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葡萄酒中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重点阐述了体外非酶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的几类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分析了国内外抗氧化测定方法的使用现状,并展望了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燕麦酚类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燕麦中含有众多酚类抗氧化成分,该文概述这类抗氧化物质组成及功能作用,并介绍不同提取 条件及加工工艺对燕麦抗氧化酚类物质影响。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氧化、抗氧化、酚类抗氧化物质及其色谱法筛选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山楂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其根、茎、叶、花、果及核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从山楂的果肉、叶、核分别综述山楂的功能成分研究现状及其加工利用现状。山楂深加工及延伸山楂制品加工链条,建立绿色山楂产业链成为山楂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蜂蜜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雪峰  徐响  孙丽萍  庞杰  沈新锋  黄兰  何伟 《食品科学》2011,32(21):278-282
酚类物质是蜂蜜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酚酸、黄酮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亚硝酸盐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 ·、羟自由基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蜂蜜中酚类物质的提取、检测、主要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蜂蜜中酚类物质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板栗酚类活性成分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以板栗果肉和皮为原料,采用甲醇、乙醇、丙酮三种不同试剂提取板栗肉和皮中的酚类,确定最佳提取试剂来研究板栗肉和皮中酚类的主要组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了板栗果肉和果皮中的总酚、类黄酮及黄烷醇的含量以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0%(V/V)的丙酮提取板栗肉的总酚为(1.62±0.01)mg/g、类黄酮为(0.059±0.002)mg/g、黄烷醇为(0.221±0.002)mg/g、板栗果肉酚类抗氧化抑制率为32.14%;50%(V/V)的丙酮提取板栗皮总酚为(51.67±0.07)mg/g、类黄酮为(6.403±0.023)m/g、黄烷醇为(18.5±0.01)mg/g、板栗皮酚类抗氧化抑制率为46.88%.  相似文献   

7.
山楂果实中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哲  崔同  锁然  齐晓菊 《食品科技》2006,31(6):124-126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山楂中活性成分的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BDSC18(46mmid×250mm,5μm),UV检测波长为280nm;流动相A:重蒸水,含500μL/L的甲酸;流动相B:甲醇∶乙腈=237∶7(vv∶),含500μL/L的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结果表明:RSD分别为1.16%~3.46%,各成分的回收率为97.6%~105.4%。  相似文献   

8.
天然酚类色素生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亭 《食品与药品》2007,9(10A):63-65
天然酚类色素因无毒无害、着色鲜艳,且有重要的生理药理作用而受到重视。本文将近年酚类色素种类及其生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山楂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产自山东地区的山里红和大金星这两个常见山楂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山楂冻干制成粉末后测定它们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ORAC和PSC),并采用HPLC分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山楂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各异,其中山里红果实的总酚(61.91 mg GA equiv./g DW)和总黄酮(55.96 mg catechin equiv./g DW)含量均显著高于大金星。山楂果实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山里红品种表现出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其ORAC及PSC值分别是大金星的1.54和2倍。山楂果实提取液经HPLC法分析,鉴定出7种多酚类化学成分,最主要的酚类化合物为原花青素B2以及表儿茶素,且山里红果实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大金星。综合比较发现山楂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及种类各异,且山里红的抗氧化活性较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原料。  相似文献   

10.
酚类成分是植物中种类最多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源食品中有着广泛的分布。由于其优良的抗氧化活性、护色、增加风味及潜在保健功能等,成为了食品中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和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文章就食品中酚类成分及与其他成分如蛋白质、脂类、糖类、金属离子、维生素等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酚类成分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荧光分析法测定山楂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叶霞  张海容 《酿酒科技》2006,(9):86-87,90
研究了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山楂中的黄酮。以金丝桃苷为标准样品,以在457nm和531nm处为激发和发射波长,测定了山楂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检出限达到2.4×10-7mol/L,回归方程为y=3.0852×10-7x+122.56,相关系数r=0.9995;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建立同时测定山楂中绿原酸、表儿茶素和芦丁3 种酚类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研究这三种酚类物质在山楂干果果肉、干果果核和鲜果果肉中的含量。经测定,表儿茶素在山楂鲜果果肉中含量最高,达到(1.661 ± 0.024) mg/g;绿原酸和芦丁在山楂干果果肉中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550 ± 0.002) mg/g 和(0.498 ± 0.002) mg/g。本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线性,相关性系数均达到0.999,绿原酸、表儿茶素和芦丁的回收率分别为91.8%~110.9%、94.6%~107.9% 和94.2%~108.8%;检出限分别为0.14、0.37 和0.68μg/ml (S/N = 3)。  相似文献   

