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改善城市拥堵现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基于云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结合,提出基于云平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方案。凭借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优势及技术优势,对云平台综合监控系统进行布局设计,为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城市轨道交通视景仿真系统进行了探讨和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基于开源系统软件平台下设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视景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利用3dMax设计视景模型,OpenGL编写程序生成城市轨道交通视景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以上方法生成的列车虚拟运行场景系统具有较好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客流状况下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应急方案效率评估,以及突发事件下应急策略的仿真和定量分析,提出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仿真平台。该系统从列车运动模型、自动列车控制(ATC)系统结构模型、轨旁设备对象功能模型和移动闭塞系统模型等4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仿真系统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以VC++作为开发平台,结合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完整的地铁运行仿真平台。在时刻表的驱动下,仿真平台可以实现列车的自动运行。该系统以轨道交通8号线数据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真实时刻表达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客流状况下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应急方案效率评估,以及突发事件下应急策略的仿真和定量分析,提出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仿真平台。该系统从列车运动模型、自动列车控制(ATC)系统结构模型、轨旁设备对象功能模型和移动闭塞系统模型等4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仿真系统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以VC++作为开发平台,结合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完整的地铁运行仿真平台。在时刻表的驱动下,仿真平台可以实现列车的自动运行。该系统以轨道交通8号线数据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真实时刻表达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无线环境特点,利用半实物仿真,模拟无线传输信道,结合干扰信号源模拟不同的干扰环境,设计实现了一个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性能评估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对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处于不同干扰场景或者不同切换频率的场景下进行性能评估。同时,该系统能够直接应用于基于CBTC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评估其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手机APP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设计实现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地震科普公共服务应用软件,引入Unity3D技术构建了虚拟地震应急避险场景,在互动体验中科普应急避险知识,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发展到今天,进入了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在新的自动化平台支持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运营效率更加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更加提高。乘客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到监控管理的每一层面;而且,新的自动化平台支持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综合监控管理,支持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资源共享。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营管理在新技术特别是自动化新技术的支持下正实现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结合已有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及应急处置方案,本文研究开发基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管理应用软件。该软件为公众在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出行过程中,遇到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发生时现场应急避险提供一种便利。软件开发以Android操作系统为平台,主要功能以公众通过手机App进行拍照,迅速、容易地获取相应场景应急避险知识或应急物品的使用知识为主,同时可提供定位导航功能,为紧急事件中工作人员现场疏散乘客的应急处置提供辅助支撑。软件设计以人性化、智能化为特色,使公众能有效通过手机进行城轨安防知识的检索、浏览、学习和运用,为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安全提供更加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韩冰  祖萌蒙 《信息与电脑》2023,(16):120-12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课程中,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课程资源在线共享、师生互动交流、学习效果提升等目标。文章旨在设计一款适用于该课程的智慧教学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和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0.
赵玉才  胡信超 《物联网技术》2023,(5):116-119+122
为了响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提出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研究了地铁智慧运维平台建设方案。该方案能够弥补城市轨道交通已建成的设备监控和运维系统功能的不足,消除系统之间的孤立问题,减轻运维人员的巡检压力并及时发现不易察觉的故障或隐患,提高巡检效率,扩大巡检范围。平台除了通过传统方式对一次设备或系统的实时状态数据采集外,还增加了辅助设备数据采集方式,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最新前沿技术,如智慧传感器、边缘计算、智能机器人、视频分析、移动APP、5G等,不仅能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全方位监控,同时可以加强数据综合分析的深度,有效地提升运维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增强现实作为一种新兴的体验方式,在目前的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在教育游戏开发领域,出现了许多融合移动增强现实技术与教育游戏特点与优势的增强现实教育游戏。本研究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开发了一个自然科普游戏,通过创设相对真实的、具有交互性质的自然科学学习环境,使得许多曾经难以出现的学习材料以虚拟形象的方式出现在学习者面前,培养学习者的科学探究能力,拉近和提高城乡学生的生态保护知识水平并塑造正确对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传统人工巡检轨道交通缺陷存在效率低、误差大等缺点,运用综合轨道检查车(CTIV)为检测平台,建立了一种车载式轨道交通图像识别智能巡检系统。利用CTIV采集连续轨道边界框图像建立数据集,在C++中使用应用程序开发框架(QT)设计了可视化数据标注的定制软件工具。通过全卷积网络(FCN)建立了多任务学习扩展网络架构,结合多个...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职业化教育考核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短缺的问题,提出基于移动APP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岗位技能考核专用系统设计。通过分析功能需求,设计了岗位技能考核系统的硬件运行平台配置最低标准,分解系统功能,分别设计了系统管理模块等6大功能模块以及首页欢迎页面等人机交互界面。通过系统测试,表明所设计的岗位技能考核系统在功能、性能、适应性等方面满足地铁司机订单班的实际需求,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由弓/网系统、轨道线路、车辆、车站等组成,传统的人工巡检等方法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保障和进一步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机器视觉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状态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此,针对机器视觉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状态检测中...  相似文献   

15.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标、原则及内容,剖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网络规划的需求分析、要点及安全设计原则。为优化整体资源配置,构建节约、高效、先进的轨道交通网络,轨道交通公安部门合理配置人力、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建设的必要性,给出了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整体框架,并根据实际需求,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联调联试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涉及多系统、多任务、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其组织与实施应遵循科学、安全和有序的原则进行。以南京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为例,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的整体流程,包括联调联试的筹划、组织与实施以及收尾,重点对联调联试的接口识别与分析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以通信、信号、综合监控、供电四个专业横向牵头,其他专业纵向配合的调试模式,形成纵横交错的矩阵式调试组织结构,有效发挥系统优势,提高联调联试效率,为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的开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立夫  朱枫  郭戈  赵国涛 《控制与决策》2020,35(10):2319-2328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对轨道交通运行的效率与安全至关重要.利用客流信息,提出负载系数衡量网络负载情况,并作为轨道交通网络边的权重,建立轨道交通网络模型.运用复杂网络的可控性理论分析轨道交通网络的可控性问题,给出轨道交通网络控制节点的辨识方法,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限流车站的控制.以北京地铁网络为实例建立携带负载系数的网络模型,对其控制节点的选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行常态化控制站点不能使网络完全可控,且选择的控制站点数量较多,成本较高,应用负载系数作为权重选择的限流站点不仅能够使网络完全能控选择的控制站点数量更少,成本较低,而且更多地分布于超载线路上,同时所提出方法可以有效找出控制站点,为实际限流车站的选取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卢昀伟  张慧  任彬彬  方丽 《计算机仿真》2021,38(1):125-128,171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附近居民居住舒适度,提出基于宜居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布局规划优化研究。在宜居性理论背景下,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布局指标,确定布局规模,在交通站点数量相同的规划方案中获取最优规划方案。利用综合评价法分析城市轨迹交通布局规划方案,计算交通线路客流覆盖量,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布局规划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宜居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布局规划优化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布局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布局重复率,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布局的整体规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