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了王集油田东区油藏地质特征,根据油藏特征进行调驱工艺及段塞设计,开展了1个井组的矿场试验,结合油藏特征分析了试验井组凝胶微球调驱效果。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注入凝胶微球后,注水井注水压力升高,地层充满度增加,吸水剖面改善,低渗透层有效启动,水窜优势通道得到有效封堵,井组平面上实现了注水受效方向改变,对应油井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是非均质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进一步挖潜剩余油的一项有效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试验井采用凝胶微球调驱后,井组累计增油860多吨,累计降水1.2×104 m3。  相似文献   

2.
针对渤海BZ34-3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油井含水率高、非均质性强问题,以往采取的解决方法是单一注凝胶调剖或微球调驱,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的剩余油开采效果均不理想。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通过室内岩心模型开展了“调剖+调驱”组合方式对驱油效果影响的研究。以目标油田为例,对组合调驱和单一的调剖或调驱技术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得出适用于普遍非均质性较强油田的注入方式。另对5种调剖剂搭配优选微球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适合目标油田条件的组合调驱体系及最优段塞组合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65℃下,中等凝胶、弱凝胶、铬凝胶聚合物分子间交联速度比等流度调驱剂和冻胶分散体(DMG)这2种体系快,具有良好的成胶强度;纳米聚合物微球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要优于超分子聚合物微球,且质量浓度变化对纳米型微球粒径中值影响程度不大;中等凝胶体系与岩心高渗层配伍性较好,0.1 PV中等凝胶+0.2 PV纳米微球的段塞组合调驱比单一的调剖或调驱技术的采收率增幅要大,且能够有效改善储层的非均质性,驱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应用》2016,(8):19-24
本文针对目前渤海海上稠油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指进现象严重,窜流通道导致注入水低效循环的现状,油田的主要矛盾及对策:由于地层非均质性、油水黏度差异导致主力层注水水窜,波及体积小,油藏采出程度低,注水调驱(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势在必行。在弱凝胶调驱、氮气泡沫驱和可动凝胶调驱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新型纳米微球具有良好注入性和选择性的封堵特性,开展了聚合物微球技术的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纳米微球技术能有效封堵稠油油田开发中后期疏松砂岩形成的大孔道,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显著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新型纳米微球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海上稠油油田的控水稳油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受海上平台空间小、淡水资源短缺的限制,传统干粉型聚合物及其配注工艺很难在海上油田广泛应用。乳液聚合物凝胶、聚合物微球体系具备调驱和驱油的双重作用,在部分海上油田平台已有成功应用。为了进一步明确乳液聚合物凝胶+核壳球复合体系深部运移调驱规律,采用微观结构观察和静态评价方法,分析乳液聚合物凝胶、核壳球体系及两者复合体系的结构特征和黏度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1 m、10 m砂管动态封堵性实验,评价不同调驱体系的调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凝胶+微球复合体系的结构网格更粗,核壳球嵌入到凝胶网格中,使单层的网络交织结构变厚,增加了体系的强度。同时,复合体系在长距离的运移过程中,后续水驱突破压力最高,在模型2.975 m处的突破压力达8.01 MPa,且沿程大部分测压点的封堵率均超过90%,复合体系的封堵性能较两者单独使用时的效果有很大提升。在线调驱复合体系长距离运移特征研究可为海上油田评价深部调驱剂效果提供技术思路和理论指导。图12表3参13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海上稠油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指进现象严重,窜流通道导致注入水低效循环的现状,在弱凝胶调驱、氮气泡沫驱和可动凝胶调驱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新型纳米微球具有良好注入性和选择性的封堵特性,开展了聚合物微球技术的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纳米微球技术能有效封堵稠油油田开发中后期疏松砂岩形成的大孔道,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显著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新型纳米微球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海上稠油油田的控水稳油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树脂胶结非均质岩心开展堵调驱组合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微球+表面活性剂的"堵+调+驱"组合段塞注入方式相比单一段塞注入效果更好,采出程度比水驱提高34.78%.该技术可协同发挥聚合物凝胶封堵水窜通道,调整吸水剖面,微球深部液流转向,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从而大幅提高采收率.B油田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7.
