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吸氢合金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氢反应,形成氢化物。一般说来,加热或减压,氢化物就分解,放出氢来。这种吸氢的原理是这样的:(1)在合金表面分子氢分解成原子氢;(2)这种原子氢向合金内部扩散,产生固溶;(3)形成氢化物。这种反应的驱动力是热或氢的压力。利用这种热或压力引起的氢的吸放过程可以实现热——化学能转换,热——机械能转换,以氢的形式储能和输送能量,用于制作化学热泵、驱动器以及氢压缩机。近年来,在这些方面进行的研究很多。另外,不利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利用电作为驱动力,也能造成吸氢合金对氢的吸放。也就是说,把吸氢合金浸在电解液(浓碱溶液)中,把它作为负电极加上电压,就能将水电解,合金表面产生原子氢,  相似文献   

2.
华能莱芜电厂6号机组为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提高机组效率,布置旁路省煤器,降低排烟温度。同时,配套布置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提高空气预热器(简称空预器)进风温度。该系统采用工质为水的闭式循环,从引风机出口烟气吸热,到空预器入口冷风放热。研究旁路省煤器和烟气余热利用投运和调节方法,烟气余热利用有暖风器和低温省煤器作用,可减少空预器因硫酸氢铵堵塞。又进行节能和投资回收年限分析,分析表明:采用烟气余热利用后发电煤耗降低1.86 g/kWh,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净化贮氢器     
隋东平  申屠棠 《新能源》1994,16(3):35-36
净化贮氢器是利用贮氢材料同时纯化和贮存氢气的装置,器体采用铝合金。原料氢纯度≥99.0%,充入压力2.0MPa,吸氢2h时,可连续释放高纯氢1800L以上,不加热室温下工作压力0.5MPa,流量>1000cm^3/min可连续使用。文内介绍了吸放氢原理,工艺流程,试验方法,技术规格。  相似文献   

4.
岩土热响应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恂根  苏华  黄练红  王亨林 《节能技术》2009,27(4):383-386,F0003
现场热响应测试是实施地源热泵工程的关键环节。本文自主研发了岩土热响应测试系统,既能进行放热试验又能进行吸热试验。用VB语言开发了基于EXCEL的热响应分析软件。该系统及软件在绵阳烟厂得到成功应用,获得了现场土壤原始温度、导热系数以及体积比热、单U管和双u管每延米孔深的吸放热量参考值。测试数据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振乾 《节能》1990,(4):46-48,33
<正> 热泵是一种热力系统,它可以从低温处吸热,提高热量的品位(能级)后,再在高温处放热给热用户。吸收式热泵是在吸收式制冷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其用于回收余热的生产实践并形成产品,在国外也只不过是本世纪80年代的事。因此,可以说吸收式热泵是一项正在发展着的回收利用低温余热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热回收系统中吸热塔供热的原理,系统形式和国内应用实例,分析了影响吸热塔供热效果的因素,展望了这一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工业炉砌墙外表面向外散热的热量损失多达30%,应设法回收利用。现有利用方法之一是在靠近砌墙安置多孔吸热体,使燃烧用的空气通过吸热体得到预热。对该废热利用系统的热流体力学参数和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写出多孔半壁的传热和流体流动方程式,给出边界条件,得出了分析解。所得计算式可以用来设计这种废热利用系统。图2参4  相似文献   

8.
动力循环中混合工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锦涛  刘齐寿  王运路 《动力工程》2003,23(1):2236-2239
采用沸点不同的混合物,由于工质吸热蒸发是变温过程,使热源的放热过程与混合工质的吸热过程曲线更好的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传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同时热源的放热温度可以大大降低,根据混合工质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以氨-水混合物作为工质电冷联合生产的新型热力循环。该热力循环可以利用低温热源,如地热,低温太阳能,电厂废热等。对这一热力循环的经济性分析证明;该系统循环效率比单一工质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热管是一个封闭的高效传热器,它是利用工质蒸发吸热,冷凝放热的原理进行工作的。热管用在车用发动机上,可以提高燃油和机油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控制冷却水温,提高发动机寿命;还可采用热管技术利用大型内燃机的余热取暖等。  相似文献   

10.
石秉三 《内燃机》1991,(2):37-40
热管是一个封闭的高效传热器,它是利用工质蒸发吸热,冷凝放热的原理进行工作的。热管用在车用发动机上,可以提高燃油和机油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控制冷却水温,提高发动机寿命;还可采用热管技术利用大型内燃机的余热取暖等。  相似文献   

11.
一个热声换能器是以动力机功能运行还是以制冷机功能运行,决定于回热器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足够大为前者,不够大为后者,它们的分界称为临界温度梯度.这个临界温度梯度基本上是气体微团单纯由于压缩(或膨胀)时温度随位移的变化率.实际运行的温度梯度大于临界温度梯度时,气体微团高压吸热而低压放热,换能器输出功率;小于临界温度梯度时,输入功率,气体微团低压吸热而高压放热,换能器按制冷机功能运行.  相似文献   

