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试验对比分析表明:掺人聚丙烯纤维后,试件的质量和强度损失率几乎为零;聚丙烯纤维有助于抑制和减少微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提高了透水性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同时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寒潮来袭时透水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温度场和温应力场变化情况,并得出可以通过改进材料,降低透水性混凝土的热交换系数,从而降低寒潮来袭时的温度应力,以提高透水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例,对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隔离式加铺层厚度与疲劳应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旧水泥混凝土道面疲劳应力随着加铺层厚度增加而减小,而加铺层疲劳应力却出现一个峰值。分析了旧道面不同计算厚度与加铺层疲劳应力峰值出现点对应的加铺层厚度的关系,提出当旧道面计算厚度小于20 cm时,加铺层厚度应比综合疲劳应力峰值对应的厚度大1~2 cm;当旧道面计算厚度大于20 cm时,加铺层厚度应比综合疲劳应力峰值对应的厚度小1~2 cm,为机场道面隔离式加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测的温度观测资料,从理论和实践出发,计算和分析未采取保温措施以及采取保温措施之后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在寒潮期间表面及棱角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由此产生的棱角和表面温度应力关系进行了分析.该分析成果可为在西北严寒地区混凝土保温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薄板在遭受寒潮作用时会因为结构温度变化不均匀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甚至出现温度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这种现象在早龄期的混凝土薄板结构上尤为明显。文章以早龄期现浇楼盖为例,在考虑龄期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及强度的影响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尺寸的现浇楼盖分别在不同龄期遭遇寒潮突袭时的温度应力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给出了降低寒潮突袭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转换层温度应力计算、分析,在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采取措施控制温差,减小温度应力,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6.
以筏板基础为研究对象,在应用"王铁梦法"对筏板基础混凝土温度应力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重点提出散热条件对温度应力计算的影响,在考虑散热条件后对温度应力进行重新计算.通过对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温度应力计算的修正方法,可供筏板基础混凝土抗裂分析计算时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7.
淹水区边坡的生态型护坡技法及其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植生袋状垫(一种新型生态植生材料)、生态混凝土(多孔、透水性混凝土)、卵石(自然石)等近自然界材料的不同组合,创作出的最新生态型护坡技法来对淹水区坡面进行设计、护坡,不仅可以充分保证护坡工程安全性、经济性,而且能起到对生态环境维持和改善的功能。针对国家863“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镇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总课题第三分项中的生态堤淹水区坡面.采用三种不同的生态护坡技法进行了现场实施,同时对生态护坡技法中的生态混凝土的耐久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生态护坡技法能够谋求和保证与生态系统的调和或共生、创造舒适的环境,并且所用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考虑了冷却水管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桥墩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实际施工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全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承台面是温度梯度最高且产生拉应力最大的部位;若工期及工艺允许,宜拉大各层混凝土的浇筑间隔,以降低各层混凝土之间水化热的相互影响;外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核心温度影响程度小,但明显影响其表面应力.  相似文献   

9.
王静辉  汪洋  王广部  刘清  扈春记  徐霖 《建筑科学》2021,37(11):165-170
沈阳严寒地区季节温度差异大,降温工况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拉应力,本文采用MIDAS Gen软件对中海和平之门3#地商业项目超长混凝土结构进行温度荷载作用分析,按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加温度荷载,得到该工程在最不利荷载工况下的温度分析结果,并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一层位置温度应力最大,温度应力分别向高楼层位置和地下室部位递减,在下沉式庭院结构刚度突变位置的温度应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限元位移法、粘弹性模型和Goodman模型理论,研究了水泥混凝土机场双层道面(考虑三种结合方式:直接式、结合式以及分离式)的温度翘曲应力.运用有限元初应变增量法,编制了考虑材料粘弹性的水泥混凝土道面温度翘曲应力的计算机程序VT23.最后,运用该程序,计算了直接式双层道面的温度翘曲应力,并经某机场的现场实验证明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为计算水泥混凝土道面温度翘曲应力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生态混凝土在改善城市水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环保材料,目前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和科学研究。研究表明,利用生态混凝土改善城市水环境,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是生态混凝土在城市水环境中应用的一个新途径。介绍了生态混凝土的种类、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从透水性路面、绿地、屋顶绿化、生态护岸等方面对其构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总能耗和气体排放量的3/4,进行低碳城市建设已迫在眉睫。由于普通混凝土资源和能耗消耗高,指明了混凝土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关键,并通过陈述生态混凝土的分类、技术途径及其在生态环保领域的优势,表明生态混凝土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从生产、使用到废弃过程中方面阐述了生态混凝土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与运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它的多孔结构使其拥有良好的透水、透气和吸附能力,在透水混凝土、绿化混凝土等方面应用十分广阔,具有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减轻普通混凝土造成的巨大环境负荷。本文在对生态混凝土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其存在低强度、碱性、耐久性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大生态混凝土研究力度,积极对胶凝材料进行改性,结合利用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建立合理的设计与评价体系,提高行业意识等对策和措施,综合解决生态混凝土发展中的难点,文章最后对生态混凝土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展望。  相似文献   

14.
植生型无砂多孔生态混凝土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对此类混凝土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其物理力学性能、植生性能和耐久性能.结合已有试验研究成果,对上述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此类混凝土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爆炸波信号识别及其动力学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试到的不耦合装药加载条件下混凝土中产生的径向爆炸波信号分析,识别和分离了信号中的爆炸冲击波、应力波及爆生气体膨胀作用,并就各自作用时间、大小、衰减规律及爆后损伤开展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测点处同时受到爆炸冲击波、应力波及爆生气体的共同作用,作用时间分别为3.5,3.3和16.6μs;爆炸冲击波表现为压应力,峰值在1000 MPa以上;应力波表现为拉压作用,爆生气体膨胀表现为持续的拉应力或压应力的准静态作用。爆炸冲击波应力峰值随距离呈非线性快速衰减,应力波和爆生气体作用正负应力峰值随距离衰减缓慢,混凝土中爆炸波作用分区与凝聚炸药爆轰结构的压力分布有关。爆后混凝土的损伤实验表明:爆炸除形成了通自由面的7条裂纹外,在炮孔周围形成了半径为12.5 cm的损伤区,且损伤阈值Dcri=0.2,与理论计算一致。  相似文献   

16.
李勇  管昌生  程骥  都全红 《混凝土》2012,(8):122-124
根据天津117大厦塔楼D区底板C50大体积混凝土试验方案,基于混凝土水化热放热模型与计算理论,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场与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出水化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空间分布。计算表明:混凝土中心温度变化较大,温度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底部和四周与土壤交接部位,但远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不会导致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17.
护堤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性能指标及耐久性概述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生态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建筑材料,国内的研究才刚起步。本文就生态混凝土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本专项研究中的护堤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概念;然后就其基础材料与受保护土体级配之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该生态混凝土在物理、力学以及耐久性方面的性能指标.其相应的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红层泥岩边坡生态防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防护已较广泛地应用于红层边坡,但红层边坡生态防护的理论尚未进行系统研究。选择典型工点,对红层泥岩边坡进行生态防护前后的现场降雨试验和边坡浅层的温度场、含水量的长期监测试验,研究红层泥岩边坡生态防护控制表层快速风化的机制。总结出生态防护主要通过消除红层泥岩风化碎屑的冲蚀、改变红层泥岩坡体浅层的温度场和含水量三方面的功能来控制红层泥岩边坡的快速风化。更为重要的足,高温季节时生态防护避免了雨水与红层泥岩边坡表面的直接接触,使浅层坡体不会产生过高的温差,从而消除了泥岩表层因热应力引发的快速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