韩作为  曹丽  王晓锋  苏明 《油田化学》2019,36(3):422-427
为深入研究聚合物微球与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在低渗裂缝性油藏的协同驱油效果,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对岩心的封堵性,微生物与油藏温度、地层水的配伍性,聚合物微球对菌种繁殖能力影响,并进行了微生物驱和"聚合物微球/复合微生物"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在低渗岩心中具有较好的注入性,随着聚合物微球在低渗岩心中运移的深入,产生逐级封堵效果。优选的微生物在目标区块储层能很好地生产繁殖,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协同配伍性,聚合物微球的加入不会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单独实施本源微生物驱油,油水界面张力可降低47%,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6.91%;"聚合物微球/复合微生物"驱油体系的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10.05%,满足了安塞油田王窑区块低渗裂缝油藏的矿场调驱需要。图6表3参17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窜逸严重,开发后期仍存在大量剩余油.聚合物微球驱和低矿化度水驱是油藏深部调驱的两种有效手段,前者侧重调剖,后者侧重驱油,两者结合有望达到兼具调剖和驱油的双重效果.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对纳米聚合物微球与低矿化度水复合调驱效果进行评价,并利用核磁共振T2谱和成像测试,揭示岩心驱油过程中不同尺寸孔隙...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甘谷驿油田注水开发后受益油井水淹、水窜及注水效果不佳这一问题,研究分析了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的作用机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应甘谷驿油田的聚合物微球调驱现场实施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此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后注入水快速突进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油井产油量普遍上升,含水率下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欢西油田注水区块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及多年注水开发,导致纵向上层间矛盾突出,平面上舌进严重,致使该块含水逐年上升等问题,研究应用了多段塞复合凝胶调驱体系,复合调驱剂主要由弱凝胶、预交联颗粒、纳米微球等组成。欢西油田在3个主力注水区块共实施复合调驱22个井组,采收率提高1.3%,综合含水降低了1.55个百分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欢西油田注水区块整体深部复合调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渗油藏多发育微裂缝、非均质性严重、水窜严重,常规调驱技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难题,对实验室自制的聚合物微球(聚丙酰胺类微球)/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型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体系展开研究。在复合调驱体系配伍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化了复合调驱各段塞的注入参数,评价了复合调驱体系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与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配伍性,最优的复合注入体系为0.4 PV聚合物微球溶液(2000 mg/L)+0.3 PV表面活性剂溶液(2000 mg/L),在水驱基础上平均提高采收率幅度达15%以上。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在裂缝性低渗油藏中具较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具有"浅、薄、稠"的特点,油层连通性较好,非均质性强,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含水上升快,为提高采收率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通过配方实验和物模实验,研制了适合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地层条件的强化泡沫驱油体系,通过合注分采情况下对10倍和20倍级差岩心驱油实验,采出程度提高了30.2%和24.7%,证实复合泡沫调驱体系具有较好的调剖、驱油效果。研制的氮气泡沫调驱体系在古城和王集油田进行了3口井的矿场试验,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waterflooding and polymer flooding,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s poor because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reservoirs, the conventional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technology can no longer satisfy constantly production demand. So, in-depth profile control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an obvious effect is obtained in improving development effects of waterflooding and polymer flooding in high water-cut stage. In this article, in-depth profile control technology is widely analyzed, and a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is technology is proposed; that is, a complete study of in-depth profile control and polymer flooding should b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reservoir status, advantage channels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fluids diverted, and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waterflooding and polymer flooding for high water-cut stage could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4.
