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由房屋拆迁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频频见诸报端,其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房屋拆迁过程中权利与权力的博弈。权力具有异化的倾向性,正是这些非常态的权力异化从根本上引发了野蛮拆迁与暴力反抗。只有找出权力异化的成因,理清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才能制定出有效遏制权力异化的方法,从而避免房屋拆迁中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从权利义务法理学近十年的推广和应用情况看,存在着功能性和结构性两大缺陷,已适应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由于社会权利分析理论更新了法理学的学科方法论,拓展了法理学研究的纵深,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更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因此,社会权利分析理论应当成为新的法理学选择的学科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立者柯亨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精心辩护,他通过分析与生产关系密切联系的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压制无产阶级权力的实质,唤起无产阶级的反抗精神,使他们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和权力,从而实现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立者柯亨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精心辩护,他通过分析与生产关系密切联系的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压制无产阶级权力的实质,唤起无产阶级的反抗精神,使他们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和权力,从而实现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关于国家权利和政府权力的起源的论述。按照卢援的政府权力起源论,政府必须使人民的个人权利与国家的公共幸福达到对立统一,使社会处于和谐状态。这样,国家才能成为既是尽可能最强而有力的.同时又是治理得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法治作为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政治诉求,其核心是对权力的规范与制约和对权利的尊重与保护,这个核心恰好切中了中国传统的权力本位、权利缺位的硬伤。但要真正建成法治国家,认真探索法治赖以生成的社会基础实属必然,故而近年来从社会结构等对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关系的讨论渐趋入。拟探讨市民社会的培育与成熟对法治的深层作用,进而对中国走向法治的过程中型构作为法治的深层社会基础的中国市民社会的路径选择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7.
权力来源于权利,理应对权利负责,保障权利的实现。佘祥林案件中,权利明显势弱,权力滥用以致伤害权利。只有从私权利和公权力两个角度着手,通过转变司法理念、完善立法、改革体制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才能保护和发展权利,制约和规范权力,防止佘祥林冤案的再度发生,推动我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改革促进了经济体制运行方式的根本变革,也促进了经济、行政权力的变移.变移后的经济行政权力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简政放权与合理分权,实现经济放权与政企分开.通过经济、行政权力的下放与合理划分,促进政府转型,使政府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市场监管职能,履行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着权力和权利两种因素.权力因素包括党权、行政权、族权、村庄精英权力.它们与村民自治权利相互碰撞和博弈,影响着村民自治权利的实现.促进权力与权利的协调,就要厘定村民自治中权力与权利的边界,培育村民自治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内部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与规范,其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互动和博弈最为明显.学术权力的存在是大学基本属性的要求,而行政权力的存在则是大学和社会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理解两种权力,并进行恰当运用,是把握我国高校行政与学术权力关系的关键.明确界定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概念、共同点和差异性,针对其在运作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对策,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大学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北欧人所主张的社会保障法律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全体公民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风险而在收入上所遭受的损失,并借助公共服务与社会救助以提高全民福利,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遵循普遍性原则建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本文主要从养老保险、疾病医疗保险、职业伤害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当代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起源和类型入手,分析了四种类型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利弊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伦理学说,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它与传统德治有着不同的内涵,实施"以德治国"必须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法治方略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对于党的建设具有可贵的启迪意义:法治必须以良法的创制为前提,党的建设也首先在于确立一种好的制度;法治具有普遍适用性,在党规党纪面前,全体党员也应该一律平等;法律以权利为本位,同样,党的制度建设也应该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依归。这种从法治方略的实施中所得到的对于党建工作的有益启示,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自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法治保障体系构建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法治保障体系主要由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4方面构成。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法治保障体系的途径主要包括:强化法治理念,进一步夯实思想基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创新法律实现手段等。同时,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法治保障体系还要求法律保障体系本身要立足于社会管理现实、要有前瞻性、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政府法治论与其他关于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学说一样,有待进一步的理论论证和实战检验。本文试通过论证政府法治论的哲学、经济、政治和人文四大基础,阐述了该学说的相对理性和科学性,以期推动学术界对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中间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的一种新的经济法主体,为经济法实现协调国家经济运行的立法目的提供了广阔的理论前景。本文在界定了社会中间组织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内在逻辑,并对其在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法学界对经济法的法域归属问题存在颇多争议,主要是经济法的公法属性和社会法属性之争。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类别,对经济法的研究方向应作些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有益探索。尝试对经济法进行从单一视角转向跨法域的研究,探讨经济法同时涉足公法与社会法的问题,将能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原则及调整方法进行更为合理的解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挫折,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没有跳出历史周期率,从我们党执政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来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从而自觉地肩负起培养科技人才,造就干部队伍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经济安全领域出现的问题使更多的人对我国现有体制的合理性进行反思,而审计机构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没有履行好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责任,审计体制的不合理是直接原因。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视角分析了我国现有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原因及阻力,并从我国法律制度、审计署与人大关系以及信息制度方面提出建议,以有助于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改革并发挥好我国审计机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