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南阳凹陷张店油田核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小云陈恭洋  李功权 《河南石油》2005,19(3):8-10,13,i001
沉积相研究是从成因的角度来研究砂体沉积特征和展布特征。通过对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南阳凹陷张店油田核桃园组识别出10余种岩石相类型和8种岩石相组合类型,确定了6种沉积微相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在核二段三角洲相地层建立了二维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分析了不同的沉积时期各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和重力流砂体为有利储集相带,为本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保山盆地新近系羊邑组二段、三段为保山气田主要的含气层段.根据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永铸街凸起羊邑组三段进行砂组、小层砂体和单砂体的划分,并以单砂体为单元绘制砂体厚度等值线图、砂地比等值线图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从而完成对羊邑组三段进行砂体时空展布规律研究.研究表明,羊邑组三段砂体空间展布及连通情况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砂体演化具有自下而上厚度逐渐减小、连通性变差、分布范围向物源方向退缩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沉积相研究是从成因的角度来研究砂体沉积特征和展布特征。通过对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南阳凹陷张店油田核桃园组识别出10余种岩石相类型和8种岩石相组合类型,确定了6种沉积微相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在核二段三角洲相地层建立了二维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分析了不同的沉积时期各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和重力流砂体为有利储集相带,为本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润飞 《石化技术》2022,(5):168-169
以苏里格SU12区块东部为研究区域,针对盒8段和山1段储层在气藏东部沉积条带的发育特点,展开沉积微相研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对SU12区块各小层进行了沉积微相的划分,研究发现盒8和山1段砂体呈现出的沉积环境、砂体构型特征均有明显差异,盒8段砂体规模大,厚度大,纵向上多层叠置,山1段砂体随河道摆动变化快,局部发育较大规模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升平地区扶余油层二油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细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依据沉积构造、岩石类型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相标志,对松辽盆地北部卫星-升平地区扶余油层二油组(Kf2)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以Ⅴ级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对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Kf2发育浅水三角洲相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上沉积水体由深逐渐变浅,在Q3-SSC5时期达到最浅,三角洲前缘亚相消失,全区范围内仅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河道砂体规模最大,为储集砂体发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6.
李维禄  林晓海  刘婷 《特种油气藏》2012,19(2):54-58,137
青三段是松辽盆地主要含油层系高台子油层的重要层位,选取青三段作为目的层,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岩心观察、测井曲线以及地震资料等,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青三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以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青山口组三段发育IV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以及前三角洲3个亚相,根据不同的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多种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青三段的沉积模式。研究区目的层三角洲砂体主要沉积在北西—南东轴线上,整体自南西向北东方向展布,主要砂体类型是河口砂坝砂体,在湖浪作用改造下,局部加厚形成前缘沙坝和滨外砂坝,这是IV型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标志。河口砂坝、前缘砂坝和滨外砂坝成为油气藏的主要储集体。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震属性沿层分析方法研究河流相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地震垂向分辨率不足的情况下,可根据薄层地震反射振幅原理,利用薄层地震反射振幅在横向上的差异,研究每一种沉积微相地质体在横向上的几何形态和沉积特征。本文主要利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沿层切片和沿层地震频谱成像等技术,并结合河道的空间展布特征,开展了对河道砂体沉积的地质解释和研究,推断出了沉积物源方向和砂体发育带,指出了油气储层的有利区。其中沿层地震频谱成像技术是通过频谱成像的最大能量确定的频率检测对应的地层调谐厚度,而不是直接利用地震资料的主频计算地层厚度。  相似文献   

8.
红岗油田大208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红岗油田大208区扶杨油层有利储层,对扶杨油层沉积微相进行研究。以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大208区扶杨油层的沉积模式,确定该区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绘制了各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详细阐述了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开发区周边稀井区井控程度低,沉积刻画精度与已开发区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分析不同沉积微相在砂岩厚度、地震波阻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统计开发区不同沉积微相的砂岩参数,建立不同微相所对应的砂岩数据库;以地震属性预测的平面上扇体展布控制规模为基础,通过微相知识库分析地震反演所表征的稀井区沉积砂体发育特征,确定砂体的微相类型;从顺物源、垂直物源砂体延伸规模作为微相展布范围,实现稀井区沉积微相的定量刻画。研究表明:通过A区块密井网区辫状河三角洲微相的单砂体厚度、累积概率、反演的波阻抗值等参数可有效表征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发育特征,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在砂岩参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建立沉积微相知识库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的稀井区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稀井区沉积微相刻画精度,符合率达到91%,稀井区有利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富集在A5和A02等井区。研究成果应用于A区块周边的稀井区滚动评价部署及方案部署,取得较好效果,累计建成产能2.35×104t,提交探明储量超过200×104t。研究成果可为老油田稳产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双河油田核三段Ⅰ油组沉积微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双河油田核三段Ⅰ油组湖盆陡坡型扇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沉积微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溢岸砂体、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重力流砂体和前三角洲泥,研究层段可作为储层的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前缘席状砂砂体及水下溢岸砂体.