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适应性和驱油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在室内筛选了激活剂配方,有效激活了试验区块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同时筛选了4株在油藏环境下能大量生长繁殖的外源高效驱油菌种,对试验区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可提高驱油效率7.8%~8.3%。在室内实验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试验,油井产出液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微生物得到了有效激活,且具有良好的代谢活性,代谢产物乙酸根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05 mg/L;生产动态分析表明,试验后油藏的生产动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提高采收率为1.27%,试验期间试验区采出程度提高了4.7%,达57.8%。 相似文献
2.
孤岛油田中一区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效果评价及驱油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孤岛油田中一区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是在多层、高温、高含水、常规开发井网和污水配注条件下进行的,利用矿场试验资料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评价了其试验效果,研究了聚合物驱油特征。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是清水配清水注的聚合物驱开发单元。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于1997年1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目前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水平由806t/d上升到1822t/d,综合含水由94.2%下降到84.9%,累积增油777194t。该区已于2000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目前仍处于注聚后增油有效期,清水配清水注聚表现出的特征良好,聚合物驱油的开发特点,在水井上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注入能力下降,在油井上表现为日产油量上升,含水波动下降,在开发指标中表现为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清水配注的聚合物溶液粘度高,聚合物段塞形成好,推进均匀,通过对注聚其间油水井动态变化的研究,在聚合物驱开发中要不断采取完善注采井网来建立良好的注采系统,消除层间干扰减少窜流,在低油压水井加交联剂防止聚合物突进,对难注入井进行补孔与提高注入压力来保证聚合物顺利注入,合理控制生产参数,及时进行注采调配协调注采关系,提高注聚质量等技术措施,聚合物驱油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5.
韩继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4):91-92
为了确保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的增油效果,针对其动态变化特点,提出了这一阶段的调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后续水驱应保持合理压力场;开展分层注水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根据油井动态变化特点,采取油井分类管理方法,可延长降水增油效果;应结合矿场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后续水驱整体注采调整,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的矿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孤岛油田进行了聚合物驱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注聚区内油井单井见效特点不同,按单井含水的变化划分为4种类型:“U”字型,单层生产,油层厚度较薄,含油饱和度高,具有含水下降幅度较大、见效时间长、累计增油量高、见聚较晚等特点;“V”字型井,多出现在油层厚度大,油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的区域,其含水下降幅度较小,见聚早,且大多见效同时见聚;“W”字型井,多为边角井,注采关系不稳定,含水下降幅度小,增油量较差;不见效型,受水驱干扰大,未见增油降水效果。每种类型的影响因素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储集层性质、剩余油饱和度、注采关系等。图1表1参2 相似文献
7.
中-区Ng4单元在高采出程度、高含水时期实施聚合物驱,注聚后降水增油效果显著,提高了采收率,聚合物驱实施过程中,深化注聚规律研究,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注采调整,做好聚合物驱前期油藏准备、注聚期间的跟踪调整及转后续水驱的措施研究,顺利实现水驱向聚合物驱的过渡、聚合物驱向水驱的过渡,较好的保证了聚合物驱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面临的继续提高采收率的难题,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层系为例,提出了井网重组与非均相复合驱复合增效技术。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复杂和多样化的特点,采用流线调整、扩大波及的原则,进行层系井网重组,驱油体系采用强调强洗的非均相复合驱。研究和现场应用表明,采用井网重组与非均相复合驱增效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10.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工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胜利油田于1992年9月在孤岛油田中一区进行了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在先导试验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1994年底开展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工业性试验,利用现有的常规井网,采用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二级段塞方式注入,历时33个月,共注聚合物干粉8687.8t,聚合物溶液500.5×10^4m^3,截止到1997年底,含水率平均下降为5.3%,累积增油34×10^4t。其中中1-16站效果最好,含水 相似文献
11.
