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搅拌机搅拌速度作为混凝土搅拌过程的重要作业参数,不仅关系到搅拌机的生产率,而且关系到混凝土搅拌质量.采用现有一次搅拌工艺要达到提高水泥分散性和水化程度的目的,通过提高转速的方法,混凝土混合料易产生分层离析;若延长搅拌时间,又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对二次搅拌工艺条件下搅拌速度的合理确定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条件下,搅浆速度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粒径较小的轻质材料可以高速搅拌,搅浆速度为4.5 m/s时具有综合优势;当搅混凝土时间不超过15 s时,线速度的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搅混凝土时间超过15 s时搅拌线速度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当搅混凝土时间为25 s,搅混凝土速度为1.5m/s时,混凝土搅拌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混凝土搅拌机充盈率和拌筒型式变化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充盈率的增加含气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当充盈率值增大到0·32时,含气量明显下降;对同一种搅拌机,搅拌筒的容量越大,含气量越大,搅拌筒内一次搅拌的混凝土装得越满,含气量越小。但混凝土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含气量反而增大;相同条件下,窄长型拌筒搅拌的混凝土含气量普遍高于宽短型拌筒。  相似文献   

3.
对混凝土搅拌机充盈率和拌筒型式变化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充盈率的增加含气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当充盈率值增大到0.32时,含气量明显下降;对同一种搅拌机,搅拌筒的容量越大,含气量越大,搅拌筒内一次搅拌的混凝土装得越满,含气量越小。但混凝土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含气量反而增大;相同条件下,窄长型拌筒搅拌的混凝土含气量普遍高于宽短型拌筒。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混凝土含气量试验中搅拌时间、静置时间、振动时间以及搅拌机充盈率对混凝土含气量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含气量试验条件中搅拌机的充盈率、静置时间可以降低混凝土含气量测试值;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会增加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测试值;而振动时间的增加会使含气量测试值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一步、单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水泥颗粒粘聚和混凝土界面强度低的问题,提出了细、粗骨料分步投料和高、低速分步搅拌的双速搅拌工艺,分析了其对混凝土的强化拌和机理,并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砂浆和混凝土搅拌速度.结果表明:双速搅拌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和强度;双速先拌砂浆法是一种较佳的双速搅拌工艺,当砂浆搅拌速度为4.5m/s,混凝土搅拌速度为1.5m/s时,该工艺有较好的混凝土拌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夏红娟  许荣水 《城市建筑》2013,(14):222-223
为了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中的含气量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实践证明,混凝土中约有4%的含气量能使和易性、耐久性和抗渗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研究了振动搅拌合适的振源位置以及振动搅拌参数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并且与目前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引气剂引气技术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1前言近年来,人们经常会发现道路混凝土含气量大幅增加。这种现象,在夏季掺有合成引气剂的道路混凝土中,尤为明显。FIZ(水泥研究所)对道路混凝土和商用引气剂的研究表明,当为了达到所需的含气量,生产中由于搅拌时间过短、引气剂超掺时,总是会出现含气量大幅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普通强制搅拌、振动搅拌以及掺入引气剂对新拌混凝土匀质性、含气量以及硬化混凝土抗压强度、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气剂的掺入以及引气剂掺量的增加,振动搅拌和普通强制搅拌混凝土的匀质性变化不大,但混凝土含气量随之增加,抗压强度随之降低,并且与普通强制搅拌相比,振动搅拌混凝土的含气量更大,抗压强度更高;振动搅拌和掺入引气剂都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孔隙率,但振动搅拌主要增多的是100 nm以下的小孔,不仅提高了引气效果,而且也因为使孔隙细化,改善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当需要的混凝土含气量(体积分数)为3%时,采用振动搅拌即可获得所需的引气效果,而当需要的含气量更大时,建议采用振动搅拌同时掺入引气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双螺旋搅拌机搅拌C60高强混凝土时,采用一次投料法、先拌水泥砂浆法和水泥裹砂石法3种不同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不同搅拌工艺下的较佳参数,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较优的搅拌工艺.结果表明,与其他2种搅拌工艺相比,采用先拌水泥砂浆法搅拌C60高强混凝土时,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同时可以减少搅拌时间,降低能耗,提高生产率;搅拌时间选择85~95 s,搅拌速度选择1.6~1.8 m/s,可以得到较好质量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含气量变化对混凝土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及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减小,抗弯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含气量在3%~6%时抗弯拉强度较高;含气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很小,掺引气剂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略有降低;混凝土中适当引气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冻性显著提高,但当含气量超过5.9%时,提高效果不再明显,反而有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含气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建议寒区宜掺引气剂来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含气量控制在3%~6%为宜.  相似文献   

11.
