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Sr、^137Cs在水泥固化体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正坤  康厚军  张东  曾敏 《同位素》2001,14(3):174-178
采用批式法和柱迁移实验研究了放射性核素^90Sr、^137Cs在富铝碱矿渣水泥和525^#水泥中的吸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富铝碱矿渣水泥对^90Sr、^137Cs的吸附比约为525^#水泥的10倍;富铝碱矿渣水泥在阻止放射性核素迁移及浸出性能方面明显优于目前采用的525^#水泥。  相似文献   

2.
《同位素》2001,(4)
采用批试法和柱迁移实验研究了放射性核素90Sr、137Cs在富铝碱矿渣水泥和525#水泥中的吸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富铝碱矿渣水泥对90Sr、137Cs的吸附比约为525#水泥的10倍;富铝碱矿渣水泥在阻止放射性核素迁移及浸出性能方面明显优于目前采用的525#水泥.  相似文献   

3.
王硕 《核技术》2014,(10):125-129
为了精确测量放射性核素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颖的制作放射性核素靶的方法,使电子与放射性核素散射实验成为可能。该方法主要利用电子储存环中的"离子束缚"现象,使得从外部离子源注入的放射性核素离子被束缚在电子存储环中,形成放射性核素靶并进而与电子束发生散射。电子与放射性核素散射装置于2009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开始建造,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电子束产生装置;(2)电子存储环;(3)放射性核素生成与分离装置。目前除放射性核素生成装置仍然在建设中,其余部分已于2010年建造完成,并利用稳定原子核133Cs和132Xe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电子束流强度约为200 mA时,散射实验的亮度可达约1027 cm-2·s-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放射性核素铀在土壤和水泥中的迁移扩散行为,以及某已关闭放射性分析实验室厂房附近地表土和水泥地面污染情况.采用柱迁移实验研究了核素铀在土壤和水泥样品的柱分配系数Kd和滞留系数Rd.结果表明,铀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大于水泥样品中.环境土壤和水泥样品的比活度测量结果与该地区环境土壤本底值基本一致,随着样品取样深度的增加U...  相似文献   

5.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JAEA)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己合作完成了在核医学诊断与治疗领域用于估算患者照射剂量的第一版放射性核素数据集《内照射剂量(MIRD):放射性核素数据与衰变方式》的修订工作,并即将公布第二版放射性核素数据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放废液大体积浇注水泥固化工程粉煤灰配方的特点与美国大体积浇注水泥固化工程粉煤灰配方的特点进行比较并加以论述,改用粉煤灰加水泥的混合物作基质材料,不仅能大大地降低大体积固化体的温度,而且可以节省大量水泥,有效改善灰浆及固化体性能,提高固化体的放射性核素的抗浸出性。  相似文献   

7.
以放射性废树脂、残渣和蒸残液的水泥固化热配方试验为依据,运用HPGe-γ谱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对废物固化样品的放射性核素浸出率进行测量,分析不同源项的水泥固化体核素浸出率结果,验证相应水泥固化样品配方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结果表明,残渣、蒸残液和废树脂的不同水泥固化样品中60Co、137Cs和总β的浸出率均在浸泡前期急剧下降;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浸出率变化趋于稳定;浸出率满足GB14569.1-93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初步概念设计为背景,分析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系统中近场核素迁移的基本途径。初步建立了放射性核素近场迁移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并采用库室模型方法,利用Goldsim通用软件模拟了在参考景象下放射性核素从近场的释放迁移,给出核素从近场的释放率结果。采用日本的概念设计和参数值,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了计算,与日本原子能机构JAEA给出的H12报告(使用MESHNOTE程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吻合。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冯声涛  王本立 《辐射防护》1994,14(3):230-233
本文研究了用生物样品快速灰化装置处理生物废物的可能性。该装置的特点是加速炭化和灰化,灰化温度为350-450℃,灰化时间为5-7h,操作简便。用该装置灰化处理了兔子和白鼠尸体,处理结果表明,一炉可处理3kg动物尸体,灰样不沾容器内壁,便于收集和进行水泥固化,灰化温度不超过450℃,不会引起放射性核素的严重挥发损失,废物中所含放射性核素基本上保留在灰分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泥固化体中放射性核素浸出的扩散机制,根据Fick第二定律及初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二维衰变浸出模型。通过修正表观扩散系数,用二维衰变浸出模型对实验室规模碱矿渣-黏土复合胶凝材料及工业规模抗硫酸盐水泥固化137Cs的浸出行为进行了预测,并与已有的一维浸出模型和一维衰变浸出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维衰变浸出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符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辐射防护》2017,37(4):336-336
正本次讨论会定于2017年10月3日在日本福岛大学举行,由福岛医科大学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共同组织。当前,福岛医科大学开发靶向α粒子治疗药物。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将辐射的治疗效果与分子治疗的目标精确定位能力结合在一起,由于新的放射性核素和示踪分子的持续发展,该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ICRP第101任务组从事"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放射防护"的起草工作,向患者、工作人员和公众提供  相似文献   

