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相干数据体和面块切片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能减小解释人员对比和层位自动拾取产生的偏差,快速识别和把握断裂系统的总体特征,直观显示复杂断块的空间组合,以三维可视化图形展示解释成果。该技术应用于焉耆盆地本布图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处理效率和解释精度都有提高,依据最终成果部署的评价井,预测目的层浓度与实钻浓度误差小于10m。  相似文献   

2.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隐蔽圈闭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璀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是指对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及对地震属性的全面利用。它改变了过去广泛使用的对三维资料仅进行二维垂直剖面的习惯方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地质体从点、线、面结合的三度空间进行立体可视化解释,从而对地质体做全面研究。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在泌阳凹陷下二门、王集、古城等地区发现了一系列隐蔽圈闭,通过部署探井进行钻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今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是指对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及对地震属性的全面利用。它改变了过去广泛使用的对三维资料仅进行二维垂直剖面解释的习惯方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地质体从点、线、面结合的三度空间进行立体可视化解释,从而对地质体做全面研究。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在泌阳凹陷下二门、王集、古城等地区发现了一系列隐蔽圈闭,通过部署探井进行钻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地震资料的解释比常规地震资料解释要求更加精细。通过结合焉耆盒地高分辨二维地震资料的解释,针对高分辨资料的分辨力、层位标定、极性判别、波阻抗反演和薄层厚度预测等关键技术进行一些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分为以二维地震为主的地震勘探初期阶段、以地震地层学为主的地震勘探中期阶段、以三维地震为主的地震勘探高级阶段、以地震储层研究为主的开发地震初级阶段和以四维地震为主的开发地震高级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地质任务,选择合理的地震勘探技术可有效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焉耆盆地的勘探开发体现了以地震勘探为主的思路,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重视了针对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和不同的地质目标选择合理的地震技术,因此,在早期勘探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可以分为以二维地震研究构造为主的地震勘探初级阶段、以地震地层学为主的地震勘探中级阶段、以三维地震油藏静态描述为主的地震勘探高级阶段、以地震储层研究为主的开发地震妆级阶段和以四维地震进行油藏监测为主的开发地震高级阶段。针对5个不同阶段的地质条件和地质任务,选择使用合理的地震勘探技术是有效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重要途径。焉耆盆地的勘探开发体现了以地震勘探为主的思路,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重视了针对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和不同的地质 地震技术,因此,在早期勘探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地震资料的解释比常规地震资料解释要求更加精细。通过结合焉耆盆地高分辨二维地震资料的解释 ,针对高分辨资料的分辨力、层位标定、极性判别、波阻抗反演和薄层厚度预测等关键技术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三维地震解释是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即从三维可视化的立体显示出发,以地质体为单元,采用点、线、面结合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可视化解释。它从三维地震数据体出发,面块切片解释技术,相干体切片解释技术,水平切片解释技术,垂直剖面、弯曲剖面及沿层切片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立体空间解释,大大提高了构造及地质目的体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面块切片是一种新的三维数据显示、解释方法,将它应用于安棚油田地震资料解释中和BBT油田识别小断层中。与常规解释方法相比,不仅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的解释效率,而且在识别小断层和小构造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震勘探被应用于勘探、开发全过程。利用它们可进行详细的油藏描述,制订强化开采方案,监测开发和开采过程中油藏的变化。现代三维地震解释就是在交互工作站上利用软硬件二种技术精确而有效地解释大数据体。解释人员不仅要理解三维数据的地质意义和地震意义,而且必须了解计算机辅助解释工具中所用的各种算法,这样才能用好这些系统。  相似文献   

11.
焉耆盆地本布图东地区储集层特征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焉耆盆地本布图东地区油气层集中分布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下段和八道湾组上段。在油组划分和对比基础上,研究了Ⅰ-Ⅳ油组的岩性及物性特征; 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预测了其厚度与物性的横向变化,在三维空间描述了油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含油气储集层具有分选性差、泥岩含量低、物性差的特征,属于低孔– 特低渗型储集层。油组砂体在构造高部位较厚、物性较好,向低部位减薄变差,图 301 井东南区是有利储集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2.
