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着重综述了目前主流的两类油水分离技术(过滤分离和吸附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分离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高性能过滤/吸附材料的构建和制备、分离性能的表征和优缺点分析。油水分离技术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新型高效的过滤/吸附材料,提升其分离性能和抗环境干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是该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吸附材料进行油水分离是经济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吸附材料主要有无机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天然有机纤维材料等。相比较而言,天然有机纤维材料为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来源广泛、生物降解性好,可有效防止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备受关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油水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然后综述了油水分离材料的分离原理、构建方法和分离性能等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油水乳液分离材料的表征及其分离性能的评价指标。特别地,重点总结了天然有机纤维基吸附材料分离油水乳液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研究智能响应型天然有机纤维基油水乳液分离吸附材料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党鸽  李鹏宇  苏莹  吕斌 《精细化工》2021,38(9):1746-1756
频繁发生的溢油事故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危害,特殊润湿性材料因具有对油水两相润湿性不同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领域,具有高效的分离效果.对特殊润湿性油水分离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根据除油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过滤型、吸附型及可选择性分离的智能型材料,并详细介绍了过滤型材料的各种基材包括金属网、纺织物、聚合物膜等,吸附型材料的各种基材如沙子、海绵、泡沫、气凝胶等.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特殊润湿性油水分离材料必定向绿色、自修复、多功能响应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油工业产生的采出水对环境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油田采出水中存在大量的油,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水资源,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受到大自然的启发,仿生超疏水材料应用到了油水分离领域。在这篇综述中,主要关注在油水分离应用中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基本上都是通过对表面化学成分和表面形貌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基材的超疏水特性。将超疏水材料根据其除油方式的不同分为超疏水过滤材料和超疏水吸附材料两大类,并分别展开详细的介绍了超疏水过滤材料的各种基材包括金属网、纺织物、聚合物膜等,超疏水吸附材料的各种基材如粉末颗粒、海绵泡沫、气凝胶等,简单的介绍了材料的制备方式,油水分离的效率以及各种材料的优势、劣势。最后总结了过滤材料和吸附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梁格  黄翔峰  刘婉琪  熊永娇  彭开铭 《化工进展》2022,41(12):6557-6572
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基于润湿性和毛细作用可有效吸附回收水中浮油,近年来在乳化液的油水分离中也得到应用。本文重点从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对乳化液的油水分离效果、油滴在材料中的分离机制3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评价。文中指出:材料设计制备方面,以海绵为主的多孔材料主要通过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和构建粗糙结构获得超亲油疏水性,疏水改性后的材料具备较高的油吸附容量(31~131g/g)。乳化液油水分离评价方面,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处理的对象多为O/W模型乳化液,油浓度低、表面活性剂浓度低、液滴粒径为微米级,少见对实际乳化液的处理;应用方式包括基于吸附作用的浸泡处理和吸附协同拦截作用的过滤处理两类;分析发现影响油水分离效果的关键是材料的孔径、表面疏水性和带电性。作用机制方面,疏水多孔材料吸附乳化油的作用过程仍停留在理论推测层面,主要观点为材料通过笼状孔道结构和疏水表面高效捕集和吸附油滴,油滴聚并破乳形成油层而被分离。虽然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在乳化液油水分离应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探究其对实际废乳化液的适用性,设计开发连续分离设备以实现工程应用;结合原位观测、数值模拟、力学解析等方法解析油滴在多孔材料...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磁性颗粒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包括磁性颗粒的性质及制备方法,磁性颗粒直接作为吸附剂,及磁性颗粒与其它吸附材料结合作为复合吸附剂等方面。总体而言,磁性颗粒油水分离技术展现出分离效率高、成本低、运行操作简单,且吸附剂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一步提升磁性材料的分离性能,增加单位吸附容量,保持材料在多种场合中的处理能力,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功能化材料是未来磁性油水分离材料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叶泽权  吴青芸  顾林 《化工进展》2022,41(6):3038-3050
石油泄漏事故及工业含油废水排放等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如何有效分离油水混合物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的油水分离材料的不可回收性带来材料的二次污染极大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聚合物,并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化学稳定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因此纤维素基油水分离材料亦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过滤型和吸附型纤维素基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纤维素类物质作材料基底(滤纸、棉布等)、用其进行表面改性(纤维素纳米晶体、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及全纤维素基油水分离材料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对纤维素基油水分离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拓展丝瓜络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实现农业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对天然丝瓜络进行碱-过氧化氢预处理,包括去除蜡质和增大比表面积;配置了纳米二氧化硅和MQ硅树脂疏水分散液,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以预处理丝瓜络为多孔吸附载体,制得疏水/亲油丝瓜络,并测定其对植物油和水吸附性能、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和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浸渍纳米二氧化硅和MQ硅树脂的分散液后,丝瓜络对水和油的接触角分别为140.3°±6°和0°,对植物油和水吸附量分别为4.86g/g和0.28g/g,表现出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改性后的丝瓜络对油和水的分离效率分别为76.5%和95.5%,表现出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由于机械挤压破坏了网络结构及部分疏水层的脱落,经过4次过滤后,丝瓜络吸油性能有所降低,影响其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庄海 《过滤与分离》2011,(4):25-28,42
对目前国内外除水用过滤材料油水分离试验方法及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对试验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经验对今后此试验新方法研究方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过滤材料油水分离试验的行为和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计算,推导出了过滤材料油水分离试验中过滤材料单位面积的平均不溶水含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9):2516-2519
综述了超润湿性吸附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分析了超疏水超亲油材料、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材料或超亲水超疏油材料及转换润湿性的智能吸附材料的优缺点。经过对油水分离的操作方式、分离效率等方面的多方对比,提出了特殊润湿性吸附材料在油水分离方面存在的不足、改进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