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缓解TCP拥塞控制机制对于往返时间(RTT)较小流的偏向问题,现有方法在网络拥塞程
度严重时由于对RTT较大流的过分保护而不能有效地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引进自适应的思想并
结合主动队列机制BLUE提出了改进方法。根据网络的拥塞状况动态调整对RTT较大流的保护程度,随着网
络拥塞程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对RTT较大流的保护程度。仿真试验表明,在任何拥塞程度情况下,所提出的
机制均能有效地保障TCP流的带宽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酸性、碱性催化剂对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对生物质焦油裂解的影响,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硅铝催化剂、白
云石催化剂和碳化硅惰性材料进行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和热裂解试验.根据三种材料作用机理的不同,研
究探讨催化剂活性中心对热解气中焦油裂解率、催化裂解气体成分及反应速度(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酸性和碱性催化剂由于活性中心的存在,加快了反应速度和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当温度高于800 ℃时,
其焦油裂解率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单纯热裂解.其中硅铝催化剂对温度的要求最低,且反应后气体成分
中碳三(C3)碳四(C4)体积分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对苯二甲酸的溶解度测定与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对苯二甲酸工业中的溶解度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测定高温下对苯二甲酸在醋酸水
溶液中的溶解度的方法.对苯二甲酸在特制的高温溶解釜中达到饱和,通过特制的取样装置取样后用高效
液相色谱测定对苯二甲酸的溶解度.用该法测定了42315~50315K下对苯二甲酸在醋酸质量分数为60%、
70%、80%、90%和100%的醋酸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引进一个与苯环相连的羧基ACCOOH,并将
ACCOOH基团与其他UNIIFAC基团的相互作用参数表示成温度的线性关系后,UNIFAC基团贡献模型能较好的
关联对苯二甲酸在醋酸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4.
结构参数对先导式纯水溢流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流场数值模拟技术,在不同结构参数、压力、流量等条件下,对先导式纯水溢流阀主阀流道
内的流场流态进行动态仿真.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流场流态及压力 流量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
响阀静态特性的主要结构参数.结合仿真结果,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先导式纯水溢流阀静动态
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先导式纯水溢流阀滞徊小于3%,定压精度大于88%,压力上升
时间小于0.075 s,压力超调量低于14%.利用流场仿真技术对溢流阀进行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溢流
阀的静态性能,同时还能够改善其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Si和普通玻璃进行直接键合时材料的热失配问题,提出了利用SiO2薄膜辅助进行硅玻璃热
键合(SGTB)的技术.通过分析SiO2薄膜辅助SGTB技术的化学物理过程,对键合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了
优化.利用反应离子束蚀刻(RIBE)对基片进行抛光,使得键合表面达到2 nm级的表面粗糙度.在大气的环
境下将处理过的玻璃、Si基片干燥,进行预键合.预键合好的Si、玻璃基片在200℃的氧化环境下退火,基
片之间的硅烷醇键发生聚合反应,形成硅氧键键合.实验结果表明,硅和玻璃基片的表面能经过预键合后
有了提高,水分子和Si表面SiO2中的氧原子交连在一起,OH-数量增加,形成硅烷醇键.Si表面热生长SiO2
薄膜的存在,减少了由Si、玻璃热膨胀系数和热传导系数差异引起的诱导应力.  相似文献   

6.
气液传质对于对二甲苯氧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对二甲苯液相氧化生成对苯二甲酸反应过程中气液传质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一个用于模拟反应器中各组分间化学反应和气液传质等复杂过程的连续气液搅拌釜反应器模型,并根据工业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工业氧化反应器中反应与传质的相对大小并模拟不同传质系数时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中温工艺条件下气液传质对对二甲苯氧化过程的影响较大,强化传质不但可以强化主反应,而且可以抑制副反应;高温工艺条件下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属于慢速反应,传质对氧化过程的影响很小,通过强化传质来强化主反应的同时也强化了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因早期裂缝引起的结构失效和耐久性降低问题,研究了早龄期混凝土
断裂性能和微观结构. 基于双参数模型,通过测定三种不同配合比混凝土浇注后18 h、1 d、2 d、7 d和
28 d的断裂韧度和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提出了早龄期混凝土断裂韧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式,并通过压
汞测孔法(MIP)研究了相应龄期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同龄期的断裂韧度值随着抗压
强度增长而增长,早龄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小于成熟期混凝土.水胶比越小,相同龄期的孔隙率越小.早龄
期混凝土断裂韧度与孔隙率具有相关性,此相关性可用于抑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早期开裂.  相似文献   

