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用改进的SEDEX方法,对内蒙古段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磷的形态提取分析,研究了内蒙古黄河表层沉积物自然粒径的各形态磷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可交换态磷、铁磷和有机磷含量都小,而钙磷、碎屑磷含量大.内蒙古段黄河沉积物无机磷的含量远远比有机磷的要高.其顺序为PCa>PDe>PFe>Por>Pex.  相似文献   

2.
张亚宁  刘聪  刘欢  张钦库  朱维晃 《当代化工》2017,(12):2420-2423
采用ICP-MS和BCR连续提取法检测了扬州古运河三湾段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形态分布,并与参考值(中国东部上地壳、江苏省表层A层土壤、黄河沉积物和长江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进行对比,研究了稀土元素的富集与亏损状况、不同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稀土元素Ce、Pr、Nd、Sm四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别高于四个参考值,其中以Ce的超标较为严重。沉积物中轻稀土元素存在一定的富集现象,异常系数δEu值达1.2。Gd的[(F_1+F_2+F_3)/T)]值均高于其它元素,导致Gd元素由沉积物中向上覆水体迁移能力较强,潜在生态危害性较大。物源指示分析,扬州古运河三湾段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物质来源与黄河沉积物相似。  相似文献   

3.
通过磷形态分级提取法方法,分析了东平湖沉积物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态组成并探讨了沉积物有效磷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有效磷的含量范围为1.61~20.90 mg·kg~(-1),占总磷含量的0.32%~2.57%,参与沉积物-水界面磷循环进而影响上覆水体磷浓度的能力较弱;表层沉积物各形态有效磷平均含量表现为Al-P(5.11 mg·kg~(-1))Ex-P(1.23 mg·kg~(-1))Fe-P(0.86 mg·kg~(-1)),其中Al-P是主要的潜在磷源。沉积物有效磷含量在水平上表现为在老湖码头北部近湖区、腊山码头和大汶河入湖口附近区域相对较高,受人为污染较重;在垂直上表现为除个别采样点外,沉积物有效磷含量在2~4 cm变化较大,而在深度10 cm以下较为稳定。东平湖沉积物内源磷负荷相对较低,但是由于该湖易发生水力扰动,沉积物中有效磷的潜在释放风险增加,需要对其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硅胶、硅酸、白炭黑、硅溶胶为硅源合成IM-5分子筛,通过XRD,SEM,N2-sorption,FT-IR,NMR,XRF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硅溶胶为硅源合成的样品形态及尺寸最为规整,具有最高的结晶度和纯度;BET比表面积达到400 m2/g;总酸量适中,B酸含量最多,具有最高的强酸、中强酸分布,可达84%。因此在制备微孔IM-5分子筛时,硅溶胶是理想的硅源。  相似文献   

5.
在黄河三门峡段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ICP-MS测定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铬、锰、镍、铜、砷、镉、铅、铜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在0.05~900mg/kg,锰的含量最高,汞的含量最低。铬、铜、铅和汞的含量均满足国标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镍、砷和镉的含量满足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高水材料是一种矿用充填材料,但其强度低成本高制约了其发展与运用.硅灰是一种工业废弃物,利用硅灰对高水材料进行改性可改善其力学性质和降低高水材料的成本.为研究硅灰对高水材料的改性作用,利用硅灰内掺替代高水材料A料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分别对不同掺量和不同龄期的试样进行无侧限单轴抗压试验,系统研究硅灰对高水材料强度及破坏形态的影响.结果 表明:硅灰对高水材料的早期强度(3d内)具有促进作用;硅灰中的活性SiO2与CH反应,影响了AFt与C-S-H的总含量,导致随AFt与C-S-H的总含量的升高,改性前后高水材料强度升高而塑性降低,以及破坏形态从复合型劈裂破坏向张拉型劈裂破坏逐渐转变.  相似文献   