12.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网站2004年2月9日报道】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在高崎研究所设立的作为国际监测系统(IMS)下属的放射性核素监测站于2004年2月6日获得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筹备委员会的认证。原研自设立该监测站以来,每天获取数据并向位于维也纳的国际数据中心(IDC)传送。这次,观测所完成了由CTBTO进行的评估并通过了认证。IMS由采用地震波、放射性核素、水下声波、微气压振动四项监测技术的位于世界各地321处监测站和16处政府许可的测试设施构成。IMS将测定结果通过世界信息传送平台(GCI)发送到IDC,再由IDC向各国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太平洋水动力模型,计算得到福岛核泄漏发生后,相关海域核素的扩散规律、福岛核污水船运排放预测及距离海岸1 km隧道核污水排放预测情况。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证明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核污水一方面随着海流迁移,另一方面扩散,放射性核素浓度较高区域沿海岸线向北迁移,随后向东北方向螺旋前进。核污水船运排放后核素随海流迁移较慢,基本呈现以排污点为中心的轴向扩散,核污水中放射性核素受海流、潮流和扩散的影响,逐渐呈现带状分布,且向东北方向迁移,并于第15日左右到达日本沿海地区。无论是沿海,还是1 km排放,放射性核素会很快扩散到沿岸。随着扩散的进行,核污水中放射性核素受海流、潮流和扩散的影响,逐渐呈现带状分布,且向东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4.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从3月13日起,利用γ能谱法对广州、深圳等地区采集的各类样品进行放射性监测。3月15日首先在飞机擦拭样中监测到131Ⅰ、134Cs、137Cs、136Cs、132Ⅰ、132Te等人工放射性核素,随后又在气溶胶、碘盒、沉降灰、雨水样品中监测到了人工放射性物质。初步探讨了广州地区空气中人工放射性核素与局地风向的关系,广州地区与深圳地区空气中131Ⅰ的比较。137Cs/134Cs活度比与日本方面测得的统计值(1.00±0.13)相近。  相似文献   

15.
用γ能谱测量方法对传统天然原始建筑材料,煤灰和炉渣以及制成品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整块砖和破碎砖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大多数从中国进口的水泥和砂放射性最低。然而,主要取自当地的花岗岩骨料却具有很高的放射性,因此,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这里的混凝土的平均当量Ra含量很高。香港的煤灰和炉  相似文献   

16.
【日本《放射性核素》1995年12月号第50页报道】 随着液体闪烁计数器的广泛应用,使用过的废样品瓶数量日益增多。以往仅从仪器本身采取措施,以求减少样品瓶的用量,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个医疗单位的月用量仍数以万计。1992年以来,日本相继研制成功了三种样品瓶自动清洗装置,能够大大减少清洗人员的手工劳动和受  相似文献   

17.
福岛核事故期间浙江地区生物样品放射性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在日本核泄漏事故期间,进行了浙江地区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的应急监测工作.事故期间共采集分析生物样品17个,监测结果表明,4月7日采集的青菜和菠菜样品中检测出微量的131 I和137 Cs .  相似文献   

18.
《核动力工程》2015,(6):171-174
以某设施内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后产生的蒸残液为源项,对其水泥固化配方进行试验研究。首先检验分析其源项p H值、电导率、含盐量、化学成份、放射性核素和总β的活度浓度等特性,并分别利用冷、热试剂,按照不同配比制作固化样品。在此基础上,对样品的抗压强度、抗冲击性、抗浸泡、抗冻融性及游离液、核素浸出率等7项性能参数进行试验检验。根据试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确定水泥和蒸残液的最佳配比为0.5。按照确定的配方开展蒸残液水泥固化工程验证结果表明,固化体各项性能参数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内照射剂量学是研究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数量、分布及特定时间段内对器官或组织造成内照射的剂量的学科。要准确估算内照射剂量, 需要了解以下信息:(1) 放射性核素的化学形式;(2) 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途径;(3) 摄入放射性核素的时间;(4) 器官包含的放射性核素种类;(5) 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方式;(6) 受照人员的器官质量;(7) 放射性核素生物半衰期;(8) 摄入放射性核素释放射线类型;(9)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方式;(10) 放射性核素的量及同位素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日本原子》1987年10月号第2页报道】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应用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这种说法,尽管公众对它还感到陌生,但在近几年已在日本的核工业中生了根。改进过程的一个突出实例是先进的束流辐照技术,它涉及各种高能加速器的应用。其次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它涉及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应用。随着这些技术以及更为复杂的轻水堆技术的进一步稳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