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接枝共聚物PET-PP与PET/PP共混体系结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能增进PP和PET相容的接枝共聚物PET-PP。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对PET-PP与PET/PP共混的多相体系研究结果表明;PP-PET接枝共聚物能降低PET的冷结晶峰温(T_(cc))和熔体结晶峰温(T_(mc)),但不影响PET的熔融温度(T_m)。在它们的三元共混体系中PP对PET有结晶促进作用,但并不生成共晶。电子显微镜(SEM)照相证明了PP-PET确实增强了PP和PET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PP/POE/纳米碳酸钙三元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增韧剂,以纳米CaCO3为增强剂,将传统弹性体增韧方法与新型纳米粒子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出了共聚聚丙烯(PP)/POE/纳米CaCO3三元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CaCO3用量对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纳米CaCO3)为5%左右,用少量均聚聚丙烯(PPH)代替共聚聚丙烯可改善复合材料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钛酸四丁酯(TBOT)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偶联剂,以溶剂挥发法制备淀粉/聚乳酸共混材料。考察了材料的相容性、吸水性以及降解性,利用IR、DSC和SEM等对材料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共聚物的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较好,以KH550为偶联剂的材料在酸碱缓冲液中的稳定性最好,pH值随时间变化最小,264 h后在酸液中为0.42,在碱液中的为1.10;以KH550为偶联剂的吸水率最低,为18.2%。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改善了材料的相容性,提高了共混体系的耐水性和耐酸碱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DPE与EVOH不相容,EVOH以球形颗粒均匀分散在LDPE基体中,添加PE-g-MAH后可显著改善EVOH的分散性,大幅降低EVOH的结晶温度,进一步提高EVOH/LDPE共混物的强度及对一类萜类物质的阻隔性能。另外,当EVOH含量为10%(w)时,EVOH/LDPE共混物的阻隔性能相对纯LDPE有明显提升,之后进一步提高EVOH含量,阻隔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的热熔融性能、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加工流变性能。结果表明,EVOH为结晶性材料,于198℃时完全熔融,在200℃左右可以进行熔融加工;EVOH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很高,而断裂伸长率却较低,表明其作为厚制品时是一种刚性较好的材料;EVOH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黏度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属温敏性材料;EVOH在挤出加工时,挤出机各段加热温度应有较佳分布,同时要合理控制挤出速率;用EVOH改性高密度聚乙烯(HDPE)时,可以显著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用HDPE改性EVOH时,随HDPE加入量增大,共混物的挤出主机电流下降,说明材料的熔体黏度下降,挤出机负荷降低,共混物的加工流变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虽然有硬度高和加工性能优良等特点,但聚丙烯缺口敏感性高,其制品冲击强度低,尤其低温时更为突出。POE是聚烯烃弹性体,既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又具有橡胶的交联性,对聚丙烯增韧效果较好。POE虽可明显改善PP韧性,但却使材料刚性下降、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7.
PP/EPDM共混物动态硫化工艺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不同的动态硫化工艺和硫化体系对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PDM加入量小于30%时,用双螺杆挤出机构动态硫化比用双辊开炼机动态硫化效果更好。以过氧化苯甲酰(BOP)为硫化剂,加工条件容易控制,并可得到综合性能好的PP/EPDM共混物。  相似文献   

8.