康胜松  肖前华  高峰  党海龙  关蕾 《石油钻采工艺》2019,41(6):768-772, 816
为了充分发挥储层裂缝与基质之间的渗吸作用,增大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水驱采收率,以延长X区块长6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静态渗吸实验分析逆向渗吸影响因素,并采用考虑渗吸作用的数值模拟技术对X区块周期注水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X区块渗吸方式主要为逆向渗吸,且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的增大可以提高渗吸驱油效率;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渗吸驱油效率降低;界面张力与渗吸驱油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呈反比关系;X区块注水生产时,优选非稳态的周期注水方式,其优化工作制度为注20 d停30 d、注采比1.0~1.2、注水量8~12 m3/d。通过矿场现场实施,区块产油量小幅增加,含水率明显降低,较连续性注水开发方式可提高采收率2.5~3.5百分点,为特低渗油藏非稳态周期注水开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及现场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普通稠油超高分子聚合物驱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外油田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试验区实际地层水及原油物性为基础,对超高分子聚合物驱进行了适应性评价,设计了填砂管和胶结模型的物理模拟试验,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试验区4个五点井组的开发技术策略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超高分子聚合物较中分子和普通聚合物有更强的黏弹性和稳定性,更有利于驱出盲端剩余油,提高驱油效率;与水驱相比,超高分子聚合物驱尤其在聚驱前调剖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增幅达27.2个百分点,整体段塞注入方式优于段塞组合方式,且驱替相与被驱替相黏度比为3时效果最佳;该试验区最佳转聚驱时机为含水率达90%,且超高分子聚合物体系浓度为1500 mg/L。该结果与物理模拟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五里湾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油藏,并随着该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含水上升速度不断加快,水驱油效率降低,油田稳产难度加大。为了有效延缓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油井最终采收率,开展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技术研究。拟通过调剖技术和驱油技术结合运用,从提高波及体积、增加洗油效率两方面综合增油。该技术通过全面的室内实验,并选取五里湾一区三口水井开展该项试验,试验结果为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的运用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F1断块E1f2^3聚合物微球调驱先导试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微球调驱是中低渗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技术。在Fl断块F4-F9井组开展了聚合物微球调驱先导试验。通过室内岩心实验,筛选了与油藏匹配的聚合物微球,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调驱参数的敏感性评价;通过效果预测指标对比,优化设计了调驱方案。现场聚合物微球调驱试验中,Fl断块的开发效果得到了初步改善,个别对应油井初步见效。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纳米微球调驱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田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后,油藏水驱状况变差、水驱油效率降低,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油藏稳产形势严峻,常规手段控水稳油及提高采收率难度加大。因此,本文通过借鉴东部油田成功案例,结合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及室内实验基础上,应用聚合物纳米微球在油层中深部封堵和驱油的双重特性,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注入后试验井组水驱状况变好,试验井组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有效丰富了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稳产技术体系,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作了概述,着重阐述了改善水驱、稠油热采、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6个方面。目前,改善水驱、稠油热采、化学驱和气驱4类技术已进入矿场规模化应用,热采和气驱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化学驱技术主要应用在中国,而微生物采油和物理法采油技术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指出目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攻关方向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改善水驱技术通过层系细分重组和井网井型立体优化,建立合理、有效的注采系统,探索驱替剖面的均匀控制。稠油热采技术综合应用复杂结构井、蒸汽和各类助剂,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气驱技术应用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CO2驱油埋存项目不断增加。化学驱技术向高温高盐油藏、大孔道油藏和聚合物驱后油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典型储集层特征,开展并联岩心和双层岩心实验,模拟非均质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注水驱油效果。由于岩心实验可视性较差,建立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数值模拟模型,依据渗流场变化,揭示不稳定注水增油机理。结果表明,对于层间非均质储集层,相较于连续注水,不稳定注水能够促进较低渗透层水驱前缘推进,发挥毛细管力驱油作用,提高较低渗透油层采收率,其中短注长停方式的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对于层内非均质储集层,不稳定注水能够在储集层中产生压力振荡,使较高渗透层和较低渗透层之间发生流体交渗,增大注入水在较低渗透层中的波及,提高较低渗透层采收率,从而提高油藏总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