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劲晖  李萌 《暖通空调》2008,38(5):44-47
选取哈尔滨、北京、海等5个建筑气候分区的代表城市,以同一办公建筑为例,分析全空气空调系统在未采用新风比调节及全热转轮热回收装置、仅采用新风比调节、仅采用全热转轮热回收装置和同时采用全热转轮热回收装置和新风比调节四种情况下的全年能耗差异,探讨适合不同地区节能建筑的全热转轮热回收装置和新风比调节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暖通空调》2021,51(7)
通过软件模拟比较了定新风模型和零新风模型的空调新风负荷。根据新风对空调负荷的不同影响,将全年的空调运行分为新风耗冷、新风节冷和新风耗热3个时段,并统计了各时段的空调负荷及耗电量,定量分析了新风对商场空调负荷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新风节能控制措施,为充分利用新风降低空调能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风负荷占建筑能耗的比重很大,而热回收可以有效减少新风负荷。为进一步细分空调系统中热回收装置的全年运行情况,提高热回收装置的节能运行效果,针对北京地区办公建筑,以研制的热管式热交换器为例,利用De ST软件构建了办公建筑模型。空调系统采用两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引入平衡温度的概念,划分了热回收装置的全年启停时间及对应运行模式,根据标准气象年的气象数据绘制能量回收效果图,得到相应模式下的热回收量,可节省62.6%~66%的新风负荷,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建筑高度对超高层建筑空调新风负荷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室外气象参数的竖直变化规律及室外空气比焓的变化规律。以南京市为例,分别分析了100~1 000m不同新风引入高度处连续运行工况和间歇运行工况下单位风量新风负荷。结果表明:随着新风引入高度的增加,夏季新风负荷降幅大于冬季新风负荷增幅,全年单位风量新风负荷呈降低趋势;当新风引入高度为200,500,800,1 000m时,较地面基准新风负荷,连续运行工况下全年累计单位风量新风负荷分别下降了10.3%,22.8%,31.9%,36.2%,间歇工况下全年单位风量新风负荷分别下降了10.5%,23.2%,32.5%,37.1%。  相似文献   

5.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应用于综合办公建筑的节能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公共建筑热环境系统模拟计算软件DeST-c,模拟计算了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全年冷、热源运行能耗。分析了建筑内部负荷对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节能性的影响。得到了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的适用地区范围。  相似文献   

6.
龚延风  虞维平 《暖通空调》2003,33(2):119-122
介绍了定风量全空气系统全年多工况分区的基本方法。通过全年空调负荷分析确定了送风状态与新风状态的三种对应关系。给出了具体的分区形式和空气处理过程。运行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节能和控制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该工程的概况和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包括设计参数、冷热负荷、冷热源、空调水路系统、空调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等。根据热回收式新风机组和末端无动力冷梁对冷水温度高低需求的不同,分设地源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采用全热两级热回收式新风机组为室内提供新风。结合工程特点,不同高度空间建筑采用不同的送风形式,大报告厅采用旋流风口,入口大厅采用喷口。对整个建筑的气流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总结了设计中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排风热回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新风负荷特征,研究了不同排风热回收模式下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全热回收模式时,新风负荷降低60%以上,建筑空调冷负荷降低18%~23%;而采用显热回收模式时,新风负荷降低5%-20%,建筑空调冷负荷仅降低8%。可见,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排风全热回收模式具有较好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润泽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综合体的空调冷热源和空调冷热水系统,展厅及酒店,商业,办公主要功能区的空调系统形式以及通风防排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节能方面的设计情况。结合工程特点,展厅不同高度空间建筑采用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酒店客房和商业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排风进行热回收。办公采用内外分区的两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排风进行热回收,内区冬季利用冷却塔免费制冷。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医院病房楼空调设计方案,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单独设置新风处理机组,并采用高温冷源对新风进行预冷.详细分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新风量的设计以及负荷计算方法,为设备选型提供依据,并制定全年空调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超低能耗建筑的快速崛起,带来空调设计的新变化。冷热负荷大大降低特别是显热负荷大大降低,空调冷热源及末端设备选型出现新情况。以新风优先运行的超低能耗建筑,区别于传统的空调设计与运行方式,空调设计方式必然发生改变。本文从超低能耗的负荷与运行特点出发,结合若干工程实际,提出了新风+风机盘管系统设计理念,在超低能耗建筑中采用直膨新风机与VRF空调组合,一级或二级新风除湿+干风机盘管的干、湿工况,一级或二级新风除湿+风机盘管干工况能较好地匹配室内末端负荷。  相似文献   

