城系列亲本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大陆使用频率最高、育成品种数量最多的重要亲本,“九五”至“十一五”期间,育成后代品种32个,在广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