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渗氮层/灰铸铁摩擦副为对象,采用全配方矿物基发动机油SJ/5W—30作为基础润滑油,研究了油溶性有机钼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在125℃、250℃和320℃三种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MoDIC添加至全配方发动机油SJ/5W—30中能有效降低摩擦系数以及渗氮层/灰铸铁摩擦副的磨损程度。而且,温度越高,MoDIC的减摩抗磨作用越显著。磨损表面的SEM观察表明:温度升高,渗氮层与灰铸铁的磨损程度均增大。添加剂MoDIC的存在能显著减缓温度对磨损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EDX分析表明,摩擦磨损过程中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中的活性元素与摩擦副材料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温度和摩擦机械作用能显著促进:MoDTC与摩擦表面的摩擦化学作用。MoDTC的存在促进了全配方发动机油SJ/5W-30中的多功能添加剂ZDTP的分解。采用添加MoDTC的油样润滑时,在铸铁磨损表面上能形成Mo的化合物(MoO3,MoS2)以及硫化物(FeS);纯基础油样SJ/5W-30润滑时铸铁磨损表面上只有硫化物形成,而且所形成的硫化物除FeS之外,还有较多的硫酸盐(FeSO4)。MoDTC与ZDTP甲复配时边界反应膜的形成可采用Pearson的硬软酸碱(HSAB)原理来阐释。  相似文献   

3.
利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对渗氮活塞环/铸铁缸套在ILSACGF-3发动机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DTC能与GF-3全配方发动机油中的ZDTP/磺酸钙添加剂体系产生协同作用,在活塞环和缸套表面生成减摩和抗磨的摩擦反应膜,从而显著降低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摩擦系数(最低0.03),同时缸套的磨损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介绍用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润滑油中抗氧剂含量,在3650cm^-1处做为T501的测量峰,利用外标法测定,并考察了胺类、醇类等添加剂对T501的干扰。重点考察了方法的准确性,并同时与液相色谱做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极压抗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凤  郑发正  季峰 《润滑与密封》2007,32(3):150-152
采用四球机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在150SN基础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及其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亚甲基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双DTC)添加剂的抗磨协同效应,并对MoDTC抗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oDTC在基础油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与ZnDDP、双DTC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磨协同效应,特别是与ZnDDP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抗磨协同效应,这可能是ZnDDP有助于MoDTC在摩擦表面形成更多的MoS2。  相似文献   

6.
红外光谱法检测润滑油中水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外光谱法在润滑油水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介绍了水分在几种常见类型的润滑油中的不同红外响应,探讨了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油中水分含量的方法以及干扰因素.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峰位以及定量计算方法,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油中水含量;在利用红外光谱检测油中水分含量时,必须注意到参考新油中水分含量以及润滑油中的固体污染物(粉尘、积碳、磨损金属颗粒)和液体污染物(乙二醇)等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7.
油溶性有机钼与钙镁型清净剂复合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 DTC)与钙镁型清净剂复配时的摩擦学性能。借助白光干涉仪、扫面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斑表面进行分析,探讨复配体系的摩擦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o DTC与钙镁型清净剂复配时都表现出一定的减摩抗磨协同性,当Mo DTC质量分数为0.3%~0.5%,清净剂质量分数为2%~3%时,复配体系摩擦学性能相对更显著,这主要是在摩擦过程中形成的Mo S2化学反应膜和相应的沉积膜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法的在用润滑油黏度快速测定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标准油样和某润滑油在用油样进行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分析,选择1 465 cm-1作为测定其黏度的特征峰,分别对标准油和在用油样的黏度和相应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处的吸光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出回归方程。并用该润滑油的新油样品较正了标准油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法测定在用某润滑油的黏度是可行的,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红外光谱法能快速测得油品氧化面积的优点,将红外氧化面积与实验室常规酸值测定法测得的润滑油酸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出一种利用红外氧化面积表征润滑油酸值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配制的某航空润滑油新油样及在用油油样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常规酸值分析,选择红外谱图中1 800~1 670 cm-1区域作为测定润滑油酸值的氧化区域,对红外峰面积与标准油和在用油的酸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出回归方程并进行了较正。结果表明,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法测定某航空润滑油新油及在用油的酸值是可行的,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常彬  金中令 《现代仪器》2002,8(6):35-36
本文总结了润滑油中添加剂的测定方法,本文特别对应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的添加剂的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实际工况下采集的在用润滑油,依据ASTM标准试验方法与条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与自动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得氧化度与总酸值,并研究得到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氧化度与总酸值高度相关,说明用红外光谱测定的氧化度代替电位滴定法测定的总酸值是可行的。但不同类型的油品总酸值与红外氧化度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以氧化度理论计算总酸值需要有足够多的样品实测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两用燃料发动机油抗劣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根据润滑油组分中各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出现和变化,研究了开发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与参比油在运行期间,润滑油的氧化值、硝化值、硫化值的变化程度,发现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运行18 000 km后,其氧化值变化范围为2.45(ABS/0.1 mm)、硝化值变化范围为2.03(ABS/0.1 mm)、硫化值变化范围为3.85(ABS/0.1 mm)。结果表明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有着良好的抗劣化性能,红外光谱技术是研究润滑油抗劣化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了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 iDDC)与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V7723)、硫化异丁烯(VSB)和非硫磷钼酸酯(MoNO)添加剂的极压和抗磨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极压和抗磨协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B iDDC添加剂在基础油中具有突出的极压性能,并且与V7723和VSB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极压协同效果,但是在抗磨性能上,没有产生协同作用。然而B iDDC和MoNO添加剂复合后,不仅表现出了很好的抗磨协同作用,而且没有降低油样的极压性能。  相似文献   