1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是利用燃气侧高温吸热和蒸汽侧低温放热来扩大循环平均吸放热温差,促进能源的梯级利用,以提高循环效率。简述了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工作原理,采用能量平衡分析联合循环机组的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和具体算例分析联合循环机组各部位火用损失及大小。通过分析计算,寻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能量利用的薄弱环节,并为联合循环的节能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型相变贮热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宏 《太阳能》2000,(3):10-11
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回收、采暖及空调领域中 ,为了调整热能供应与人们需求之间的不一致 ,热能的贮存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目前普遍使用的贮热方式有两大类 :显热式贮热和潜热式贮热。所谓显热式贮热 ,就是通过加热介质 ,使其温度升高而贮热 ,它也叫“热容式贮热”。潜热式贮热是利用贮热介质被加热到相变温度时吸收大量相变热而贮热 ,它也叫“相变式”贮热。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熔解) ,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气化) ,或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升华) ,都会吸收相变热 ;而进行逆过程时则释放相变热。这是潜热式贮热所依据的基本原理 ,在…  相似文献   

14.
以广义不可逆卡诺热机模型为研究对象,考虑工质与热源间传热服从线性唯象定律,研究热机性能与循环频率的关系.得到了不同于内可逆情况下的输出功率、效率以及可利用温差与循环频率和吸、放热时间比的关系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热漏、内不可逆性的影响特点.结果表明,在任一循环吸、放热时间比下,存在一个最佳循环频率,使循环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存在热漏时,任一循环吸、放热时间比下,存在一个最佳循环频率,使循环效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五年日本曾对全国耗能量及其结构作过分析。结果发现在能源消耗中约有50%作为废热被排放到大气、河流和海洋中去。因此,若对钢铁、电力、化工等主要耗能部门从所排放废热中回收并利用余热,其节能及经济效果必将显著而且有益。本文主要是概述利用化学法进行余热输送、热贮存的技术和装置,及其应用。一、热输送和热贮技术基本特点要对余热有效地加以回收利用,必须考虑热的输送和贮存。热的长距离输送一般都不稳定,要使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非晶纳米晶PrMg_(12)+x%Ni(x=0、10、20、30)合金,系统地研究了镍含量对该合金储氢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两种方法分析了合金的相组成及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PrMg_(12)+x%Ni(x=0、10、20、30)合金的微观结构主要为非晶纳米晶;加入镍前,吸氢前后的主相分别为PrMg_(12)相、MgH_(2)相以及PrH_(2.92)相;加入镍后,吸氢前后的主相分别为Ni相、PrMg_(12)相、MgH_(2)相以及Mg_(2)NiH_(4)相。采用Sieverts装置测定了合金的P-C-T曲线与吸放氢动力学曲线,并结合Van't Hoff方程、JMAK模型和Arrhenius法计算了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镍含量由0%增加至30%,合金氢化物的放氢焓值由89.881 kJ/mol降低至82.764 kJ/mol,放氢活化能由126 kJ/mol降低至90 kJ/mol,这进一步证明添加镍可以显著改善球磨PrMg_(12)型合金氢化物的释氢热力学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高压储氢容器的体积储氢密度,采用具有高体积储氢密度的储氢合金与轻质高压容器复合组成高压金属氢化物复合式储氢器.为获得高压氢源,研究了Mm-Ml-Ni-Al(Mm为富铈混合稀土,Ml为富镧混合稀土)的储氢特性,并试制了化学热压缩器.采用研制的高压氢源,对具有高吸放氢平台压力的Ce-Ni系合金的高压储氢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Ml或Ca部分取代Mm以及Al对Ni的部分置换后合金活化性能和吸放氢压力滞后明显改善,(Mm-Ml)0.8Ca0.2(Ni-Al)多元合金具有较好的储氢性能,适合于作为化学热压缩合金.CeNi5基多元合金在40MPa氢压条件下,合金具有较好的活化性能和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合金最大储氢容量分别达到1.6wt%.将优化的储氢合金与自制的轻质高压储氢容器复合组成的金属氢化物复合式高压储氢器,当储氢合金的填充量达到0.2(体积分数)时,其体积储氢密度提高50%.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甲基环己烷(MCH)-甲苯(TOL)-氢(H2)的一对高度可逆反应的贮氢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利用考虑随车脱氢环境的MCH脱氢实验研究结果,对一种发动机功率为20kW的小型氢燃料车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MTH贮氢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分析。结果表明,MCH随车脱氢供汽车氢燃料在小型汽车上应用是可行的,其贮氢 能效可达0.59。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品位热能回收,提出一种采用相变蓄热及热电转换技术以实现热能/电能联合回收利用的新方法,回收的热能用于加热连续供给的冷媒水并同时发电。搭建实验系统对其热/电回收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相变材料(PCM)温度及温差变化曲线可较好地反映出系统的相变蓄热规律,冷媒水温升及热电转换量明显且存在由PCM相变效应引起的平稳变化段,占PCM主要相变阶段的16.7%。增加冷媒水流量及热电转换单元(TEM)数量会降低冷媒水温升、提高热电转换量。冷媒水流量、热源输入功率和TEM数量为影响热/电回收性能及蓄、放热时间比的主要因素。间歇性蓄、放热循环实验中冷媒水温升和热电回收功率分别稳定在6~13℃和0.020~0.085W,显示该文提出的热回收方法对间歇性热能回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站太阳能吸热器相变蓄热系统瞬态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温熔盐相变蓄热是空间站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熔盐在日照期储存的热量可以在阴影期通过液/固相变释放并加热循环工质保证连续供电。本文对模拟轨道条件下的单元换热管吸热脂热系统建立了一维瞬态热分析模型,该模型可用来进行空间站太阳能吸热器的概念设计或校校评估。瞬态计算的结果表明单元换热管的蓄/放热性能可以满足发电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