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浙南蓝夹缬元素在女性针织产品中的应用,以浙南蓝夹缬中的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浙南蓝夹缬图案、用色及工艺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结合浙南蓝夹缬元素在当今设计作品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浙南蓝夹缬在现代女性针织产品中的创新应用方式,表现为蓝夹缬图案和工艺技术的创新,并结合当今针织产品的种类、特征以及消费者审美喜好展开创新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浙南蓝夹缬工艺繁复精湛,图案饱满对称,用色自然率真,其图案造型、用色以及工艺在现代女性针织产品中的创新,既可以更好地传承与保护蓝夹缬传统染织艺术,提高蓝夹缬的市场价值,又能设计创造出别具民族风格的服饰品。  相似文献   

2.
徐铭 《印染》2023,(9):103-104
<正>蓝夹缬技艺是一门源自古代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其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闻名于世。蓝夹缬技艺利用丝线和细线编制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花纹,常用于制作装饰品、礼品和服饰。蓝夹缬技艺在唐朝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当时备受宫廷贵族们的喜爱,被广泛用于宫殿装饰、家具和服装,唐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蓝夹缬技艺的记载和描述。  相似文献   

3.
彭雪梵 《西部皮革》2022,(21):128-130+14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潮流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方面面。作为温州传统的蓝夹缬印染技艺,受到了市场巨大的冲击与考验。蓝夹缬存在着产品缺乏市场、专业手工艺人断层、产品无法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等问题,因此,深入探究蓝夹缬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使二者完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蓝夹缬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既能提高温州蓝夹缬的实际应用价值,又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解读浙南蓝夹缬的图案题材,与现代文化内涵相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视角审美的新蓝夹缬图案。浙南蓝夹缬的创新设计,遵循题材、构图方面的设计原则,拓展了浙南蓝夹缬应用的产品品类,以其呈现的内涵精髓与现代社会审美风尚,推动新蓝夹缬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5.
张燕 《丝网印刷》2002,(3):17-19
扎缬(绞缬、扎染)早在3 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采用蓝草浸渍来染色,至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靛蓝发酵法,到秦汉时染蓝的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同时采用镂空版印花叫做夹缬的技术已较为普及。到东晋时发明了扎缬染,其形式有“鱼子缬”和“玛瑙缬”。到唐代扎缬产品已成为统治阶层的时髦品为“青碧缬”。元明时期染缬继续发展,在元代通俗读物《碎金》一书中记载有檀缬、蜀缬、锦缬(指方胜格子式样)等数种缬类产品。在整个历史发展中,唐代随着五色夹缬的盛行,扎缬也以其独特的手法创造了退晕缬、撮晕缬,改变了过去以圆心放射的圆形发展到四…  相似文献   

6.
刘蒙  周玉 《丝网印刷》2023,(22):48-50
通过研究蓝夹缬的艺术造型和纹样图案特色,在此基础上结合装饰空间设计,探究蓝夹缬艺术与室内装饰设计之间的关系,融入室内陈设创新设计中,为传统蓝夹缬艺术的传承提供可借鉴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卫艺林  邓可卉 《纺织学报》2021,42(5):204-204
设计灵感来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南蓝夹缬。浙南蓝夹缬是瓯越地区特有的、海洋文明和中原文明交汇融合而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辉煌绚烂的盛唐夹缬的余绪和回声。本作品汲取了浙南蓝夹缬的图案元素和色彩元素,采用立体裁剪的方式,将面料堆积叠加形成高雅、简约、精美的造型效果。同时采用灰蓝色系,表现出理性、温和、低调的色彩感,有着儒文化的简洁素雅之美。  相似文献   

