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单一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乳液。系统地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及质量比、乳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乳液聚合过程和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质量比为0. 25%,乳化剂浓度为0. 1 mol/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为70℃时,乳液性能最为优良。利用红外和SEM对所得产品的结构和粒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EA-MMA共聚乳液合成工艺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一种稳定的EA-MMA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乳液平均粒径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出制备EA-MMA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w(乳化剂)=2.0%、w(引发剂)=0.60%、反应时间为4 h和反应温度为80℃时,制成的EA-MMA乳液较稳定,并且单体转化率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丁酯(BA)单体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为乳化剂,以碳酸氢钠为pH值缓冲剂,采取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具有内增塑效果的新型水性肠溶型丙烯酸树脂乳液。并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形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4 2h,引发剂用量的质量分数为0.5%,乳化剂用量的质量分数为0.8%。  相似文献   

4.
刘宏  向寓华  蒲德兴 《电镀与涂饰》2007,26(8):33-35,38
以水作溶剂,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酸等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丙乳液。研究了聚合乳液的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乳化剂及引发剂的用量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合成条件:w(苯乙烯)∶w(丙烯酸酯)∶w(丙烯酸)=23∶20∶1.3,引发剂0.6%~0.8%,乳化剂用量2%~4%,反应温度82°C左右,反应时间2h,保温时间2h。  相似文献   

5.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用于喷胶棉黏合剂纯丙乳液.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复合乳化剂用量、复合乳化剂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软硬单体质量比为2.2∶1,乳化剂用量为3.5%,复合乳化剂配比为2∶3,引发剂用量为0.7%,交联剂用量为1.75%,反应温度为78~85℃,反应时间为150min,搅拌速率为250r/min时,得到的纯丙乳液耐水性和柔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用于喷胶棉粘合剂的高性能苯丙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交联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该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当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为30/70、乳化剂用量为3.6%、引发剂用量为0.6%、交联剂用量为2%、反应温度为76~85℃、反应时间为75 min、搅拌速率为300 r/min时,所得苯丙乳液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用于喷胶棉黏合剂纯丙乳液。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复合乳化剂用量、复合乳化剂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软硬单体质量比为2.2∶1,乳化剂用量为3.5%,复合乳化剂配比为2∶3,引发剂用量为0.7%,交联剂用量为1.75%,反应温度为78~85℃,反应时间为150min,搅拌速率为250r/min时,得到的纯丙乳液耐水性和柔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烯酯类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分别考察了反应物配比、乳化剂用量、种子乳液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对环氧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物配比m环氧树脂∶m乙酸乙烯酯=1∶1,复合型乳化剂质量分数8%、复合型乳化剂配比mOP-10∶mT-80∶mSDS=12∶3∶1,种子乳液的质量分数30%,引发剂质量分数2%,反应时间4h及反应温度65℃的最佳乳液聚合条件下,可得到由乙酸乙烯酯改性的,白色、均匀、稳定性良好的环氧乳液。  相似文献   

9.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预聚物为助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十六醇为助乳化剂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细乳液聚合反应速率.考察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预聚物浓度、预聚物分子量以及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RP随着乳化剂浓度或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助乳化剂浓度的提高而减小,引发剂浓度对RP影响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加入预聚物的细乳液体系聚合速率RP在聚合反应前期比常规细乳液有明显提高:PMMA(MH=520000)浓度为2×10-3mmol·L-1时,RP的最大峰值为1.84×10-2mol·L-1·min-1.预聚物PMMA在MMA细乳液聚合体系中,可以提高聚合速率和增加体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核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壳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功能性单体,采用梯度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硬核软壳型苯丙乳液。考察了聚合工艺,乳化剂的配比及含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功能性单体含量对乳液聚合过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占单体总量的1%,DSB/OP-10的质量比为2∶1,引发剂占单体总量的0.5%,反应温度为80℃,功能性单体含量为4%时,聚合稳定,凝胶量少,乳液性能优异,且采用梯度乳液聚合方式可有效降低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通过红外光谱测定了苯丙共聚物的结构组成,透射电镜(TEM)对粒子结构进行分析,验证了其梯度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