13.
山楂黄酮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刚 《酿酒科技》2000,(1):81-83
介绍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阐述山楂酒的生产工艺和山楂黄酮酒的勾调技术,对山楂黄酮酒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并确定了产品质量标准。山楂黄酮酒的研制为山楂黄酮的开发,为果露酒,保健酒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将大大促进林是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豪  周义  陈佳慧  雷宏杰 《食品科学》2022,43(10):97-106
选用6 种商品乳酸菌植物乳杆菌9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90,Lp)、干酪乳杆菌37(Lactobacillus casei 37,Lc)、副干酪乳杆菌0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01,Lpc)、嗜酸乳杆菌85(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85,La)、双歧乳杆菌80(Bifidobacterium lactis 80,Bla)、瑞士乳杆菌76(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76,Lh),分别对山楂汁进行发酵,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对山楂汁理化性质(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可滴定酸)、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性、色值和风味物质的影响,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6 种乳酸菌在调酸后的山楂汁中(pH 4.70)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且无显著差异,发酵结束时活菌数高于8.5(lg(CFU/mL)),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发酵性能,乳酸产量超过2.6 mg/mL。Bla和Lh发酵显著提高了总酚含量,但对总黄酮无显著影响,而La、Lc和Lpc发酵显著降低了总黄酮含量,对总酚无显著影响。此外,Lpc、Bla和Lh发酵山楂汁的抗氧化活性有所增强(P<0.05),表现出较强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约49.0%)和Fe3+还原能力(约25.0 mmol/L,以Trolox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与对香豆酸、绿原酸、槲皮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呈负相关。乳酸菌发酵使山楂汁挥发性成分种类及总量增加,形成了17 种新的醇和17 种新的酯,并降低了醛含量。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改善了山楂汁的香气和滋味,Bla发酵山楂汁的总体感官品质最好,Lh次之。与其他乳酸菌相比,Bla发酵山楂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丰富的香气物质和良好的感官品质,具有更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弓威  顾丰颖  贺凡 《食品科学》2015,36(20):115-119
采用一定加工工艺制作山楂茶,测定其营养功能成分含量,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香气成分,探讨其加工适宜性。结果表明:经传统绿茶加工工艺后,山楂茶保持较高黄酮含量(24.3 mg/g)及多酚含量(15.4 mg/g),与山楂鲜叶相比下降不明显,能够有效保留活性成分;山楂茶氨基酸总量为121.16 mg/g,经加工后比原叶提高33.08%,营养价值提高;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山楂茶中共检测出43 种香气物质,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紫罗酮、丁香酚、苯乙醛、香叶基丙酮、芳樟醇、叶绿醇、壬醛等,这些成分均为绿茶特征香气成分,形成山楂茶独特的风味。该实验结果为山楂茶的加工适宜性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压力2.0、2.4 MPa,保压时间30 s,1、2、4 min,对山楂果渣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探究不同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对山楂果渣组分、酶解效果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使山楂果渣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减少;同时随着预处理条件强度的增加总黄酮提取量也呈增加趋势,在预处理条件为2.4 MPa、4 min时,总黄酮提取量达到最大为26.5 mg/g,是原物料的1.5倍;根据酶解糖化实验得出在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2.4 MPa、2 min,纤维素酶量为200 U/g时,山楂果渣酶解效果最好,酶解糖化率为42.0%,较原物料提高了0.392倍;通过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扫描,发现蒸汽爆破预处理使山楂果渣微观结构变得松散,比表面积增大,纤维素结晶度降低。因此,蒸汽爆破是一种很有效的山楂果渣预处理方法,这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山楂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蒸馏-苹取法收集山楂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在成熟山楂果实中共鉴定出32种沸点较低的挥发性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8.3%(以峰面积计)。其中主要的成分为顺-3-己烯醛、顺-3-乙酸己烯酯、a-萜品醇、糠醛、芳樟醇等。除芳樟醇外大多数挥发性成分的合量在山植果实成熟期间含量呈现增长趋势。在山植果实各成熟阶段,顺-3-己烯醛始终是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顺-3-乙酸己酯在山楂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增长速度最快,是山楂清香味的代表性化合物。山植果实中大多数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可以用脂氧合酶降解途径解释。亚麻酸被认为是山楂香味主要的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18.
陈艳  堵锡华 《食品科学》2009,30(18):270-273
根据分子中成键原子的结构特征及和其他原子的连接状况,提出新的原子点价δi,并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连接性指数mJ,用其中的0J、1J 和电性拓扑状态指数对天然山楂挥发性油的51 种组分气相色谱保留时间(tR)进行构效定量关系的相关研究,建立最佳的相关性模型,通过模型得到的估算值和计算值基本吻合,并用Jackknife 法和交互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酶法澄清山楂汁生产工艺对功能成分的影响,最大程度降低主要功能成分总黄酮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优化并确定合理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果胶酶澄清的工艺条件为:山楂浸提汁添加0.04%果胶酶,于45℃下保温澄清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