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锡良 《陶瓷研究》2005,20(1):12-13
我的师兄曾福庆是“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开门弟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的人物画在景德镇陶瓷界颇具盛名。当时,“珠山八友”被称为景德镇瓷坛的“八大名家”,他与余文襄,毕渊明等亦有“八小名家”之称。  相似文献   

2.
近年米,景德镇明清御窑瓷器拍卖高潮不断,价位屡创新高,但也意味着它的升值空间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因而拍卖市场出现了民国精品瓷,尤其是“珠山八友”瓷受到追捧的局面。有报道称,进入新世纪“珠山八友”瓷卖价涨幅一年比一年大。如王大凡所绘的“一苇渡江”瓷板在1990年的价位仅为8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徐燕 《佛山陶瓷》2022,(12):155-157
“珠山八友”是景德镇瓷绘创作的一个团体组织,他们并非是风格鲜明的流派,而是一个基于特定地点、具有一定友情或亲情关系、并拥有相近创作目标的艺术团体。该团体由1928年成立的“月圆会”成员构成,其中包括王琦、王大凡、田鹤仙、邓碧珊、徐仲南、程意亭、汪野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他们出身不同,或为红店艺徒和科班学员,或为捏面艺人和清末秀才等。“珠山八友”虽然身份和禀赋各不相同,却都具有勤勉努力和追求极致的陶瓷艺术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珠山八友"是景德镇新粉彩艺术优秀的代表,是二十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一座历史的丰碑,他们在改良粉彩瓷艺术中取得的成就之大及其历史地位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而作为"珠山八友"创始人的王琦则更是二十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改革先驱,是粉彩瓷绘的艺术宗师。王琦的瓷绘艺术经历及其艺术作品,都别具特色,从早年的捏面人维生到最后自成一格,经历了瓷绘艺术风格渐变的一个完整过程,他的一生和瓷绘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作品特征鲜明,雅俗共赏,是他区别于其他瓷艺家的典型艺术特征。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倡导实业救国,积极投身于"瓷业美术研究社",组织"月圆会",后组建"珠山八友"艺术团体,通过结社方式对社会产生影响,改良瓷业,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做出巨大了贡献。他人品高洁、艺德高尚,是彩瓷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好例证。  相似文献   

5.
罗学正 《中国陶瓷工业》2005,12(3):54-55,43
本文对“珠山八友”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剖析,对《“珠山八友”瓷画集》的学术价值与其出版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施国卿 《景德镇陶瓷》2005,15(3):39-40,43
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景德镇“珠山八友”粉彩瓷的艺术价值也不断攀升,其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吸引了全国各地收藏爱好者的眼球,以收藏其作品为幸事。有报导说:北方某大城市一报社记者收藏了整厅的“珠山八友”的粉彩瓷;殊不知,由于时代和手工艺制作的局限,“珠山八友”的作品其实产量并不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社会有广泛的需求,故仿制的赝品大量问世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7.
粉彩,最早出现于康熙,盛行于雍正。粉彩瓷也是极为难掌握的一种绘画工艺,粉彩和古彩(五彩)在工艺上有异同之处,粉彩的名气几乎贯穿整个清朝延续至今。它在装饰上由满花、万花演变至具有友文人题材的国画,开创了文人绘瓷的先例,他们就是有名的珠山八友。本文就从粉彩的工艺、装饰演变及鉴定来论述。  相似文献   

8.
萃原  曲立氏 《陶瓷研究》2006,21(2):11-13
观赏过“珠山八友”瓷画的人,可以发现“八友”彩绘各有专长,艺兼多类,其中画人物的有王琦、王大凡;攻花鸟的有程意亭、刘雨岑;绘山水的有汪野亭、徐仲南、田鹤仙等,惟独精绘鱼藻的仅邓碧珊一人。  相似文献   

9.
景德镇的瓷上仕女画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的青花,青花五彩中就已看到了它的足迹。自上世纪20年代景德镇珠山八友等把国画艺术引入陶瓷绘画  相似文献   

10.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一批绘瓷名家的总称。从广义上说,有第一代的汪晓棠、潘甸宇;第二代的王琦、王大凡、徐仲南、汪野亭、田鹤仙、何许人、邓碧珊、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十人。1928年,在王琦倡导下,先由八人组织了“月圆会”,称“珠山八友”,以后又有二人参加,后称“十大名家”;第三代的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王步、毕渊明等几十人,其中张志汤的山水、骏马、花乌,王步的青花,毕渊明的走兽等均很有名。  相似文献   

11.
段庆新 《中国陶瓷》2004,40(3):50-53
景德镇置镇千年之际,亦是珠山浅绛彩艺术大师汪大沧诞辰 1 0 5 周年。追忆其艺术生涯,评析其艺术成果,以及就“珠山八友”定义,笔者提出有广义和狭义之二分法,认为汪大沧应属广义“珠山八友”的首席重要人物,为汪大沧正名,即汪大沧属“珠山八友”之一。  相似文献   

