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尾矿库粘结型防尘抑制剂的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杜翠凤 《矿业工程》2007,5(3):57-60
介绍了一种防尘抑制剂,这是专门针对尾矿库表面扬尘而研制的,并对其各方面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表面喷洒此类抑尘剂后,能够在表面形成强度很大的硬壳,达到较好的抑尘效果,净化了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2.
胡树军  李利  王远 《金属矿山》2013,42(1):129-133
基于露天采场路面扬尘特点及机理的分析,确定抑尘剂组分。通过吸湿剂、凝并剂、表面活性剂单体选择试验,初步确定单体及浓度范围。基于正交试验,以失水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优配方,并对其自然环境下的吸湿放湿性、抗风吹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出的抑尘剂具有较好的吸湿、保水性能,干燥条件下,表面强度高,固结性能好,具有较好的防尘抑尘性能,且材料来源广泛、制备简单、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露天采场路面负温环境下的扬尘特点及机理,研制出一种防冻型路面抑尘剂。基于单体实验,确定了吸湿剂、凝并剂、表面活性剂等单体及其浓度范围。通过正交实验,以失水率作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优抑尘剂配方,并对最优配方的吸湿性、抗风蚀性、毒性及冰点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防冻型路面抑尘剂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性、黏结性,能够抵御30m/s的风力侵蚀,在-33.4℃时依然不结冰,且经济成本低廉,为露天矿冬季路面扬尘治理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石灰石露天矿爆破粉尘的防治问题,选取氯化钙、甲基纤维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三醇4种单体,采用正交实验法对4种单体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实验。以pH值、黏度、渗透速率、保水率作为考核指标,采用极差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最佳配方的复合抑尘剂(A),将抑尘剂(A)与水稻秸秆粉末纤维素酶解离液进行1∶1复配得到环保抑尘剂(B)。将两类抑尘剂与水进行实验对比,进行润湿性、抗破坏性、抗冻性、抗蒸发性表征,SEM测试和室内抑尘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抑尘剂(B)在抗冻、抗蒸发性及润湿作用上与抑尘剂(A)相似且都明显优于水;抑尘剂(B)固化性能更佳,微观形貌显示具有良好的黏结作用。在室内模拟风机风速为12.8 m/s,时间为20 min的扬尘模拟实验中,水、抑尘剂(A)、抑尘剂(B)的抑尘效率分别为32.22%、71.73%和73.25%。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路面防尘技术研究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军良  张强 《矿冶》1998,7(1):8-13
综述了国内外矿山汽车运输路面和建筑工地路面的扬尘危害、扬尘规律、防尘技术措施以及抑尘剂的种类、配方、应用情况等,分析了现有抑尘方法存在的问题,认为减少路面扬尘的关键是保持一定的含湿量和良好的路面状况。  相似文献   