7.
稠油污水处理对硅含量有严格要求。作者针对污水中不同类型的硅酸存在形态,研究了硫酸铝的加量以及反应体系所处的pH范围对各形态硅酸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6mmol/L的硫酸铝加量能将污水中总硅降到50mg/L以下。硫酸铝对高聚硅酸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对单体硅酸和二聚硅酸。在pH=5时硫酸铝的除硅效果最好,在中性和强碱性条件下效果较差。分析了硫酸铝在稠油污水中对各形态硅酸的去除机制,硫酸铝作为除硅剂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混凝作用,可用于稠油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体表层沉积物与重金属交换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黄河水中表层沉积物与重金属Cu^2 、Pb^2的交换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河水中Cu^2 、Pb^2 与表层沉积物主要进行一价阳离子交换反应:河水pH是影响Cu^2 、Pb^2 与表层沉积物交换吸附的主要因素。Pb^2 与表层沉积物的交换吸附能力大于Cu^2 ;温度升高有利于Cu^2 、Pb^2 与表层沉积物的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KOH和几种盐为活化剂,研究用粉煤灰制备硅肥料时粉煤灰粒度、炉温、焙烧时间、碱度对硅肥中有效硅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粒度、炉温、碱度对有效硅含量影响明显,加热时间影响较小。适当控制工艺条件,以KOH或K2CO3/CaCO3为活化剂可使有效硅含量提高30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加快,但随之产生了大量含氟废水。为了准确测定光伏行业含氟废水中可溶性硅含量,本文主要采用硅钼黄分光光度法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建立硅钼黄法测定除氟处理前后含氟废水中可溶性硅含量的检测分析方法,并对水样中存在的Al3+、F-、P元素等干扰离子进行了干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样中低浓度的Al3+、F-等离子的存在对可溶性的硅含量的测定基本无干扰,P元素的干扰较为严重,而草酸可以掩蔽磷的干扰,1 mg磷酸对应0.6 mL 10 g/L草酸溶液时干扰效果最佳;c(Si)在0~2.0 mg·L-1时线性良好,R2>0.999;通过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100%±3.00%,在c (Si)为34.475 mg·L-1和3.332 mg·L-1时,相对标准偏差均<3%。因此,测定光伏行业含氟废水中的可溶性硅可以选择硅钼黄分光光度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海南乐东海域浅表沉积物中汞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Tessier法及王水消解法,以冷原子荧光技术对海南乐东海域10个浅表沉积物中总汞及各形态汞进行了测定。系统考察了高锰酸钾对提取液中汞的氧化条件。样品中各形态汞的检出限范围为0.0003~0.002 7μg/g,总汞检出限为0.002 1μg/g,各形态汞之和与总汞的百分比范围为92.2%~115%。2个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14,GBW07334)总汞及各形态之和的测量值均与参考值吻合。除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因含量太低而导致RSD大于10%以外,其他3个态的RSD范围均在2.7%~6.7%之间。9个样品总汞含量均未超过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第1类标准。各形态汞占总汞的平均百分比顺序为:残渣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前三个态之和占到94.25%,后两个态仅占5.75%。总汞与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后两种形态控制了总汞在不同海水深度下的走势。  相似文献   

12.
赣南典型矿区河流沉积物钨的赋存特征及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赣南钨矿开采已有百年历史,矿区周边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体环境构成威胁。为探究赣南河流沉积物钨的富集、赋存形态及释放规律,本文选择赣南典型钨矿区河流桃江为研究对象,采集桃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3个水期3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钨总量的测定,采用BCR三步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钨的形态分析,运用模拟实验探究沉积物钨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3个水期表层沉积物中钨的含量变化范围为0.91~159.94mg/kg,均值为25.36mg/kg,其中重金属总量大小顺序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且3个水期平均有79.67%的采样点钨含量超出江西省土壤背景值,最高超出39倍;形态分析结果显示,3个水期钨的主要赋存形态均为残渣态,所占比例均值分别为80.38%、91.59%和86.71%,生物有效态占比相对较小,表明目前桃江沉积物中重金属钨生态风险较小。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钨在弱酸、高温和NH4 +浓度高的条件下释放量均有所增加,且3个水期钨的释放量大小顺序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表明赣南独特的水质环境利于沉积物中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对辽河曙光采油厂稠油污水进行除硅处理研究。提出用全硅法测定ρ(硅)作为稠油污水除硅剂研究的评价方法,并与活性硅法测定值进行了对比。优选除硅剂单剂,考察复配除硅效果,研究了不同复配比及加剂量对除硅效果的影响。用显微镜观察了聚合氯化铝(PAC)除硅前后沉积物的形态并分析了除硅机理。实验证明,采用活性硅法测定ρ(硅)时MgO与PAC除硅效果好,常用熟石灰及氯化钙无明显除硅效果。采用全硅法测水中的ρ(硅)证明氧化镁对水中溶解硅去除效果好,对不溶性硅聚沉去除效果差,而PAC对水中不溶性硅有较好的聚沉去除作用;最佳m(MgO):m(PAC)=3:1,ρ(除硅剂)=400mg/L时,2种方法测得的J0(硅)均低于50mg/L,复配强化了除硅效果,满足现场除硅指标。氧化镁主要是表面水化层与Si0;一结合生成MgSiOa而去除硅,PAC可吸附SiO3^2-并破坏胶体硅稳定性,将溶解硅与不溶硅聚集沉降去除。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砷(As)在沉积物-水-植物体系的迁移、富集规律。在采样分析云南阳宗海南岸表层沉积物、表层及底层水样、植物As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藻类静置培养试验,研究阳宗海南岸沉积物对藻类砷富集的影响。结果:60 d室内培养后,对照上清液总As浓度为(1.38±0.11)μg/L,藻总As含量为(0.73±0.01)μg/g;加入表层沉积物后上清液总As浓度为(3.78±2.68)μg/L,藻总As含量为(1.48±0.67)μg/g。加入表层沉积物后上清液总As及藻总As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均有所升高,经Kolmogorov-Smirnov秩和检验,表层沉积物加入对上清液总As浓度影响不显著,但对藻总As富集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改进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将所提取的黄河中游(包头河段、临河河段)沉积物中的样品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六种形态磷的含量,以便为该河段防治水污染提供基础依据。测定结果表明:(1)黄河包头段、临河段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钙结合磷和有机磷为主;(2)包头河段六种化学形态排序:Ca-POrg-PAl-PFe-PEx-PObs-P,临河河段沉积物中磷的六种化学形态排序:Ca-POrg-PAl-PEx-PFe-PObs-P。  相似文献   

