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崔佳佳 《山西建筑》2011,37(9):220-222
叙述了管涌的定义及产生原因,给出了管涌的计算模型并作了简要分析,最后从四方面入手提出了工程上对管涌现象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根据作者多年来对淮河地区大量堤防的工程地质勘察经验,结合汛期对重要险情管涌的抢护实验,主要就安徽省淮河地区大堤管涌的形成机理、抢护原则和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堤防堤身管涌险情的判别和抢护方法。详细说明了判别和抢护的注意事项,为堤防堤身管涌险情的抢险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孙威  刘军 《云南建材》2014,(5):281-28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对经济建设重视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了对水利提防工程建设的注重,水利工程作为防汛的有效措施,对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经济利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水利大堤的安全,在汛期一定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巡堤查险,及时的发现险情,快速对险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发生险情的大提展开抢护。本文就水利堤防险情的成因及抢护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土石坝管涌破坏溃口发展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坝体、坝基本身的缺陷或者穿坝建筑物的影响,渗透破坏是土石坝常见的一种破坏形式,管涌破坏在渗透破坏中占有很大比例。前人虽对土石坝管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管涌发生后的发展过程及其破坏规律还缺乏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对可动颗粒受力情况的分析,推导出可动颗粒的临界水力梯度和管涌发展过程中土体孔隙率的变化,然后采用水流运动能量方程推导出管涌发展过程中管涌通道流量和流速的发展变化过程,得出了管涌通道流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孔流转化为堰流的控制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模拟土石坝管涌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同时考虑土体的颗粒级配和密实度对管涌发展的影响,建立流量、流速与孔隙率的变化关系,确定管涌过程中的流量过程线,与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模型相比,更为合理地考虑土石坝筑坝材料性质对溃口发展过程的影响。已有的大坝溃口实测流量过程线证实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江河大堤堤基砂砾石层管涌破坏危害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河大堤中下游堤基双层地基中下层渗透系数k>0.02cm/s的砂砾石土层居多数,这是一种管涌型土。研究了双层地基中这类土管涌破坏后的危害性,结果表明管涌破坏的后果,将在砂砾石层上部形成纯砾石的渗流通道,细颗粒的带出程度可达80%~100%。细料含量小于20%时带出程度可达100%,土骨架的结构不会产生明显变化,但渗流通道的渗透系数变为纯砾石的渗透系数,显著增大;细料含量大于20%时,渗流通道形成后将影响上部土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
为研究堤基内部填充颗粒在何等水力梯度下发生运移,进而流向出流口,最终引起管涌破坏,对砂槽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改进,避免出现接触冲刷破坏,以获得理论上发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值。试验中考虑了不同细料含量、填充密度、渗径等条件下管涌临界水力梯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公式计算值。在此前提下,考虑了堤基内部存在渗流通道对管涌临界水头的影响,分析了渗流通道大小及通道距出流口远近对临界水力梯度的影响,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坏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坏机理探讨魏琏,王迪民,韦承基,王亚勇一、前言1988年11月6日我国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内,相隔仅13分钟,先后发生里氏7.6级和7.2级强烈地震,澜沧、耿马、双江等县城及邻近17个乡镇的建筑遭到不同...  相似文献   

9.
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稳定性、耐高温、耐久耐磨耗性强,养护成本低,是当前城市农村中常见的高级路线结构形式。如果路面结构层性能良好、层面连接良好,设计施工合理的话,一般只有达到其设计预期施工年限或者更久其路面才会有开裂破坏现象,然而实际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基本都在三五年间就会出现此问题,其维修成本高、时间长,严重影响了路面交通状况,因此研究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及其破坏过程变化规律才能够更好的针对性提高其抗裂性能,这也是当前建筑行业普遍研究关注的课题。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上广泛综合分析调查,重点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初始裂缝形成、裂缝扩展机理,并借助损伤力学原理探讨其开裂破坏损伤过程及相关后续影响变化,最后提出有效的抗裂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志 《山西建筑》2009,35(2):318-320
阐述了空心板铰接缝的构造形式及受力特点,特别是对于铰接缝的破坏机理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提出了空心板铰缝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空心板铰缝破坏,从而提高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室内试验模拟了双层堤基管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通过分析水头分布、流量、以及出砂量等的变化,将破坏的发生及发展归结为4个阶段:上覆层破坏前的稳定阶段、上覆层破坏阶段、上覆层破坏后的稳定阶段、整体破坏阶段。研究发现,在上覆层破坏前,上覆层承担了大部分的水头差,当上覆层破坏后,这部分水头差转由下伏砂层承担,造成下伏层水力梯度的升高,如果水力梯度超过了下伏层的临界水力梯度,则下伏层发生渗透破坏。一次渗透破坏发生后,降下上游水头,重复增加水头的过程,模拟地层在多次渗透破坏作用下,地层抵抗渗透破坏能力的变化。