12.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一批绘瓷名家的总称。从广义上说,有第一代的汪晓棠、潘甸宇;第二代的王琦、王大凡、徐仲南、汪野亭、田鹤仙、何许人、邓碧珊、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十人。1928年,在王琦倡导下,先由八人组织了“月圆会”,称“珠山八友”,以后又有二人参加,后称“十大名家”;第三代的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王步、毕渊明等几十人,其中张志汤的山水、骏马、花乌,王步的青花,毕渊明的走兽等均很有名。  相似文献   

13.
黄华珍 《景德镇陶瓷》2013,(3):177-I0177
黄华珍1984年出生于景德镇瓷绘世家,其家族一直从事传统粉彩的陶瓷艺术创作。作者自幼秉承家风,少年时代学画期间,深受“珠山八友”王琦、王大凡画风影响,笔触细腻,功底深厚,擅长工笔粉彩人物、花鸟、走兽、山水,作品深受业内专家学者推崇。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珠山八友”将国画艺术与文学艺术引入陶瓷装饰,并注重陶瓷画及其它工艺特点,注重作品题材与艺术形式上的开拓与创新,将景德镇陶瓷绘画推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峰,给景德镇陶瓷装饰带来深刻影响。由于“珠山八友”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因此,谈景德镇陶瓷艺术,就必须讨论“珠山八友”。只有讨论到“珠山八友”,则关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探讨才有深度,才得以全面、完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瓷器历来是世界各地收藏家们热衷的对象,无论是上古的陶器,还是中世纪的唐三彩,抑或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至今唐三彩还保持着中国陶瓷拍卖的世界记录。当“康乾盛世”创造的辉煌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猛然发现景德镇清代瓷器的衰弱期过后,还是有一些是值得我们留恋和记忆的。如“珠山八友”瓷、“7501瓷”等。从目前陶瓷的艺术市场来看,除了明清官窑瓷器继续保持升温的趋势,“珠山八友”的瓷器也逐渐被瓷器收藏家们看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艺术界中,书画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有记载以个人成名的画家:曹不兴,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等,诗词歌赋,著作小说名家也数不胜数。而陶瓷艺术在清朝末年之前几乎没有出现一位个人的陶瓷艺术名家,基本是以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窑口出名、或以景德镇,福建建阳、吉安吉州等地方出名、或专烧御用瓷的官窑出名。而自清末民初景德镇开始出现了"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家团体后,从而有了陶瓷艺术名人名家,所谓"珠山八友"就是以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等为代表的十余名陶瓷艺术家,他们都是粉彩艺术瓷的创作者。自"珠山八友"后陶瓷名家辈出,有王步、施于人、汪平孙等等,到当代则名家更是数不胜数。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家在粉彩艺术瓷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后人在粉彩艺术瓷上也有突出贡献,他们的后人在今日有的仍然从事粉彩艺术瓷的创作中,本文就从"珠山八友及后人在粉彩艺术瓷中的贡献了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珠山八友由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何许人、毕伯涛、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等十位陶艺大家成立于上世纪20年代,1928年中秋月圆雅集而成"月圆会",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珠山八友不仅是一个艺术团体,而是一个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代名词,是近现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巅峰的缔造者。时隔88年后的2016年5月22日,下午三点,珠山区美术家协会,效仿"珠山八友"月圆会的形式,首次邀请部分市陶瓷艺术界大师相聚在景德镇五王庙古戏台"艺聚珠山",品瓷论画。珠山区美术家协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就如何继  相似文献   

18.
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在《题珠山八友雅集图》有诗云:“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真实地反映了近代景德镇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名家大师“各怀一绝”的技艺特色,并且至今犹然。不仅陶瓷名家、大师,即便有一定经验和成就的陶瓷画工,大都按照“术业有专攻”的画路精究技艺。因而在景德镇,各类画瓷高手云集,代不乏人,而以造型设计尤其是日用瓷产品设计为主要“术业”的,鲜有人为。因为大家都知道搞设计牵涉面多,见效慢,往往费力费时不讨好,而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长刘少平,却恰恰是一位以陶瓷设计成就卓著而蜚身陶瓷界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陶瓷》2006,16(4):I0030-I0031
“陶天下可陶之瓷.和世间能和之人”座落在陶瓷大世界的夏圣公司拥有最具时代性的艺术思维和丰富的艺术藏品,汇集了历代景德镇名瓷.其中珠山八友珍品.现代名家艺术精品及7501主席用瓷100余件。在这里您将领略到陶瓷工艺精湛的精品和千年炉火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20.
“珠山八友”在民国时期和广大瓷业工人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同人民一样饱经苍桑、多受苦难,忧国忧民。因此,他们熟悉生活。加上他们又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既熟悉历史,又善于剖析现实和艺术地概括生活,所以他们的艺术创作中题材广泛,他们能从社会生活中源源不断地获得作品题材。作品题材丰富是“珠山八友”创作大量优美的陶瓷书诗画的重要基础,也是他们共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