16.
乌兰布和沙漠与黄河沉积物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改进的SEDEX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样和黄河上游沉积物进行了磷的形态提取分析,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不同粒径沙洋的各形态磷的差异及其与黄河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样130~150μm粒径的Ca-P、De-P、Or-P都比小于63μm粒径含量小。乌兰布和沙样和黄河上游沉积物无机磷的含量远远比有机磷的要高,其顺序为Ca-P>De-P>Fe-P>Or-P>可交换态磷。原样和100~120目(130~150μm)样品的可交换磷以化学吸附为主,而250目以上(<63μm)的样品则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7.
根据硅的存在形式,水溶液中存在的硅主要分为可溶硅和胶体硅。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药剂法和电絮凝法对某煤化工公司煤气化灰水中2种形式硅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形态的硅酸,Na Al O2适合脱除可溶性硅,而聚合氯化铝对胶体硅的脱除效果比较理想;Na Al O2和聚合氯化铝的复配药剂在投加比n(Al)/n(Si)=4时可以显著增强对可溶硅和胶体硅的去除效果,经120 min反应后,可溶硅去除率为56.1%,胶体硅去除率为66.9%,显著高于单一Na Al O2对可溶硅(49.7%)和单一聚合氯化铝对胶体硅(58.8%)的去除效果,但是处理成本较高(16.65元/t)。电絮凝90 min后,胶体硅去除率为86.8%,可溶硅去除率为98.5%,总硅去除率可以达到93%,且成本为6.25元/t,显著低于药剂除硅成本。对除硅机理进行分析,电絮凝由于存在离子反应和絮凝两方面作用,从而具备同时去除可溶硅和胶体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FSS中硅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怀礼  王白雪  张占梅  谢礼国  蔚阳 《化工学报》2007,58(11):2937-2942
应用Si-Mo逐时络合比色形态表征法, 对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硫酸铁(PFSS)中硅的形态进行了研究,包括SiO2反应速率特征及其标准工作曲线,不同pH值条件下聚硅酸(PSi)的形态分布特征,不同pH值时PFSS与PSi中硅的形态特征比较。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PFSS中,硅的聚合形态熟化一定时间后,分布规律有所不同。pH值为1.46和1.70时,PFSS中硅酸的中聚体含量比pH值为0.64时的高,而pH值为0.64时,PFSS中硅酸的高聚态、凝胶态含量明显高于pH值为1.46和1.70的相应含量。同时,pH值为1.46和1.70的PFSS比pH值为0.64的PFSS有更好的絮凝性能和稳定性。由此可知,PFSS中聚硅酸的优势形态是其中聚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北部湾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采集了九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Cu、Pb、Zn、Hg、Cr、Ni、Cd七种重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As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ZnCrNiPbCuAsCdHg。各元素的平均值均低于国家Ⅰ类海洋沉积物的标准,但Cu、Zn、Cr和Ni的平均值高于南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S1、S6和S7三站位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150,属于中度危害,而其余站位的总生态危害程度为低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综述湛江湾海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梳理了湛江湾重金属的含量水平、赋存形态、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为湛江湾及国内其他海湾的污染防治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湛江湾水体重金属浓度普遍较低,整体上低于Ⅲ类海水质量标准,湾内环境质量整体较好;海水中的重金属呈现出从内湾向湾口下降、岸边高于深海的规律;除Hg之外,湛江湾海水中重金属产生的生态系统风险均较小。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其他海湾;除Cd、Hg及Cr存在中强或较强的生态风险外,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其他重金属污染水平均较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岸边高于深海、从湾内向湾外降低的整体趋势;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赋存形态为氧化态和残渣态。湛江湾水生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平均水平呈现出Zn>Cu>Pb>Ni>Cd>Cr,湛江湾生物体中各重金属的含量整体上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综合以上研究,后期应对湛江湾污染较重及生态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加强重点监测,同时加强重金属与其他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