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新  王子强 《石油化工》2023,(2):223-228
对丙烯聚合用BCU催化剂进行了液相小试本体聚合评价,在Unipol工艺装置上分别使用BCU催化剂和参比催化剂生产了均聚聚丙烯和抗冲共聚聚丙烯,对比了两种催化剂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BCU催化剂,装置运行稳定,床层分布更均匀;与参比催化剂相比,采用BCU催化剂生产的均聚物粉料的等规度高,超细粉含量显著降低(不到参比催化剂的1/6),最终的树脂成品在冲击强度略高的前提下,弯曲性能明显提升;采用BCU催化剂生产抗冲共聚聚丙烯时,在第一反应器中得到的均聚聚丙烯粉料等规度高,在第二反应器中得到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粉料的下落时间更短、流动性更好,均聚聚丙烯中细粉含量降低约50%,树脂成品的弯曲模量更高,且具有更佳的刚韧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成核剂HPN-A,HPN-B对抗冲共聚聚丙烯2500H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HPN-B对2500H的性能影响较大,其添加量为0.08%(质量分数)时,试样的弯曲模量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22%和5.4%;成核剂HPN-B在提高试样刚性的同时,使试样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也略有提高。在热加工性能方面,成核剂HPN-B提高了试样的结晶温度和负荷变形温度,使试样的横向收缩率和纵向收缩率分别缩小6.15%和8.20%。  相似文献   

3.
高结晶聚丙烯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不同的催化体系对均聚聚丙烯结构的影响;以N催化剂与外给电子体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组成的催化体系制备高等规度的均聚聚丙烯,再利用纳米级粉末丁苯橡胶与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复配成易分散的复合成核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复合成核剂均匀分散于均聚聚丙烯中,考察了复合成核剂添加量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PLM和DSC表征结果显示,复合成核剂对聚丙烯具有很好的成核促进作用,改性的均聚聚丙烯的弯曲模量和热变形温度大幅提高,复合成核剂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5%时,均聚聚丙烯的弯曲模量和热变形温度分别提高了28.7%和17.5℃,同时复合成核剂对均聚聚丙烯流变性能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均聚聚丙烯1102K灰分偏高问题,分析了灰分的主要来源及理论计算值,论述了减少丙烯中杂质,加强丙烯精制以减少催化剂和三乙基铝用量,使用高效催化剂,提高单釜产量,用改性卤素吸收剂替代水合滑石粉DHT-4A等措施可降低产品的灰分。  相似文献   

5.
煤基烯烃项目主要由空分装置、煤气化装置、甲醇合成装置、甲醇制丙烯装置(MTP)、丙烯聚合装置、硫回收装置组成。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为煤基烯烃项目丙烯聚合装置中的核心设备,本文对反应器的工艺进程做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反应器的组装及检验要点。  相似文献   

6.
考察石油基与煤基基础油及煤基与煤基基础油之间调合关系,并开展煤基基础油与润滑油添加剂复配调合CI-4 15W40柴油机油实验。选取质量比为46∶54的煤基基础油A与煤基基础油B作为复合基础油,考察添加剂的添加量对复合基础油倾点和运动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剂、增黏剂的合适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2%,5%。在此配方下制备的柴油机油主要理化性能均满足CI-4 15W40柴油机油标准要求,与市售同类型品牌柴油机油理化性能对比,其低温性能和黏温性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7.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方法表征了抗冲共聚聚丙烯(牌号为EP548 N)的结构,并研究了EP 548 N的微观结构对产品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苯可溶物主要由乙丙无规共聚物组成,二甲苯不溶物的主要成分为均聚聚丙烯;EP 548 N中不含可结晶的聚乙烯链段,橡胶相均匀地分布在均聚聚丙烯中;橡胶相含量增大,两相的相容性增加;二甲苯可溶物的特性黏数增大时,EP 548 N的冲击强度增大,熔体流动速率、拉伸屈服强度和弯曲模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应用》2017,(11):133-136
以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己烷(DTBPH)作为聚丙烯降解剂,利用可控流变技术将低熔抗冲共聚聚丙烯2500H制备成高流动抗冲共聚聚丙烯,研究了DTBPH对产品流动性能、熔融结晶性能、相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控流变能够显著提高聚丙烯熔融指数,而熔融结晶温度、橡胶相、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变化不大,当DTBPH含量达到500 mg/L后,抗冲聚丙烯综合性能呈现平台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气相Novolen聚丙烯装置上进行了BCND-Ⅱ催化剂的工业应用试验,采用SEM、GPC、粒径分布等手段表征了BCND-Ⅱ催化剂的组成和形貌;考察了聚合反应动力学、装置运行状况、催化活性以及制得的聚丙烯产品的性能等,并与进口催化剂(BASF公司)进行了对比。表征结果显示,BCND-Ⅱ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的组成相近,粒径分布相似,均呈类球型结构且分散均匀。小试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的趋势和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BCND-Ⅱ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基本一致,催化活性与进口催化剂基本相当,能满足装置生产要求。两种催化剂生产的均聚聚丙烯1102K产品的性能基本相近,各项指标均达到1102K优等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于红 《石化技术》2011,18(4):17-19
针对均聚聚丙烯的性能,采用适宜的退火预处理方式,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信号强度与等规指数存在线性相关的原理进行测定,最终确立了均聚聚丙烯等规指数的核磁共振测定方法。与传统萃取法相比,核磁共振法具有快速、环保、无损试样的特点,所测等规指数的准确度与萃取法吻合度较好,精密度及重复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生物发酵法制备的生物基1,4-丁二酸(SA)为单体原料,结合石油基化学法制备的1,4-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以自主开发的稀土-其他金属复合体系为催化剂制备了生物可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丁二酸丁二醇)酯(PBTS)。研究了不同来源的SA以及SA在生物发酵制备过程中引入的不同杂质含量对PBTS性能的影响。采用GPC技术测定PBTS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GPC测试结果显示,PBTS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增大,分布变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基SA单体合成PBTS时,应选择粒径规整、松散和较大粒径的SA单体;SA单体中单官能团有机酸和无机盐的存在会使PBTS产品力学性能下降,颜色发黄。  相似文献   

