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艺槿  蒋雨琦  方殷 《城市建筑》2023,(15):150-154+183
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在空间上的反映,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是影响居民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和健康的重要载体,探究建成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和健康的影响机理,对建设健康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体力活动的中介效应视角,建立回归模型,探究城市多样化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水平的联系,甄别显著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建成环境因素及其影响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合理的交通线路及站点规划能鼓励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增加居民的体力活动;(2)城市空间的绿化程度影响居民的体力活动时间,在绿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居民体力活动意愿更高;(3)建筑设计会对居民体力活动需求及意愿产生一定影响;(4)城市建筑密度影响居民体力活动频率,应设置合理的建筑密度。  相似文献   

2.
夜间城市是夜间消费的空间载体,夜间步行是夜间消费的行为载体,城市的建成环境对人类步行出行的影响是客观且显著存在的。聚焦于夜间时段,依托于南京市居民出行的活动日志和GPS与GSM调查,根据不同出行目的将居民步行行为分为休闲型步行和功能型步行,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建成环境和城市灯光对居民夜间步行长度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夜间步行长度与年龄、灯光强度、POI职能丰富度、商业设施密度显著正相关;与住宅密度、交通设施密度、建筑密度显著负相关;(2)休闲型步行和功能型步行在路径时长、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对如何构建更加健康的夜间城市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晓彬 《城市建筑》2023,(11):134-14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通过适老化的建成环境构建,迎合老年群体的活动特征和需求,促进其进行规律的体力活动,成为迈向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本研究依托南京主城区老年居民的步行活动实时调查反馈及活动范围周边建成环境数据,探索老年群体身体活动的时空间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与早/晚步行行为显著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以期为完善适老化的建成环境更新建设以及政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老年群体的步行活动时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晚高峰到来前/后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类型及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2)在控制个人社会经济属性的前提下,主观建成环境、客观建成环境的部分指标均与老年人步行活动显著相关,且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与老年步行活动显著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设计中步行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活动的主体是人,城市的设施及空间环境应体现对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关爱,舒适的城市步行环境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组织的方式,在于充分研究掌握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行为活动方式和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创造舒适、优美、人性化的城市步行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方式下,缺乏运动引发的慢性病日益盛行,提升运动量是有效干预此类慢性病的重要途径。基于体力活动视角,阐述社区步行环境主动干预人群健康的内在逻辑:运用步行环境干预居民日常体力活动,通过增加居民日常运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免疫力以增强居民身体素质。以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街道为例,采用步行环境干预度(步行环境强度和广度)测度社区步行环境对人群健康干预的空间绩效。研究表明:(1)社区步行环境干预度能有效表达步行环境对人群体力活动的健康干预绩效;(2)路网密集、公交便利、服务设施完善和环境品质高的社区步行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干预度较高,有助于提升人群健康。探索促进人群日常体力活动的社区步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为增进社区居民健康提供了空间建设依据,本文尝试将体力活动干预转译到空间上,为城乡规划学科参与人群健康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量化的视角,以期为人群健康干预及多路径建设健康社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健康城市看我国城市步行环境营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波  徐苏宁 《华中建筑》2009,27(2):149-152
该文以“宜居城市”、“健康城市”两大理念为出发点,以整合城市步行空间和提升城市健康水平为目标,提出了营建完善的步行系统所应采取的规划策略,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适宜步行出行的城市建成环境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探讨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出行的影响要素、作用路径及规划干预,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影响老年人步行出行的建成环境要素。以重庆市江北区12个住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GIS空间分析和现场勘测获取社会属性、步行行为和建成环境空间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路网连通性维度中路网密度、街区边长、交叉口密度3个因子,土地利用布局维度中土地利用混合度、公共交通场站密度2个因子,绿地及开敞空间维度中公园绿地用地面积比、绿色开敞空间密度2个因子是影响老年人步行出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路网连通性、土地利用布局、绿地及开敞空间3个维度的规划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9.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测度方法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水平对于 促进绿色健康的步行出行方式及提升居民 日常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步行性测度方 法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 一。根据影响步行出行的主要因素,从步行 环境感知、步行空间可达性和社会文化因 素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步行性测度方法进 行总结和比较,认为3类方法各有优势和缺 陷。建议应针对国内城市建成环境和居民 行为特征,深入研究步行性测度计算方法 的改进和提升,细化研究人群,提高测度的 准确性。同时应考虑行人对步行环境的主 观感受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步行性测度的 影响,构建一个兼顾步行可达性、便捷性、 舒适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城市建成环境步 行性综合测度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魏东  喻冰洁  杨林川 《新建筑》2024,(1):98-103
步行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日常活动和交通方式,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步行时长这一重要的强度表征,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本尺度建成环境要素。文章利用成都市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单日步行时长,采用街景图像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测算多种社区建成环境要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步行时长与社区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NDBI、休闲设施数量和绿视率等社区建成环境指标对老年人步行时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从“生活圈”“公共空间”及“慢行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鼓励老年人步行活动的适老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更有效地建设步行社区,提升公共健康水平,拓展对建成环境和行人安全关系的理解十分重要。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归纳了应用广泛的"D指标",全面梳理建成环境对步行性和行人安全性两方面的影响。在案例分析中,通过控制空间自相关,论证了行人安全性与D指标的相关性,指出步行指数对于步行性和行人安全的意义的差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评估传统意义上的步行友好场所是否给行人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障,未来开展促进步行的研究时,应同时考虑提高行人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志敏  强丹  叶宇 《新建筑》2022,(3):133-139
高密度垂直城市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复杂的三维步行网络,使得有效应对复杂条件的精准城市设计分析备受关注。空间设计网络分析工具(sDNA)的发展,为三维步行网络的定量化分析与优化设计带来了可能。以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在新技术支持下面向设计的分析方法,以及三维步行网络评估、功能布局调整、垂直交通优化的操作范式。相关分析率先实现了复杂、多基面三维步行网络的设计效能研判与优化,为步行空间的开发、周边功能的组织和垂直交通设计提供科学建议。该研究是数字化城市设计背景下的有益尝试,能有效助力城市设计的精细化、人本化转型,推动科学的设计决策和精准的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13.
陈泳  曾智峰  吴昊  毛婕 《当代建筑》2021,(3):124-128
休闲和购物步行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生活街区是老年人步行的主要场所.以上海市21个生活街区为例,基于912份退休老年人的调查问卷,分析街区建成环境对于老年人休闲和购物步行的影响,并结合散点图分析进行适宜值估算,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形态角度提出老年友好型街区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杰  方惠莹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12):18-21,38
文中基于健康城市的规划理念对哈尔滨市居住区步行空间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哈尔滨市寒地气候条件下步行空间的特点与步行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并通过实地调研挖掘步行空间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对居住区步行空间进行更新设计的四项原则,为提倡步行出行、改善步行体验、培养健康出行与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以步行活动的推广促进健康城市的...  相似文献   

