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改造区域供热系统为区域供热与供冷联合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应用吸收式制冷机为冷源的区域供冷系统的优势与前景,介绍了目前世界最大的区域供热供冷系统-韩国汉城区域供热供冷联合系统及其设计得芬兰埃柯诺能源有限公司。根据汉城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经验,提出了设计建设区域供热供冷联合系统时应考虑的一些重要内容。介绍了先进的适用于低温区域供热系统的新型低温热水溴化锂制冷技术,该技术应用80℃热水驱动制冷机组,不仅可实现较高的COP值而且可使回水温度降至55℃以下  相似文献   

2.
南京鼓楼软件园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该区域供冷供热系统.通过与日本东京晴海Triton广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对比得出:在区域供冷系统设计中应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能源站应尽量靠近平均容积率大、冷热负荷集中的区域.对泵的选型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区域供冷供热在校园规划中的实施方法,并以上海市近郊的某一个实际工程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校园的供冷供热负荷。在此基础上,模拟了3种供能方案:单体建筑独立设置供冷供热系统、区域集中设置供冷供热系统、集成地源热泵的混合式区域供冷供热系统。3种方案的对比说明:校园实行区域集中供能既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又可以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当将地源热泵系统集成到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中时,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4.
本论及国外区域供热供冷技术的发展,并对国外区域供热供冷系统进行分类,同时讲述了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吐鲁番地区某太阳能区域供热供冷工程的设计实践为例,对大型太阳能供热供冷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节能效果、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说明了通过提高规模,发展大型太阳能供热供冷技术可在满足建筑供暖空调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太阳能供热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此外,太阳能能量密度低,不稳定,大型太阳能供热供冷系统复杂,需要通过科学细致的计算分析,设计,安装和调试实现。  相似文献   

6.
《区域供热》2015,(1):115-117,127
20世纪80年代,瑞典开始将热泵系统区域供热作为一项重要市政基础建设,进行大规模的安装,在短短几年内,大型热泵站在大多数较大的瑞典城市得以运行。十年后,使用热泵系统实现区域供冷的热潮相继而至,最初通常与区域供热相结合。一直以来,瑞典是世界上成功应用热泵技术实现区域供热供冷的领军国家,致力于完善建设并且国际化推广本土经验。当今,节能减排和新型环保型能源的应用成为中国在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词,这成为了将热泵/区域供冷技术以及在欧洲的应用经验引入中国的大好时机。本文将介绍集中热泵系统供热供冷系统的优点,瑞典的热泵系统成功经验以及此项技术在中国因地制宜的和谐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建筑》2009,(6):121-123
20世纪80年代,瑞典开始将热泵系统区域供热作为一项重要市政基础建设进行大规模的安装,在短短几年内,大型热泵站在瑞典中型以上城市得以运行,10年后,使用热泵系统实现区域供冷的热潮相继而至,最初通常与区域供热相结合,一直以来,瑞典都是世界上成功应用热泵技术实现区域供热供冷的领军国家,致力于完善建设并且国际化的推广本土经验,当今.节能减排和新型环保型能源的应用成为中国在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词.成就了将热泵1区域供冷技术以及在欧洲的应用经验引入中国的大好时机,本文将介绍集中热泵系统供热供冷系统的优点,瑞典的热泵系统成功经验以及此项技术在中国因地制宜的和谐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采用基于负荷预测优化控制的控制策略,通过对取水站、能源站、供冷供热管网及末端区域用户供冷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工程概况大连星海湾商务区污/海水源热泵供热供冷项目位于亚洲最大的公众广场─大连星海广场的东部。由于该区域靠海,海水源热泵站不失为为该区域供热供冷的好方法。一座污水处理厂也坐落在该区域中,为热泵系统提供了更好的热源水,增强了这一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重庆市江北城中央商务区(CBD)的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能源站的系统设计。计算了该能源站的空调冷热负荷,详细介绍了机房布置、自控设计、冰槽做法及对水环境的影响。该工程将冰蓄冷与热泵系统结合,同时实现了区域集中供冷供热,并采用了江水直接冷却技术。经测评,该系统相对传统的供冷供热系统,夏季节约费用993.3万元,冬季节约费用909.4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采用基于负荷预测优化控制的智能化控制策略,通过对取水站、能源站、供冷供热管网及末端区域用户供冷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地表水在供冷供热中应用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地表水供冷供热技术的应用现状,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同时分析了我国地表水源热泵的应用前景,并重点介绍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城市中心区的开式地表水源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13.
《建筑电气》2012,(1):11
概要: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采用基于负荷预测优化控制的控制策略,通过对取水站、能源站、供冷供热管网及末端区域用户供冷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导读:对于重庆等沿江城市,利用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不失是节能的一个新途径。江水源集中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在世界主要地区的应用情况,指出迅速增长的供冷需求是目前建筑能源领域出现的新趋势,将对电力供应和能源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在符合条件的地区适度发展区域供冷能减缓这一影响,并提高空调系统的经济、环境、能效性能.  相似文献   

15.
南京鼓楼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域供冷项目目前是江苏省最大的区域供冷供热项目,该区域供冷供热项目所集成的技术、运行节能效果预测、运营方式都具有良好的效果.该项目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重庆江北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是重庆地区乃至西南地区首家采用能源服务模式的大型水源热泵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对南方地区区域供冷供热的推广具有极强的探索试验意义。重庆大剧院是重庆江北城CBD区域先期投入使用的一座公共文化建筑,作为江北城CBD区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第一个用户,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多种区域能源站方案的自动优化设计和方案技术经济分析,针对区域能源站数量选择、区位选址和供冷供热范围划分,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优化分析方法;对区域供冷供热的管网路由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自动管网路由优化方法。在实际工程典型区域供冷项目中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全集中、半集中和全分散能源站的经济性;并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该方法有别于当前依赖专家经验的常规能源站选址和路由优化设计,是一种可定量计算评估的设计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区域供冷供热应用于住宅区的前景和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焕 《住宅科技》2004,(5):46-48
区域供冷供热在住宅区的应用,符合"节能、环保、舒适"的城市规划和能源政策导向,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住宅固有的特点,区域供冷供热在住宅区的应用应在使用舒适性和可靠性、成本、收费等方面考虑如何使业主真正受益,并从投资、实施、经营、管理等多方面落实必要条件,促使区域供冷供热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区域联合供热、供冷及供水的能源供应系统——城市大热容水环系统,阐述了该系统高效直接地将建筑冷热量移位互补利用的思想,阐述了该系统分级水处理的思想,阐述了该系统将区域供热、供冷与供水三个管网的功能用一个大管网代替的管网形式,阐述了该系统用户侧分质供水的理念,即提供用户直接饮用水、生活一般用水、生活热水和杂用水,同时也阐述了该系统各子系统的组成、设计实施方案以及系统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杜玉吉  郭林  周霖 《建筑节能》2017,(12):104-107
传统空调系统设计强调一次投资的节约而忽视后期运行费用,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型公建的联合能源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根据建筑冷热负荷波动变化采用不同的供能方式,弥补常规供冷供热方式存在的功能单一、设备闲置率高、低效率运行等缺陷,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节能效益。以一栋300 000 m~2的公共建筑为例,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该联合能源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投资虽然增长了25.7%,但全年运行费用减少了34.68%,投资回收期为2.3年,全年一次能源消耗量减少了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