12.
相同外保温系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节能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与瓦克化学品有限公司“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多种气候条件下的应用”项目相同的对比房,用特征温度法模拟计算了采用相同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全年空调和采暖负荷。研究表明,对于完全相同的对比建筑,其全年的采暖与空调负荷及节能量在不同城市的差异可达10~20倍,说明气象条件是决定负荷和节能量大小的外在因素,相同外保温措施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经济价值和节能潜力有可能完全不同,这是建筑节能的个性;但对于相同建筑采取相同的外保温措施,在不同城市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节能率相近(约44%),这是建筑节能的共性规律。以重庆和哈尔滨的空调节能率为例,揭示了逐时、逐月空调负荷降低率与全年空调节能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建筑空调负荷指标和气象参数的负荷因子法,分别计算建筑围护结构负荷、新风负荷、人员负荷、照明负荷及设备负荷,逐时叠加获得总的建筑空调负荷。利用正交试验对建筑空调负荷影响因素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室外气象条件、室内设计参数及新风标准为建筑空调负荷预测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鸿业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HY-EP4.0,选用中国标准年(CSWD)气象数据,对5个气候分区6个典型城市的商场建筑的一个典型层进行动态负荷计算。以《非供暖季不同末端空调系统综合能耗的计算分析方法浅析》中的计算分析方法对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和多联机(简称VRF)3种不同的空调末端形式的非供暖季空调系统综合能耗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多联机系统的空调综合能耗最低,风机盘管系统次之,空气处理机组最高。  相似文献   

15.
章文杰  郝斌  刘珊  程杰 《暖通空调》2015,(2):93-97,92
被动房技术对建筑围护结构的高要求提升了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整体气密性,有效减少了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室内外空气渗透引起的冷热量损失,但为了满足室内卫生和舒适要求,需要有组织的通风空调方式,新风的处理和输配能耗突出。根据被动房技术参数要求及国内相关标准建立了对比模型,对北京地区某居住建筑不同新风量时的冷热负荷及通风空调系统能耗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取30m3/(人·h)的最小新风量时,被动房冬季最大负荷为22W/m2,夏季最大负荷为55W/m2左右,其中新风负荷分别占63.8%和34.2%;采用排风全热回收装置存在一定的能源效益,使得被动房全年供暖空调能耗为22.66kW·h/(m2·a),比按照现行北京节能标准设计的居住建筑节能7%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市某高层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气象数据与实测建筑使用情况,采用COMFIE软件进行了动态负荷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办公建筑夏季冷负荷与冬季热负荷构成特点和建筑内部不同楼层南北区域的负荷分布情况。结合实测温度和建筑实际空调耗电与采暖耗气情况,分析出空调系统的使用未能较好发挥中庭的作用,围护结构和新风系统的使用不当更加剧了建筑内部的负荷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户式双冷源新风机组,将北京市全年室外气象参数进行统计分类,分成了5个气象分区并对应5种运行模式.详细分析了双冷源新风机组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各功能段的工况,以地源热泵+双冷源新风机组+辐射空调系统为例,参照传统VRV空调+市政热力的空调形式,对比二者全年运行费用,证明其在节能性和舒适性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该工程的通风系统、排烟系统及空调系统的设计。夏季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供冷,全年采用集中新风系统供给新风。  相似文献   

19.
张诚  叶睿  王雪飞  孙丽婧 《暖通空调》2022,(3):72-78,61
以北京某废弃炼铁高炉民用化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其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特点、难点及思路.采用EnergyPlus软件对建筑进行了分区、分项的全年逐时冷热负荷模拟,利用模拟数据对冷源搭配方案及内区新风供冷方案进行了分析.对秀场高大空间进行了分层空调系统气流组织模拟,验证优化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鼎好电子商城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商城采用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和二次泵空调水系统。从空调方式及空调水系统形式的选择、排烟系统的设置和空调冷负荷的确定等方面对大空间商业建筑空调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