12.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聚合物驱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4开发单元1997年1月投入聚合物驱油,现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产油量由710t/d上升到1674t/d,综合含水由94.4%降至86.5%,累积增油54.55×104t,2000年7月20日转入后续水驱,目前正处于见效高峰期.对注聚期间油水井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指出消除层间干扰、合理控制生产参数、提高注聚质量是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孤岛油田注聚区块油藏研究成果和矿场测井、取心资料表明,中二南Ng^3-4油层中存在高渗透带或大孔道。为了进一步增加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提高注聚合物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在中二南Ng^3-4注聚区块的注聚初期,运用RE油藏工程决策系统对10口 实施调剖工艺,调剖后平均注入压力上升5.31MPa,和其它区块同期相比见聚井数下降20.6%,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3单元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 (4个反五点法注采井组 )注入质量浓度 10 0 0~ 2 0 0 0mg/L的聚合物溶液 0 .2 9PV后转入后续注水 ,到 1999年 5月底采出程度 34.4 % ,综合含水 87.3% ,接近注聚前的值 ,1999年 10月起在该井组又开始了注低浓度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试验。所用聚合物为HPAM 35 30S ,-M =1.5× 10 7~1.8× 10 7,HD =30 % ,交联剂为Al3 + 质量浓度 10mg/L的AlCit溶液 ,聚合物与Al3 + 质量比为 2 0∶1。室内实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 70℃、渗透率 4 .5 μm2 的人造岩心中注入在 4 5℃反应 2 4h的HPAM浓度 2 0 0mg/L的LPS共 4 .0PV ,阻力系数达到 135 ,注入 18.3PV后残余阻力系数仍达 5 5 ;气测渗透率 1.2 μm2 的人造岩心在 70℃水驱 5PV后原油采收率 33% ,再水驱 5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12 0 0mg/LHPAM溶液驱替 0 .35PV后采收率增加13% ,再水驱 5 .3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2 0 0mg/LHPAM / 10mg/LAl3 + LPS驱替 5 .6PV使采收率增加11.3%。在现场试验中 ,注入 0 .0 6 8PVLPS(第一阶段 2 0 0mg/LHPAM/ 15 0mg/LAlCit溶液 ,第二阶段 35 0mg/LHPAM / 5 5 0mg/LAlCit溶液 ) ,然后水驱 ,仍获得了增油减水的效果 ,经济上也略有收益 相似文献
15.
16.
17.
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聚合物驱工业试验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利用孤岛油田中-区馆3单元现有的注水井网,采用淡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注入的二级段塞方式注入,历时33个月,共注入聚合物干粉8688t,聚合物溶液500.5万m^3。全区综合含水率最大下降了6.3%,累计增油69万t,提高采收率6.4%,其中中1—16站综合含水率最大下降了12.1%,转后续水驱后,仍保持含水下降趋势。该项目已收回全部投资,取得了工业性试验的成功。采用“增量法”对聚合物驱经济效益进行后评估,当油价为1600元/t时,内部收益率为84.4%,财务净现值为38914万元,经济效益良好。图2表3参8 相似文献
18.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是胜利油区最早开展聚合物驱油试验的单元。通过矿场试验,认清了聚合物驱油的开采特征,即聚合物驱在注入一定量的聚合物溶液段塞后,需要转入后续注水开发,而且聚合物驱油的大部分油量要在后续水驱阶段采出。因此,分析试验区转水驱后开发动态的变化特征、及时掌握油水井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为有效指导下步油田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
石油磺酸盐-乙二胺复合驱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机碱表面活性剂驱替会引发结垢、对地层造成伤害等问题,采用有机碱代替无机碱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以乙二胺(EDA)作碱剂,与石油磺酸盐(SLPS)复配,优选出表面活性剂-有机胺驱油体系的组成为:质量分数为0.20%SLPS+0.15%EDA。评价了表面活性剂-有机胺驱油体系抗盐性能、乳化性能、驱油性能;其中,盐对体系驱替能力的影响:当氯化钠浓度低于30 000 mg/L,氯化钙浓度低于400 mg/L时,体系能使油水最低界面张力降到10-3m N/m以下。体系的乳化特性随着水油体积比的减小,乳状液中值粒径逐渐变大。驱油实验表明,水驱后,该复合体系原油采收率可提高10.8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