12.
借助凝胶渗透色谱仪、熔体流动速率仪、电子拉力机、热重分析仪和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5种纤维级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熔体流动指数、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试样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当加工温度为200~300℃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越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宽,试样热稳定性越差。在剪切速率为2 400 s^-1时,随加工温度的升高,试样表观黏度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条件下,经过纺丝机1辊和2辊拉伸,低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线密度和断裂伸长率小于高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者。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不含磷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1),并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元素含量。考察了N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N1与国外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2、N3)产品在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差异,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表征推测了N1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1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能显著提高400SN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相同实验条件下, 与N2、N3相比 ,N1表现出更好的摩擦学性能。由于润滑过程中,N1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含Mo、S元素的化学反应膜,从而减小了摩擦和磨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抗冲聚丙烯和Zn系无机抗菌剂KJZ-Zn,经熔融共混制备出抗菌聚丙烯,研究了所得抗菌聚丙烯的热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其抗菌持久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添加KJZ-Zn无机抗菌剂,对聚丙烯制品的热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变化均无明显的影响;当KJZ-Zn抗菌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3%时,经母料添加法所制备的抗菌聚丙烯,不仅加工经济性能较好,而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抗细菌率均大于98.0%,抗菌性能不低于Ⅱ级;为保证其抗菌性能的持久性,在使用时,既不要长时间浸泡于水中,又要尽量减少清洗次数。  相似文献   

15.
采用1 3CNMR、GPC和DSC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用DQ型球形催化剂在间歇法聚丙烯生产装置上所生产的聚丙烯的规整性、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聚合物的热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所生产的聚丙烯分子链五单元组含量 (摩尔分数 )为 90 %左右 ,三单元组含量为 90 %左右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 5~ 6 ,聚合物的熔点 16 3~16 5℃ ,比较适宜于膜类和注塑类产品的生产。聚丙烯树脂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过量的石油基润滑油流入到环境中,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水解、酯化、环氧化和开环“四步法”制备可生物降解的多酯衍生物(OFANE)作为石油基润滑油的替代品。测定了OFANE的粘度、酸值、倾点、蒸发损失、和氧化诱导期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OFANE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和热氧化安定性。同时测定了带有二聚酸添加剂的OFANE的摩擦学性能。最后的生物降解实验表明,OFANE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且表现出巨大的替代石油基润滑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DQ催化剂在连续法装置上制备的聚丙烯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GPC、1 3CNMR、DSC等方法 ,对用DQ球形催化剂在环管连续法工艺聚丙烯生产装置上制备的几种典型牌号聚丙烯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多相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测定了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 ,3种类型的聚合物都具有较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大于 6) ;无规共聚物中乙烯的质量分数达 4 0 5 % ,有利于制造用于包装的膜类产品 ;多相共聚物中的 [E]序列摩尔分数为 14 0 4% ;多相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尤其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 ,有利于加工制品耐冲击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原料来源的生物喷气燃料的烃类组成分析,分析原料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与石油基喷气燃料比较,研究生物喷气燃料组成与石油基喷气燃料的差别,进一步与石油基喷气燃料调合,分析烃类组成和理化性能,比较生物喷气燃料与石油基喷气燃料性能。数据表明,生物喷气燃料的性能完全符合ASTM D7566附录2的要求,调合后的喷气燃料完全符和GB6537对3号喷气燃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抗冲共聚聚丙烯刚韧平衡调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抗冲共聚聚丙烯刚韧平衡的调节措施,影响其刚韧平衡的主要因素有:键合乙烯量、气相比、二聚物的特性粘数、成核剂、分子量分布以及橡胶相分布等,对每个影响因素都要仔细选择和控制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多相共聚产品。  相似文献   

20.
Naphthenic acids, separated from a bitumen and a furfural extract by extraction with solution of ammonia in ethylene glycol, have been added to the bitumen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n its proper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uctility of the bitumen decreased and its penetration increased after mixed with these naphthenic acids. The data obtained also show that the naphthenic acids of furfural extract with lower molecular weight have greater impact on the ductility of bitumen than the naphthenic acids of bitumen with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