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设计了螺旋式同轴管,对原系统和空调系统进行了系统台架对比,最后将同轴管系统搭载在一辆汽油SUV车型上,并适当降低压缩机传动比,考察其降温效果,对比了原车和改装后的车的空调系统油耗。结果表明采用同轴管系统并适当降低压缩机速比可以使空调系统油耗降低0.3L/100km。  相似文献   

2.
《流体机械》2013,(12):65-69
介绍了一套电动客车变频热泵空调系统,对样机在不同压缩机频率和不同风扇电机频率下的制冷/制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试验曲线,并分析了压缩机频率、风扇电机频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电动客车采用变频热泵空调系统,通过调节压缩机和风扇电机的运转频率,可以达到提高空调系统性能和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机电工程技术》2012,(3):77-77
2012年2月28日,海立集团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立)新能源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以及商用空调空调涡旋压缩机成功下线。其中已经被列入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新能源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率先突破了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技术瓶颈,市场前景尤为看好。  相似文献   

4.
<正>1.组成及原理(1)组成工程机械空调系统可分为制冷系统和电控系统2个子系统。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电子扇、干燥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鼓风机、循环管路、制冷剂、润滑油等组成,如图1所示。电控系统主要由蓄电池、点火开关、保险丝、空调开关、电阻器、温控开关、压力开关、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继电器等组成,如图2所示。(2)主要部件功用压缩机工程机械空调制冷系统常用斜盘式压缩机。其功用是:一方面维持制冷剂在系统中的流动;另一方面对气化后的制冷剂加压形成液态制冷剂,以便在冷凝器中减压后放热。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各企业为响应国家节能政策开始大力发展电动客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客车行驶里程较低,其冬季供暖方式主要为电加热或者附加柴油燃烧器加热,前者能耗大,造成客车续航能力进一步受限,后者不符合清洁能源要求。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既可以吸收环境热能实现低温制热,有效提升客车续航能力,也能高温制冷,实现空调系统的全年冷热综合需求。主要研究制冷工况下CO_2充注量对纯电动客车空调系统的影响,并在最佳充注条件下研究了环境温度,压缩机转速以及气体冷却器送风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客车空调系统最佳充注量范围为6~8 kg。在最佳充注量下,随着转速的提升,压缩机耗功、系统制冷量增加,COP降低;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制冷量下降,压缩机耗功增加,COP下降;气冷风量的增加会使压缩机耗功减少,制冷量增加,COP增大。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们对叉车操作舒适性要求日益提高,在叉车上安装空调制冷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大吨位重型叉车大多已安装了冷暖空调,2.5~3.5t内燃叉车却很少安装空调。本文介绍叉车空调系统的原理,对3t内燃叉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安装方法进行解析,对其优缺点进行阐述,旨在探讨提升3t叉车空调制冷系统设计水平,提高产品品质。1.空调系统原理叉车空调系统由制冷系统和电控系统组成。(1)制冷系统3t叉车空调系统主要部件由压缩机1、冷凝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电动空调系统是一种直接依靠电动机驱动的辅助系统,代表着未来新型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方向。以空调压缩机驱动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软硬件设计,验证了压缩机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对电动空调系统的研发具有参考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动涡旋压缩机可靠性好、效率高,具有无极调速的优势,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部件。目前,电动涡旋压缩机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电动涡旋压缩机的使用需求,润滑与回油对电动涡旋压缩机系统有着作用。针对电动涡旋压缩机的润滑与回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高电动涡旋压缩机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正夏季来临,空调成为缓解酷热的唯一方式,然而由于使用时间过长、震动断裂,极易出现冷媒泄漏。空调制冷系统管路内使用久了,经过无数次的高低温、高低压循环,长时间的震动造成焊点开裂,引发泄露问题。在制冷系统冷媒泄漏之后空调继续工作,会导致空调制冷效果差,压缩机频繁启停,甚至烧毁,最终整个空调系统无法运行,业主燥热难耐。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进口轿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性能,以两款常用压缩机为例,进行了实例剖析,提出了检查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定频空调压缩机启停频繁、噪声大及效率低等缺点,开发了基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正弦波控制的中央空调压缩机变频控制器.控制器采用通用单片机,依据矢量控制理论,通过估计转子磁链成功实现了转子位置和转速的在线检测.压缩机在中低速时使用单位电流最大转矩控制方法,提高了压缩机及空调整机的效率;高速时利用弱磁控制,提高了压缩机的转速.软件算法在中央空调变频压缩机上得到验证.空调运行时,压缩机的电压和电流正弦度好,转速波动小,效率高于另一种国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变频控制器实现了空调的变频节能,可以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流体机械》2015,(10):73-78
建立了基于闪发蒸汽冷却技术及R134a为工质的高温空调器数学模型,分析并比较了R22单级压缩、R22闪发蒸汽冷却和R134a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在不同室外气温度下系统冷凝压力、压缩机排气温度、制冷量、耗功和性能系数。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R134a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最低,制冷量较小,较R22制冷系统适宜于环境温度50℃以上工况。当环境温度介于42~50℃时,闪发蒸汽冷却技术可有效降低以R22为工质的空调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提高系统制冷量和性能系数,但冷凝压力和耗功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汽车非独立式空调系统工作稳定性差、停车无法使用等现状,提出了独立式电动空调系统的方案和设计思路,一方面用模糊控制器来控制汽车行车时压缩机转速实现汽车室内温度的智能控制.另一方面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将压缩机由原来的发动机驱动改为由发动机和电动机选择性驱动,实现停车空调制冷功能.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利用Matlab/Simulink分别对非独立式空调系统和独立式电动空调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充分说明了独立式电动空调系统,使汽车行车过程中动力性下降,停车时不能使用空调的问题得以解决,也使汽车室内温度更加适宜,舒适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空调制冷压缩机技术发展研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压缩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尤其是国内近年来在涡旋压缩机型线、工质、润滑以及变频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涡旋式压缩机回顾,提出了涡旋式压缩机发展方向。近来年,伴随着压缩机相关工业技术的进步,制冷与空调压缩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制冷系统的整机能效比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未来的能源供应趋紧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迫使我们不断探索制冷与空调行业的新技术,以适应我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5.
空调机组制冷系统运行时,由于管理操作上的不当,制冷压缩机往往会发生“奔油” (又称油击)现象,使压缩机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到整个空调机组的使用。 一、“奔油”及其危害 启动空调机组的制冷压缩机,曲轴箱内的滑油呈泡沫状沸腾,浑浊不清,油位急剧下降,压缩机发出不正常的“滴滴”以至“塔塔”的机音,这种现象称之为“奔油。“奔  相似文献   