14.
曹京宜  付大海  张锋  杨光付 《现代仪器》2004,10(3):35-36,32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对含有二种共混树脂的船用涂料进行分析研究。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样品 ,绘制工作曲线 ,即可进行此类共混物的定量鉴定 ,通过比较同一谱图中代表各组分的独立峰的吸光度 ,从而求得各组分之间的相对含量。此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车用发动机润滑油要求更换时间普遍较短的问题,以不同材质容器进行实验室静置试验和不同车辆行车试验,研究在车辆日均运行里程低的行驶状态下发动机润滑油的质量变化情况,探讨"6个月换油"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7组持续6个月的实验室静置试验中,发动机油的总酸值、运动黏度和起始氧化温度仅发生了轻微变化;日均运行里程为1. 1 km的行车试验进行约27个月后,发动机油仍保持良好状态,远未达到换油指标。对于较少使用的车辆,其发动机油的换油周期可以适当延长,甚至可以延长至4倍或者更多。  相似文献   

16.
研究光栅红外光谱法在润滑油溶解水现场测定的应用。介绍光栅红外光谱法检测润滑油中溶解水的原理,探讨定量检测润滑油中溶解水含量的方法及干扰因素。结果表明:分辨率在15 cm-1的光栅红外满足润滑油中溶解水定量检测的要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结合SIMCA润滑油分类能够实现现场定量检测润滑油中溶解水含量,并可降低其他污染物干扰。光栅红外光谱法大大简化了现场油品分析过程,且受环境影响小,可广泛应用于离线实验室和现场油液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7.
红外光谱法测定聚异丁烯中端基烯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测定聚异丁烯中端基烯含量的试验方法。该方法选用石油醚溶解样品,采用差谱技术以725cm^-1吸收峰作为差谱终点判据,通过调整差减因子可得到样品端基烯的差谱图,定量方法为面积积分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数据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可满足常规实验室快速控制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11个不同基础油含量的50—1—4Ф润滑油样品(标准油)和从现场采集的28个在用50—1—4Ф润滑油样品(在用油)进行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分析。选择1465cm。作为测定其运动粘度的特征峰,分别对标准油和在用油样品的运动粘度和相应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处的吸光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给出了回归方程。用另外20个新油样品较正了标准油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法测定未用及在用50—1—49Ф润滑油的运动粘度是可行的,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配制的不同3号喷气燃料含量的50-1-4φ润滑油样品作为航空润滑油燃料污染水平测定的标准模拟油样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选择红外谱图中805-755 cm-1区域作为测定滑油燃料污染水平的定量区域,对此区域峰面积与相应的样品燃料污染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航空润滑油的喷气燃料污染水平是可行的,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无灰、非磷极压抗磨剂——含羟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DDCSD)。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热分析仪考察其热稳定性,使用四球试验机及SRV考察其在复合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摩擦表面形貌及表面化学成分。结果表明,DDCSD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有效提高基础脂的抗磨、减摩及极压性能,可作为多功能润滑油脂添加剂ZDDP的替代品。这是由于DDCSD在摩擦过程中发生化学吸附及摩擦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具有抗磨减摩性能的边界润滑膜,从而起到抗磨减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