对以MP(马来酸酐 PP)、MPA(马来酸酐 PP 胺类)作为增容剂对NBR/PP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及不同牌号的基质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研究,通过透射电镜对产品的亚微观结构和结晶相形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用悬浮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苯环的系列低聚物添加剂PS-L,研究了添加量为8%(质量分数)时共混体系的防丝情况,同时考察了共混纤维卷绕丝的聚集态结构对其牵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PS-L的加入使纤维的可位伸性能有所改善,并能够明显的改善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共混纤维的强度、初始模量增大,断裂伸长降低,回弹性变好,纤维刚性也有所改善;同时,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也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将等规聚丙烯与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RCPP)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在程序升降温及淬冷条件下的结晶和熔融行为以及淬冷试样的力学性能。DSC测试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熔融温度、结晶温度等参数以及熔融再结晶行为均随共混物的组成及升降温条件的变化而改变;WAXD测试结果表明,聚丙烯试样的晶体类型不受共混影响,均为α-晶型,共混物的结晶度随RCPP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拉伸测试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杨氏模量及屈服强度整体上随RCPP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并受晶体微观结构的影响。讨论了结晶和熔融行为反映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石油化工》2016,45(2):210
采用抗冲聚丙烯(hi 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进行共混得到hi PP/PET共混物。利用DSC,DMA,SEM等方法分析了PET的冷结晶行为,研究了hi PP/PET共混物中各组分的相区,探讨了分散相体积收缩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hi PP/PET共混物在注塑成型过程中,PET结晶不完善,在120℃时即可完成冷结晶。hi PP/PET共混物中,橡胶、聚丙烯和PET各自具有独立的相区,橡胶和PET形成各自的独立颗粒。未经退火处理的hi PP/PET共混物的抗应力发白性能较好,共混物中的橡胶颗粒尺寸与hi PP相比有所降低,共混物中PET颗粒的收缩程度与基体差异不明显。退火之后PET颗粒的体积发生收缩,共混物中的内应力增大,聚丙烯/PET两相界面分离的趋势增加,使hi PP/PET共混物的抗应力发白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_3O_4颗粒,用TEM、XRD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乳化一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载阿奇霉素复合微球(PIA-AZM-MS),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球配方。在此基础上,加入适量的纳米Fe_3O_4颗粒制备了聚乳酸/Fe_3O_4载阿奇霉素复合微球(PLA/Fe_3O_4-AZM-MS)。对这两种微球的形态、粒径、平均载药量、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较均匀;纳米Fe_3O_4的加入可提高载药微球的平均载药量,磁性微球的粒径更小;聚乳酸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明显的药缓控释作用,而聚乳酸/Fe_3O_4载阿奇霉素微球的药物缓释性更佳。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以9,9-二(甲氧基甲基)芴为内给电子体的MgCl2载体型Zigler-Natta(Z-N)催化剂与单活性中心茂金属催化剂制备出Z-N/茂金属复合催化剂Z-M,考察了催化剂组分含量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催化剂Z-M中的Ti,醚,Al,Zr质量分数分别为3.10%,12.00~15.00%,12.00%,0.12%时,常压聚合催化活性可达2.70×105g/(mol.h),制备的均聚聚丙烯(PP)等规度可达98.9%,适于作为抗冲共聚PP基体。利用Ti,醚,Al,Zr质量分数分别为2.95%,13.10%,11.80%,0.11%的复合催化剂Z-M在模式装置上所制备的抗冲共聚PP性能优良,在保持与传统Z-N催化剂制备的抗冲共聚PP其他性能相当的基础上,常温悬臂梁冲击强度提高至659 J/m。  相似文献   

14.
15.
PP/EPDM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PP/EPDM热塑性弹性体的硫化体系、硫化温度、硫化时间以及炭黑、滑石粉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与硫磺的配合使用可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硬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和压缩永久变形;炭黑与滑石粉配合使用且配比为15:15时,共混物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甲醇汽油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未调整汽油机结构的前提下,开展了燃用不同掺烧比的甲醇-轻烃汽油对发动机输出功率及燃油经济性影响的研究,并进行了混合燃料的相分离温度实验。结果表明,M65(甲醇体积含量为65%)甲醇汽油既能使发动机稳定运行,又可在?10℃以上保持均一相,无助溶剂添加;但与90#汽油相比,其动力性下降明显。向M65中添加1.5%(质量分数)的增能剂A后,该燃油的动力性提高到了90#汽油的水平,且油耗量(当量汽油)优于90#汽油,适宜在最低气温高于-5℃的地区或季节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分散颗粒形态对抗冲共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有较大影响。综述了影响分散颗粒形态的因素,包括等规聚丙烯的分子结构和丙烯均聚工艺、等规聚丙烯和乙丙橡胶之间的相容性、长丙烯链段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等规聚丙烯和乙丙橡胶之间相容性的增强作用、长乙烯链段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乙丙橡胶流变性的干扰等。调整共聚反应的乙烯与烯烃摩尔比可以有效改善抗冲共聚聚丙烯分散颗粒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