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莎  姚敏峰  李文 《华中建筑》2013,(10):26-30
新型有轨电车以其成本低廉、人性化成为欧美城市交通的新宠.有轨电车系统作为巴黎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大巴黎地区的城市建设和规划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文通过对巴黎路面电车T2线的建设分析,追踪它建成前后沿线出现的城市建设活动,总结出T2线与沿线城市建设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去了解新型有轨电车可能带动的城市更新,并提出在城市中心区外围或新城区域内应优先考虑新型有轨电车作为常规大容量轨道交通的一种补充和链接模式.  相似文献   

2.
自从1881年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诞生以后,为城市公共交通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20世纪初期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法国首都巴黎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有轨电车系统之一。1928年,线网长度为725km,有轨电车和拖车的总数超过3000辆,年客运量为7.27亿人次。但是后来受到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有轨电车被逐步淘汰,最终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研究通过对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的背景、城市空间发展和结构布局特征、城市人口分布与交通需求特征及线网修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地理条件、文物遗址分布及客运走廊,形成"棋盘+环+放射型"的规划方案,以及市区线、环线和市域线3个层次的线网功能类别。通过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引导城市结构的多中心发展,并与历史文化及文物资源保护相互协调,促进西安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铁11号线是广州首条中心区轨道交通环线,其建设将伴随沿线用地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和资源重组,是推动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借日本东京山手线的发展经验,阐述轨道交通环线对于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现行规划中广州地铁11号线和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提出通过提升站点功能促进环线建设与城市空间格局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有轨电车在巴黎经历了发展、消亡、再发展的过程,在道路拥堵成为特大型城市交通"顽疾"的今天,巴黎市政府通过发挥有轨电车运量大、速度快、造价低、污染少的特点,将其重新纳入城市交通体系.其发展情况与经验对我国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有着切实的借鉴意义. 一、有轨电车发展历程 有轨电车在巴黎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第一条线路出现在1855年,在此后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到20世纪30年代,小汽车与公共汽车的出现对有轨电车在道路资源方面形成了竞争,因与当时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巴黎陆续将有轨电车线路进行拆除.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环线往往与城市其他轨道交通线共同形成"环线加放射线"的结构,环线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的影响发挥特有的作用。以广州轨道交通11号环线为例,研究在其导向下,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分区以及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等三个层面的空间特征,认为轨道交通环线引导开发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构建城市中心体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实现区段空间资源整合过程中具有"催化剂"作用;在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中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据种类、来源日趋多样化,以手机信令数据为主的多源数据已成为分析城市交通发展及规划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型数据对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进行评价,并提出基于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所需的多源数据类别、提纯方法及信息化流程。在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与方法步骤。以上海市松江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为例,对T1/T2线进行分析评价,为未来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大城市交通主要形成了"地铁、轻轨+巴士"的双足模式,有轨电车交通建设正在兴起,但尚未充分利用有轨电车发挥"地铁+有轨电车+巴士"的连续层级交通系统的优势。该文简要回顾了国际有轨电车交通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案例对其主要优点与作用进行阐述,然后从构建多层级运量体系、增强土地利用与交通互动、组织高效线网模式以及加强与慢行交通的连接性等方面对提高城市交通空间可达性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21,51(7):209-215,56
在工业时期,巴黎城区内建设形成了大量的铁路运输网络,在工业衰退与城市复兴的背景下,旧有铁路线路及其沿线空间成为巴黎市高密度城区中重要的潜力更新资源。如今,巴黎城区内多处废弃线路、设施及其沿线用地等已转化为步道、共享花园、文化艺术区等的公共活动空间,成为承载市民文化生活、游客观光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并在城市绿色网络构建中发挥着积极效益。从发展沿革、更新进程、更新方式及更新后价值效益等方面解读巴黎市樊尚铁路与小环线铁路的更新特征,总结出多元参与、自发更新的更新模式,艺术植入、生境保护、公共生活等多元的更新途径以及更新后的场地在历史记忆延续、文化形象塑造、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生态修复、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价值效益。从更新模式、运营实施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有轨电车是依靠司机瞭望驾驶,采用沿轨道行驶方式,依靠电力牵引的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按地面公交模式组织运营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也称为路面电车.全球有轨电车的发展经历了兴起、发展、衰退、复兴四个阶段. 要不要发展有轨电车,不是问题.关键是要从有轨电车技术特征、线网规划和适应性及功能定位等方面考量其运行模式,进行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1.
轨道都市是支撑大都市空间扩张的一种战略,借鉴国际大都市区轨道都市的经验和特征,基于国内新城开发模式粗放和趋利、通勤公交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及公交资源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契合、公交走廊引导城市发展、公交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适配的构建轨道都市原则,并相应给出了城市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规划、土地利用响应轨道交通站点、构建多层次大公交体系、量化轨道都市评价指标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时代建筑》2009,(5):1-1
轨道交通在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复兴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轨道站的城市催化作用表现在其建设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土地升值和建设密度的增长。于是被广泛认可的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区域开发模式,已逐步显示出其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力,也催生出围绕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土地立体开发,轨道交通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集聚了多元的商业、服务、公共空间和居住等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多中心作为一项城市发展战略,已逐渐 受到国内外大都市区的广泛认可。基于集聚—分 散维度和单中心—多中心维度理论,结合百度热 力图等人口空间化数据,提出能够客观反映不同 大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差异性的测度方法和 量化指标——多中心指数(PI)。建立轨道交通 系统对多中心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全国 40个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的大都市区作为实证 研究对象,探索轨道交通系统对大都市区多中心 空间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了道路 交通、人口就业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轨 道交通系统通过线网规模、线网结构以及站点 布局对大都市区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产生显著影 响,但影响的正负取决于近远郊圈层的轨道交 通发展水平。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建设,提高 近远郊线网比重、次中心TOD耦合度以及轨道 网密度,可以显著提高我国大都市区多中心空间 结构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正处在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时期,很多城市迎来了首条轨道交通线路。为了给初始建设轨道线路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者提供参考,本文研究了国内几个城市初始轨道线路开通后的客流特征,发现它们在开通初期客流增长迅速,在相交线路开通后,客流增长明显;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目的以通勤为主,步行和公交是与轨道换乘的主要交通方式;运行良好的轨道交通能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相关结论可作为轨道线路规划、管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发展,以多功能综合、全方位服务、一体化空间、立体式拓展为基本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在中国大型城市迅速出现。它既综合了城市各种交通形态的综合换乘,又复合了城市商业服务。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已成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成为城市副中心。功能及人群的增加,必然带来复杂设计问题的产生,文章针对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的核心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及探索。  相似文献   

16.
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长旭 《山西建筑》2009,35(13):44-45
论述了都市圈轨道交通研究范围及功能定位,在分析国内外大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轨外铁”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探讨了“内轨外铁”模式下的城市铁路发展模式,并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为例,概述了一小时经济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及布局方法,以适应人们的客流需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正处于大规模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关键问题。紧凑城市理论提倡一种高密度而多样变化的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城市发展模式。文章分析论证了轨道交通综合体之于城市紧凑化发展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日本、香港等地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实例,归纳了构建基于紧凑城市的轨道交通综合体的重要途径,以期对我国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的联合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志勇 《华中建筑》2008,26(12):51-5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是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一大难题,该文从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问题入手,分析了联合开发的含义与类型特征,探讨了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联合开发的可行性,对我国实施联合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研究的新的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区别以及大数据在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应用,探讨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技术经济优势,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