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TI公司的模数转换器ADS1278和TMS320F28335型dsp构成的高精度采样平台,完成了dsp和模数转换器的接口电路及控制电路设计,具有多通道同步采样,高精度,低功耗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IIR滤波器在定点dsp程序设计中溢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溢出的解决方法,通过提取一个缩放因子,并讨论了如何确定缩放因子的问题,来消除溢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实有效的解决了IIR滤波器设计中的溢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使用繁琐的公式计算,尤其是设计高阶滤波器时工作量很人.利用matlab数字信号处理(dsp)工具箱(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MATLAB软件的频谱分析和滤波器的分析设计功能很强,从而使数字信号处理变得十分简单.本文比较了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两种方法,介绍了利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滤波器的原理、步骤,并在matlab下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4.
NO在Cu-ZSM-5上吸附机理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下,研究了NO在铜离子交换型沸石分子筛催化剂(Cu-ZSM-5)上的吸附情况。首先优化了吸附模型的几何构型参数,然后通过分析Mulliken电荷分布和轨道布居数,进一步探讨了NO在Cu-ZSM-5上吸附成键和活化机理。结果表明:与非负载型Cu相比,Cu-ZSM-5对NO的吸附和活化性能均有提高(其中,负载型Cu~0对N-O键的拉长效应以及吸附能分别为:E=146.2~175.5 kJ·ml~(-1),r=0.065~0.088 A;负载型Cu~+对N-O键的拉长效应以及吸附能分别为:E=105.8~120.8 kJ·mol~(-1),r=0.006~0.012 A)。轨道分析还表明:Cu的3d和4s电子通过dsp杂化参与π~*反馈而导致NO的活化,同时Cu的σ价电子与NO的5σ电子排斥作用的减小是吸附能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相关系列的量化研究,将为氮氧化物NO_x(NO+NO_2)的去除寻找合适的有应用价值的高效催化剂及最佳的去除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在教学目标上树立服务意识、在教学内容上面向实际应用、在教学方法上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在能力培养上推行三步递进、在考试方式上实行能力达标,在教学资源上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网络环境下的科研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给出了网络环境下的科研工作流程,即在网络上寻找课题→在网络环境下研究课题→在网络上发表科研成果→在网络上进行科研成果评审→在网络上推广科研成果。并提出了我国利用这一模式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游戏     
《微型计算机》2009,(20):56-57
Codemoster最近在赛车领域越来越牛逼了,在收购了世嘉拉力小组后,这一公司的赛车游戏在手感上已经跨入了业界一流的境界,再加上欧美公司在3D技术上的优势,这让codemoster的上一款赛车游戏《Dirt》获得了口碑及销量上的双赢。而在《Dirt》之后,Codemasfer就没有什么声音了,直至这款最新的赛车游戏《FUEL》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一不小心,又被老板骂了!为什么?因为看了PCD上一期的《电脑上也能聊微信》之后,我最近就喜欢上了在电脑上聊《微信》。岂料,神出鬼没的老板经常出现在我身后,唉……  相似文献   

9.
设计和实现了GPU上基于流的光线跟踪算法,采用一种基于线索二叉树的KD-Tree结构组织场景,避免了传统KD-Tree结构在遍历场景时在堆栈上的开销。算法在组织复杂场景上,优于利用传统KD-Tree和均匀剖分结构加速场景遍历的方法,在普通PC上实现了光线跟踪的快速渲染。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在硬件产品上运行BLAST算法的方案,认为可以使BLAST达到目前为止最快的速度。它是在由NVIDIA发布的CUDA编程环境上执行的。做了详尽的模拟试验,在一个3GHz英特尔奔腾IV处理器上运行,比较了BLAST和SSEARCH的执行。方案与最新公布的GPU执行情况和一个SIMD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测试表明,实现了在硬件产品上获得更大速度的目的,也降低了大规模比对的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TIC6000系列DSP网络开发工具NDK进行研究,结合TMS320DM642芯片详细描述了NDK的结构,讲述了利用NDK开发DSP网络应用程序的一般过程和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NDK网络性能的测试分析,对于开发基于DSP的网络程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使用串行通信进行DSP远程在线编程方法。对设计中的主要技术DSP与PC机的串口通信、Flash编程以及DSP自引导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TI公司的TMS320VC33处理器,阐述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RISC DSP架构的VFAST芯片的H.324系统的实现方案,介绍了VFAST芯片的基本构架,H.324系统的基本结构,并分别描述了H.324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条件跳转指令是VLIW DSP中频繁使用的一种指令,循环是条件跳转指令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条件跳转指令高效的设计是VLIW DSP高效运行的关键。针对这类指令实现的复杂性,讨论了一种新的结构Hyperblock,并用这种结构设计实现了BWDSP100处理器中的条件跳转指令,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DSP核心算法程序以及实际应用程序都可以获得较好的优化效果,提高了指令并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几种串级调速系统,将PWM整流器应用在大功率内反馈串级调速系统中。对整流器系统行了建模和分析,运用DSP2812对PWM整流器进行控制,得到动态响应和精度非常优良的系统。  相似文献   

16.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以太网通信接口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同步电压测量装置、通信网络和监控中心组成的电网实时动态监控系统是电力系统研究和发展的方向,采用光纤以太网构建全网相角实时传输通道为信息的快速、时效的传输提供了保证;针对当前电力系统动态安全监控系统中相角测量装置(PMU)数据传输速率低、联网能力有限的现象,提出基于双DSP结构、具有网络接口的PMU硬件电路方案,给出了以太网接口的设计电路、网络协议栈的实现方法及程序流程,从而可实现在PMU广域测量数据基础上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一种小功率太阳能电池模拟装置。该模拟装置由AC-DC变换器与DC-DC变换器组成,AC-DC变换器将交流输入转换成直流电,DC-DC变换器将该直流电转换成具有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直流电。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MO-TOROLA56f801来控制.控制方法采用单极性SPWM法,模拟太阳能电池特性曲线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该控制方案已经在实验室得到验证,实际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利用真车为控制对象,借助DSP处理器TMS320F2812实时地采集驾驶者驾驶汽车而产生的方向、速度、刹车等运动参数,使用串口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中构建的虚拟环境中,实时地完成与虚拟环境的智能交互控制。利用TMS320F2812的模数转换模块和通用I/O模块完成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同时为了提高汽车虚拟驾驶的真实感,使用Unre-al引擎渲染虚拟场景,开发了高度真实感的虚拟驾驶场景,使驾驶者在由计算机构造的虚拟场景中获得如同在真实环境中训练的效果。系统已经应用于虚拟校园漫游当中,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A Statistically-Switched Adaptive Vector Median Filt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cost-effective, adaptive multichannel filter taking advantage of switching schemes, robust order-statistic theory and approximation of the multivariate dispersion. Introducing the statistical control of the switching between the vector median and the identity operation, the developed filter enhances the detail-preserving capability of the standard vector median filter. The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moving impulsive noise in multichannel ima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method is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nd provides excellent balance between the noise attenuation and signal-detail preservation.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ested using standard test color images as well as real images related to emerging virtual restoration of artworks. Rastislav Lukac: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lukacr@dsp.utoronto.ca, Web: http//www.dsp.utoronto.ca/∼luka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