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方有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中国的"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中西方文化中"龙"的不同含义、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及其英译、英语中有关"龙"的表达、关于"龙"的英语翻译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祭”之甲骨文在写法上突出了“血”的特点,体现了祭祀用品必须是未经火熟的牲肉;将犬宰杀,置于鬲中煮熟以备祖先神灵享用,谓之“献”。由祭至献,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少嗥时代宗教仪式的混乱局面导致了祭祀活动的挥霍无度,一场以禁“民神杂糅”为名、以去“系享无度”为实的宗教改革大戏拉开了序幕,制陶、酿酒的出现,由“祭”而“献”、祭品化生为熟的宗教改革措施,成为催促筵宴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图腾文化与中国的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图腾物、图腾的数量及图腾文化的实质三方面阐述了图腾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 .分析了中国图腾文化的特点、图腾与龙的差异性 ,探讨了龙的装饰风格及龙纹应用的广泛性 ,明确指出了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产物 ,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4.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沈从文笔下的“水”意象具有深刻的女性象征意蕴、生命象征意蕴与道家智慧象征意蕴。沈从文借助“水”意象传达了湘西人的生命之“美”与生命之“忧”,接通了道家智慧,其深厚意蕴值得永远思索、回味。  相似文献   

5.
傩面具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傩面具是我国古代巫文化傩祭的表征。对于傩祭的性质。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灵魂崇拜和祛邪巫术。“傩”的含义,实际与原始稻作文化傩神的祭祀有关。本文着重探讨古傩以祭乌为特征的原生含义并对面具形态的历史生成、发展走向及文化意蕴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龙”做为一种精神图形 ,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对中华民族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龙”形的丰富和衍化 ,也就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龙生九子”说的浅释 ,试图更细致地去了解“龙”文化的传播和演变。  相似文献   

7.
王志惠 《饰》2007,(3):4-5
“龙”图形纹样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并承载出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意蕴,他是道家文化的集合性产物。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形成期,也是龙的形象得以长足发展时期,由杂多而整合,由粗简而趋美,反映出融合之根本。就龙自身来说,也体现了一个“合”字,它是中国古人对蛇、兽、鹰、马、鹿、鱼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龙”的形象准确,深刻体现出在千差万别的宇宙万物中,事物的自然本性以及“和而不同”的自然本性是事物间和谐共存的根本之道。龙的精神就是体现着融合、团结凝聚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龙”做为一种精神图形,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都有巨大的影响。由于“龙”形的丰富和衍化,也就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龙生九子”说的浅释,试图更细致地去了解“龙”文化的传播和演变。  相似文献   

9.
2009年春天,我们迎来了金融危机的“两周年祭”,而急速演变的种种,在刷新记忆的同时,也正在让人们遗忘金融危机的过往路径。让我们来重新串起这场危机的“历史珠链”。  相似文献   

10.
花腰彝族是彝族尼苏支系的一个分支,花腰彝族剪纸是花腰彝族服饰制作过程的首道工艺,也是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针对花腰彝族剪纸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特征,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图像学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花腰彝族剪纸纹样的内在蕴意进行解读。其次,笔者依据调查收集所得的剪纸花样,对花腰彝族剪纸的纹样结构和题材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花腰彝族剪纸纹样是原始崇拜的产物,其纹样图案充分表征了花腰彝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花腰彝族人民独特而又智慧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尾生之信》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根据中国古代流传的"尾生故事"改编而成的一篇短篇小说。原典故宣扬的是道德教化,强调对有约定的对方要坚守信约。芥川龙之介对原典进行了大胆的处理,改变了故事的象征意蕴,把尾生的坚守等待描绘成一种心理欲求,一种对永不可能实现的爱情的执著。通过对《尾生之信》进行出典分析以及文本解读,可以透视出作者的创作技巧及小说中蕴含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12.
彝族踏歌又叫“打歌”,彝语叫“阿克”,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而《松下踏歌图》壁画真实地记录了清代彝族人朝山打歌的活动场面。从该壁画创作历史背景、活动场面及人物形象、服饰入手,初步探索了壁画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并归纳了该壁画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中的“松”、“竹”意象是魏晋名士人格的象征.“松”作为常见的品藻象喻,由儒家比德观念发展而来,又同时具有了超功利的审美性,突出了悲情的生命意识.“竹”因“竹林七贤”的出现,由实用功能转向审美功能;因王子猷的痴速,“竹”意象中高逸而自我的人格象征意味更加突出.由“松”、“竹”意象出发,探讨《世说新语》的物态世界和心物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认证认可》2005,(6):48-49
“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机构?要为我们的客户带来什么?怎样才能在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这些问题,是方圆标志认证中心山东分中心要求每一位员工经常思考、时刻自省的问题。基于“认证是诚信的象征、公正的象征”的认识,方圆标志认证中心山东分中心坚持“科学管理、公正运作、客观评价、规范服务”的质量方针,致力于规范运作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视阈下的审美变化促使凉山彝族着装发生改变,图纹的实用功能正在逐渐衰弱,对于这种文化艺术形态应该予以重视和保护。本文以彝族服饰图纹样式概述作为切入点,对其样式结构和叙事主题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凉山彝族服饰图纹样式结构极为丰富,叙事主题多以虚幻和现实相结合。凉山彝族服饰的图纹结构及主题是凉山地区彝族风俗习惯及信仰崇拜在服饰上的物化表现,凉山彝族服饰图纹更是一种概括了凉山彝族社会生产、生活和美学观念的活态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重压下的优雅——论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象征分析的方法对《老人与海》中老人桑提亚哥的象征涵义进行了探索和解读,分析了海明威在小说中“硬汉”形象的积极意义,揭示了海明威人生哲学的要义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象描述、词语表达、神话故事,以及观念态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主流媒体、卡通人偶、中国年等载体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龙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其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纹样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神兽.了解四大神兽对于了解中国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帮助.四神兽作为中国古代神灵的象征,分别管辖着东、西、南、北四方.一直以来它们受到中国百姓的尊重和敬畏,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特别是龙,这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神兽,还是中国古代皇帝的象征.所以四神兽的形象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瑞敏参透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群龙无首”:每条“龙”都很有能力,每个人都把工作做到最精细,希望“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所以,海尔在互联网时代,追求“三无目标”: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在用户手中,  相似文献   

20.
壮锦在成为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已经开始产业化。壮锦的“保护和传承”主要是通过壮锦 在产业研发过程中的变化表现出来,“产业研发”是壮锦“活化”与“活态传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壮锦功 能与象征寓意的变化,产业研发使得壮锦丰富了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遭遇“文化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