迅速发展的地震技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针对焉着盆地的地震地质特点,利用多种地震解释和餐后处理技术,在勘探、开发阶段,对构造、储层、含油气性进行解释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复杂断块地区利用相干数据体进行断层解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介绍了适于复杂断块地区解释的相干体技术工作原理、解释方法。应用相干体切片.对东濮凹陷某复杂断块地区精细构造解释中识别断层、断层的平面展布以及特殊岩性体火成岩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伊通盆地是吉林油田近十年来勘探并初现储量规模的复杂性断凹盆地,其中构造解释和砂砾岩储层预测一直是攻关的难点。在探索适合伊通盆地地震资料解释的过程中,在已有的多种适用地震技术中,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优化与组合,利用瞬时相位属性技术实现了盆地目的层底砾岩与基底花岗岩的识别;利用时间切片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结合实现了盆地老资料有效的构造解释;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与波阻抗反演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岩性圈闭的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5.
AVO处理分析是一种利用地震反射振幅信息进行油气检的测技术。首先依据钻井资料进行AVO正演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的处理流程和保幅处理技术对野外地震数据进行AVO处理;依据AVO处理成果资料与各种地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后,提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该技术多次为焉耆盆地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并经钻井证实,其成果资料为降低盆地探井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焉耆改造型盆地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方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盆地是中、新生代的叠合、改造型盆地,中生代为类前陆盆地,之后虽经历了燕山运动中晚期的冲断、隆升剥蚀和喜山期的长期改造,但盆地构造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烃源岩以煤系地层为主,主生烃期为燕山期末,喜山期生烃贡献不明显;圈闭类型多样.多与冲断活动有关,形成于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燕山期末已存在的圈闭成藏条件较好,但控制圈闭的断层在喜山期活动与否及其活动强度,决定着燕山期形成的油气藏能否保存;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圈闭及地层圈闭的油气来源有限,盖层条件较差,油气成藏条件欠理想。下步勘探方向应以与燕山期末主生烃期相配置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焉耆盆地构造变形与沉积-构造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盆地主要发育北西西、北西向两组逆冲断裂。断裂在平面上主要为两组组合形式:“入”字型组合和雁列式组合。构造变形在平面上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主要为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正花状组合。盆地主要发育北西西向的构造带和北西向构造带,北西西向的构造带具左行压扭性,北西向构造带具右行压扭性,起主导变形作用的是压扭作用,构造变形机制为力源来自南南西向的压扭作用。新生界沉积-构造分区具“南隆北坳”的二分性特征。中生界残留盆地沉积-构造分区具“两坳一隆”的二分性特征,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构造分区具“一正两负一斜块”的四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中生代沉积古气候,古地势,古沉积边界,湖泊沉积基准面,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体系等6个方面的变化,论述了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湖泊沉积基准面于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两次升高,形成了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三大旋回,从三叠纪侏罗世早期,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体系基本为冲积扇或河流(潮湿扇)-辫状河-曲流河-滨浅湖沉积体系,中侏罗世中期为河流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质信息在焉耆盆地断裂封堵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焉耆盆地所开展的8条比较典型的开启或者封堵的断裂的研究入手,利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断面应力分析法”和“断面物质涂抹法”,发现该盆地内的断裂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开启或者封堵时的“临界值”分别为0.3333和5MPa,指出断裂的封堵性因其形成的时间、垂向上所在的部位和走向上所在的位置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结合断裂及断裂控制圈闭的各项地震地质条件,对该盆地无钻井的断裂进行了断裂的封堵性研究,为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同时指出,在探井资料比较少的地区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地质、地震资料来开展此项工作,并最终做出合理的、可信度较高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