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针对G83油藏超低渗透油藏多期河道叠加,平面压力分布不均,剖面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矛盾,从储层平面连通关系,剖面非均质性差异找原因,在岩心观察与测井岩电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储层侧向、垂向砂体叠置样式,总结评价连通关系,形成“静态资料识别+动态资料验证”单砂体刻画方法,利用“精细单砂体刻画+剩余油分布”重新认识储层挖潜方向;总结了以“提高剖面动用程度+改善平面连通关系”为主的动用技术,对类似油藏中期开发及单砂体动用挖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油田储量动用状况定量描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大庆多层砂岩油田,多套层系开发条件下,油田高含水后期,确定储量动用状况的一种新的剩余油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田的地质特征和见水状况,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测算和模拟目前的剩余油分布现状,现场调整实施后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后续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应用》2017,(10):39-45
本文主要以吴起油田五谷城X255C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C6低渗透油藏低产井的储层特性和不同开发阶段,以油藏为单元,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注水开发为主,细分建产单元、强化随钻分析、精细测井解释、优化储层改造等与之相适应的提高单井产量的方法及技术,并根据油田开发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使低品位油藏单井产能得以充分发挥,最终提高了采收率和效益,也为长庆油田同类油藏及0.3 m D储层有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时为一大型内陆淡水湖盆,长6沉积时湖盆开始收缩,物源供给充足、砂体发育,是中生界主要的储集体之一.随着姬塬油田近年来快速高效建产,长6油藏目前已成为主力建产层位,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是实现储量良性接替的重要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6.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属于低渗透油田,非均质性强,开采难度大。由于油藏各小层物性差别大,注水开发各小层的启动压力梯度不一。根据各小层的物性、实际开发状况确定合理注采井距对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考虑E31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分析了影响E31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因素,提出了根据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确定合理注采井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华庆地区位于陕西省吴旗县白豹乡和甘肃省华池县乔河乡境内,面积约1670km2,属黄土塬地貌。白153~白155井区位于华庆油田东部,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的南部,总体为一西倾单斜,倾角不足1°。本区自上而下钻遇地层有第四系,第三系,下白垩统志丹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和富县组,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4+5、长6、长8等,其中长6油藏为目前华庆油田主要开采的产油层位之一。本文从沉积特征,岩矿特征,物性特征,非均质特征等方面综合研究了本区的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8.
卢时林 《特种油气藏》2011,18(3):116-118,141
欢西油田薄层稠油估算地质储量为800×104t,占稠油总储量的6.6%,主要分布在锦91、锦90边部、锦16块于楼南部、锦25块西北部、千12块兴隆台油层南部、锦17、锦612等区块。由于油质稠、油层薄或受边底水的影响,无法利用直井技术实现经济有效开发。2007年以来,通过加大水平井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有效解决了利用直井开发薄层稠油时出现的各种难题,成为开发薄层稠油的一项主要技术。通过现场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欢西油田薄层稠油估算地质储量800×10~4 t,占稠油总储量的6.6%,由于油质稠、油层薄或受边底水的影响,利用直井开发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2007年以来,通过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水平井开发薄层稠油的主要技术,可有效解决利用直井开发薄层稠油所遇到的各种难题,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延长油田西部油区三个典型工区长6油组的小层顶面构造特征、砂体展布特征、油层厚度分布特征、顶面构造与油层厚度、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基础数据库,采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进行地质建模。依据分层数据、井斜数据、小层顶面构造图,建立构造三维模型。分析研究各小层的砂层展布特征及物性变化规律,在相控的基础上建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三维地质属性模型;根据油藏工程方法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理论,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对西部长6油藏未注水老区进行井网适应性评价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1.
盘古梁长6油藏为构造—岩性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油田开发中含水阶段,综合含水上升,油井水侵严重,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本文针对长6油藏储层物性、储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长6油藏注水开发的注采矛盾,分析了控水稳油技术在盘古梁长6油藏注采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控水稳油前后产量变化监测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安塞油田长6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塞油田长6油藏不同区块之间、同一区块不同建产单元采取不同形式的井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采用不同井网形式开发的区块出现不同开发特征,笔者通过对比正方形井网、菱形井网、矩形井网的的采油速度,油井利用率,最终采收率,相同含水条件下采油速度等指标进行对比,进而评价不同井网的适应性。并分析了影响井网适应性的主要原因,对下步老区加密、产建扩边井网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环江油田长6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濒临西缘逆冲带,储层岩性致密,物性差,埋藏深,初期开发单井产量低,效益差,地质储量一直未动用,作者立足解决环江长6油藏效益开发难题,总结长6油藏开发经验及技术,逐步形成了井网部署、储层改造、注水方式、开发政策及水平井导向等开发配套技术,实现了环江长6油藏效益开发,盘活可采储量达5000万吨,为类似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华庆油田长6油藏砂体分布范围广、油层厚度大。由于储层物性差、油水关系复杂,造成测井油水层解释符合率低,部分油井出现高阻产水,影响油田高效开发。通过沉积、成岩以及成藏等研究,认为储层孔隙结构、胶结程度、流体成分等微观特征差异是形成高阻水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传统交会图版法为手段,提出了综合沉积、成岩、成藏因素的微元网格分析法,并将研究区划分为11个区域,量化了全区油水层物性下限。微元网格交会图版油水层识别方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经试油、生产动态资料验证,综合解释符合率在86.9%以上,解释精度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15.
A油田长6油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A油田长6油藏控制因素,为进一步寻找油藏提供依据。在对钻井、录井、分析测试和试油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A油田长6油藏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A油田长6油藏的形成受有利的沉积相带、物性和岩性圈闭闭合高度三种因素控制。一定厚度的砂体,具备一定的物性条件是形成油藏的必要条件,但高孔、高渗或砂体厚度却不是形成油藏的充分条件。只有储集层的物性、砂体厚度和岩性圈闭的闭合高度三者达到合理的配置,才是形成油藏的充分条件,且三个条件之间可以相互补偿。岩性圈闭的闭合高度受东高西低的大的构造背景、小型的鼻状构造、隔层的发育状况、河道的宽度和河道沉积砂体厚度的影响。图2表5参8  相似文献   