6.
利用工业固废治理尾矿库扬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库干坡段扬尘是困绕矿山的难题,对周边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危害。采用工业固废对尾砂表面进行固结抑尘,是一种全新理念,减少了尾砂抑尘成本,同时给固废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晋虎  王泓坤 《煤炭技术》2019,(3):108-110
为了进一步改善露天煤场扬尘问题,实验通过对天然可再生的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研制出一种新型抑尘剂,通过对研制好的抑尘剂结合煤粉进行黏性、固化层抗压强度、抗风蚀性等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与非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性能指标进行实验对比,发现改性后抑尘剂溶液能够形成一层紧密固化层,阻止煤尘二次飞扬,减少露天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邹常富 《现代矿业》2019,35(9):227-229
为了减少储煤场扬尘污染,针对储煤场生产工艺现状和现有降尘技术缺乏等问题,开展了储煤场产尘规律及扬尘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得到了一种扬尘污染自动监测新技术,实现了储煤场扬尘污染实时在线管控,并研究形成了采用挡风抑尘技术、喷雾降尘技术、化学抑尘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得出了通过降低风速、提高堆场湿度、喷雾降尘和化学药剂成膜覆盖等高效控除尘技术使储煤场扬尘浓度由20 mg/m3降低至0.1 mg/m3,实现了储煤场扬尘的高效治理,保护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干燥气候条件下采场路面抑尘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干燥气候条件下土质地面的模块实验 ,优选出抑尘剂配方。在半永久性工业道路上喷洒抑尘剂后 ,逐日测定了路面扬尘浓度 ,昼夜空气温、湿度 ,并分析了温湿度对抑尘剂抑尘能力的影响。测定数据表明 ,路面喷洒该抑尘剂后 ,在超过 8d的有效抑尘时间内 ,路面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新型煤尘抑尘剂的研制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和少量成膜助剂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煤尘抑尘剂的配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抑尘剂粘度为19.10 mPa.s,表面张力为37.6 mN/m,喷洒后在较短时间内可在煤炭表面形成一层柔韧、致密的连续高分子微膜,50 d后抑尘率仍可达到95.3%,与洒水抑尘相比,其抑尘效果和抑尘时间都得到大幅提高。该抑尘剂同时具有较好的抗风、抗雨淋性能,特别适宜在煤炭储运过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
煤炭堆场起尘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监测分析了风速、含水率、煤堆高度、装卸方式等因素对露天煤炭堆场起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风速为2~3m/s,煤堆表面的含水率在6%~8%,煤堆高度在14m以下时,同时控制装卸作业落差,并对重点部位进行喷水抑尘,可有效控制煤炭颗粒起尘。  相似文献   

12.
受控循环通风技术可以应用于低瓦斯煤矿,而非煤具有低瓦斯或无瓦斯的特性,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能对循环风中的粉尘进行有效净化,就可以充分发挥其系统优越性。在应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通常考虑循环工作面污染物为连续产生,循环通风系统中有净化器情况下的降尘措施,如凿岩、连续放矿、连续出矿。通过研究循环系统内粉尘粒径与高压喷雾粒径间的匹配关系,提出喷嘴迎风向下45°、喷嘴直径1.0 mm、喷水水压7.5 MPa、喷嘴间距0.5 m的布置形式,可以使粒径为10μm以下的粉尘降尘率达到90%,这可以满足循环风的降尘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降低高浓度煤尘对井下工作人员健康造成的危害,针对矿用自来水湿润性和黏度的不足,通过沉降实验与黏度测试实验,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发了一种由表面活性剂、增效离子和纤维素组成的复合抑尘剂。实验表明:添加该复合抑尘剂后的溶液沉降煤尘仅需4.1s,且其黏度为矿用自来水的24倍,湿润性与黏度显著高于常用抑尘剂。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掘进机内、外喷雾中添加复合抑尘剂后,工作面全尘和呼尘的平均降尘率分别达95.0%和92.8%,较采用复合抑尘剂前的全尘和呼尘的降尘率分别提高了25.0%和29.1%。  相似文献   

14.
杨树莹  周磊  杨林军  杨超 《煤炭学报》2019,44(2):528-535
为减少褐煤矿场中无组织排放的细颗粒物进入大气,避免其对人体健康、生产安全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选取聚丙烯酸乳液、瓜尔豆胶、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纤维素钠4种高分子单体,通过结壳硬度衰减实验筛选得到性能优良的单体瓜尔豆胶。以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实验比较吐温-20、曲拉通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对褐煤颗粒的润湿性能,实验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对褐煤粉尘的润湿性能最优。将高分子单体瓜尔豆胶复配以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开发得到一种褐煤矿场专用的结壳型抑尘剂。通过抗风蚀性能实验,考察不同单体浓度、不同风速条件对固化层风蚀后颗粒物数量浓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抑尘剂配方为质量分数0.7%的瓜尔豆胶和0.1%的曲拉通X-100。该抑尘剂可使煤堆表面固化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防护层,10 d后固化层硬度仍可达61.43,能抵抗15 m/s风速侵蚀而不受影响,足以应对北方大风天气。细颗粒物数量浓度降低至3.69×105 cm-3,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出现在0.85 μm左右,低粒径段颗粒物抑制效率总体由30.1%提高至94.4%,粒径0.1 μm左右的细颗粒物抑制效率增幅达到64%。实验结果表明,该抑尘剂对细颗粒物的抑制效果明显,是适合褐煤矿场专用的原材料易得、环保高效的抑尘剂。  相似文献   