16.
压缩机是船舶空调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运行障碍,其中以液击损坏故障最为常见。液体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内部后会对内部设备造成损坏,导致压缩机无法正常运行。在实际中,结合压缩机工作原理以及实际工作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做好日常维护管理,避免液击损坏问题,确保空调制冷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电动涡旋压缩机是电动空调的核心部件,在生产制造装配时,电动涡旋压缩机对动静涡旋盘轴向配合间隙有严格要求,必须在一定的合适范围之内,压缩机才能高效运转。在生产线上此间隙现需检测员用量具配合工装来检测,效率较为低下,本文提供了自动测量调整技术的设计方案,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驾驶舒适性要求,出厂的大部分装载机均配装有空调制冷系统。部分客户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在采购装载机后请他人或自行加装空调制冷系统。本文以龙工LG853B型装载机加装空调制冷系统为例,介绍加装空调制冷系统的要求、关键部件的选配与安装要点,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空调制冷系统循环水泵是动力设备的用能大户,它用于持续给卷烟厂联合工房生产工艺空调提供冷源,本文通过六西格玛质量改进的FMEA工具,分析制冷系统水泵能耗大的原因,并利用技术手段解决,提高空调制冷系统水泵输送效率,以达到降低空调制冷系统水泵输送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从空调企业对压缩机仿真性能需求的实际出发,采用美国空调与制冷协会标准ANSI/ARI 540提供的"三次方十系数"方法对某品牌的定转速涡旋压缩机进行了性能参数的仿真模型建立,同时对压缩机质量流量和输入功率进行了吸气过热度的修正。在制冷剂物性计算方面本文采用了NIST Refprop7.0物性计算软件,通过Refprop在Matlab仿真程序中的调用顺利实现热物性与传输特性计算。该压缩机仿真模型精度较高且调用方便,为制冷系统仿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