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高压柴油射流诱导激波开展了研究,通过采用纹影法对不同环境气体介质、激波态喷雾宏观特性、不同环境密度对激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喷射压力为60 MPa的情况下,当环境介质气体为N2时,并未出现激波现象,而当环境介质更换为SF6时,出现了较明显的激波现象。当喷射压力提高至120 MPa时,2种气体介质中均出现了激波现象。喷雾宏观特性在产生激波后以及激波脱离喷雾体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这可能表明即使激波可能导致环境气体速度和压力的变化,但其对喷雾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环境密度对喷雾前端速度最大值、激波的类型以及激波与喷雾体分离时刻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纹影法对高压燃油喷射下的诱导激波现象进行可视化试验,结合喷油规律曲线,分析了激波对喷雾演化规律及雾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燃油喷射压力及背景密度条件下,激波的产生和传播对喷雾贯穿距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对喷雾径向发展影响不大.激波对喷雾轴向的促进会进一步增强喷雾对空气的卷吸作用,有助于喷雾的快速雾化.同时,笔者提出了燃油喷射激波角计算的经验公式,实现了燃油喷射过程激波角的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乙醇、柴油及其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乙醇、柴油及其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采用试验和计算的方法获得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物性,并将其用于Wave—KH破碎子模型来模拟混合燃料的喷雾过程.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与纹影摄像结果相吻合.研究表明,乙醇及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贯穿距小于柴油,喷雾锥角略大于柴油,喷雾形态的分布范围较大,与空气混合更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容弹模拟乳化柴油喷雾形成的全过程,采用高速摄影记录了不同喷油压力、喷油背压以及喷油脉宽下乳化柴油喷雾的形成过程,从喷雾锥角、贯穿距以及锋面速度3个方面对乳化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柴油的喷雾特性与柴油基本一致,喷油压力对乳化柴油喷雾锥角和贯穿距的影响较大,喷雾背压和喷油脉宽对乳化柴油喷雾贯穿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对喷雾及周围流场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向水中喷射柴油观察喷雾的流动、分布及扩散特性,进而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同时还应用热线风速(?)对由于喷射而引起的空气流速进行了测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基于激光衍射原理的粒径测量仪,在变密度风洞中研究了常温下直喷式柴油机用泵-管-嘴高压供油系统(喷油压力40-95MPa范围)的喷油压力,喷嘴孔径和环境密度对喷雾的粒径及其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 的索特平均直径SMD随喷油压力升高或喷嘴孔径减小而明显下降;采用小孔径喷嘴既有利于提高喷油压力,又用利于全工况范围的雾化改善,喷雾空间粒度分布特征是:SMD在喷雾轴线方向呈“两头大,中间小”,在喷雾径上上呈外边大,内边小,环境密度增大,SMD值上升。  相似文献   

7.
使用高速纹影摄影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研究了具有相同喷孔直径的两个分别带有和不带双孔分流套的单喷孔喷嘴在MPI喷射条件下液态LPG燃料的自由喷雾过程,测量了喷雾贯穿距离、投影喷雾面积、喷雾体积和喷雾锥角等喷雾特性。通过与手工测量结果对比证明了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喷射压力越高,喷雾贯穿距离、投影喷雾面积和喷雾体积越大,而喷雾锥角越小;带有双孔分流套的喷嘴雾化效果好,更有利于形成均匀混合气;在喷雾中期和后期,不带双孔分流套的喷嘴的喷雾贯穿距离长,但在喷雾初期的一段时间内,却比带有双孔分流套的喷嘴的喷雾贯穿距离短。  相似文献   

8.
生物柴油缸内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4102Q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探讨了喷孔结构参数、针阀开启压力、生物柴油的掺混比、发动机转速、负荷和燃油温度对喷雾的贯穿距离和索特平均直径的影响规律,并与柴油进行比较,对计算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燃料的喷雾特性随上述因素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贯穿距离和索特平均直径均随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因素条件下,生物柴油的贯穿距离和索特平均直径均大于柴油;2种燃料喷雾特性的差别是由其不同的理化特性引起的,密度和黏度是主要因素;数值模拟的精度是足够的.  相似文献   

