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整机开口热力系统和低压缸-低压回热开口热力系统,根据两个热力系统列能量方程式,联立求解小汽轮机的实际焓降,即可得到小汽轮机排汽带入凝汽器的热量。对凝汽器进行热平衡计算,求解得到低压缸的排汽焓值,进而得到低压缸相对内效率。该方法所需测点少、累积误差小、方法简单、过程简捷。对某台660MW汽轮机的小汽轮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时采集和处理数据,并监测低压缸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300MW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流场不合理分布对凝汽器性能和汽轮机排汽压力的影响,并通过大唐国际丰润热电公司在凝汽器汽侧通道安装导流板的技改优化改造实例,说明了加装导流板对提高机组运行效率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某空分装置空气压缩机汽轮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值偏高以及检修时发现轴端汽封的磨损,利用CAESAR II软件对现场布置的进、排汽管道进行应力分析,发现汽轮机进、排汽管口的力和力矩均超过厂家设计值的要求,由此确定汽轮机转子的振动值偏高和汽封磨损是由于进排汽管道热膨胀对汽轮机缸体的作用力而引起。采取对进、排汽管道增加自然补偿或膨胀节来增加管道的柔性,减小管道作用于汽轮机管口的力和力矩,消除了汽轮机的振动值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包头第一热电厂8#汽轮机低压缸前后轴封由于原设计制造采用斜齿的梳齿型汽封.梳齿易磨损.间隙度大,泄漏增加,降低机组效率.为此,利用8#机大修机会将低压缸前后轴封进行了改型.将原有斜齿的梳齿型汽封改为接触式汽封和蜂窝式汽封联合使用.改造后密封性能得以提高、降低蒸汽泄漏量、保证真空、提高了机组效率.  相似文献   

5.
五大机组汽轮机真空下降原因及对策五大机组汽轮机凝汽器真空下降,在机组运行和开停车中是较为常见的故障,由于汽轮机凝汽器内汽液并存,按历年机组运行工况分析,当发生真空下降故障时,总是伴随出现汽轮机排汽压力升高,排汽温度也相应升高,严重影响汽轮机组的安全运...  相似文献   

6.
汽轮机发生的设备损坏事故大多与汽轮机进冷汽、冷水有关。汽轮机进冷汽、冷水后,轻者会增大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引起汽轮机动静摩擦,严重时则会发生汽轮机水击事故。2003年6月某电厂发生200MW机组高压转子弯曲事故,原因就是汽轮机冲转前主蒸汽过热度只有16℃,导致汽轮机进水。高压缸上、下缸温差增大。因此,在热电站的工艺设计中,布置管道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汽轮机进水;在运行方面,应根据机组及系统的实际情况,找出汽轮机可能进冷汽、冷水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汽轮机排汽压力对汽轮机安全运行以及提高汽轮机蒸汽利用率至关重要。从凝汽器系统、抽真空系统和真空系统有无泄漏等方面分析真空度下降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延长系统运行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大型驱动压缩机汽轮机排汽采用空气冷却系统,是在缺水、环境平均气温低的地区所应用的一种超低压(真空)蒸汽的冷却方式。以内蒙某项目中的丙烯制冷压缩机汽轮机排汽冷却系统为例,论述了蒸汽分配系统、空气供应系统、凝结水回收系统、抽真空系统、清洗系统以及防冻措施的设计要素,对今后压缩机汽轮机排汽冷却系统的工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 双压余热发电系统 双压补汽式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系统流程见图1所示,与单压余热发电系统相比,双压系统在窑头(AQC)余热锅炉增设了低压省煤器、低压蒸发器、低压过热器等低压汽水系统,汽水循环分别产生高压和低压两种过热蒸汽.高压过热蒸汽作为主蒸汽,汽轮机在第四压力级之后增加了补汽口,并根据低压蒸汽的物理性质适当增大了补汽口以后汽轮机通流部分面积,低压过热蒸汽作为补汽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  相似文献   

10.
刘彦鑫 《广东化工》2022,49(7):173-174+183
由于受燃料收运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国内生物质电厂规模容量一般选择中小型机组,其中汽轮发电机组形式有多种可供选择;介绍了轴向排汽式汽轮机的发展情况和汽轮机疏水系统的功能作用,然后以国内某30 MW高温超高压生物质电厂的轴向排汽式汽轮机的疏水系统为例,分别从蒸汽管道疏水、汽轮机本体疏水和加热器疏水3个方面进行介绍并提炼设计要点,为后续同类型机组的疏水系统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优化真空系统流程,提高表面冷凝器真空度,降低汽轮机排汽压力.  相似文献   

