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Factsage软件,对20CrMnTiH1齿轮钢中(CaO)m(Al2O3)n与CaS夹杂形成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钢中w(Al)s=0.035%时,要使钢中夹杂物完全转变为液态(CaO)12(Al2O3)7,应控制钢中w(S)低于0.006 7%,w(Ca) /w(Al)高于0.12;本钢液成分条件下,在炼钢温度下不会自发生成CaS夹杂,当钢液温度下降到1 739.8 K时,凝固前沿的w(S)达到0.015 9%,此时会与低熔点(CaO)12(Al2O3)7夹杂表面的CaO反应析出CaS夹杂.通过对某钢厂生产的20CrMnTiH1齿轮钢铸坯中夹杂物的检验发现,实际情况与热力学计算相符合.同时,通过硫偏析方程计算得到:20CrMnTiH1齿轮钢在凝固过程中不析出CaS夹杂的条件为将硫的初始质量分数控制在0.000 318%以下.  相似文献   

2.
首先采用Fact Sage热力学软件对Ca O-Al2O3-Si O2-Mg O(10%)系夹杂物的塑性化控制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顶渣成分对夹杂物成分影响的实验室和工业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Ca O-Al2O3-Si O2-Mg O(10%)相图中,当w(Ca O)=8%~48%,w(Si O2)=35%~75%,w(Al2O3)=0~32%时,夹杂物处于塑性区域。随着顶渣中Al2O3含量的升高,帘线钢夹杂物中的Al2O3含量也随之升高,且夹杂物的分布也随顶渣中w(Al2O3)的升高而变得分散。综合实验室试验研究和工业试验生产结果,通过调节顶渣的成分,将顶渣碱度控制在0.7~0.9,w(Al2O3)=2%~5%时,可控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塑性化,断丝率降低了30%,达到了提高盘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和研究了采用“EAF→ LF→VD→CC”工艺流程生产试验钢时,各工序的全氧与氮含量的变化情况、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生成与变化以及精炼初渣对夹杂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LF精炼过程中w(T.O)平均下降42.83%,经VD真空处理后w(T.O)和w(N)平均下降48.77%和10.72%.在LF精炼过程中,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按“Al2O3系夹杂物→MgO-Al2O3系夹杂物→CaO-MgO-Al2O3系夹杂物”顺序转变,其中MgO-Al2O3系夹杂物向CaO-MgO-Al2O3系夹杂物转变是由外向内逐步进行,并且夹杂物中CaO与MgO互不相溶.精炼初渣碱度控制在2.5左右对于炉渣吸收夹杂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采用加入示踪剂、全流程系统取样与实验室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8213钢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钢中T.O和N含量、显微夹杂物和大型夹杂物数量和粒径分布以及成分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LF精炼后钢中侧(T.0)和显微夹杂物数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62.06%和43.57%;铸坯中训(T.O)和显微夹杂物数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  相似文献   

5.
根据热力学计算,渣系的碱度0.5~1.2,w(Al2O3)10%~25%时夹杂物控制在塑性区域。实验室实验表明,夹杂物中w(CaO+MgO)/w(SiO2)比值和w(Al2O3)随钢中w(Als)增加而增加,钢中w(Als)应低于6×10-6;当精炼渣碱度为0.8~1.0,w(Al2O3)为0%~10%时,在实验室能实现对钢中夹杂物的塑性化控制。  相似文献   

6.
12CaO·7Al2O3炉渣组成为w(SiO2)-6%,w(Al2O3)-46%,w(CaO)=48%,与合金结构钢钢液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该渣具有很高的碱度,90min反应结束后钢中w(TO)=0.0006%~0.0013%,w(S)=0.0004%~0.0010%。同时得出为控制钢中总氧含量应将炉渣碱度控制在9左右,钢中生成的夹杂物大都是低熔点、球状、尺寸很小的钙镁铝硅酸盐类夹杂物,这类夹杂物能够避免钢材产生各向异性,并且在轧制时能够稍许变形,能够提高钢材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了Q345钢在钢包精炼过程和RH处理过程中夹杂物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与高碱度、低氧化性渣的反应,钢水中的大部分Al2O3夹杂物转变为具有较低熔点的CaO-Al2O3-MgO夹杂物。研究了RH处理后钙的加入量对夹杂物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包顶渣的成分控制在w(CaO)=50%~55%、w(CaF2)=5%~8%、w(Al2O3)=25%~30%、w(SiO2)=5%~8%、w(MgO)=5%~10%、w(FeO)<1%,经过钢包精炼和RH处理,每吨钢水中加入0.12 kg钙后,钢水中夹杂物的平均成分处于低熔点(≤1 500℃)区。  相似文献   