二次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研究了不同工艺流程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匀质性、抗压强度指标及功率消耗,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在对不同工艺流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普遍使用的双卧轴搅拌机的点,提出了提高搅拌速度的等速二次投料搅拌方案.结果表明:这种二次搅拌工艺较传统搅拌工艺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改善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2.
王卫中  冯忠绪 《工程机械》2006,37(11):62-65
一次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新的二次搅拌工艺可以在促进水泥颗粒分散、提高水化程度的同时,使过渡区浆体的水灰比在骨料之间以距离骨料表面的距离为自变量有规律的变化,使其硬化后强度产生与传统工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固有的强度梯度相反的一个趋势:界面过渡区弱,增强之;水泥浆体本体强,稍减弱之,从而综合地提高混凝土各项性能。在工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五种不同工艺流程进行参数优化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效果明显;相同条件下二次搅拌工艺可提高混凝土强度16.8%-24%;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节约水泥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置换通风与混合送风供冷季运行能耗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置换通风和混合送风设计及运行的特点,以DeST为模拟工具,分析了北京某写字楼分别采用置换通风和混合送风方式供冷季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讨论了两种送风方式在定风量或变风量运行时系统的逐时能耗及在室外新风利用上的特点。结果表明,置换通风比混合送风节省10%以上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4.
机场道面引气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场道面混凝土是一种干硬性混凝土,与一般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有较大区别.着重从含气量对机场道面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及抗冻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抗折强度随含气量的增大而减小,但在3.5%~5.5%区间时,抗折强度下降较平缓;混凝土抗冻性随含气量的增大而提高,当含气最大于3%时,能够满足道面混凝土抗冻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引气剂种类与掺量、不同消泡剂掺量的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过程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含气量及硬化后表观质量的影响.合适比例的引气剂与消泡剂的减水剂复配有利于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表观质量.结果表明,0.2%的ZY-EA1型引气剂与0.6‰的消泡剂在本试验条件下所得混凝土新拌状态与表观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掺量对C50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长江公路大桥索塔及箱梁用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高密实低收缩的设计原则,系统地对不同粉煤灰掺量的C50高强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坍落度损失和含气量,以及硬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可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并显著降低坍落度损失;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7d强度下降明显,28d强度增幅较大;如果增大胶凝材料总用量,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粉煤灰掺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许新  张亮  吴罕奇  解丹 《工程机械》2012,43(3):39-42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搅拌筒的转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何建立搅拌筒恒速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恒速控制的难点.由于受液压油温的影响,搅拌筒恒速控制模型参数会实时变化,为非线性时变系统.提出基于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混凝土运输车搅拌筒的恒速控制并进行实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搅拌筒空载时的控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细集料的主要来源天然砂被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采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是解决途径之一。石粉是机制砂生产中的副产品,适量的石粉可改善混凝土级配,但石粉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强度离散性增大等问题,因此,《建设用砂》(GB/T 14684)中规定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不高于10%,但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是实际工程中较难控制的问题。文章研究了硫酸钙晶须(CSW,5kg/m3)对机制砂混凝土中石粉的改性作用:设计了在不同石粉含量(10%、15%、20%)下掺入硫酸钙晶须的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并采用聚丙烯纤维(PPF,1kg/m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未掺入纤维时,10%石粉含量的试件组力学性能高于15%和20%石粉含量的试件组;掺入CSW与PPF后,15%石粉含量的试件组力学性能最优,且CSW的改性作用较PPF明显。在试验基础上,基于可压缩堆积理论,考虑CSW的改性作用,建立了CSW改性高石粉机制砂混凝土强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