8.
直接数值模拟中三对角方程组并行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规模直接数值模拟(DNS)中三对角方程组的并行求解效率,提出了一种并行分裂算法.
该算法基于Wang的分裂算法,采用平均分配策略划分三对角方程组,利用非阻塞通信模式取代阻塞通信模
式,以原有空间存储新的计算结果.在Linux集群服务器上进行了两种不同规模三对角方程组的实现,并研
究了不同节点数目与计算规模下的计算时间和加速比.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计算与通信重叠度高,计算步
骤和存储开销小,具有较高的并行计算效率.在百兆网络条件下,从1×105规模矩阵开始具有明显并行优
势,并且随矩阵规模增大,加速比不断提高.该算法适用于大规模三对角矩阵的并行计算.  相似文献   

9.
面向制造网络的节点发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制造资源和服务的发现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制造网络节点发现方法.制造主
题节点内容和结构存在相似的特点,从网络节点的文本中抽取反映节点主题的结构和内容特征词,采用
不同的加权方法表示为内容和结构特征信息,建立描述节点主题的混合向量空间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类中心距离法来分析和识别节点的主题,并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处理等技术构建了制造节点发现
的实验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向量空间模型适合描述制造主题的节点,原型系统对制造节点的发
现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加氢反应器接管裂纹的疲劳扩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测焊接构件在中温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提出了一组新的疲劳裂纹扩展方程.采用紧
凑拉伸(CT)试样,对2.25Cr1Mo钢在室温和420℃时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进行了测试研究,通过速率试验
值的回归分析,推导了两种温度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方程,并利用该方程计算了一台加氢反应器接管焊缝
部位浅长表面裂纹的疲劳扩展量和表面裂纹临界长度,对扩展后的裂纹进行了安全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420℃时2.25Cr1Mo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于室温,反应器接管焊缝处的裂纹疲劳扩展不会威胁其使用安
全性,该扩展方程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可用于该钢种的裂纹疲劳扩展预测和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1.
以Spheripol工艺(环管-环管-流化床)为例,在获得聚丙烯性能指标(熔融指数与乙烯的摩尔分数)累积值与瞬时值的微分关系和动态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以切换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多釜串联的聚丙烯产品牌号切换优化模型.通过同时优化各反应器中氢气的质量浓度、乙烯的摩尔分数和聚单体温度等操作变量,使得产品牌号的切换时间最短.研究表明,通过对环管反应器中氢气的质量浓度和流化床中乙烯的摩尔分数的过调能分别有效地调控产品的熔融指数和乙烯的摩尔分数;维持各反应器中的聚合温度平缓地变化,能有效抑制聚合过程的剧烈变化,保证切换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2.
The two-stage and two-phase anaerobic process (TSTP) composed of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reactor,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external circulation anaerobic reactors (EC) was taken to treat methanol wastewater.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STP process is quick start-up in 51 d, and the maximum VFA of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reactor effluent reaches 876 mg/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volume loading of 6.56 kgCOD/m3·d, COD removal rate of the first-order EC reactor is about 85%,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volume loading of 1.02 kgCOD/m3·d, COD removal rate of the second-order EC reactor is about 50%. When the inflow COD of TSTP process is between 7000-11000 mg/L, its effluent COD is lower than 600 mg/L. In the biological conversion process of methanol into methane,the production of acetic acids as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can be ignored and the direct production of methane from methanol is predominant.  相似文献   

