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风城油田北部油藏埋藏浅、断裂分布复杂、断距小,浅层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微断裂刻画难度大,刻画精度较低,影响该区超稠油的开发,亟需探索利用新的技术,有效刻画该区断裂分布情况,降低开发部署风险。本文基于FFW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频域内利用高分辨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幅频特性的差异,采用直流分量消除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以达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在FFW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分别提取最大相似属性、瞬时水平连续性属性、倾角方位角体属性和曲率属性(平均曲率、最小曲率),综合多种属性分析,优选出对微断裂识别效果最好的最小曲率属性,实现了微断裂的精细识别与刻画。现场结果表明,钻井漏失的部位与识别出的微断裂符合度较高,从而证实了该方法预测微断裂的可靠性,为该区开发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震相干体技术及其在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三维数据体的不连续主要反映断层和岩性的变化;连续性则主要反映岩性的均一性和地层的连续性。当存在断层和地层不连续变化时,在局部一些地震道上会出现与相临地震道不同的反射特征,导致道与道之间相关性方面的极不连续^[2]。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地震相干体技术可在相干切片上直观的反映构造和断层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选择适当的地震参数,能更有效识别地震相。本文阐述了几种基本的地震属性,并运用这几种属性以及这些属性衍生的各类参数来识别地震相的几何形态。本文最后对这些参数做了一个简单综合评价,说明综合使用本文给出的地震参数,有利于地震相的识别。  相似文献   

4.
随着非常规资源的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已成为在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改造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在分析微地震监测的技术原理和作用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外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实例与效果分析,指出国内在微地震监测技术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微地震成像技术分析气田开发过程中水利压裂裂缝增长规律。研究发现在远离裂缝分析井1300英尺的监测井中可以发现微地震事件,并明确了当监测井偏离裂缝面时微地震信号(纵波和横波)的特征。认为只要速度场已知,只要在野外工作站上可以实现足够快速的识别和事件定位,那么时时可靠地监控裂缝的增长情况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的高精度和高密度,对研究区域内复杂断裂体系进行地震解释,特别是对小段层的解释方面突破了二维地震测线的限制。从地震数据的浏览及评估入手,建立三维空间地震解释模式,并利用自动追踪技术对层位进行精细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干、曲率及倾角照明等多种地震属性技术,结合三维地震数据的可视化优势对工区内断层进行精细刻画,提高了地震解释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初至波自动拾取方法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但拾取精度总受噪音及波形变化的影响。本文在利用时窗方法与改进的能量比方法联合进行初至波自动拾取的基础上,联合COP道集与CSP道集对特征点进行了筛选。该方法是建立在对单道数据的分析基础上的,首先利用时窗方法确定初至波的大体位置,然后利用改进的能量比方法,准确的确定初至波到达的时间,对检测结果利用一定的准则进行判断,找出错误的边界点,利用正确的边界点对不正确的进行样条插枝。利用实际资料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拾取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计算效率快。  相似文献   

8.
地层圈闭的超剥带不整合发育类型、层段和结构复杂,地震反射特征不明确;受多物源沉积体系控制,地震同相轴连续性差,横向变化快,目前制约地层圈闭描述的关键问题有:尖灭线附近地层薄,地震上可分辨性低,地层和储层超剥尖灭点卡不准;常规方法描述地层不整合圈闭,时窗选取不准确,造成描述精度低。本研究针对东营凹陷南部草桥地区多级不整合地层圈闭开展了技术方法的攻关研究,利用DNA检测技术实现了对超剥边界的准确刻画,提出了变时窗储层分析技术,解决了不整合地层结构下储层预测穿时或漏失的难题,实现了超剥带收敛地层储层的精细预测描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震资料划分储层纵向和横向的分布范围是石油勘探开发一直研究的问题,地震资料的振幅特征里面包含很多地下地质的非均质信息,是地下岩性、物性和流体性质不同的综合反映。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好的基础上,分析其振幅的正负相位的强弱反射特征,可以有效的识别储集层。  相似文献   

10.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发展壮大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类环境事件,通过积极探索环境事件危险源的辨识技术,研究确定不同风险等级危险源的预防监控和应急处置措施,并应用于公司环境危险源监管工作中,提高了对环境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微地震监测技术中获得的微地震信号其发震时刻和震源位置未知且信噪比低,导致有些常用的去噪方法受到限制。针对微地震信号的特点,本文采用了与炮检距无关的预测滤波方法,对微地震信号进行了去噪处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压制多次波、导波,突出P波和S波有明显地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微地震监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震源成像和精细反演等几个关键步骤。笔者以文东油田日常注水破裂监测为实例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其监测过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是应用于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地下燃气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地下燃气管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信息资料等软件管理和现场管线识别管理两方面,提出了有效识别管网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精细刻画沉积相并准确识别砂体类型一直是地震勘探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现场实例,利用沿层等时扫描技术选取时窗并提取地震属性,进行沉积微相精细刻画,很好地识别了曲流河的沉积微相和砂体类型,为下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双立娜 《辽宁化工》2012,41(9):945-947,950
XC油区的主力油层属于低渗-超低渗储层,通过压裂作业来提高储层的渗透能力,是生产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压裂效果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后续产量.而对压裂裂缝进行监测,获取压裂裂缝的基本参数,是评价压裂效果的基础之一.本文采用最常用的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微地震法,对XC油区5口压裂井压裂缝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研究,确定了地应力的方向,对该地区的后续压裂方案制定及井网部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存储式地面微地震裂缝监测系统由若干微震信号监测分站和人机界面组成,实现人工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监测分站采集岩石破裂前缘发出的微地震信号,经多种滤波措施及数字化处理,存储至分站电子盘,观测结束后,用软件读出分站的记录信号,进行精细分析和定位.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综合地震技术在南图尔盖盆地识别河道砂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常规地震剖面和水平切片开始,综合应用相干体、频谱分解、地震道波形分类、地震属性、三维子体雕刻等现行的地震技术,对南图尔盖盆地的侏罗系河道砂体识别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主要是精确刻画了储层发育的位置范围,提交了勘探井位一口,并获得了高产油气流,扭转了单纯以构造油气藏勘探思维模式,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拓宽思路,为发现更多的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微地震监测的原理以及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新进展,重点分析总结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水力压裂裂缝监测,稠油热采状况监测,地应力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认识和开发油气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获取的地震波可用来绘制裂缝的变化。微弱的地震波结合水力压裂作业,可用于监测从致密层中实施的油气增产措施。目前主要通过P波和S波的初至以及P波的极化特性来实现这一目标,油田已经将该技术运用于实际的监测中并开始向商业化应用发展。该技术使勘探技术逐步向开发技术延伸,对于进一步认识水力压裂的裂缝延伸的复杂性,明确压裂裂缝的延伸情况,对井网部署、压裂优化设计、压裂后效果评估等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