15.
龙军   李录会   李永金 《中州煤炭》2022,(8):184-189,204
为分析煤场采煤区防风抑尘网抑尘效果,采用三维棱台模拟煤场采煤区料堆,设计煤场采煤区几何模型,以及由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组成防尘控制方程,依据几何模型和控制方程,采用Fluent6.3软件模拟抑尘网和其料堆附近流场数值,模拟过程中将动量方程作为动量损失源项,同时从孔隙率这个概率值估计角度出发,研究抑尘网不同类别和大小的孔隙率下,煤场采煤区料堆附近流场特性和料堆表明剪切力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孔隙率为均匀状态下,料堆迎风面孔隙率大于0.60时,其中下部分抑尘效果显著;当孔隙率低于0.45时,料堆高度在90~150 m内,剪切力逐渐降低,可使抑尘作用增强;料堆背面孔隙率大小发生变化时,剪切力的变化较小;在非均匀孔隙率为0.30/0.75的情况下,随着料堆坡面高度的变化,迎风面剪切应力呈现小幅度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变化趋势,在坡面高度位置在-30 m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并且料堆背风面的剪切力变化趋势一致。比较均匀和非均匀2种孔隙率,非均匀孔隙率的防尘网抑风防尘效果最佳,其表面剪切力总和为110.6 N,低于均匀孔隙率的面剪切力总和。  相似文献   

16.
邹常富 《现代矿业》2020,36(5):198-201
针对输煤暗道的生产工艺现状,提出了采用通风与密闭抽尘净化技术,结合转载落料点密闭干雾降尘等技术措施,实现了输煤暗道内粉尘的的综合治理,通过粉尘浓度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对输煤暗道通风除尘系统的远程连续监测监控,输煤暗道转载点下风侧5 m作业人员通行的位置总粉尘浓度由380.8 mg/m3降至19.8 mg/m3,降尘效率达94.8%,呼吸性粉尘浓度从96.7 mg/m3降至8.4 mg/m3,降尘效率达91.3%,降尘效果较好,有效地解决了输煤暗道及其转载落料点的粉尘污染问题,为输煤暗道内的粉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脉冲滤筒除尘器对粒径分布为0.5~5 μm的超细粉体进行净化试验。测试了除尘器净化效率、除尘器阻力及过滤风速等主要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说明:脉冲滤筒除尘器对于粒径为0.5~5 μm的超细粉体,在过滤风速为0.8~1.25 m/min时,除尘器阻力小于300 Pa;过滤风速为2.8 m/min时,阻力小于1 200 Pa,净化效率达99.999 7%。该脉冲滤筒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阻力损失低,节约除尘系统的动力消耗的优点,有利于在超细粉体净化工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尹茂 《煤炭工程》2014,46(7):61-63
介绍了新庄选煤厂在煤炭洗选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煤尘产生源,分析了煤炭产品在生产、运输、储装、发运环节中产生煤尘的原因,并针对目前生产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布置除尘器、封闭物料溜槽和运输胶带、在煤尘点和储煤场洒水、降低设备出料口风压、加装排风装置、增加在转载点和入料口物料防破碎装置等有效措施来降低煤尘浓度,结果表明,通过治理和改造,各环节煤尘浓度控制在10mg/m3以下,同时每年可为厂增加经济效益约106万元。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黏结剂,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甲基硅酸钠等助剂的共同作用下,开发了一种新型煤尘抑尘剂。通过在神州混煤、烟煤、无烟煤的静止煤堆表面上进行试验发现:该抑尘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实验还发现,在同样条件下,该抑尘剂比市场上常用的二种同类产品具有更优异的抗风性和防水渗透性。这与所开发的抑尘剂喷洒在煤料上能够形成一层坚硬的固化层有关,该固化层具有一定的强度、抗风性、抗雨淋性。更进一步地,该抑尘剂所采用的大豆分离蛋白是天然可再生材料,不会对环境在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