13.
两种类型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及产氢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求反应器型式对发酵法生物制氢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和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接种厌氧活性污泥,从糖蜜废水中制取氢气.运行中控制温度为35℃,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增加进水COD质量浓度的方式逐渐提高容积负荷(OLR),分别对CSTR系统和EGSB系统的产氢速率、pH、液相末端产物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系统中,产氢速率均随OLR提高而逐渐升高.CSTR的最佳产氢OLR为25~35 kg/(m3.d),而EGSB的最佳产氢OLR为70~80 kg/(m3.d);此时,CSTR系统的最大产氢速率为6.21 L/(L.h),EGSB系统的最大产氢速率可达18.0 L/(L.h).稳定运行期,EGSB系统的生物量为27.6 gVSS/L,而CSTR的生物量仅为7.8 gVSS/L,说明较高的生物量是生物制氢反应器稳定运行和高效产氢的关键.两个系统均可形成乙醇型发酵,说明发酵类型的形成不受反应器型式影响.与CSTR反应器相比,EGSB反应器具有更好的耐酸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淀粉对除磷污泥颗粒化的影响,采用无淀粉添加反应器(1#)和有淀粉添加反应器(2#)进行对比实验.通过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粒径仪研究淀粉对污泥粒径增长、COD及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仅用24 d就实现颗粒化,比1#节约用时1/4,证实淀粉可加速污泥的颗粒化.其中2#污泥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表明淀粉可能会刺激微生物分泌淀粉酶,从而使微生物分泌的EPS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更多,更有利于颗粒的形成.此外,由于2#生物量较高,在好氧段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可承受更高的曝气量,从而使颗粒的密实度更高,有利于维持系统稳定运行;TP去除率达95%以上,COD去除率为90%左右,说明30%的进水COD由淀粉提供时不会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淀粉最终作为有机物被消耗,停止添加淀粉,系统仍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生活污水,通过接种不同体积的好氧污泥,探讨了3个反应器的启动可行性,并对接种不同污泥量反应器的启动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接种好氧污泥能够顺利启动ASBR,启动耗时45 d左右;ASBR启动时,接种污泥量以VSS浓度1.5 g/L较为适宜,当容积负荷(CODCr)在0.3~0.4(kg.m-3.d-1)时,反应器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55%以上;由于反应器中缺少适于生物脱氮除磷的底物及环境,反应器对TN、TP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固体吸附剂进行CO2捕集系统中,为了降低反应器的压降和提高吸附剂利用率,提出两种新型的斜向紧凑微流化床(oblique compact micro fluidized beds, OCMFB)和纵向紧凑微流化床(vertical compact micro fluidized beds, VCMFB或CMFB)反应器。通过装载固体吸附剂,通过捕集体积分数为0.5%的CO2对两种反应器的性能进行研究,并与传统径向流固定床(radial flow fixed bed, RFFB)反应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吸附剂在OCMFB和CMFB中处于流化态,在RFFB中处于静态,从而得到OCMFB反应器压降为CMFB反应器的82%,与RFFB反应器相比压降降幅为14%~323%;CMFB反应器的CO2吸附穿透时间为OCMFB反应器的109%,与RFFB反应器相比增幅为44%。经过10次CO2捕集循环,与RFFB反应器相比,OCMFB和CMFB反应器的吸附剂磨损相当,但CO2吸附性能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工业及250mL小试绝热床的实际数据,回归求得B02催化剂上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应用一维拟均相模型,对工业绝热床、等温床及几种型式的换热床反应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自然式换热床反应器在丁二烯选择性和催化剂寿命方面均优于工业绝热床反应器。  相似文献   

18.
链路预测的目标是根据已知网络结构信息去预测尚未连接的节点间形成链接的可能性。大部分现存链路预测方法仅关注无向无权网络,忽略自然权重与网络结构,从而导致预测精度下降。为此,文章提出一个加权非负矩阵分解(WNMF)的链路预测模型。该模型同时保持自然权重和加权网络局部结构。首先,将权重网络的邻接矩阵分解映射到低维潜在空间,以保持原始网络自然链接权重,然后将3个经典的加权共同邻居(WCN)、加权Adamic-Adar(WAA)和加权资源分配(WRA)作为指示矩阵分配给非负矩阵分解模型,以保持网络局部结构,并融合以上两类信息提出3个基于加权非负矩阵分解框架(WNMF框架)的链路预测模型:WNMF-WCN、WNMF-WAA和WNMF-WRA。此外,采用拉格朗日乘法规则学习所提3个模型参数。在6个真实世界加权网络上将现有链路预测模型与本文链路预测模型相比较,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PCC和Precision值最高可分别提升22.8%和23.5%。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代理模型应用于核工程反应堆热工水力现象中,以再淹没现象为研究对象,构建代理模型,并通过控制实验参数的数量,来化解精度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首先使用拉丁超立方方法抽取输入样本,并通过RELAP5建模获取输出样本,由MATLAB分别构建RBF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和Kriging代理模型,对包壳峰值温度(PCT)进行拟合。然后分析比较了2种代理模型的拟合结果,发现2种代理模型的相对误差值均小于0.15%,均适用于再淹没现象;Kriging代理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RBF神经网络代理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两相厌氧工艺中产甲烷相(UASBAF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为原型,采用带动量、自适应学习率的快速BP收敛算法,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分离相关权值法对关键性调控因子(pH、进水COD、碱度、HRT)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序,发现pH是决定系统运行效果的限制性因子,在高运行负荷阶段其限制性尤为明显;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步固定调控因子的方法实现双因子联合作用三维谱图,直观、定性地分析各调控因子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过程,并得到一系列的运行调控对策来优化反应器的运行条件,突破了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担任预测工具的角色,为其在反应器的运行调控中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