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在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广泛应用。该技术中淋洗剂的选择是关键。单一淋洗剂对土壤重金属的去除往往有一定的局限,不同作用机制的淋洗剂复配则可有效提高重金属的淋洗去除效果。本研究选取某个铅污染地块土壤和砷污染地块土壤开展淋洗修复实验室小试研究,为两个重金属污染地块的淋洗修复方案编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某铅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工程为实例,通过对土壤淋洗设备工艺流程、平面布置和工艺参数的介绍,并结合修复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对于最高浓度为1 580 mg/kg的铅污染土壤在柠檬酸浓度为10 mmol/L、固液比为1∶3(kg/L)、淋洗时间为2 h条件下,通过本套土壤淋洗设备能够实现目标污染物的有效去除。该应用实例对于土壤淋洗设备的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某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基本理化参数及各粒径污染物的浓度,探究铬在不同粒径土壤中的分布特征,采用清水作为淋洗剂,开展水淋洗实验验证洗脱效果;采用碳酸钠、柠檬酸和盐酸作为淋洗剂,筛选较优淋洗条件。结果表明,土壤中铬的存赋形态主要为铁锰氧化结合态,平均占比56%;其次为碳酸盐结合态,平均占比约15%。水洗可有效去除粒径大于5 mm供试土壤样品中六价铬,但是对于小于5 mm粒径土壤六价铬洗脱效果有限,不能达到修复要求。碳酸钠淋洗效果较好,其次为盐酸。对于中、高浓度污染土壤,单一淋洗技术无法达到修复目标,需结合其他修复技术满足修复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某地块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为实例,通过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确定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修复药剂量、固液比和淋洗时间工艺参数,并在土壤修复工程中应用.实验证明,在EDTA二钠浓度大于0.2mmol/L、固液比小于1:5、淋洗时间大于0.5 h条件下,4种重金属砷、铅、钴和钒均能够有效去除.在工程中应用该技术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市某地块土壤修复工程为实例,采取适用于地块施工特点的相应针对性施工部署和相关措施,通过现场中试确定污染土壤氧化和淋洗修复的药剂量、固液比等工艺参数并应用于工程实施,在保证施工过程基坑开挖安全和有效落实二次污染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修复后土壤检测结果均符合效果评估要求并且对周边环境未造成不良影响。该应用案例对涉及较深基坑开挖、周边敏感目标集中的人口密集区域地块开展土壤修复施工的总体部署、工艺研究以及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7,(1):37-40
以辽宁省某锌厂附近农田耕作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柠檬酸(CA)、柠檬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合剂(CA-SDBS)作为淋洗剂,采用振荡淋洗法研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两种淋洗剂对Pb的去除效果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随液固比增大、淋洗剂浓度增大、pH降低和温度升高,两种淋洗剂对Pb的去除率均增大,且在各个条件下CA均比CA-SDBS的淋洗效果好,说明CA与SDBS的复合表现出拮抗作用;CA和SDBS-CA淋洗修复污染土壤中Pb时,最佳的环境条件为水土比20∶1 m L/g,淋洗剂浓度0.2 mol/L,温度45℃,pH=3,此时CA、CASDBS的Pb去除率分别为55%,27%;该淋洗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应用简单土壤体系--沙粒,分别在不同时间、初始pH、土水比及粒径条件下进行试验,模拟Ni2+污染土壤的过程,并拟合出其吸附动力学方程.对污染沙粒进行洗脱,供试的6种淋洗剂对Ni2+的洗脱量随其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能显著地降低沙粒中Ni2+残余量,其作用大小顺序为二乙三胺五乙酸>乙二胺四乙酸>腐殖酸>盐酸>柠檬酸>环糊精.各种淋洗剂对镍去除率受其pH、洗脱时间及淋洗液浓度的影响.腐殖酸洗脱率较大,且洗脱速率较快,洗脱速率常数为27.5×10-3min-1,腐殖酸洗脱Ni2+污染土壤的动力学模型以动力学一级方程拟合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9.
以氯化镁(MgCl_2)溶液为淋洗剂,对镉污染土壤进行了淋洗修复,考察了MgCl_2溶液浓度、洗涤时间、土液比(土壤质量与淋洗剂体积比,g∶mL)、洗涤温度、MgCl_2溶液pH值和土壤中Cd~(2+)浓度对淋洗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20℃)、MgCl_2溶液浓度为1 mol·L~(-1)、土液比为1∶20、洗涤时间为60 min时,对100 mg·kg~(-1)镉污染土壤的洗脱率达到69.54%。Cd~(2+)洗脱率随洗涤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0℃时Cd~(2+)洗脱率达到80.94%;低的MgCl_2溶液pH值更有利于Cd~(2+)洗脱;对不同浓度(10~400 mg·kg~(-1))的镉污染土壤的洗脱率均达到60%以上。洗脱液经氨水沉淀后,可以有效去除溶液中的Cd~(2+)。使用MgCl_2溶液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洗脱率高、成本低、环境友好和易于后处理等优点,是一种有前景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修复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原ACNA化工厂(在Savona附近)周围的严重污染地是意大利政府的当务之急。当前工作目的是寻找创新、环保的技术来修复ACNA污染的土壤。取自ACNA化工厂的两种不同质地、不同数量、不同有机污染物类型的土样(土壤A和土壤B),分别用水、两种合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以及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溶液——处在临界胶束浓度(CMC)的腐植酸(HA)进行土壤淋洗后,比较它们的去除率。土壤淋洗前后均采用了超声波萃取法和索氏萃取法对污染物进行提取。土壤A富含多环芳烃(PAH),而土壤B含有大量的噻吩。在分析细质地土壤B时,超声波萃取法更为有效;而对于粗质地土壤A来说,索氏萃取法也同样有效。水不能彻底清除两种土壤中的污染物,而所有有机表面活性剂则都表现出相似的去除率(高达90%)。由于天然腐植酸溶液与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增强微生物活性的功能,这样有利于淋洗土壤中污染物的进一步自然降解。因此,对于严重污染土壤的淋洗来说,HA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13.
铀及其衰变产物引起的土壤污染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不仅会引起生态风险,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铀污染、完善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是实现铀矿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3种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铀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其危害,然后对各种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综述,阐述了铀污染修复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目前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该领域修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结合环境因素和各种修复方法的适用性,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实现污染土壤中铀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过硫酸盐强化微生物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化工》2015,(10):1811-1815
研究了过硫酸盐强化微生物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考察温度、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热活化过硫酸盐最优条件30℃和碱性活化最优pH=10,强化微生物处理效果分别达到44.22%和47.94%;利用Ca O碱性条件以及升温的作用,在投加量0.75%的条件下可以强化微生物降解效果达到46.05%,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