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GCr15轴承钢进行了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和未施加超声振动的普通磨削,测试了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了超声振动以及进给深度(5~30μm)和砂轮线速度(2~12m·s-1)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式磨削后的表面均形成了残余压应力,且超声振动辅助磨削的表面残余压应力较大;随着进给深度的增大或砂轮线速度的减小,两种方式磨削加工后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总体上均呈增大趋势;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大,施加超声振动前后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差值减小,说明超声振动对表面残余压应力的提高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45号钢退火试件的应力测定,着重介绍电解腐蚀法测定残余应力的原理,试验方法,并对测定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CVD金刚石刀具,在低温CO2冷却下,进行GCr15轴承钢的低温硬车削试验,分析GCr15轴承钢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探讨切削速度、进给量以及切削深度等切削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GCr15轴承钢的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均为残余压应力,随着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增大,周向和轴向最大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4.
以切入式平面磨削淬硬加工试验为基础,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的宏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淬硬层深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磨削淬硬层由完全淬硬区和过渡区组成,磨削条件对磨削淬硬层高硬度区的组织及其显微硬度无显著影响,显微硬度值均在630~680HV0.5之间.选用细颗粒、高硬度的陶瓷结合剂刚玉砂轮和低进给速度、大切深参数并结合顺磨方式可增大磨削淬硬层深度.  相似文献   

5.
陶瓷磨削温度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欣利  于爱兵  林彬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18):1600-1601
研究了磨削热对陶瓷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采用夹式热电偶结构和高精度信号调理器测试陶瓷磨削温度,根据正交设计法测量的磨削温度实验结果说明:磨削温度随着磨削深度和砂轮速度的增加而提高;磨削深度ap=30μm是磨削残余应力和磨削温度曲线的转变点;磨削温度随着连续磨削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磨削过程中磨削温度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6.
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研磨抛光法与连续腐蚀法测试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 ,与 X射线衍射法相比较 ,具有经济、简便、测试精度高的优点。在避免了应变信号的不稳定性与附加应力的条件下 ,对于非金属氧化物陶瓷来说 ,这两种方法完全可以取代 X射射线衍射法  相似文献   

7.
任国园  赵波  马俊金 《工具技术》2011,45(11):35-37
采用超声振动磨削和普通磨削方式,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纳米氧化锆陶瓷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锆陶瓷磨削表面产生的残余应力都表现为压应力;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超声振动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减小趋势较缓;磨削表面残余应力随着磨粒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且普通磨削表面残余应力上升的趋势较超声振动磨削的要快.  相似文献   

8.
磨削过程与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形成机理的分析,建立了一种反映磨削过程与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反映了磨削过程中力、温度、磨削液冷却性能影响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计算陶瓷表面残余应力,将力学问题简化为求解在移动集中力和移动集中热源作用下的应力模型,采用逐步移位法处理载荷的模态输入,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相比较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从而为实现陶瓷磨削残余应力的预测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工程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特殊的硬脆工程材料,陶瓷零件的断裂强度和韧性对表面应力状态异常敏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是研究残余应力的理论基础。本文阐述了陶瓷材料在磨削过程中的弹塑性变形数学模型,建立了磨削温度模型,介绍了利用磨削参数进行编码的二次回归模型,从而为预测和控制残余应力数值及性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磨齿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磨削变质层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可通过控制热处理工艺与磨削工艺,且后续可选择表面恢复与强化技术,使磨齿表面残余应力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12.
强冷散热对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进  陈秉均 《机械》2001,28(2):29-30
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性质和大小直接影响着工件的使用性质,对于大多数工件因热应力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残余拉应力采用强冷散热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实现对表面残余力的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车铣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切削用量对工件的表面残余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车铣残余应力实验,研究了车铣加工65#钢时,分别改变切削速度vc和轴向进给量fa两个切削用量对已加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对比了车铣加工与一般车削加工的残余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vc的提高,工件表面残余拉应力随之增大,但当切削速度vc超过188.4 m/min时,工件表面残余拉应力急剧减小出现压应力;增大轴向进给量fa,工件表面残余压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14.
工程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述了工程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并比较了残余应力的几种测试方法,介绍了残余应力的数学模型,从而为预测和控制陶瓷零件的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合理选择磨削条件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伟香  周忠于 《工具技术》2007,41(12):32-34
在磨削加工过程中产生表面残余应力,其产生机理是磨粒刃作用引起的挤压应力和切削应力及热应力的综合作用效应。挤压应力产生残余压应力;切削引起的残余应力存在拉、压应力两种可能,但比挤压应力要小得多;热应力产生残余拉应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车轴表面残余应力状态,保证车轴疲劳可靠性,通过试验方法对50钢车轴在不同磨削工艺参数下的表面应力状态进行了考察,得出了影响轴颈、防尘座以及轮座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参数的主次关系以及参数大小,并结合实际工艺条件给出了最优的工艺参数匹配以及合理的参数区间。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车轴表面残余应力状态,保证车轴疲劳可靠性,通过试验方法对50钢车轴在不同磨削工艺参数下的表面应力状态进行了考察,得出了影响轴颈、防尘座以及轮座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参数的主次关系以及参数大小,并结合实际工艺条件给出了最优的工艺参数匹配以及合理的参数区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探讨了在轴承强化研磨加工中加工时间对套圈沟道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工时间对残余压应力影响反应很快,开始加工时间区段,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残余压应力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速度变慢并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单磨粒仿真模型中磨削参数对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得到使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稳定性更好的磨削参数值,针对Ti6Al4V合金建立热—力耦合的单磨粒平面仿真模型。单磨粒磨削深度取相应磨粒刃圆半径大小相近的数值,并得到两组使表面残余应力数值稳定性较好的磨削参数值:一组是圆锥角θ=60°、刃圆半径r=10μm的磨粒,磨削后的残余应力约为100MPa;另一组是圆锥角θ=60°、刃圆半径r=1μm的磨粒,单磨粒磨削后的残余应力约为400MPa。分析发现:磨削温度的热软化效应会使残余应力的数值降低;单磨粒圆锥角对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比刃圆半径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低温纳米粒子微量润滑(Nano-CMQL)是将低温冷风技术与纳米粒子润滑油两者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高效绿色新型磨削加工润滑方法。采用60目陶瓷结合剂的氧化铝砂轮对GCr15淬硬轴承钢进行磨削试验,比较了常温干式、浇注式、低温冷风微量润滑(CMQL)以及Nano-CMQL四种工况在不同磨削参数下的法向磨削力、比磨削能、磨削温度、工件表面轮廓及粗糙度,结果表明,在基础磨削液中加入粒径为40 nm的MoS2固体颗粒制备出的Nano-CMQL磨削液能够有效地减小磨削加工过程中的法向磨削力并降低磨削温度,尤其在高速、大磨深的磨削参数下,其磨削加工性能更加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