发现一旦渗透破坏发生后,地层再次抵御渗透破坏的能力急剧下降,多次破坏后,试样内形成贯穿上、下游的集中渗漏通道,且通道规模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而增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当通道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道上部会发生塌落而使堤坝产生溃口,进而使堤坝溃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室内试验模拟了刚性盖板下双层堤基渗透破坏的过程,研究了堤基发生管涌破坏后对上覆黏土层的影响。通过肉眼观察,照相机辅助拍摄及试验过程中测压管水位,流量和出砂量等的变化,分析了管涌过程中刚性盖板下黏土层破坏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堤基发生管涌破坏后,砂层上部细颗粒逐渐流失,形成强渗流通道并逐步向上游发展。渗流通道与上层黏土之间形成脱空,黏土层发生轻微沉降变形,在水流作用下产生不均匀变形导致黏土层中裂纹的产生并在水力劈裂作用下裂纹逐渐变成裂缝并越来越大,水流通过裂缝在塌陷黏土与刚性盖板之间急速流动,产生冲刷,破坏范围随管涌的发生向上游发展。黏土层的破坏促进了管涌的发生,而管涌通道不断向上游发展也加速了黏土层的破坏,两种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单层堤基管涌侵蚀过程的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砂槽模型试验研究单层堤基的管涌侵蚀破坏过程,并建立单层堤基管涌侵蚀破坏发展过程的概化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单层堤基管涌侵蚀破坏的机理及侵蚀破坏过程。研究管涌局部破坏的临界比降及不同渗径长度对管涌侵蚀破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①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较好地揭示单层堤基管涌侵蚀破坏过程,即当上游水头低于临界水头时,管涌存在发生、发展和停止的过程。当上游水头大于临界水头时,管涌将持续发展并最终导致溃堤破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②得到砂样内部的渗流场分布和一些难以观测到的数据,较好地解释模型试验的一些现象,提高对管涌溃堤机理和过程的认识;③单层堤基管涌破坏的临界水头和临界水平平均比降与砂层局部破坏的临界水平比降近似呈线性关系;④单层堤基管涌破坏的临界水平平均比降随着渗径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大体上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洪涝灾害问题突出,防洪减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堤防工程是中国防洪体系的重要基础,具有线路长、隐患多、险情频发等特点。目前,对堤防抢险仍然以人海战术为主,抢险效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对堤防险情演化机理认识不够系统,缺乏高精度的堤防隐患探测抢险技术与装备,抢险技术装备化程度不高,难以应用抢险实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堤防险情演化机制与隐患快速探测及应急抢险技术装备”以长江、黄河、松花江等流域典型堤防工程为依托,以提高堤防工程防御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堤防隐患探测精度和应急抢险效率为关键突破点,在堤防工程安全分类、典型堤防险情演化机理、堤防工程安全运行风险评价理论、智能化监测与信息化预警、堤防隐患快速探测和应急抢险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为中国堤防防灾能力提升提供系统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管涌机理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原状土的实际受力特点,提出新的管涌机理:管涌是涉及孔隙水渗流、可动细颗粒侵蚀运移、多孔介质变形等众多复杂力学行为的多相多场耦合现象。在详细归纳评述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总体思路:首先利用三向受压状态下土体的渗流–侵蚀–应力耦合管涌试验,建立耦合管涌本构方程,揭示三向受压状态下土体管涌发展的渗流–侵蚀–应力耦合机理;然后基于溶质运移的思想,建立预报原状地基土体管涌发展过程的渗流–侵蚀–应力耦合数学模型。同时指出渗流–侵蚀–应力耦合试验的可重复性及三相三场全耦合纯对流管涌模型的高效求解策略是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的新的管涌机理为客观认识管涌问题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今后的研究成果将对堤坝管涌险情的科学预报和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智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11):1589-1592
介绍了尾矿库的基本定义、常见类型、主要危险性和我国尾矿库现状,通过一起尾矿库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典型案例,阐述了尾矿库泄漏事故的救援难点,提出了消防救援队伍参与尾矿库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建立和完善灭火救援区域协作机制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把握灭火救援区域协作机制的原则,以及从实战角度出发,推动灭火救援区域协作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九江长江干堤溃口段破坏机理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场调查、勘探和试验成果 ,分析了 1998年九江市堤防溃口段的破坏机理 ,用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破坏所起的作用 ,提出了分析结论。并从堤防汛期和汛后的险情治理方面 ,分析了保护下游渗流出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双层堤基渗透破坏集中渗流通道产生后,有继续上溯和保持稳定两种可能,传统方法中外江与管涌口之间的整体水力坡降只能判定渗透破坏发生与否,无法判定已有通道是否会继续上溯。是否继续上溯关键在通道尖端坡降的发展趋势,其根源是尖端土体颗粒在尖端坡降作用下的稳定性。当通道上溯后,其内沿程各处断面会发生冲淤变化,进而影响尖端坡降,在此作用下对尖端处土体颗粒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在进一步上溯后,尖端坡降的变化趋势。若尖端坡降随着通道的上溯持续增长,则说明该上溯会进一步发展,若通道上溯后尖端坡降维持稳定,则说明该通道不会持续上溯。编制有限元程序,同时考虑通道断面扩展和上溯与尖端坡降之间的相互影响,判定通道发展趋势。有限元程序中,对集中渗流通道断面进行等效代替,以加快计算速度。在室内进行模型试验,观测预设渗流通道的发展,通过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数据对比,证明本理论方法及所编制程序可行可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推动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统筹发展的具体措施。通过探讨推动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为我国进一步构建协调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