根据岩一电对应关系确定出典型测井相模式,并通过测井相研究建立了研究层段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以该模式为依据对工区内各单层沉积微相进行识别,进而分析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对非均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XJ油田薄油层厚度小、砂体展布特征不确定、岩性变化快和井眼轨迹出层风险大等问题,开展了薄油层水平井三维地质导向技术研究。通过沉积微相精细描述明确砂体展布特征,深入研究储层岩性特征,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并充分应用地层边界探测仪、结合其他测录井资料,准确判断井眼轨迹在目的层中的位置,预测地层变化情况。研究表明,XJ油田薄油层中浊积砂体多呈条带状分布,厚度大于前缘席状砂体,是水平井部署的有利相带;沉积微相分布对储层岩性有重要影响,沉积微相约束下建立的岩相模型能准确预测水平井所钻遇地层岩性;地层边界探测仪能获得井眼轨迹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地质特征,可有效指导油层中的水平井钻进。该技术在XJ油田油层厚度小于5.00 m的3口薄油层水平井进行了应用,储层钻遇率均高于90%。研究与应用表明,XJ油田薄油层水平井三维地质导向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对其他地区的薄油层地质导向钻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锦72井区具有巨大开发潜力,但该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相对薄弱。为明确该区主要目的层盒1段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精细描述开发小层的沉积微相展布,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等资料,观察目的层岩心以确定沉积环境和沉积微相类型,进一步分析取心段的测井曲线和地球物理属性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地震紧密结合,相互标定,建立了层序界面和沉积微相的地震综合响应模式,划分了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小层,分析了下石盒子组1段沉积微相特征,重点精细刻画了H1-2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区下石盒子组1段厚度约为60 m,可划分为4个小层,各小层厚度稳定,结合岩相标志、相序特征、砂体纵横展布等分析,综合认为沉积类型属于辫状河道。基于小层精细划分结果,利用地球物理属性切片技术,井震联合、逐级约束,有效刻画了以小层为单元的辫状河微相边界。盒1段H1-2小层在平面上发育约6条辫状河道,河道宽度为2~7 km,呈近南北向长条带状分布。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小层储层分析和选区评价提供约束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等时对比的基础上对胜南3、6区块中侏罗统三间房组Ⅰ油组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在浅水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中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包括溢岸沉积)及浅湖等微相类型.以单井相分析成果为依据,结合测井相平面组合关系及砂体展布图,编制了各层沉积微相平面图.根据各微相砂体特征,提取主力砂体,以中期旋回为单位编制小层主力砂体的叠加图,确定优势储层分布区域,提交A、B、C、D等有利钻探位置.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B、C井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14.
以精细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及沉积序列等相标志,对研究区内HG组重点层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提取和砂体反演等地震沉积学研究手段,对研究区重点含气层段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刻画,预测了研究区有利砂体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曲流河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曲流河边滩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纵向上自下而上水体由浅逐渐变深;在H6y时期,河道砂体沉积厚度最大,为储集砂体发育的最好时期;研究区有利储层砂体最有利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南部,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15.
根据研究区单井沉积微相、单砂层的厚度、砂地比等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和浅湖泥沉积微相,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和西部。研究区河口坝发育较少,前缘席状砂分布宽阔,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从下向上,湖平面下降,各砂层砂岩的厚度、粒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形成了进积式地层序列。且从下向上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分布范围扩大,席状砂体形状由下部的东西向条带状向上转化为大面积席状,判定其物源早期以北部物源为主,晚期以西部物源为主。凹陷中心早期条带状砂层及晚期片状大型透镜体砂层为有利砂体。  相似文献   

16.
针对珠江口盆地文昌13-1油田井网稀疏,不同微相砂体厚度及组合特征差异等制约井间砂岩分布及沉积微相刻画的难题,从井点出发通过岩心资料确定了井点沉积微相类型;利用地震属性和地震相分析方法对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刻画。通过构建“地震基准弧长对数”属性,并利用该属性进行砂岩厚度定量预测,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砂坪主体和砂坪侧缘的地震相模式;利用砂岩厚度分布和地震相落实了沉积微相边界。研究结果揭示,该区ZJ2-1U砂组沉积期经历了“泥坪-混合坪-砂坪”的沉积演化,砂坪主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砂坪侧缘面积大,呈互层状在全区分布。上述认识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气田河流相储层精细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苏里格气田属大型砂岩岩性圈闭气藏,主力含气层段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砂岩储层。纵向上均为河道的叠置及泛滥平原交互层沉积,横向上砂体分布变化大,易尖灭,沉积相(微相)发生急剧变化。通过研究河流相沉积演化特点,了解砂体空间展布规律,为确定研究区岩性、地层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中央坳陷区发育大面积岩性油藏,储层主要为薄层河道砂,岩性圈闭的有效识别是勘探部署的瓶颈。为了解决扶余油层薄砂岩储层岩性圈闭识别难题,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形成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细分层沉积微相划分、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精细地震解释、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制图、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等6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井震结合砂体预测,研究大比例尺沉积微相,认清了扶余油层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有效地识别了岩性圈闭,大幅提升了钻探成功率,新发现石油储量1亿吨。应用实践证明,地震沉积学是薄砂岩储层岩性油藏勘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决口扇等。并结合区域沉积相资料、砂体分布特征、岩心微相剖面和测井剖面等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长6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C51井区葡萄花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从上至下发育PⅠ1、PⅠ2两套砂组,平均砂岩厚度分别为2、5m,砂体横向分布局限,现有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足以区分两套砂组,虽然钻井资料能够准确识别单砂体,但无法刻画井间砂体变化。为此,通过精细对比研究区内18口井钻遇的砂体,掌握葡萄花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作为评价、优选地震属性切片的参考依据;从目的层段的连续沿层切片中确定体现砂组展布特征的反射时间;依据选定切片对应时间确定砂组的地震属性提取窗口,优选地震属性;基于地震属性平面图,确定砂组的沉积微相;在砂组展布和沉积微相约束下优选参数,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垂向分辨率,精细刻画砂组的空间展布。预测结果精细刻画了两套砂组的空间展布,并且认为PⅠ2的砂岩厚度较大,适合储气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