12.
汽轮机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过程的动态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张欣刚  王海荣 《化工机械》2001,28(6):317-320,356
通过对汽轮机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的动态数值仿真 ,分析了凝汽器各运行参数 ,如冷却水温度、冷却水流量、汽轮机排汽量以及抽气器抽空气门关闭速度对真空下降过程和下降速度的影响 ,指出依据真空下降速度很难准确评价真空系统的严密性 ,应该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汽轮机蒸汽进汽、排汽管道合理布置基本要点,汽轮机本体进汽管道与汽缸处于冷态热态交替变化时,汽缸本体受力也是随着管道膨胀量和汽缸本体膨胀量各工况点变化交替变化的。蒸汽进汽管道布局首先考虑暖管时,对汽缸左右偏摆前后位移的影响,热态时随着汽轮发电机组负荷增加,汽缸纵向向前膨胀,蒸汽纵向进汽管道膨胀向前滑动位移,进汽两侧分管与母管连接采用合理对称布置,纵向进汽管道有弹性足够的U型管布置,蒸汽进汽母管纵向需要加装左右滑动限位导向。消除热态时蒸汽管道力向上顶缸的浮力和较大力矩,利用进排汽管膨胀测量点,测量管道膨胀和汽缸偏移量数值和方向。例举现场修改后的合理蒸汽进汽管道布置走向后,解决了汽缸偏移、顶缸、前后汽封严重摩擦、轴颈振动超差引起联锁跳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汽轮机排汽空冷系统在节约水资源方面的效果很好,分为直接空冷系统和间接空冷系统。直接空冷系统可以直接对排汽进行冷却,使其变为凝水;而间接空冷系统是先将乏汽冷凝,然后再进行冷却。直接空冷系统较间接空冷系统可以更好、更快、更安全的进行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直接空冷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当前已成为应用比较广泛的排汽空冷系统。汽轮机排汽空冷系统对机组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决定机组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主要就是对汽轮机排汽空冷系统的设备与管道布置进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虽然在汽轮机的高压端和低压端均装有轴端汽封,以减少蒸汽的漏出和空气的漏入,但漏汽现象并不能完全消除。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漏汽现象,保证机组的正常启停和运行以及回收漏汽的热量,减少系统工质损失和热量损失,汽轮机设有轴端汽封加上与之连接的管道、阀门及附属设备组成的轴封系统。不同型式的汽轮机轴封系统各不相同,这主要由汽轮机的进汽参数和回热系统的连接方式决定。1轴封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在汽轮机的大轴上有很多的凸  相似文献   

16.
以N300-16.65/537/537常规燃煤机组为原型,提出了新的槽式太阳能与燃煤系统集成方案,即分别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场加热小汽轮机排汽之后形成的凝结水取代部分一号高压加热器回热抽汽(方案一)、全部取代小汽轮机的回热抽汽(方案二)、直接进入汽轮机低压缸进行集成发电(方案三)3种集成方案.根据等效焓降法计算和比较了集成...  相似文献   

17.
凝汽系统是电站汽轮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电站汽轮机凝汽系统主要采用水冷凝汽系统和直接空冷凝汽系统(ACC). 水冷凝汽系统是汽轮机排汽进入汽轮机下部的冷凝器,同时利用闭式循环冷却水将热量带走,使汽轮机排汽冷凝成水,凝结水进入热井,再经泵加压回收. ACC是利用机械通风使空气与汽轮机排汽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使排汽冷凝成水,凝结水自流回电站排汽热井或凝结水箱,再经泵加压回收.  相似文献   

18.
凝汽器是凝结式汽轮机主要部分之一.凝汽器除将汽轮机的排汽冷凝咸水供锅炉重新使用外,还能在汽轮机排汽处建立一个远低于大气压的真空,从而大大提高汽轮机的输出功率和热经济性.然而使用过久的凝汽器管路里会形成结垢,大大影响换热效率,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本文从凝汽器结垢的原因、造成能量损失的量化分析以及清除结垢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使长沙天宁热电公司的热电联产机组能适应低负荷时的稳定与经济运行,提出在原有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处串接低压凝汽式汽轮机的方法。实际证明,低压凝汽式汽轮机的增设既能使机组具有较好的热负荷适应性,又能维持机组运行参数的稳定,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戈志华  张尤俊  熊念  赵世飞 《化工进展》2019,38(12):5264-5270
汽轮机高背压供热方式可回收低压缸排汽余热,扩大机组的供热能力,减少高品位抽汽造成的可用能损失,能源转换效率高。供热季运行背压高,低压转子采用了双转子互换技术,低压转子结构的变化使低压部分热力特性发生变化。本文建立了300MW等级高背压供热机组热力系统模型,计算并分析抽汽参数变化对低压加热器附加单耗的影响,并通过参数优化降低供热季低压加热器附加单耗。获得五段和六段抽汽压力优化结果,降低了传热端差,使各级低压加热器温升分配合理,优化后机组发电功率增加507kW,?损减小575.5kW,整体附加单耗下降0.3121g/(kW·h)。以此为基础,进行高背压供热机低压通流部分热力计算,重新分配低压缸各压力级焓降,提高低压缸的通流效率。结果表明:通过对低压回热系统和通流部分优化,低压缸内效率提高至0.9250,机组发电功率增加3068.49k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