9.
生物柴油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速摄像装置和台架试验对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与生物柴油喷雾特性相关的参数,如喷油器针阀开启时刻、最高喷油压力、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等.在与石化柴油对比研究后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喷雾贯穿距离和后期喷雾锥角均大于石化柴油,生物柴油的物性指标造成了喷雾特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喷雾场的温度对燃油的蒸发,混合气的形成,着火以及火焰传播有着决定性影响。在进行数学模拟时,雾场温度是很重要但很难测量的参数,迄今尚少有直接测量结果的报道。本文用薄膜式热电偶测量了柴油机高压喷雾雾场内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热电偶经氩离子脉冲激光器标定,其时间常数约为60‘μs。燃油喷射压力为102MPa~134MPa。测量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雾场内的温度与环境气体温度相差只有8K~30K左右,比预计值要小很多。而且,环境温度较高时,雾场内外温度差减小。这可能是由于热管效应的作用。喷油压力对雾场内外温差没有明显影响,雾场外围处比雾场中心处与环境的温差要小。近喷嘴处的温度测量值随时间单调下降,且与环境温度相差较大,表明此处燃油沉积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张晶  袁野  李国岫 《内燃机》2011,(5):22-24,55
基于对某型直喷式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多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喷油压力对燃油喷雾特性、油气混合特性、燃烧特性及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喷油压力,喷雾粒度越细,燃油蒸发速度加快,油气混合的速度和均匀度均得到改善,缩短了燃烧持续期,提高了循环热效率,但是平均压力升高率呈线性增加,影响工作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赵峰  邵利民  苏平 《柴油机》2013,35(6):5-8
提出了基于代理模型的高压共轨柴油机喷射系统参数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试验数据对CFD软件中的喷雾燃烧模型进行了校核和验证,然后利用中心复合法进行试验设计,并用CFD软件进行仿真计算试验,由此建立响应面代理模型,最后对此模型进行全局寻优,得出了最优的喷射系统参数。  相似文献   

13.
赵强  柏祥华 《柴油机》2023,45(5):38-41
基于MAN L48/60CR型柴油机燃油系统,对其高压油泵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利用AMEsim软件模拟燃油进机流量和轨压变化率对油泵柱塞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主机燃油进机流量和降低轨压变化率,可有效提高柱塞环槽润滑油压,改善柱塞的润滑和冷却性能。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高压喷雾碰壁前后粒子速度的LDA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光束二维氩离子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柴油机高压喷雾碰壁前和碰壁后的粒子速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雾中液体粒子速度分布范围很宽,在距离喷嘴70mm处,粒子速度仍可达100m/s左右,且沿径向分布平坦,与气体射流速度的分布不同。在喷雾可见边界之外测量到有高速粒子存在。喷雾碰壁后,反弹粒子速度的统计值大大衰减,且主要为沿壁面爬行。滴群的运动形态类似于碰壁后的气体射流而不同于碰壁反弹的固体颗粒。  相似文献   

15.
使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研究了喷嘴的启喷压力对柴油雾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启喷压力的增大,喷雾液滴的索特平均直径D32和德布鲁克平均直径D43均减小,累积体积分布曲线向左偏移,到达某一累积体积的液滴直径减小,液滴的相对尺寸范围和发散边界均呈减小的趋势。这说明随启喷压力的增大,大颗粒液滴有所减少,小颗粒的液滴增多,雾化质量有明显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在高温高压定容弹内基于紫外/可见光两波长激光吸收与散射法测得的柴油模拟燃料碰壁喷雾的气液两相浓度分布、贯穿距、平均粒径等数据,并由此研究碰壁喷雾蒸发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碰壁喷雾的标定方法,最后用标定好的模型对不同喷油量条件下的喷雾进行预测并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由此揭示了主要标定参数对蒸发特性的影响规律,如回弹韦伯数越大蒸发量及蒸发速率下降越明显等,并提出了蒸发碰壁模型的主要标定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的需求分析,设计了一种串级控制和开环控制自动切换的复合控制策略,串级控制的主控制器采用可变PID的控制方式,具备了柔性控制的特征。利用ETAS公司的ASCET软件平台开发实现了轨压控制策略,借助该公司的ES1000硬件、INTECRIO软件,在以飞思卡尔的MC33886为高压泵电磁阀主驱动芯片的自制驱动电路基础上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轨压控制策略能够满足控制需求,轨压响应快速、准确,解决了轨压控制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而改变的柔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典型的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结构,从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润滑系统、燃油系统、起动系统、ECU、传感器和喷油器几个方面分析了电控高压共轨式柴油机起动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陈三昧  郭承毅 《内燃机》2006,(6):18-19,22
简要介绍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发展现状,主要分析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了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