15.
体力活动是当前解释健康问题的重要 机制。近年来,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的 关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选取天津市9个 社区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中观建成环境、微 观视觉感知、个人及社会层面构建研究指标, 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居民休闲性 体力活动水平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与居民休 闲性体力活动水平呈显著相关的建成环境分别 是道路线密度、步行空间连续性、绿视率、监视 度和机动车占比,以及居民个人社会层面的年 龄、性别、月收入、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心理 压力、活动陪同和组织。  相似文献   

16.
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澜 《中外建筑》1999,(4):18-19
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的环境,而且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传统城市环境的一些基本要素至今仍然对人类的城市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城市广场、寺庙、教堂、市场等,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城市环境形象。 笔者,作为一名建筑师,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经常考虑的不仅是单纯的建筑物,而应是包括建筑、城市空间在内的城市区段、区域甚至整个城市。本文就建筑师在实际工程中最常遇到的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设计进行分析,并就设计中如何体现实体建筑与城市空间这两个基本要素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与存量更新的背景下,人口变迁与环境变化带来了社区社会空间的重构,邻里关系出现疏离,居民的社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证明,建成环境对居民生理及心理健康具有主动干预价值,但对建成环境与社会健康的关系尚不清晰。介绍了社会健康的内涵与特性,梳理居民社会健康影响因素与社区建成环境要素的不同维度,厘清基于居民客观行为、主观感知及空间正义与社会规范的3种“环境—社会健康”影响路径,分类解析和提炼研究结论,分析发展动态并提出我国未来在该研究领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方法,为构建主动式健康干预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步行是老年人日常的主要出行和活动方 式。近年来,高度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环境和生活 方式发生转变,降低了老年人健康生活的质量。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优化社区环境 以提高步行次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成为人 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山地城市贵阳市中心城 区老年人步行行为调查数据,利用梯度提升决策 树构建老年人步行次数模型,以探究建成环境 对老年人步行次数的非线性作用及阈值效应。研 究结果表明:第一,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次数具有重要影响,且非线性影响与阈值效应明显,15 min生活圈的适老化建设应结合建成环境的有 效范围;第二,山地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缺陷下,提高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混合度以及较平坦的地 形(0%~5%)反而与老年人步行次数负相关;第三,地形起伏>15%负向影响老年人步行次数,而在 5%~15%间影响微弱;第四,提高居住密度、避免环境过度机动化以及保障老年人休闲与购物的 小尺度社区有利于其步行次数增多。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山地城市15 min生活圈 的适老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外近10年的体力活动视角下建成环境与人体健康关联性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建成环境、体力活动与人体健康之间的二维要素研究十分普遍,但将此三维要素纳入同一框架的研究很少,目前学术界对建成环境、体力活动与人体健康三要素关联性的研究模型主要分为二元模型以及线性模型两种,缺乏更加系统的研究模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金兰  陆伟  孙佩锦 《新建筑》2022,(4):100-105
可步行性是建成环境支持和鼓励行走程度的综合性指标。目前,国内尚未开发和应用一种本土化的对可步行性进行测度的方法。首先,在研究总结国外可步行性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宏观层面的可步行性测度方法,再利用街景图像识别技术,建立微观层面的可步行性测度方法,从而实现对不同空间分析单元进行可步行性的测度。进而,利用SPSS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可步行性与居民步行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其有效性。最后,根据可步行性测度方法的有效性检验结果,对大连市行政街道的建成环境进行可步行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的可步行性呈现中部地区高,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