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互信息的PCA方法及其在过程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主元分析(PCA)是一种经典的特征提取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多变量统计过程监测,其算法的本质在于提取过程数据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然而,传统PCA算法中定义的相关性矩阵局限于计算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无法衡量两个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强弱程度。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互信息的PCA方法(MIPCA)并将之应用于过程监测。与传统PCA所不同的是,MIPCA通过计算两两变量间的互信息来定义相关性,将原始相关性矩阵取而代之为互信息矩阵,并利用该互信息矩阵的特征向量实现对过程数据的特征提取。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相应的统计监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MIPCA用于过程监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改进MPCA的间歇过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基于不同展开方式的多向主元分析(MPCA)方法在线应用时各自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变量展开的MPCA方法,实现间歇过程的在线监控与故障诊断。该方法采用随时间更新的主元协方差代替固定的主元协方差进行T2统计量的计算,充分考虑了主元得分向量的动态特性;同时引入主元显著相关变量残差统计量,避免SPE统计量的保守性,且该统计量能提供更详细的过程变化信息,对正常工况改变或过程故障引起的T2监控图变化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最后提出一种随时间变化的贡献图计算方法用于在线故障诊断。该方法和MPCA方法的监控性能在一个青霉素发酵仿真系统上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监控性能,能及时检测出过程存在的故障,且具有一定的故障识别和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多向核主元分析法(MKPCA)在监控动态非线性和多模态间歇生产过程故障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物理信息熵的多阶段多向核熵成分分析(multiple sub-stage multi-way kernel entropy component analysis,MSMKECA)的新方法用于故障监控。该方法首先通过核映射将数据从低维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其次在高维特征空间依据熵结构信息计算每个时刻数据矩阵的相似度指标进行阶段划分,将间歇过程划分为各稳定阶段和各过渡阶段,并在过渡阶段用时变的协方差代替固定协方差;最后在划分的阶段里分别建立模型进行间歇过程监测解决间歇过程的动态非线性和多阶段特性;将所提出的算法应用于青霉素发酵仿真系统的在线监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互信息的分散式动态PCA故障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现代大型复杂动态过程来讲,不同测量变量会存在不同的序列相关性,而且变量间的相互影响会体现在不同的采样时刻上。为此,结合利用分散式建模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分散式动态过程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对每个测量变量都引入多个延时测量值后,利用互信息为每个变量区分出与其相关的测量值,并建立起相应的变量子块。这种变量分块方式使每个变量子块都能充分地获取与之相对应的自相关性与交叉相关性信息,较好地处理了数据的动态性问题。然后,利用主元分析(PCA)算法对每一变量子块进行统计建模从而建立起适于大规模动态过程的多模块化的故障检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用于动态过程监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步进MPCA及其在间歇过程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向主元分析法(MPCA)在间歇过程监控过程中需要预测过程未来输出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步进多向主元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一系列的PCA模型,避免了对预估过程变量未来输出的需要,通过引入遗忘因子能够自然地处理多阶段间歇过程的情况。对于多阶段链霉素发酵过程的监控表明,相对于普通MPCA,步进MPCA能够更精确地对过程故障行为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7.
从建立潜变量自回归(AR)模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潜变量自回归(LVAR)算法的化工过程动态建模与监测方法,旨在提取动态潜变量的同时给出各潜变量的AR模型。LVAR算法在最小化潜变量的AR模型残差的约束下,通过同时搜寻投影变换向量与AR系数向量,实现了对动态潜变量的特征提取及其AR模型的建立。此外,LVAR算法通过先提取动态潜变量后提取静态成分信息的方式,有效地区分了采样数据中的自相关性与交叉相关性。在对比实验中,通过比较分析LVAR方法与其他三种典型的动态过程监测方法在经典化工过程对象上的故障监测结果,验证了LVAR方法在动态过程监测上的优越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多向核独立成分分析(multiway kernel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MKICA)在监测间歇过程非高斯性和非线性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其仅仅是将线性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白化扩展到非线性领域,但数据经KPCA白化后只考虑数据信息最大化未考虑数据簇结构信息的不足,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核熵成分分析(kernel entropy component analysis,KECA)代替KPCA白化的过程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AT展开方法将过程三维数据变为二维数据;其次用KECA进行白化处理的同时解决数据的非线性;然后建立ICA监测模型用于非高斯生产过程监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青霉素发酵仿真和实际的工业过程并与MKICA方法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算法在实施投影变换挖掘潜在特征成分时,不同投影变换方向对原始数据不同测量变量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值。而从故障检测的角度出发,各个测量变量的重要性程度是等同的。因此,传统PCA方法的过程监测性能还有待商榷。为克服这一缺陷,借鉴基于机理模型故障检测方法生成误差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缺失变量估计误差的工业过程监测方法。首先,通过逐一假设每个测量变量缺失后,利用PCA模型中处理缺失变量的迭代算法(iterativealgorithm,IA)推测出相应缺失变量的估计值。然后,以缺失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的误差作为被监测对象实施在线故障检测。通过逐一假设变量缺失的方式,等同地对待了每个测量变量。而利用误差实施监测则可以在缺失变量前提下,通过监测误差的变化反映出该缺失变量对PCA模型中特征成分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在TE过程上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SPM的多变量连续过程在线故障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一类模型未知带有隐含故障的多变量连续过程故障预测问题。基于统计过程监测(SPM)方法,提出了一种上述故障预测问题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正常状态下的样本数据建立主成分分析(PCA)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构造出预测特征量,最后对该特征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从而预测出系统的剩余有效寿命(RUL)。针对线性时不变系统构造了预测特征量,并分析了在一定的系统结构假设和故障假设下的剩余有效寿命预测误差。基于CSTR的仿真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