16.
靖安油田虎狼峁区长6油藏孔隙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虎狼峁区长6储层以细砂岩为主,长石含量较高,孔隙以剩余粒间孔为主,长石溶孔是最主要的此生孔隙,储层平均孔隙直径23·3μm,平均喉道直径2·56μm,常见有4种孔隙组合,与中细喉相连通的孔隙体积占80%以上,孔喉分布的均匀程度比较差。  相似文献   

17.
杨敏  周莉  马俊杰  李帅文 《石化技术》2021,(11):122-123
塞392长6自2005年开始采用井距500m、排距130m矩形井网投入开发,历经初期探索、快速上产、精细注水调整三个阶段,投产初期单井日产油3.5吨,整体实施效果较好,但油藏裂缝发育、储层物性差、层间层内非均质性较强,油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稳产难题.通过研究注水时机、压力保持水平、流压等主要参数,摸索出塞392长6油藏合理...  相似文献   

18.
离子匹配水驱技术是注入流体与储存流体发生离子交换,相同矿化度条件下,岩石矿物中的Ca^2+可以被Na^+交换,从而强化原油、水、储层间的微观相互作用机制,通过注入介质与原油极性基团、地层水离子、黏土矿物精确匹配,增加油、水、岩石之间的界面斥力,使油膜易于剥离而提高驱油效率。该技术在安塞油田长6油藏首次应用并已取得初步效果,且根据流体性质监测结果及油井生产动态证实了多组分离子交换导致原油脱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9.
《石油化工应用》2017,(10):96-99
针对C1油藏化学调剖次数增加后,部分注水井压力上升空间变小、调剖效果逐次变差的问题,在分析历年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堵剂失效、治理方向、渗流通道改变、堵剂适应性变差是油藏多轮次调剖效果变差的原因。并对重复调剖下的堵剂体系、堵剂用量、段塞组合等施工参数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现场多轮次调剖效果表明:对于水驱优势通道发生变化的孔隙-裂缝性见水区域,等效剂量法能够科学计算重复调剖堵剂用量,同时采用铝铬交联凝胶+无机凝胶以小段塞交替注入,可以有效控制压力上升幅度,提高堵剂注入性;对于堵剂失效、裂缝性见水的重复治理区域,改变堵剂类型,采用比前一轮封堵能力强的堵剂,简化段塞组合,分段塞计算堵剂用量,提高封堵强度,调剖效果较好。现场优化设计18井次,压力上升1.4 MPa,当年累计增油3 551.19 t,累计降水7 923.41 m3,井组含水率由29.7%下降到25.7%,投入产出比1:1.78,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胡罡  王建  刘维霞 《特种油气藏》2011,18(6):66-69,126
从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油藏储量动用质量来定量表征储量动用状况的新方法.运用这一新方法,评价了辛68断块油藏的储量动用质量,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制订了提高其储量动用质量的对策,从而为该块及同类型油藏的深度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