8.
精炼渣对非铝脱氧钢中夹杂物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姜周华  袁伟霞  易卫东 《中国冶金》2006,16(6):28-31,42
实验用氧化镁质坩埚在MoSi2炉上进行,实验钢种为重轨钢,选用Si-Ca-Ba合金为脱氧剂。实验发现,随精炼渣碱度(R)的增大,钢液中全氧降低,夹杂物总数、总面积和平均半径减小。精炼渣中w(Al2O3)为13%~20%时夹杂物的总数及总面积最小;硼(Al2O3)〉20%时细小夹杂物比例明显增大。精炼渣中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对夹杂物中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的质量分数有直接影响,其在渣组成为钙斜长石成分的实验中尤为明显。因此,通过控制精炼渣的成分来控制非铝脱氧钢中夹杂物的组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无取向电工钢成品性能及优化生产,采用SEM-EDS等分析方法分别对比分析了无取向电工钢生产时,不同酸溶铝含量的生产工艺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钢中酸溶铝含量w(Als)为0.2%~0.4%时,精炼过程所生成的夹杂物为高熔点的Al2O3和球状的MgO-Al2O3类夹杂物;当钢中w(Als)小于0.005%时,精炼过程所生成的夹杂物主要为塑性硅铝锰酸盐类夹杂;各工位夹杂物平均数量呈递减的趋势,且w(Als)为02%~0.4%的高碱度渣系控制生成的夹杂物总量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以汽车外板用高级IF钢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冶炼全流程中夹杂物的变化,然后重点分析了RH关键操作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RH加Ti前钢液中夹杂物是Al2O3,加Ti后钢液中夹杂物是Al-Ti-O复合夹杂,RH冶炼和连铸过程中夹杂物成分基本不变。铝-钛间隔时间试验部分结果显示4 min时钢液洁净度较好。RH纯循环3 min后夹杂物总量基本没有变化,5μm以下的小夹杂总量在纯循环6 min时有所降低。渣中TFe含量影响RH出站到中间包阶段的夹杂物增量,建议控制w(TFe)≤5%。  相似文献   

11.
低碳低硅铝镇静钢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采取特殊的脱氧工艺以及精炼渣成分控制、钙处理控制等工艺措施,成功试制出ML08Al、H08A等低碳低硅铝镇静钢,为今后铝镇静钢生产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薄板连铸机生产低碳低硅钢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钢第三炼钢厂利用中薄板连铸机生产低碳低硅钢的初期,主要存在钢水成分控制和可浇性的问题。阐明了为解决此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收到的效果。这些经验对类似企业的生产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碳低硅钢连铸过程的非金属夹杂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兴  周应其  陈荣奎 《炼钢》2002,18(6):30-32,50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法对湘钢连铸坯生产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类型,组成与分布等进行了研究,为降低连铸坯中夹杂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低温低浊水较难处理,成为给水处理中的难题.根据低温低浊水水质特征分析其难处理原因,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混凝药剂及各种处理方法在低温低浊水中的应用,指出加强混凝及深度处理工艺研究,是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C波段单片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C波段 0 .5μmPHEMT单片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该放大器由三级级联构成 ,采用电流回收技术 ,实现了低功耗的目的。芯片面积为 2 .1× 1 .8mm2 ,直流功耗为 1 2 5mW (VD=5V ,ID≤ 2 5mA)。封装后测试结果为 :在C波段 ,带宽 1 .1GHz,增益 >2 5 .7dB ,增益平坦度≤± 0 .6dB ,噪声系数≤ 1 .72dB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 <2∶1 ;带内最小噪声系数为 1 .61dB ,相关增益为 2 6 .3dB。测量结果与设计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李超 《冶金动力》2003,(5):1-2,16
简要分析了国内普遍使用的非预混式气体燃烧器的技术概况,着重介绍了近几年研制成功的新型低压、低热值煤气燃烧器的结构特征、技术特点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低碳低硅高铝冷镦钢小方坯连铸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维  汪开忠 《炼钢》2005,21(4):34-37
通过对LF精炼、钙处理和小方坯连铸工艺的优化,成功解决了低碳低硅高铝钢(w(Als)≥0.02%)小方坯连铸容易发生中包水口蓄流的技术难题,使高铝钢小方坯连浇炉数达到了8~16炉。  相似文献   

18.
吴永生  喻承欢  邱同榜  李具中 《炼钢》2004,20(6):7-9,20
主要介绍武钢第二炼钢厂在连铸极低碳钢和纯净钢时,为确保减少连铸过程中钢水增碳.开发和应用了低碳钢包砖、大包保护管以及中间包浸入式水口,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志远 《鞍钢技术》2002,(3):20-21,29
阐述了高炉低料线的危害,结合本钢5号高炉低料线的过程,重点分析了高炉低料线的处理,并总结了经验及应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李建国  李兴志  王建民 《稀土》2006,27(6):69-72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稀土低合金耐磨铸钢焊条的配方,研制出一种工艺性能良好的含钇的堆焊焊条,对其堆焊层显微组织、硬度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