8.
《丝绸》2017,(2)
通过对浙南蓝夹缬历史渊源及其传承保护现状的分析,探讨浙南蓝夹缬的审美特征及其蕴藏在民间思想中的造物观念。指出浙南乐清蓝夹缬所具有的古雅朴素色彩、富有节奏旋律感的图案纹样、丰富内容的图案题材,以及制作工艺的巧妙,以少胜多之美。这种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蓝夹缬主要受"节用为本""致用利人"和"工巧载道"等古代民间造物思想的影响。浙南蓝夹缬所具有的独特美学特性及其民间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及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蓝夹缬是浙南民间传统印染图案,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最能体现出民族气质。文章针对传统蓝夹缬元素在针织毛衫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蓝夹缬原材料、图案、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并与针织毛衫服装的特点结合,进行创新性借鉴应用。从传统针织毛衫设计中体现相应的设计元素,提炼传统民族元素,突出现代针织毛衫设计的时代特点,在共性中寻求设计个性,使得针织毛衫品牌设计更具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夹缬     
赵丰 《丝绸》1991,(Z1)
夹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种染缬工艺之一,花纹具有独特的效果。但因复杂的工艺技术限制了它的流传,使其未能象绞缬(扎染)、蜡缬(蜡染)那样在后世得以广泛应用,今人已少有识其真面目者。文章根据历史资料、出土实物及民间调查结果,对夹缬的名义,夹缬艺术的源流、夹缬花版及夹缬的制作工艺作了明确的叙述,而且认为,夹缬在现代仍有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丝绸》2017,(4)
针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特征的问题,采用历史文献与纺织品考古的研究方法,从工艺和文化的角度,以辽代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为研究样本,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的特征与夹缬工艺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对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的特征与木版印刷法、丝漏印刷法、夹缬工艺的比较分析,确定其为夹缬工艺所为;其次,提出可以运用半版加片法实现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左右两端汉字字型一致的假设;最后,分析造成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纹样罕见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夹缬织物的用途限制了文字纹样在其上的发展;二是对折夹染的工艺特征限制了文字纹样在其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蓝夹缬印染技术是我国保留以及传承下来的最为古老的纺织物印染技法之一,将其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能否引领"复古风",值得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3.
张雅雯 《西部皮革》2022,(16):129-131
传统染缬艺术作为一项沉淀千年的艺术瑰宝,拥有深厚而悠远的美学价值与历史文化底蕴。其品种繁多,因工艺手法的不同所展现出的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绞缬、蜡缬、夹缬、灰缬四大种类。本文基于其美学研究的发展现状,美学价值对传统染缬艺术进行研究,并通过符号学、色彩学、设计美学三个角度对传统染缬艺术设计美学创新应用,丰富染缬艺术文化内涵的传播方式,为染缬艺术美学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丝织品的发展,对其染色、印花的技术越来越精深,创新了印花工艺,称为缬(音协),包括夹缬、绞缬、蜡缬等染法,为我国印染技术做宝贵的贡献。夹缬是用两块图案花版将丝帛对折夹在两板中间,然后在镂空处涂刷染料或色浆,除去镂空版,对称花纹即可显示出来,技术最实用,逐渐流行于全国;绞缬是用线来扎束布帛成  相似文献   

15.
余涛 《丝绸》1990,(10)
绞缬又称“撮缬”和“扎缬”,亦即今日之所谓“扎染”,与“夹缬”、“蜡缬”合称“三缬”,是我国古代传统染缬方法之一。所谓“缬”,意即斑烂之色彩,亦泛指染色显花的织物。夹缬镂版以显花,蜡缬点蜡而防染;绞缬则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用两块雕刻成凹凸对称的花板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夹缬工艺.结合从敦煌出土的夹缬织物,发现夹缬图案主题一类是采用盛唐及中唐时期的花卉题材,可以将其分为:连叶朵花纹、宝花纹、缠枝花纹三大类;另一类图案主题是动物题材,有马、鹿、格力芬、鸟禽等.马、鹿和格力芬都是丝绸之路上十分流行的题材,而雁、鸟等禽鸟类在唐代中期之后官服上比较常见,到晚唐期更加流行.团窠花卉和动物题材图案在敦煌夹缬上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唐代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崔荣荣  陈宏蕊  王志成 《丝绸》2020,57(1):81-86
针对中国传统民间蓝印花布中的灰缬蓝印工艺,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大量传世实物资料,从工艺、艺术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对灰缬蓝印的制作工序、工艺特征及其蕴含的造物思想进行了梳理和考析。文章指出传统灰缬蓝印中“断刀”的核心工艺及在防染材料及用法上的独特之处,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考析这些工艺特征的形成是受传统民间“致用为本”“因材施艺”和“器以载道”造物思想的影响。通过对灰缬蓝印工艺特征和造物思想的解读,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蓝印花布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也为现代服装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郭婷 《网印工业》2008,(1):37-39
(一)网版印刷的发展 孔板印刷和活字印刷一样,被世界公认为我国古代发明之一。网版印刷是从镂孔版发展而成的,它起源于秦汉时代的夹缬印花工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考古工作者发现,东汉时已有相当水平的夹缬蜡染产品了。这种工艺至隋代大业年间有了很大的飞跃,就是在印刷底部绷上丝网,从此夹缬印花工艺发展成为丝网印花。到了唐代,宫廷用衣裙已能用网印印上精美细致的蜂蝶图案了。从那时开始,网版印刷技术东渡日本、朝鲜,西传中东和欧洲,同时也把镂孔纸型版工艺传到了西方。  相似文献   

19.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型版印花 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理事长宋育哲先生为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撰写的《孔版印花的起源与印刷术的发明》一文中说:“有些文献说,型版印刷源于秦汉(公元前220~公元8年)这是不正确的,(宋)高承著《事物纪元》第384页‘夹缬秦汉间始有’,指的夹缬印花术于秦汉时期出现。所谓夹缬,照字面解释,夹是从两方相对夹持,指夹版的操作,缬是印了花纹的丝织物。指印花的成品,夹缬即将丝织物夹在两块镂刻相同花纹的型版之  相似文献   

20.
一、国内外蜡染工艺概况 蜡染古称“蜡缬”,与“夹缬”、“纹缬”同为我国古代三大防染工艺。蜡染始于汉,兴盛于唐,至今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唐代经济繁荣,蜡染品种繁多,不仅用于日常生活服饰,而且作成屏风作室内装饰,唐开元年间还用于军服、营帐。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时树象羊蜡缬毡屏风,是以鲁毛染色蜡绘而成,花纹极为华丽。这说明我国早在唐代对染毛染绸等蜡染彩色织物,就已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宋以后,随着缂丝、刺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